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62×39mm中间型枪弹诞生后,苏联武器设计专家们开始设计各种使用该枪弹的武器,参加设计工作的都是苏联最优秀的轻武器设计师,如杰格佳廖夫,西蒙洛夫和PPs-43冲锋枪的设计者苏达列夫等,其中的RPD 7.62mm轻机枪在1944年设计完成,但当时为了满足苏军对现役武器数量上的需求,生产工作并没有马上开始,大规模的生产在1946年才开始,1953年装备部队。
中国于1950年代早期按照苏联提供的技术和设备开始仿制苏式武器,最初仿制DPM机枪而生产的53式7.62mm轻机枪在装备部队一段时间后被认为体积质量过大,隐蔽性差,携带不方便,于是开始仿制RPD轻视枪,于1956仿制成功,命名为1956年式7.62mm轻机枪(简称56式轻机枪),这是我国仿制的第二代制式机枪。
历经改进 性能提升
53式轻机枪仿制于苏联DPM轻机枪,配用7.62×54mm R步枪弹,是新中国仿制的第一代轻机枪。由于该枪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加之体积质量过大,时隔3年,我国又仿制成功配用7.62×39mm步枪弹的56式轻机枪。二者外观的明显区别是,53式轻机枪采用装于枪身上方的弹盘供弹,而56式轻机枪采用弹链盒供弹,便于移动中射击;另外,53式轻机枪没有安装护木,而56式轻机枪安装有护木,便于双手握持射击。初期生产的56式轻机枪的护木设有长方形凹槽,后期的型号中则取消了该凹槽。
56式轻机枪仿制成功后,历经改进。1961年,根据苏联资料对56式轻机枪做了细微的改进:减小了气体调节器1、2号气槽的宽度,增大了3号气槽的宽度,增加了导气箍结合管与活塞的配合长度,活塞上增设闭气沟及导突茎;机匣上的拉机柄导槽改成了T形突棱导板,并把拉机柄前移了30mm枪机框上增设了一个大滚轮,抛壳窗前下壁增加了一个30°的斜面;复进簧由一根改成了大小两根;弹链节后端增加了一个钩部。所有这些改进,提高了该枪的机构动作可靠性。
后来,针对部队反馈情况,对56式轻机枪做了进一步改进,于1963年设计并生产定型,这便是56-1式7.62mm轻机枪。其主要改进之处是:缩短脚架,火线高由原来的330mm降低为300mm,枪管与脚架的相对转角由32°增加到72°,脚架折叠状态由搭扣固定改为缺口定位,简化了操作动作;准星护翼改成护圈,避免夜间射击时误将准星护翼当成准星使用,照门宽度减小并加深,以利于瞄准;弹链由原来的2节50发不可散弹链改为4节25发不可散弹链,取消了环形末节;弹链盒内增加了弹性衬垫和衬圈,避免枪弹冲撞弹链盒壁产生声响,这一点在夜间战斗时至关重要;弹链盒托架由铆接固定式改为铰链折叠式,在不装弹链盒时可翻扣在机匣受弹机槽内,起到防尘的作用;改进了附品的放置方式。经过这些改进,大大提高了该枪的机动性和勤务使用的方便性。
结构剖析 细微显现
56式、56-1式轻机枪的自动原理、闭锁方式、结构组成完全相同,这里仅以56-1式轻机枪为例加以说明。
56-1式轻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闭锁片撑开式闭锁方式,开膛待击。全枪由枪管、机匣、枪机、枪机框、复进机、发射机、受弹机、瞄准装置、脚架及木托等几大部分组成。
枪管及气体调节器
枪管前端设有螺纹,平时旋有枪口帽。擦拭时旋接上枪口套,以保护枪口;射击空包弹时可旋接空包弹助退器。枪管后端采用螺纹固定在机匣上,平时不能拆卸,即战斗时不能更换枪管。
枪管中部连接有导气箍,下方结合有活塞筒。活塞筒与导气箍之间留有间隙,以便排出多余的火药燃气。气体调节器为锥形,其上有3条宽度不同的气槽。1号气槽宽1.6mm;2号气槽宽2mm;3号气槽宽4mm。通常情况下使用2号气槽,在严寒环境中或枪内污垢较多时使用3号气槽,炎热条件下使用1号气槽。
枪机
枪机由机体、击针、抽壳钩及闭锁片组成。闭锁片下部的定型突笋与枪机框上的击铁、定型槽相配合完成开、闭锁动作。闭锁片分为左右两片,闭锁时两片闭锁片的后端被枪机框上的击铁挤入机匣两侧的闭锁卡槽内,使枪机闭锁弹膛。开锁时在枪机框上的定型槽作用下,两片闭锁片向内收拢,脱离机匣两侧的闭锁卡槽,而后,枪机框带动枪机后退。
枪机框
枪机框的作用是承受、传递火药燃气的冲量及复进簧的能量;带动枪机前后运动;与枪机配合完成开、闭锁动作,带动受弹机动作;打击击针,赋予击针击发枪弹的能量。其由枪机框体及活塞组成,枪机框体上设有击铁、导柱及小滚轮、大滚轮、待发卡槽、前突笋等零部件。
复进机
复进机安装在枪托内,其由大/小复进簧、复进簧导管、复进簧导杆及推杆组成。复进机的作用是储存枪机、枪机框的部分后坐能量,赋予枪机、枪机框向前复进及完成供弹、抓弹、闭锁所需的能量,同时赋予击铁撞击击针的能量。
