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懒惰气体”的勤奋学者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a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看、多学、多试验,如果取得成果,绝不炫耀。学习和研究中要顽强努力,一个人如果做不到“三多”,而是“两怕”(怕费时、怕费事),则将一事无成。
  ——威廉·拉姆塞谈做学问
  
  好学的小拉姆塞
  威廉·拉姆塞幼时喜欢大自然,爱读书也爱收藏书。有一段时间,活泼好动的小拉姆塞却经常坐在格拉斯哥一座大教堂里,那小小的寂寞身影似乎在听牧师讲道。大人们对此很是费解。
  “小拉姆塞,你在干什么呀?”拉姆塞父母的朋友再次看到教堂里安静坐着的他,终于忍不住走上前问。“我在阅读《圣经》啊。”拉姆塞似乎被吓了一跳,过了几秒种才回答道,并彬彬有礼地继续说,“先生,您看这本《圣经》是法文版的,这儿还有一本德文版的,我想学会法文和德文呢!”拉姆塞随手指了指身边的另一本圣经。
  这让他们家的朋友非常吃惊,没想到拉姆塞年纪不大,却是一个勤奋学习的有心人。
  此外,威廉·拉姆塞去教堂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看教堂的窗子,因为那窗上镶嵌着许多几何图形,他要通过那些图形,验证一下学到的几何定理。
  
  不怕麻烦,发现“懒惰的气体”
  1880年,拉姆塞获得博士学位后被布里斯托尔学院聘为化学教授。这时,另一位英国化学家瑞利在研究空气的成分时,对由氨制得的氮总比由空气制得的氮轻千分之一的现象百思不得其解。拉姆塞得知后,征得瑞利的允许,也开始研究大气中氮的成分。
  他在试验中,让空气在红热的镁上通过,使镁和空气中的氧和氮产生反应从而充分吸收空气中的氧和氮。但经过反复试验,空气中总会剩下八十分之一的气体不被吸收。
  “这剩余的气体会不会是氮的一种变种呢?”拉姆塞经过精密的光谱分析,仔细研究气体中的红色和绿色谱线,推断空气中还存在另一种不为人知的气体。拉姆塞给瑞利写信说明了自己的研究发现和推断,并提出以两个人的名义发表这一成果。他们发现的这种气体,后来定名为“氩”,意思是“懒惰的气体”。
  发现元素氩以后,拉姆塞并未止步,而是再接再厉,在他开发的领域继续深入研究,通过对来自精确的量度和从大量伪数字中的明察秋毫,相继又发现了惰性气体氦、氪、氖和氙、氡。拉姆塞尤让人佩服的是,他从不试图独占这些研究成果,只要其他科学家对他的研究有过帮助,都会在发表时署上他们的名字。
  
