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863年通车至今,伦敦有11条地铁线、270个车站昼夜运行,每天将超过300万的乘客送到目的地。伦敦地铁的费用不低,市区乘地铁单程票价要3~4英镑。伦敦的电子乘车卡里有信用额度,如果乘坐过程中出现金额不足的问题,出站时乘客仍会被放行,只是在闸口的显示屏上看到余额变负值,下次充值后就可补齐。伦敦地铁这样做是希望将诚信留给双方,这种保全体面、避免尴尬的方式受到当地市民称道。
在伦敦地铁,读书的人不在少数。地铁里没有手机信号,人们安静地阅读,面无表情地养神儿,车厢内大部分情况下都十分安静。
“每日金句”是伦敦地铁近些年来推出的一项家喻户晓的特色服务。在很多地铁入口处都有一块宣传板,每天换一句励志语句,比如安妮·弗拉克的名句——“自己快乐也能让他人快乐”,马克·吐温的名言——“善良如果是一种语言,能让聋子听见,也能让盲人看见”。提出这个点子的是伦敦欧威尔地铁站60岁的客服经理安东尼·詹托斯。
14年前,詹托斯将《道德经》中的道家名言写在公示牌上,那时,他仅想推荐此书,没准乘客们看到了也能暂时忘却烦恼,思考哲理。没想到这个做法大受欢迎。如今,写有“每日金句”的地铁站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吸引了更多疲惫乘客的目光,甚至还有乘客每日专门来地铁站拜读,有些公司的午餐俱乐部还会讨论“每日金句”背后的深意。
伦敦地铁站里,不仅有车轮发出的噪音,还有艺术之声。2003年,伦敦交通局公布了地铁艺人表演许可计划,经过轮选后,街头艺人可以合法地在地铁内指定区域表演,为来往的乘客带来歌舞或脱口秀。2008年,《倫敦报》与当地广播媒体合办了一场地铁艺人大赛,由公众在网上投票选出伦敦最棒的地铁艺人,就连艾德·希兰、婕西这些当红艺人都曾在伦敦地铁站表演过。
有时候在某一个地铁站台上,会看到放着一架钢琴,路过的人们可以随意弹奏;另一个站台的角落,也许你会邂逅一个弹钢琴的艺人,自顾自地沉浸在自己的表演之中。这些都是伦敦市政府为街头艺人和音乐人规划出的地铁表演空间,这些空间有的还特意在地面上画出彩绘位置。
因此,在伦敦地铁里,人们尽管匆匆忙忙,但是常常有机会看到一些表演,一个地方你能听到琴声,另一个转弯处有可能会听见歌声。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里,你能有机会品味到这些独特的艺术享受,而这正是伦敦地铁独特文化所散发的生命力。
伦敦地铁文化还有很多浪漫情怀,比如“地铁诗展”。1986年,伦敦大学作家朱迪斯·舍内科萌生诗意,第一次提议把诗歌登在地铁站空白的广告牌上。从那以后,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铁系统就开始了漫长的“地铁诗展”,雪莱、莎士比亚等名人的诗歌都印在车厢里,陪同伦敦人一起坐车。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地的诗歌都涌入伦敦地铁,为乘客带来多元化的诗意归途。
相比较于世界各地发达的城市地铁网,伦敦地铁保持了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并且有不断发扬光大的趋势。伦敦文化有很多标签化的体现,伦敦地铁当之无愧是最为经典的一个,也正因为如此,乘坐过伦敦地铁的人,会有一种独特的历史与现实文化交融的旅行感觉。
在伦敦地铁,读书的人不在少数。地铁里没有手机信号,人们安静地阅读,面无表情地养神儿,车厢内大部分情况下都十分安静。
“每日金句”是伦敦地铁近些年来推出的一项家喻户晓的特色服务。在很多地铁入口处都有一块宣传板,每天换一句励志语句,比如安妮·弗拉克的名句——“自己快乐也能让他人快乐”,马克·吐温的名言——“善良如果是一种语言,能让聋子听见,也能让盲人看见”。提出这个点子的是伦敦欧威尔地铁站60岁的客服经理安东尼·詹托斯。
14年前,詹托斯将《道德经》中的道家名言写在公示牌上,那时,他仅想推荐此书,没准乘客们看到了也能暂时忘却烦恼,思考哲理。没想到这个做法大受欢迎。如今,写有“每日金句”的地铁站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吸引了更多疲惫乘客的目光,甚至还有乘客每日专门来地铁站拜读,有些公司的午餐俱乐部还会讨论“每日金句”背后的深意。
伦敦地铁站里,不仅有车轮发出的噪音,还有艺术之声。2003年,伦敦交通局公布了地铁艺人表演许可计划,经过轮选后,街头艺人可以合法地在地铁内指定区域表演,为来往的乘客带来歌舞或脱口秀。2008年,《倫敦报》与当地广播媒体合办了一场地铁艺人大赛,由公众在网上投票选出伦敦最棒的地铁艺人,就连艾德·希兰、婕西这些当红艺人都曾在伦敦地铁站表演过。
有时候在某一个地铁站台上,会看到放着一架钢琴,路过的人们可以随意弹奏;另一个站台的角落,也许你会邂逅一个弹钢琴的艺人,自顾自地沉浸在自己的表演之中。这些都是伦敦市政府为街头艺人和音乐人规划出的地铁表演空间,这些空间有的还特意在地面上画出彩绘位置。
因此,在伦敦地铁里,人们尽管匆匆忙忙,但是常常有机会看到一些表演,一个地方你能听到琴声,另一个转弯处有可能会听见歌声。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里,你能有机会品味到这些独特的艺术享受,而这正是伦敦地铁独特文化所散发的生命力。
伦敦地铁文化还有很多浪漫情怀,比如“地铁诗展”。1986年,伦敦大学作家朱迪斯·舍内科萌生诗意,第一次提议把诗歌登在地铁站空白的广告牌上。从那以后,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铁系统就开始了漫长的“地铁诗展”,雪莱、莎士比亚等名人的诗歌都印在车厢里,陪同伦敦人一起坐车。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地的诗歌都涌入伦敦地铁,为乘客带来多元化的诗意归途。
相比较于世界各地发达的城市地铁网,伦敦地铁保持了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并且有不断发扬光大的趋势。伦敦文化有很多标签化的体现,伦敦地铁当之无愧是最为经典的一个,也正因为如此,乘坐过伦敦地铁的人,会有一种独特的历史与现实文化交融的旅行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