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课堂“瘦”起来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19880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一个“度”,适时适度地进行教学“瘦身”,才可能更好地实现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思维;兴趣;学情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4-0046-03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如何改进品德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道德养成,已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面对推陈出新、不断涌现的良方佳策,许多教师都将其全部拥有,过多的手段和活动将课堂填得满满当当,演得热热闹闹,其结果是教师手忙脚乱,学生则“乱花渐欲迷人眼”。这样的教学只会导致品德教育的“虚胖“,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一个“度”,适时适度地进行教学“瘦身”,才可能更好地实现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一、立足于学生——目标要“塑体”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曾让好多教师颇伤脑筋,每次备课时总要冥思苦想:这堂课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该如何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又应当体现在哪里?最后往往是“洋洋洒洒”罗列一大串。但这些目标在课堂上都能落实吗?当然不能,课堂的容量是有限的,师生的精力是有限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必面面俱到,应简洁、清晰、具体,注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根据本校和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进行设计,避免大而空。由此可见,实现教学目标的最根本要求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依据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学生的学情。是“认知”还是“理解”,是“愿意”还是“乐意”,是“初步养成”还是“达到”,这些动词在目标表述中应该表达明确。同时,目标一定要分维度,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不能摆花架子,更不能为设计而设计。
  如在执教中图版一年级下册“火热的夏天”主题单元中的《雷雨来了》一课,教师首先在学生中开展课前调查活动,从而清楚地了解到了儿童对夏天的认识以及是否喜欢夏天等真实的想法等。根据学情,再依据教材,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就水到渠成了:
  (1)了解雷雨的形成,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意识。
  (2)学会科学地避雷,增强自我保护生命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老子说过“少则得,多则惑。”一堂课40分钟,如果要落实大大小小、内涵丰富的教学目标,那么学生学习只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因此,教学目标必须“瘦身消肿”,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得。
  二、聚焦于热点——问题要“消肿”
  “你们说好吗”“他说得对吗?”“老师这儿有一段录像,你们想看吗?”相信这样的问题我们都耳熟能详。确实,不经意间,一些过多、过细、过浅、甚至没有意义的问题充斥着我们的品德课堂。如此过多的问题并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深入的学习活动,反而使品德教学课堂陷于一种无效的境地。要做到课堂提问的有效,对所提问题的合理取舍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选取有探讨价值的中心问题
  如在执教四年级上册《我们的合作》一课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比赛。准备四个可乐瓶,剪去瓶口,每个瓶中放人5-6个橡皮小球,并系上细绳。然后请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哪一小组的学生率先取出小球就取得胜利。比赛结束,教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小组失败了,有的小组却顺利地取出小球呢?”学生争着发言,各抒己见。在对话交流中,“团结合作才能办好事情”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上。
  由此可见,在进行教学问题的设置时,要根据教学目标舍去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选择适合的、有探讨意义的问题,变问题为话题,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的实效。
  (二)生成不可预设的精彩话题
  德育课程特别强调要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映,选用在学习中新发现、新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研究,能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激活,进发出智慧的光芒。
  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一课时,教师出示了“诚信、金钱、理想、真理”几个词,让学生选一个摆在首位,并说说原因。小组交流的时候,教师听到了几个窃窃私语的声音:我认为金钱最重要,诚实要吃亏的。教师随即询问:“你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告诉我行吗?”学生犹豫了一下说:有一次,我考试考得很差,回家后和父母说了后,被狠狠地骂了一顿。另一个学生马上又说:有一次,我在家里不小心碰倒了花瓶,原本想诚实地告诉老爸,但想到免不了一阵臭骂,就死活也没承认,逃过了一劫。听了他们两个的回答,周围的同学都哄堂大笑。教师示意学生都安静下来,针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教学中,那个“诚实要吃亏“的声音,似乎是一个与本课内容极不协调的音符。但一个教师意想不到的教学契机,一个教学前预设不了的问题,却让学生置身于“矛盾”的课堂,这样的问题就似“一江春水”,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三)引发关注学生体验的有效问题
  如格林伯指出,课程的对话,不是简单作答,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高质量的对话。想要在课堂上呈现“深度对话”,教学必须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毕竟学生实际的生活正是他们已有经验的土壤,也是深度对话得以发生的土壤。当学生通过活动拥有了最真实的体验时,对话才能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父母的疼爱》一课后,教师组织开展了“感恩父母的爱”大单元主题活动,安排了“护蛋行动”“今天我当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去上班”等一系列的体验项目。在活动结束后,学生、家长、老师之间都进行了心与心的对话。
  因为对话源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因而高效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关注其真需——合作要“减肥”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变化。原本被动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充分调动、发挥学习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合作学习方式。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无论其价值大小,都要进行小组讨论。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效果看,多数问题的讨论如蜻蜓点水,让小组合“坐”等同于“小组合作”,实效性不高。如何才能避免以上的问题,真正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合作”不能泛滥,应当建立在真实需要的基础上。