  威廉·拉姆塞(1852—1916),著名的英国化学家,生于苏格兰。因发现氦、氖、氩、氙、氡等气态惰性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而获得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
  摘编自互联网编辑/小仝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在占星学上叫做“宝瓶时代”。    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冷笑话:有个人长得很像风筝,许多人笑他,他很无奈,跑去找医师,想整容,让自己不那么像风筝。结果医师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之后,说:“我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你原来的样子。”这个人于是说:“好吧。”  他走出门外,然后像风筝一样地飘走了。我不知道这故事为什么会被归类成笑话,依我看,这故事再悲哀没有了,同时又很诗意。  我时常觉得,人一生最大
期刊
译/冯国川    首先澄清一点,我不是说中国人抛弃了他们的文化,这要看你怎么理解了。   父亲曾向我抱怨,每当他使用电脑或手机时,他不得不依赖英语交流。他想通过书写母语汉语来精确表达思想,那样和内地人交流起来也更方便。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他没有学过汉语拼音,而且只认识繁体字。在他用电脑时,他使用一种不依赖拼音的繁体字输入法。键盘还是那个键盘,但每一个按钮代表不同笔画,多数写繁体字的海外华人仍
期刊
宋朝魏泰在《东轩笔录》中记载了很多当时官员的生活琐事,其中打的之事颇为有趣。古时候打的也是有讲究的,分单程与往返,计价方式不一样,所以在打的时需要先讲清楚。当时京城有位军巡判官叫孙良孺,因家境贫寒曾得到太后的特别赈济,自然是没有私家车的,一次需去法场公干,孙良孺只好去租马打的。在谈价钱时,对方问他:“去哪?”孙说:“去法场。”对方问:“去了还回来吗?”一时传为笑谈。  搞出租的,当然也存在职业道德
期刊
我落榜了。  整个假期都有—种令人窒息的气氛包围着我,即使是仰望窗外蔚蓝无比的天空,双眼也满是迷茫和倦怠。时间是那么缓慢,每一秒都刻骨铭心。  家里也毫无生气,坐在沙发上的父母只是低头叹气,只有阳光照射下的根根白发是那么醒目,让我不敢直视。即使没有阳光,我也不敢注视那些白发,因为我知道,那里面有一些是因为母亲3年里每天凌晨4点起床为我做早餐而长出的,有一些是因为3年里父亲每天深夜10点接我下自习而
期刊
蒋方舟: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襄樊。七岁开始写作,九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十一岁写成长篇小说《正在发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和讨论,并在台湾出版繁体版本。十二岁写成长篇小说《青春前期》(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都往我这儿看》,《青春前期》发表于《当代》2002年第三期,即将拍为电视
期刊
现在的你或刚进大学校园,或仍等待一关又一关的学测,好进梦想中的校园。  然而,2008年9月源自华尔街的金融海啸,让你开始迷惘未来。4年后人生什么样?10年后世界又是何种风貌?  18岁,有些人已走了很长的路。  18岁,林语堂也刚离开福建鼓浪屿,前往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  林语堂本是福建漳洲旁小村落龙溪的“土孩子”,改变他一生的,是父亲从小给他的国际视野。破落的龙溪乡下,有位长老教会的牧师,自小
期刊
楼下有个晾衣场,是露天的那种。天气好的时候楼里的人都把需要晾晒的物件挂在那里。可到了梅雨季节,天气说变就变,经常有人晾完衣服就外出了,走的时候明明是个艳阳天,可往往还没等回到家就下起了雨。无奈的人们只好等到回来以后,重新再洗一次。  记得有一天,天空没有任何要下雨的征兆,我把衣服晾好后就出去了,谁知没多久天空就飘起了雨,当我回到家以后按惯例先奔晾衣场找我的衣服时,却发现晾衣场的衣服全都不见了。正在
期刊
“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句话来自一本小册子——《青春的使命》,是年轻的马克思说的。“改造世界”这四个字是多么地诱惑我。当时,父亲在吉林大学的哲学系任教。我那时候不知道尊重他们在清贫时代的乐观,不知道体察他们乐观背后的辛酸,所以,想的就是,改造世界确实不能指望这帮人了。  后来我还看过一个非常优秀的电视剧,叫做《卡尔·马克思的青年时代》。白发苍苍的马克思回忆父亲去都市里
期刊
中国曾是欧洲人一心向往的圣地,欧洲文化思想界名人如莱布尼茨、伏尔泰不仅大力宣扬中国儒家文化思想,还说服当权者借鉴中国的政治经验。在17~18世纪长达100多年的“中国热”期间,欧洲涌现出了许多对中国充满好感的“中国迷”,英国人马嘎尔尼勋爵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然而,就是这个“中国迷”马嘎尔尼勋爵,他对清廷“破冰之旅”的失败根本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中国富强文明观。  1793年7月,马嘎尔尼使团乘“狮子
期刊
无论你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即便你做得近乎完美,就像你在奥运会上拿了金牌,就像你已经是世界级的明星了,也会有人不喜欢你,还会有人向你发出嘘声,甚至扔臭鸡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们不能强求他们保持统一的思想。  其实,我们周围的世界是错综复杂的,我们所面对的人和事总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我们都生活在自己所感知的经验现实中,别人不可能完全反映你的本来面目和完整形象。对你来说,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