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角度阐述我国高中美术特长生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并分别从转变学生自身学习文化课的观念;给予适当奖励,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归因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尽快完善高中美术特长生教育教学管理。
关键词: 高中美术生 文化课学习 内驱力
1.转变学生自身学习文化课的观念
我国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更加重视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进行美术课堂教育时,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面向升学转向适应社会需求,教师和家长要把眼光放远些,要把学习转向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做法是:首先,明辨学习概念,让美术生认识到学习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需要永不停息地学习。任何教育手段中,作为外因,教师的作用是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内驱力(即内因)实现的,如果学生不能笃志学好,不能下工夫学习,外因是无效的。美术生要树立明确的自我理念,超越本我,将自己和学校、社会相结合,正确认识事物,明辨学习概念。其次,让美术生认识到要在美术专业上进一步发展,必须依托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根,美术专业是枝叶。很多有美术天赋的学生梦想有一天能成为像凡·高、张大千等那样的大画家,其实这些大家大都文化底蕴深厚。像代表作《蒙娜丽莎》的达·芬奇,通晓机械、建筑、医学类,他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被应用;要想在美术上有所造就,学好文化课不可忽视。最后,美术生应当认识到,文化课学习本身就枯燥、无聊、乏味,要使学习有成效,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文化课学习中会遇到困难,美术绘画练习中也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美术生要想在文化课学习中有所成就,在美术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顽强的斗志和吃苦的精神不可少。综上所述,转变学生自身学习文化课的观念,将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完善高中美术特长生教育教学管理。
2.给予适当奖励,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像一台强力“发动机”,驱使人们全身心投入而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兴趣像一支强效“催化剂”,有化“枯燥”为“享受”、变“苦”成“乐”的神奇功能,外人看来很劳累的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反而感到是一种满足。兴趣产生有其自身规律和诸多因素,兴趣形成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从內心产生主动性的驱动力,外在动机则是指外在的表扬或奖励等促使你做出被动的行动。经常给予学生物质奖励,容易将学生内在动机转化外在动机,为了奖励而学习。虽然存在一个问题:一旦完成这种转化,如果奖励减少,学生就无法满足外在动机,明显减退学习兴趣,需要控制好尺度。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奖励通过满足个体的三大心理需求,即自主、胜任和归属,才能促进个体的自我整合和外在动机的内化。在美术生教学中所采用的物质奖励一般是指通过各种物质性手段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肯定性评价,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包括送巧克力、袖珍风扇、书包挂饰、保温杯等。实施物质奖励,能够满足美术生的生理需要,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生理的需要属于底层、基础的需要。学生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表现,获得老师的奖励,在得到奖励之后,会让他们期待下一次奖励,从而期待每一次文化课,这样激发了美术生的文化课学习积极性。美术生在满足了基础的需要后,则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通过满足美术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进而促进美术生自身更好地发展。其次,表现好的美术生获得的奖励,会给表现稍弱的美术生起到榜样激励的作用,同时能培养他们不甘落后的学习态度。表现在自我意识上,表现稍弱的美术生认为自己通过努力,也会被他人关注,也会追求自我表现。再次,就人的需要层次来说,物质需要是基础、底层的需要,与物质需要相比,精神需要则是属于更高层次的需要,是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更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老师应运用精神奖励手段满足美术生较高层次的需要。这里的精神奖励手段实质上就是一种激励手段,运用这种激励手段帮助学生发展和实现自我。积极创造条件,激发美术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美术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奖励机制,将美术生易波动的兴趣转向为乐趣,进而发展到志趣。综上所述,给予适当奖励,提高学习兴趣,美术生才会由感性的兴趣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进而更加主动、自觉、积极地学习文化课,并将其学扎实。因此,在美术生教学中实施奖励机制具有长远意义。
3.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归因
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于努力和能力都属于积极归因。但卡芬顿认为,在连续失败的事件发生时都归因为努力和能力,则很有可能会造成习得性无助,甚至破罐子破摔。这要求老师帮助美术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足够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暂时缺乏努力。笔者认为引导美术生做出正确的归因直接关系美术生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帮助美术生树立正确的归因观,要让美术生认识到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美术生可能会有较好的学习效果,也可能遇到挫折或失败,这就要求美术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正确归因。其次,要引导美术生建立正确的成败意识。在美术生成功时,及时给出反馈,表达对美术生能力和付出努力的欣赏。通过作业的批语,课堂的表扬,各种奖励措施等,强化美术生对自己能力和努力的信心。在美术生失败时,不能在班级上公开进行归因,而应采取个别的、私下的方式进行,以积极鼓励为主,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成败意识,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不要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考试后帮助学生分析试卷,先让美术生改正错误,进而鼓励。这些内容能改对,说明这不是你不能学好,只是考试中比较粗心,考试时把知识点忘记了,说明知识点没有记牢,努力的程度还不够。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失败的原因。最后,引导美术生在取得较高文化课和学业水平时,不骄不躁,为取得更好的文化课成绩和学业水平而努力。总之,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归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归因观,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 高中美术生 文化课学习 内驱力