  (一)合理分组是前提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如教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办一张自己的报纸》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几个“互补”小组,根据各自的特点,担负着不同的任务,合作办好一张报纸。
  如教学《我也能研究》等这些课时,各自要研究的内容肯定有层次性,故分组时就可采取“同等生”分组的方式。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致,而且也改变了其在小组中长期惯有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
  如教学《游戏快乐多》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在这样的小组中,能更放松地体验到与人交往的快乐,领悟出为什么要遵守游戏规则及与人友好相处的道理。
  (二)恰当时机是基础
  当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时,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便能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在班级中的权利》这一课时,有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开学了,我们班又要选举班干部了,但这件事情让我很为难,有的家长提议班干部要轮流当,有的说让班主任指定就行,有的说要经过大家的选举。你们能帮助我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吗?因为联系到了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学生兴趣高涨,马上小声地议论起来。教师趁势组织小组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各自的看法。此时,小组合作交流变成了学生的最大愿望。
  (三)指导方法是关键
  一要指导学生分工。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同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任务之间互相依赖。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互相积极依赖,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价值。
  二要积极引导,随机点拨。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扮演多种角色。既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决策参与者,也是学习的调控者。教师要创设热烈的合作气氛与解决问题的情境,要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做交往策略的指导,要及时注意各小组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作出指导和调控,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等。
  四、发挥其实效——评价要“瘦身”
  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实践,经常总结反思,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面对形形色色的评价方式,教师不要一味追求评价的外在形式,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真实有效。
  新课程强调课堂评价的激励性功能,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很多教师充分注意了评价语言的丰富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你观察得很仔细”、“你回答得真好”、“你说得很有道理”的掌声;出现了“真爱动脑筋”、“演得太好了”此类的评价语言;也出现了给你一个大拇指、给你一个拥抱等体态评价;学生也被贴上了红五角星、智慧星等。但仔细体味,学生获得这样的表扬时回答的问题不少是浅显的、笼统的,回答也不至于反映出他们的“真聪明”、“真棒”。这样的评价,显然是片面理解或曲解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甚至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不足,盲目乐观等。同时随着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和愿望的提高,他们也会对这样的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励产生反感,影响他们德性的养成。
  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综合性的教学是一种自然展开的教学,是主体能在生活情景中自由体验的教学,是最为本色的教学。如果我们的教学无视学生的需要,不理会学生主体的感受,脱离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单方面地从教的需要出发,在这样的德育模式下,学生只有消极的追随,没有自己的创见;只有被动的接受,没有主动的发现;只有虔诚的仰视与遵从,没有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只有应和式的肯定与赞赏,没有追问式的否定与批判。让品德课“瘦身”,一切以学生为本,只有这样,我们的品德课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乐园。
  [责任编辑 冯荣光]
其他文献
近日,鳄莱特集团在晋江隆重举行了“时尚无时差—— ERATAT品牌2012春夏新品发布会”。鳄莱特集团总裁林建程先生、总经理叶杉辉先生、ERATAT品牌意大利时尚设计顾问VINCENZO ROMANELLI先生、厦门诺亚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晓霖先生以及众多服装业内精英人士和300多位经销商客户应邀出席了本次盛会。    大师团队演绎新英伦风尚  以刻有罗马数字的时钟表盘作为T台背景,配上绚丽的
从我国区域体育资源现状及效益的角度,运用理论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东、中、西部区域竞技体育资源利用的特点,对我国区域体育发展战略进行了考察和比较,并对如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的发展
[摘 要]如同人生的目标是追求自我发展一样,企业自身发展的目标是追求健康成长,实现企业价值、社会价值的和谐发展。企业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跨越成长障碍,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危机或潜在危机的过程,因而,追求持续成长就成为现代企业成长的核心目标。  [关键词]企业成长;企业目标;企业危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18-0026-01    企
美国反托拉斯法作为反垄断法的母法对于全球竞争执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传统观点认为,美国反托拉斯执法存在循环往复的过程。其实,无论是克林顿政府还是布什政府,均在反托
【摘要】南阳市体校赛艇队自1994年建队以来, 一直是南阳竞技体育的拳头项目,向省以上专业队和大专院校输送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南阳的竞技体育带来过无数的荣誉,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赛艇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但是最近几年的项目发展中,总不能非常顺利地发挥项目的带头作用,在河南省以及全国青少年比赛中的成绩优势越来越小。本文通过南阳体校赛艇队在去年结束的四年一届省运动会备战大周期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及与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