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环境是造就人才的第一环境。家庭物质环境、文化氛围、心理环境等对人才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采用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优化家庭心理环境,是构建和谐家庭环境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营造; 人才; 家庭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155-001
一、家庭环境概述
家庭环境是对人的存在和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家庭条件的总和。T·帕金斯曾指出,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最早开始了对儿童社会经验的传播。
Feldman概括指出,在家庭环境诸因素中,家庭的遗传史、父母的职业和职位等,都会影响到父母对孩子才能的认同、鼓励、指导,进而导致创造性发展的差异。杨万江认为家庭环境可以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层次。软环境,可看作家庭“精神氛围”;而硬环境,也叫家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家庭地理位置、经济状况以及成员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等。
二、人才成长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1.家庭物质环境
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父母对子女在教育上的投资。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会导致许多投资大、投资早的成才项目受到遏制。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使得家庭地理位置成为子女早期教育的又一障碍。
2.家庭文化氛围
家庭文化氛围,就是指家庭成员所形成的科学文化环境,它直接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科学文化环境的营造与父母的文化程度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其对子女的期望程度相一致,对其子女的抱负水平也有直接的影响。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对子女成才的期望越强,越迫切,子女的目标感也越强,抱负水平越高。
3.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心理环境指家庭中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引起的一种总的心理气氛,由多种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中对家庭心理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成员的个性心理品质,如家长的性格、情绪状态、教育期待等,它们时刻表现在家庭生活当中。关于家长的教育期待对孩子产生的心理影响,海曼等一批美国传统社会学研究者做了深入研究,认为低社会阶层对教育职业生涯缺乏兴趣,而且缺乏社会升迁的动机。
人才学研究表明,父母心理品格直接关系到子女的成才率。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证明:子女受其父母影响的程度呈“递减率”。即父母对子女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消极影响值如果为“1”的话,那么,子女日后的消极表现就会远远大于1。
4.家长教养方式
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成才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他采用多种形式研究父母的行为,认为有两个难度可以说明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特征,即接受——拒绝和限制——容许。教养方式会对儿童的学习成绩、信心、学习动机、学习主动性、违规行为等产生重大影响。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能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舒展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容易更多地得到一些成功的体验,有利于促进儿童自信心的增强和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
三、构建和谐家庭环境
和谐的家庭环境,是成就人才的良好基础。因此,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至少应该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着手:
1.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家庭文化分为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四个方面。创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围应注重从这四个方面尤其是前两方面引导人才成长。观念文化反映家庭成员的心理,形成判断是非的标准并制约这成员的行为,家庭成员的自信、自强、自立等的观念都会贯穿到平时的言行举止中。不同的家庭物质文化对儿童的影响随着家庭经济状况和家长素质的高低、家庭经济收入的不同分配等等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效果。家庭物质文化建设也要注意掌握一个合适的“度”,结合家庭经济状况,引导子女走上成才之路。
2.采用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
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外乎“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四种。家长应摒弃前三种教养方式,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用科学、合理、民主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待孩子。
一要尊重孩子在家庭中的权利和地位。允許儿童在家庭中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允许儿童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和决定,这样才能使孩子有机会平等畅达地与父母交流感情,培养自尊、自重、自主、自强的人格。
二要注意与孩子讲话的艺术。尊重孩子,不要把谈话搞成训话;语言简短,并留点空间让孩子发言;直截了当,把自己的感受直接告诉孩子,不牵涉太多无关的事;选择适当时机,不在急促、烦燥、苦恼的时候与孩子交谈;调节谈话气氛,避免与孩子发生争执,让谈话在平和、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三要允许孩子自主地处理自身事务。家长应该从情感上和理智上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有强大的发展潜力、需要独立面对人生各种挑战的独立个体。使孩子在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独立性,使儿童逐步成长成为一个真正自主、自立的人。
3.优化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心理环境如同一个磁场,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家庭心理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儿童人格,健康的人格是人才成长的首要条件。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密接触和良好沟通,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发展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共享经验和成果,以增强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和相互了解。
参考文献:
[1]邓伟志,徐榕.家庭社会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黄津孚.人才是高素质的——关于人才的概念[J].中国人才,2001(11)
[3]杨万江.论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及其引导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
[4]宋保忠,蔡小明,杨珏玲.家长期望教育价值的思考与探索[J].唐都学刊,2003(3)
[5]宋保忠,王平川.根据教育价值构建科学的家长期望[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
[6]张军,胡冰霜,秦伟.家庭·分层·教育——西方教育不平等社会学理论综述与启示[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
