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深入部分中央驻区和区直新闻单位走访调研时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配合自治区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认真制定“走出去”发展规划,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好内蒙古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这是自治区外宣工作的根本遵循,也为索伦嘎新闻中心做好外宣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牢记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
对于内蒙古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李纪恒用十六个字总结为“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他指出,开放发展是内蒙古实现富民强区的必由之路。
内蒙古要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内蒙古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世界更加关注内蒙古,这为我们的对外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媒体人是时代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是极具社会责任感、影响力的传播者,肩负着促进民众间交流的使命。地方媒体作为国际传播体系中的主体性角色,其行动方式虽没有标准模式可复制,但可通过持续的境外报道实践来探索“走出去”的路径。在当前以新媒体为主导的国际传播环境中,多形态表达、多介质传播的新媒体报道重新定义着地方媒体及其角色,其“地方性”身份边界已被消解。客观上迫使其打破新闻观念局限,在内容生产上直接面向国内外受众,接受国际传播体系的“检验”。我们要统筹全社新闻资源,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努力阐释好中国道路,不断提升文化軟实力。中蒙两国开展合作的基础之深、潜力之大、前景之广是有目共睹的。媒体的使命是在两国人民之间架设了解与互信的桥梁,与蒙方媒体携手合作通过富有建设性的新闻作品,实实在在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繁荣做出不懈努力。
二、尊重差异化,用心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李纪恒强调,要讲好内蒙古故事,让全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天涯变成了近邻。如今,这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感觉如此之近,迫切希望了解彼此、熟悉彼此。这里,遍地是精彩、处处是故事,一路尽是追梦人。如何讲故事、如何找准与时代的对接点、与百姓的共鸣点,是我们努力研究的方向。实现不同文化互通、促进不同文明互鉴,不仅要让受众听得见、听得清,更要让大家听得懂、听得进,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根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双方在历史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客观理性地介绍对方国家的发展情况,努力让人们透过媒体这扇窗口,消除认知误差,排除疑虑干扰,从而加深彼此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实现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三、创新表达方式,发挥媒体角色优势
李纪恒强调,“……突出媒体特色,精准定位受众,善于设置议题,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着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不断增强新闻舆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要充分发挥地方媒体角色优势,创新对外话语体系,要着力在“新”字上下功夫,围绕新形势新变化,注入新内容新活力。要把党中央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入心入脑”的专业表达,介绍好、阐释好、传播好。在文本创新上打破传统程式化报道框架,从宣传型话语转向新闻型话语方式,出色扮演“民间外交”角色。
国际传播是双向的,一方面,要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受众,另一方面,要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各个地区的受众,让人们能准确了解中国及其他地区的现实情况。这种双向传播活动,自然要求国际传播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语言能力,不仅需要精通母语,而且需要熟练使用受众的语言,为受众接受信息提供方便。我们要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把握社交媒体和移动终端迅速崛起的趋势,更加注重传播形态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多元化、分众化,借力境外社交媒体,开设信息发布平台,丰富传播形态,坚持区域化、本土化的生产方式,加强分层设计、定向直供,做好量体裁衣、精准推送,使我们的声音传得更准、更快、更远、更响。
作为内蒙古日报社的外宣媒体,索伦嘎新闻中心深知肩负的使命。索伦嘎新闻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服务蒙古国受众、华人华侨,两国留学生的实践中,收获了巨大的信任和期待,成为自治区外宣媒体的主力军。
一、牢记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
对于内蒙古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李纪恒用十六个字总结为“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他指出,开放发展是内蒙古实现富民强区的必由之路。
内蒙古要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内蒙古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世界更加关注内蒙古,这为我们的对外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媒体人是时代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是极具社会责任感、影响力的传播者,肩负着促进民众间交流的使命。地方媒体作为国际传播体系中的主体性角色,其行动方式虽没有标准模式可复制,但可通过持续的境外报道实践来探索“走出去”的路径。在当前以新媒体为主导的国际传播环境中,多形态表达、多介质传播的新媒体报道重新定义着地方媒体及其角色,其“地方性”身份边界已被消解。客观上迫使其打破新闻观念局限,在内容生产上直接面向国内外受众,接受国际传播体系的“检验”。我们要统筹全社新闻资源,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努力阐释好中国道路,不断提升文化軟实力。中蒙两国开展合作的基础之深、潜力之大、前景之广是有目共睹的。媒体的使命是在两国人民之间架设了解与互信的桥梁,与蒙方媒体携手合作通过富有建设性的新闻作品,实实在在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繁荣做出不懈努力。
二、尊重差异化,用心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李纪恒强调,要讲好内蒙古故事,让全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天涯变成了近邻。如今,这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感觉如此之近,迫切希望了解彼此、熟悉彼此。这里,遍地是精彩、处处是故事,一路尽是追梦人。如何讲故事、如何找准与时代的对接点、与百姓的共鸣点,是我们努力研究的方向。实现不同文化互通、促进不同文明互鉴,不仅要让受众听得见、听得清,更要让大家听得懂、听得进,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根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双方在历史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客观理性地介绍对方国家的发展情况,努力让人们透过媒体这扇窗口,消除认知误差,排除疑虑干扰,从而加深彼此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实现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三、创新表达方式,发挥媒体角色优势
李纪恒强调,“……突出媒体特色,精准定位受众,善于设置议题,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着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不断增强新闻舆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要充分发挥地方媒体角色优势,创新对外话语体系,要着力在“新”字上下功夫,围绕新形势新变化,注入新内容新活力。要把党中央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入心入脑”的专业表达,介绍好、阐释好、传播好。在文本创新上打破传统程式化报道框架,从宣传型话语转向新闻型话语方式,出色扮演“民间外交”角色。
国际传播是双向的,一方面,要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受众,另一方面,要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各个地区的受众,让人们能准确了解中国及其他地区的现实情况。这种双向传播活动,自然要求国际传播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语言能力,不仅需要精通母语,而且需要熟练使用受众的语言,为受众接受信息提供方便。我们要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把握社交媒体和移动终端迅速崛起的趋势,更加注重传播形态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多元化、分众化,借力境外社交媒体,开设信息发布平台,丰富传播形态,坚持区域化、本土化的生产方式,加强分层设计、定向直供,做好量体裁衣、精准推送,使我们的声音传得更准、更快、更远、更响。
作为内蒙古日报社的外宣媒体,索伦嘎新闻中心深知肩负的使命。索伦嘎新闻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服务蒙古国受众、华人华侨,两国留学生的实践中,收获了巨大的信任和期待,成为自治区外宣媒体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