1.转变学生自身学习文化课的观念
我国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更加重视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进行美术课堂教育时,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面向升学转向适应社会需求,教师和家长要把眼光放远些,要把学习转向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做法是:首先,明辨学习概念,让美术生认识到学习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需要永不停息地学习。任何教育手段中,作为外因,教师的作用是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内驱力(即内因)实现的,如果学生不能笃志学好,不能下工夫学习,外因是无效的。美术生要树立明确的自我理念,超越本我,将自己和学校、社会相结合,正确认识事物,明辨学习概念。其次,让美术生认识到要在美术专业上进一步发展,必须依托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根,美术专业是枝叶。很多有美术天赋的学生梦想有一天能成为像凡·高、张大千等那样的大画家,其实这些大家大都文化底蕴深厚。像代表作《蒙娜丽莎》的达·芬奇,通晓机械、建筑、医学类,他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被应用;要想在美术上有所造就,学好文化课不可忽视。最后,美术生应当认识到,文化课学习本身就枯燥、无聊、乏味,要使学习有成效,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文化课学习中会遇到困难,美术绘画练习中也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美术生要想在文化课学习中有所成就,在美术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顽强的斗志和吃苦的精神不可少。综上所述,转变学生自身学习文化课的观念,将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完善高中美术特长生教育教学管理。
2.给予适当奖励,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像一台强力“发动机”,驱使人们全身心投入而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兴趣像一支强效“催化剂”,有化“枯燥”为“享受”、变“苦”成“乐”的神奇功能,外人看来很劳累的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反而感到是一种满足。兴趣产生有其自身规律和诸多因素,兴趣形成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从內心产生主动性的驱动力,外在动机则是指外在的表扬或奖励等促使你做出被动的行动。经常给予学生物质奖励,容易将学生内在动机转化外在动机,为了奖励而学习。虽然存在一个问题:一旦完成这种转化,如果奖励减少,学生就无法满足外在动机,明显减退学习兴趣,需要控制好尺度。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奖励通过满足个体的三大心理需求,即自主、胜任和归属,才能促进个体的自我整合和外在动机的内化。在美术生教学中所采用的物质奖励一般是指通过各种物质性手段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肯定性评价,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包括送巧克力、袖珍风扇、书包挂饰、保温杯等。实施物质奖励,能够满足美术生的生理需要,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生理的需要属于底层、基础的需要。学生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表现,获得老师的奖励,在得到奖励之后,会让他们期待下一次奖励,从而期待每一次文化课,这样激发了美术生的文化课学习积极性。美术生在满足了基础的需要后,则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通过满足美术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进而促进美术生自身更好地发展。其次,表现好的美术生获得的奖励,会给表现稍弱的美术生起到榜样激励的作用,同时能培养他们不甘落后的学习态度。表现在自我意识上,表现稍弱的美术生认为自己通过努力,也会被他人关注,也会追求自我表现。再次,就人的需要层次来说,物质需要是基础、底层的需要,与物质需要相比,精神需要则是属于更高层次的需要,是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更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老师应运用精神奖励手段满足美术生较高层次的需要。这里的精神奖励手段实质上就是一种激励手段,运用这种激励手段帮助学生发展和实现自我。积极创造条件,激发美术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美术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奖励机制,将美术生易波动的兴趣转向为乐趣,进而发展到志趣。综上所述,给予适当奖励,提高学习兴趣,美术生才会由感性的兴趣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进而更加主动、自觉、积极地学习文化课,并将其学扎实。因此,在美术生教学中实施奖励机制具有长远意义。
3.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归因
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于努力和能力都属于积极归因。但卡芬顿认为,在连续失败的事件发生时都归因为努力和能力,则很有可能会造成习得性无助,甚至破罐子破摔。这要求老师帮助美术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足够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暂时缺乏努力。笔者认为引导美术生做出正确的归因直接关系美术生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帮助美术生树立正确的归因观,要让美术生认识到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美术生可能会有较好的学习效果,也可能遇到挫折或失败,这就要求美术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正确归因。其次,要引导美术生建立正确的成败意识。在美术生成功时,及时给出反馈,表达对美术生能力和付出努力的欣赏。通过作业的批语,课堂的表扬,各种奖励措施等,强化美术生对自己能力和努力的信心。在美术生失败时,不能在班级上公开进行归因,而应采取个别的、私下的方式进行,以积极鼓励为主,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成败意识,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不要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考试后帮助学生分析试卷,先让美术生改正错误,进而鼓励。这些内容能改对,说明这不是你不能学好,只是考试中比较粗心,考试时把知识点忘记了,说明知识点没有记牢,努力的程度还不够。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失败的原因。最后,引导美术生在取得较高文化课和学业水平时,不骄不躁,为取得更好的文化课成绩和学业水平而努力。总之,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归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归因观,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