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管理班级,若着眼于三年后的培养目标,所制定的措施需大而全;若着眼于小问题的解决,所使用的措施可以是一些小技巧。从人性化的角度,易操作的角度,使用一些小技巧,有效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和成功,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一、小技巧获得好的师生关系
好的师生关系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管理的基础。曾经,班里有孩子为早恋以及同学纠纷的问题而苦恼,我就写一封信,主题是:潘老师在读初一时如何面对早恋以及同学纠纷的问题。我详细地谈了当年自己在初一读书时面对早恋和纠纷的苦恼、做法、反思。家长和学生看到老师的信后,深受启发。写信的方式,相比说教,能更深入更细致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写信,是老师面向学生敞开心扉说心里话,这一行为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心。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心,才能信任老师,依靠老师;当学生依靠老师的时候,亲密的师生关系也就形成了。
二、小技巧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
我曾经看过一个“你还好吗”的故事。一个男孩迟到了,老师并没有批评他,没有急着用“迟到”管理条例去管理约束他,而是问他:“你还好吗?”老师问完话之后,孩子嚎啕大哭。原来,那天小男孩家中疼爱他的父亲去世了。在男孩子小的时候,妈妈离家出走,他早已失去了母爱;而今,又失去父爱,变成了可怜的孤儿。后来,男孩告诉老师,失去父亲的他,觉得生无可恋,但是老师的那句“你还好吗?”的话语让失去父亲,倍感一无所有的孩子感受到这个世界还有人关爱他,重新获得生活的希望。文末总结到:一句“你還好吗?”,让老师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对犯错的孩子,请老师多问一句“你还好吗”吧!
“你还好吗”这一故事引发我的思考。面对犯错的孩子,面对看起来不对劲的孩子,不要一开始就是批评、说教。而是先问一句:“你还好吗?”或者是一句“你怎么了?”“你遇到什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可以听听吗?”从这句话开始,了解孩子们的状况,发现孩子的问题,才能帮助孩子们解决成长道路上所遇到困难。
例如几年前,学生小林, 无故不来上学。电话沟通中,家长的回答是:孩子打工去了,不想读书。当经过努力,终于劝家长将孩子送回学校读书。我见到小林的时候,不是对她说教:“你打工是不对的……”而是问她:“这段不来上学的日子里,你还好吗?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去打工?看看我能不能帮你。”
小林一听就嚎啕大哭:“我很不好……”经过沟通,发现小林之所以去打工,是因为早已与她父亲离婚的妈妈改嫁湖南,她很难再见到她的妈妈了。“想见妈妈的愿望”让她决定不上学,要自己打工挣钱去看妈妈。后来工资被父亲没收,没有办法的孩子只能无奈回校上课。
我用“你还好吗?”的思维方法,发现一个孩子犯错背后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对母爱的渴望。找到原因,再想办法就容易多了。我先帮助小林与妈妈取得电话联系,让她妈妈在电话里劝她;再和她理性地分析如何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真正实现见到母亲的目标。小林为了有能力见到母亲,决定读职中,拿会计文凭,到湖南去找工作。有了这个目标,小林也就安心在校读书,坚持到毕业。
“你还好吗”,一句简单的话语,却是一个实用的小技巧,能够帮助老师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善表现。
三、小技巧实现“感觉好才会表现好”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很多时候会使用口头的鼓励和表扬,还会发奖状……口头表扬有时候限于空间和时间的因素,缺乏持续性;发奖状,让学生回家贴在家里,倒是具有持续性。但是发奖状奖励学生的机会并不多,只有在大型考试和比赛活动之后,才有机会给学生发奖状。那么,日常教学中,不适合发奖状的情况下,如何及时并有效地表达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与表扬呢?“幸福便利贴”就是特别适合的小技巧。
学生坚持了一周完成作业,学生背完一篇长长的文言文,学生将卫生打扫得特别干净,学生帮助了别人……观察到学生的点滴努力,点滴进步,我会在“便利贴”上写到:某某学生,出色地完成了某某任务,老师为你的努力感到骄傲!感谢你的付出!蕴含着老师对学生表扬的“便利贴”就是一张“幸福便利贴”。
