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的人格、激进的思想——罗蒂印象

来源 :求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iuh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著名哲学家理查德·罗蒂先生离开了我们,他的辞世是学术界不可挽回的损失。罗蒂在美国哲学界可谓独树一帜.这首先表现在他早年对当时在美国如日中天的分析哲学的背叛。其成名作《哲学和自然之镜》以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而著称于世,在这本书中,他坚定地认为知识既没有“心灵实体”的基础.也没有“语法逻辑”的基础,认识不过是信念与欲望相互交错的产物。其次,作为美国学术传统的继承者,罗蒂对尼采、海德格尔、德里达、福柯的偏爱让人有些捉摸不透。事实上,罗蒂并没有抛弃“美国精神”,直到晚年,他仍然对历史进步主义抱有坚定的
其他文献
当前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的称谓之争反映出的学术失范现象说明.对于致力于息争止讼的法律方法应该遵守普遍的智力标准,保证思维的清晰性、正确性、精确性、一致性、相干性、逻辑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增加,石油消费量逐年上升,而我国石油的生产与供给严重不足,国内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强。石油安全已成为我
美国宪法将正义的理念冠于宪法之首,中国古代法文化以“和谐”为追求境界。“正义”与“和谐”构成了现代立宪国家宪法的价值基础。宪法的价值的实现,最根本的是在立宪阶段构建
2004年人权人宪,2006年党中央的文件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三件事具有标志性意义,表明中国宪法法律实现了从忽视人权到将保障人权作为首要原则的历史性跃进。现在的任务是进一步从法律上落实这一根本原则。从法学的角度来看,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当然首先要从立法人手,不过关键却在司法——当确立以人为本的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