[7]李德升,潘叙贤.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性格特征的相关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6)
关键词:营造; 人才; 家庭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155-001
一、家庭环境概述
家庭环境是对人的存在和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家庭条件的总和。T·帕金斯曾指出,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最早开始了对儿童社会经验的传播。
Feldman概括指出,在家庭环境诸因素中,家庭的遗传史、父母的职业和职位等,都会影响到父母对孩子才能的认同、鼓励、指导,进而导致创造性发展的差异。杨万江认为家庭环境可以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层次。软环境,可看作家庭“精神氛围”;而硬环境,也叫家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家庭地理位置、经济状况以及成员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等。
二、人才成长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1.家庭物质环境
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父母对子女在教育上的投资。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会导致许多投资大、投资早的成才项目受到遏制。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使得家庭地理位置成为子女早期教育的又一障碍。
2.家庭文化氛围
家庭文化氛围,就是指家庭成员所形成的科学文化环境,它直接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科学文化环境的营造与父母的文化程度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其对子女的期望程度相一致,对其子女的抱负水平也有直接的影响。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对子女成才的期望越强,越迫切,子女的目标感也越强,抱负水平越高。
3.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心理环境指家庭中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引起的一种总的心理气氛,由多种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中对家庭心理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成员的个性心理品质,如家长的性格、情绪状态、教育期待等,它们时刻表现在家庭生活当中。关于家长的教育期待对孩子产生的心理影响,海曼等一批美国传统社会学研究者做了深入研究,认为低社会阶层对教育职业生涯缺乏兴趣,而且缺乏社会升迁的动机。
人才学研究表明,父母心理品格直接关系到子女的成才率。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证明:子女受其父母影响的程度呈“递减率”。即父母对子女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消极影响值如果为“1”的话,那么,子女日后的消极表现就会远远大于1。
4.家长教养方式
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成才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他采用多种形式研究父母的行为,认为有两个难度可以说明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特征,即接受——拒绝和限制——容许。教养方式会对儿童的学习成绩、信心、学习动机、学习主动性、违规行为等产生重大影响。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能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舒展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容易更多地得到一些成功的体验,有利于促进儿童自信心的增强和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
三、构建和谐家庭环境
和谐的家庭环境,是成就人才的良好基础。因此,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至少应该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着手:
1.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家庭文化分为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四个方面。创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围应注重从这四个方面尤其是前两方面引导人才成长。观念文化反映家庭成员的心理,形成判断是非的标准并制约这成员的行为,家庭成员的自信、自强、自立等的观念都会贯穿到平时的言行举止中。不同的家庭物质文化对儿童的影响随着家庭经济状况和家长素质的高低、家庭经济收入的不同分配等等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效果。家庭物质文化建设也要注意掌握一个合适的“度”,结合家庭经济状况,引导子女走上成才之路。
2.采用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
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外乎“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四种。家长应摒弃前三种教养方式,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用科学、合理、民主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待孩子。
一要尊重孩子在家庭中的权利和地位。允許儿童在家庭中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允许儿童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和决定,这样才能使孩子有机会平等畅达地与父母交流感情,培养自尊、自重、自主、自强的人格。
二要注意与孩子讲话的艺术。尊重孩子,不要把谈话搞成训话;语言简短,并留点空间让孩子发言;直截了当,把自己的感受直接告诉孩子,不牵涉太多无关的事;选择适当时机,不在急促、烦燥、苦恼的时候与孩子交谈;调节谈话气氛,避免与孩子发生争执,让谈话在平和、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三要允许孩子自主地处理自身事务。家长应该从情感上和理智上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有强大的发展潜力、需要独立面对人生各种挑战的独立个体。使孩子在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独立性,使儿童逐步成长成为一个真正自主、自立的人。
3.优化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心理环境如同一个磁场,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家庭心理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儿童人格,健康的人格是人才成长的首要条件。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密接触和良好沟通,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发展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共享经验和成果,以增强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和相互了解。
参考文献:
[1]邓伟志,徐榕.家庭社会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黄津孚.人才是高素质的——关于人才的概念[J].中国人才,2001(11)
[3]杨万江.论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及其引导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
[4]宋保忠,蔡小明,杨珏玲.家长期望教育价值的思考与探索[J].唐都学刊,2003(3)
[5]宋保忠,王平川.根据教育价值构建科学的家长期望[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
[6]张军,胡冰霜,秦伟.家庭·分层·教育——西方教育不平等社会学理论综述与启示[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
[7]李德升,潘叙贤.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性格特征的相关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