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值凤凰花开时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彰显云南艺术舞台在党的文艺方针引导下取得的艺术成就,总结云南民族传统艺术在党的民族政策关怀下获得传承与弘扬的可喜成绩,促进我省音乐、舞蹈学科学术水平的提升,交流各位专家学者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2021年5月22日至23日在红河学院举行了由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云南省舞蹈家协会、红河学院主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值凤凰花开时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彰显云南艺术舞台在党的文艺方针引导下取得的艺术成就,总结云南民族传统艺术在党的民族政策关怀下获得传承与弘扬的可喜成绩,促进我省音乐、舞蹈学科学术水平的提升,交流各位专家学者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2021年5月22日至23日在红河学院举行了由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云南省舞蹈家协会、红河学院主办。
其他文献
琵琶在丝绸之路中开始于西亚文明的东渐,在唐代盛行,通过宋、元、明不断蓬勃发展,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其已经属于我国文明的象征。琵琶大概历经西亚文明的东渐,元代大一统中北方的少数民族融入“新声”,并且明清时期属于琵琶全面的发展与繁荣时期。能够发现,琵琶属于在我国所诞生的文明,是通过与世界中的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以及借鉴所形成的。通过对丝绸之路上的琵琶历史的分析,发现其源流。
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各族人民不仅能歌善舞,也擅长于制作各种乐器,因此民间乐器和民族歌舞资源极为丰富。云南少数民族通过乐舞来纪念婚嫁、丧葬、祭祀等重要仪式,抒发生活中的欢乐与悲伤,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情绪和意念,而这一切大多以乐器为承载,它们展示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显示出少数民族的文明轨迹,也因此成为民族文化宝库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中国民族歌剧作为中国戏剧艺术的一种新的类别是在继承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它不仅继承了中国各类传统艺术的精髓,还选择性地吸收了适用于民族歌剧的外来欧洲文化,具有一定深度和历史内涵。文章以中国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杨母的两个重要唱段的音乐形态的分析。
对国内外音乐厅建设(筑)史和音乐厅设计理论的研究,分析了典型音乐厅设计实际效果的现状,进一步梳理了音质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对丰富音乐厅建设理论和音乐厅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国家的历史、经济、精神和文化,从其音乐文明和表演剧场的建设发展就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它的内涵,而演绎建筑中最能直接反映诸如此类因素的,就是音乐厅。在设计音乐厅时,会牵涉到声学设计理论、建筑规模设计、装修风格、材料选用、乐队配置、音乐类型和欣赏水平等众多考虑因素、设计层面。如此,音乐厅的声学设计难度最大,因使用要求因人而异,效果也最难把握。
十番音乐历史悠久,是福建省福州和闽西客家流传的一种传统器乐演奏曲。十番音乐曲调悠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福州当地的民俗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截至目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十番音乐的节奏、旋律等都形成了浓厚的地域风格,深受民众的喜爱。本文主要对十番音乐的地域风格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十番音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生活着汉族、彝族、回族、白族等10余个民族,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点,无论是山区或半山区,各民族都有着动人心弦、神奇瑰丽的民歌说唱。阿苏遮跳歌调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以大三弦伴奏,完美诠释了彝族文化传统。它形式多样、题材广泛、色彩绚丽、源远流长,是思想交流、耕耘劳作,诉说情感的重要手段。它集中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南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语言服饰和文化传统,传承着自身的伦理道德、审美思想和风俗习惯。
藏族作为我国民族家庭成员之一,其原生态音乐蕴含着丰富的藏族传统文化,有着繁多种类与鲜明特色,这不仅是藏族的宝贵财富,更是我国音乐文化体系中的关键组成,同时也是现代音乐创作中的源泉。因此,需要对藏族原生态音乐做好系统保护与传承,是目前我国音乐文化保护的关键工作,唯有系统化保护好藏族原生态音乐,才能推动传统音乐文化的进步,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原始形态的优秀艺术文化。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对藏族原生态音乐系统保护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做到有效的系统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北十番”是黑龙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音乐,是黑龙江传统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黑龙江地区人们生产与生活实践的精神源泉。当前作为重要的“非遗”项目,黑龙江传统民间音乐“北十番”如何有效传承与创新成了必须深入思考的首要问题。由此,本文主要对黑龙江传统民间音乐“北十番”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促进黑龙江传统民间音乐“北十番”的可持续发展,增强黑龙江传统民间音乐的文化吸引力。
每一个古老民族都是吟诵着自己的歌谣,欢跳着自己的舞蹈,演奏着自己的音乐,从蒙昧和野蛮走向文明,从远古向现代的。哈尼族是一个山地水田农耕的民族,她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思想感情、神灵信仰、文化艺术,都与山地、水田、农耕有关,她创造了具有自己特点的伟大的梯田文化。她的音乐文化是梯田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异彩纷呈。
李遇秋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手风琴作品。影响力较大的作品有独奏曲《促织幻想曲》《崂山道士》《惠山泥人印象》组曲、《广陵传奇》、二重奏《军旗飘扬进行曲》和《马背上的冬不拉》以及三部奏鸣曲等等。在创作中注重使用民族调式、和声,并结合西洋曲式结构,将二者有机融合,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民族化创作之路。手风琴独奏曲《南国情》是其代表作之一,多次在海内外重要场合被演奏,在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作品创作于1989年7月,由手风琴演奏家杨屹在全军文艺调演中首演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