我还引导学生给家长写“幸福便利贴”,夸夸家长的优点;或是引导家长给孩子写“幸福便利贴”,让家长夸夸自己孩子的优点。通过“幸福便利贴”的方式,促进老师、家长、孩子三方的沟通,增进三方的亲密关系。
责任编辑 邱丽
一、小技巧获得好的师生关系
好的师生关系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管理的基础。曾经,班里有孩子为早恋以及同学纠纷的问题而苦恼,我就写一封信,主题是:潘老师在读初一时如何面对早恋以及同学纠纷的问题。我详细地谈了当年自己在初一读书时面对早恋和纠纷的苦恼、做法、反思。家长和学生看到老师的信后,深受启发。写信的方式,相比说教,能更深入更细致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写信,是老师面向学生敞开心扉说心里话,这一行为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心。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心,才能信任老师,依靠老师;当学生依靠老师的时候,亲密的师生关系也就形成了。
二、小技巧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
我曾经看过一个“你还好吗”的故事。一个男孩迟到了,老师并没有批评他,没有急着用“迟到”管理条例去管理约束他,而是问他:“你还好吗?”老师问完话之后,孩子嚎啕大哭。原来,那天小男孩家中疼爱他的父亲去世了。在男孩子小的时候,妈妈离家出走,他早已失去了母爱;而今,又失去父爱,变成了可怜的孤儿。后来,男孩告诉老师,失去父亲的他,觉得生无可恋,但是老师的那句“你还好吗?”的话语让失去父亲,倍感一无所有的孩子感受到这个世界还有人关爱他,重新获得生活的希望。文末总结到:一句“你還好吗?”,让老师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对犯错的孩子,请老师多问一句“你还好吗”吧!
“你还好吗”这一故事引发我的思考。面对犯错的孩子,面对看起来不对劲的孩子,不要一开始就是批评、说教。而是先问一句:“你还好吗?”或者是一句“你怎么了?”“你遇到什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可以听听吗?”从这句话开始,了解孩子们的状况,发现孩子的问题,才能帮助孩子们解决成长道路上所遇到困难。
例如几年前,学生小林, 无故不来上学。电话沟通中,家长的回答是:孩子打工去了,不想读书。当经过努力,终于劝家长将孩子送回学校读书。我见到小林的时候,不是对她说教:“你打工是不对的……”而是问她:“这段不来上学的日子里,你还好吗?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去打工?看看我能不能帮你。”
小林一听就嚎啕大哭:“我很不好……”经过沟通,发现小林之所以去打工,是因为早已与她父亲离婚的妈妈改嫁湖南,她很难再见到她的妈妈了。“想见妈妈的愿望”让她决定不上学,要自己打工挣钱去看妈妈。后来工资被父亲没收,没有办法的孩子只能无奈回校上课。
我用“你还好吗?”的思维方法,发现一个孩子犯错背后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对母爱的渴望。找到原因,再想办法就容易多了。我先帮助小林与妈妈取得电话联系,让她妈妈在电话里劝她;再和她理性地分析如何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真正实现见到母亲的目标。小林为了有能力见到母亲,决定读职中,拿会计文凭,到湖南去找工作。有了这个目标,小林也就安心在校读书,坚持到毕业。
“你还好吗”,一句简单的话语,却是一个实用的小技巧,能够帮助老师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善表现。
三、小技巧实现“感觉好才会表现好”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很多时候会使用口头的鼓励和表扬,还会发奖状……口头表扬有时候限于空间和时间的因素,缺乏持续性;发奖状,让学生回家贴在家里,倒是具有持续性。但是发奖状奖励学生的机会并不多,只有在大型考试和比赛活动之后,才有机会给学生发奖状。那么,日常教学中,不适合发奖状的情况下,如何及时并有效地表达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与表扬呢?“幸福便利贴”就是特别适合的小技巧。
学生坚持了一周完成作业,学生背完一篇长长的文言文,学生将卫生打扫得特别干净,学生帮助了别人……观察到学生的点滴努力,点滴进步,我会在“便利贴”上写到:某某学生,出色地完成了某某任务,老师为你的努力感到骄傲!感谢你的付出!蕴含着老师对学生表扬的“便利贴”就是一张“幸福便利贴”。
我还引导学生给家长写“幸福便利贴”,夸夸家长的优点;或是引导家长给孩子写“幸福便利贴”,让家长夸夸自己孩子的优点。通过“幸福便利贴”的方式,促进老师、家长、孩子三方的沟通,增进三方的亲密关系。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