由于苏联RPD轻机枪在冬季射击时复进动作可靠性差,因此我国仿制时将复进机改用大小两根复进簧,小复进簧主要在冬季气温低时加装使用,工作中,其与大复进簧共同作用。在大复进簧可以保证枪机动作正常时,小复进簧可取下不用;平常训练时小复进簧也可取下,以减小枪机向前撞击的力量。
发射机
发射机由击发阻铁、击发阻铁簧、保险机、保险簧、发射机座组成。
56-1式轻机枪采用开膛待击方式,无论枪机处于后方位置(待击状态)或是前方位置(击发状态),均可将保险机柄转至前方而实现保险。当该枪处于击发状态而保险机柄转至前方时,保险机上的限制突笋突出于发射机座,顶住机框体后端的限制缺口前壁,即使发生碰撞,枪机、枪机框也不能退过进弹口,不会造成意外击发,也避免了枪机、枪机框被击发阻铁楔住及损坏零件的现象。
当该枪处于待击状态,保险机柄转至前方时,因保险机轴弧形面位于上方,顶住击发阻铁,阻铁不能下降,故扣不动扳机,枪机框不能前移,不能击发。
受弹机
受弹机可将弹链上的枪弹逐次输送到预备进膛位置,由拨弹滑板、小拨弹臂、大拨弹臂、受弹机盖、受弹机框及受弹机座组成。
机构动作 转瞬轮回
56式、56-1式轻机枪均采用单程输弹、单程进弹方式。
装弹后,拉动拉机柄向后,使枪机、枪机框停在后方,枪械呈待击状态。第一发枪弹在预备进膛位置。打开保险后,手扣扳机,击发阻铁向下,解脱枪机框,复进簧伸张,枪机、枪机框向前运动,推弹突笋从弹链内将预备进膛位置的枪弹推进弹膛。在枪机框向前运动的同时,由于导柱的作用,使大拨弹臂带动小拨弹臂, 从而使拨弹滑板向左移动。此时,阻弹齿止住枪弹和弹链,拨弹滑板继续左移,拨弹齿从次一发枪弹上滑过,以准备拨弹。枪机快前进到位时,抽壳钩越过枪弹底缘,抓住枪弹。枪机前进到位时击铁撑开闭锁片,完成闭锁。闭锁后,击铁向前撞击击针,使枪弹发火。
发火后,火药燃气推动弹头向前,当弹头经过导气孔时,部分火药燃气通过导气孔进入导气箍,经气体调节器向后冲击活塞,使枪机框后退,枪机框迫使推杆后退,复进簧开始被压缩。枪机框单独后退一段距离后,其定型槽便将闭锁片向内收拢,然后枪机在连接槽前壁的带动下与枪机框一同向后退,完成开锁。
开锁后,抽壳钩从弹膛内抽出弹壳,并与抛壳挺共同作用,将弹壳抛出。枪机框后退时,导柱迫使大拨弹臂带动小拨弹臂,使拨弹滑板向右移动,将次一发枪弹拨向预备进膛位置。枪机框后退终止后,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向前,这样循环往复,形成连发,直至弹尽。
若中途放开扳机,击发阻铁在簧力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当枪机框后退到位再复进时,即被击发阻铁扣住形成待击状态。
英雄无畏 机枪助阵
以上描述了56式/56-1式轻机枪,在此,我们再为读者讲述一个特别的战例。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有一位英勇的战士,在他手里,56-1式轻机枪得到了最佳作战效能的发挥——他就是徐泽贵。徐泽贵是云南边防部队某部2连战士,56-1式轻机枪手,四川省云阳县人,1976年3月入伍。在训练中,徐泽贵苦练射击技术,在实弹射击训练中每每打出优秀成绩。
1979年2月23日上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代乃狙击战打响。代乃东南侧的无名高地将公路挤成了一个“V”字形的拐弯,这里是通向柑糖的必经之地。在徐泽贵所在的2连赶到之前,奉命支援柑糖被围越军的越军王牌部队316A师已经向驻守无名高地的我军6连连续发动了2次进攻,但都被打了回去。
拂晓时分,2连接管了阵地,并立刻开始抢修工事,准备对付越军更为疯狂的进攻。果然,天亮之后越军再次向无名高地发动了4次猛攻,越军向阵地倾泻了大量炮弹,浓密的茅草和灌木全部变成了飞灰,火药味、焦糊味和带有尘土的空气让人窒息,阵地四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坑。
中午,越军开始进行第5次进攻。其动用了2个加强连的兵力,采用轮番进攻交替跃进的战术,在60mm迫击炮和高射机枪的掩护下,从徐泽贵所在的2班正面攻上来。徐泽贵和战友们沉着应战,用56-1式轻机枪向越方猛烈射击。
突然,徐泽贵发现大约有2个排的越军从阵地右侧绕过友邻机枪的火力摸了上来,等到他调转枪口时,越方已经进入了他的射击死角。眼看着越军就要爬上阵地右侧的突出部,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徐泽贵向连指导员请求自己独身一八跃出战壕去消灭侧面的敌人。
徐泽贵疾驰几步跳进了一个弹坑,手刨脚蹬很快修成了一个射位,随即跪姿据枪射击,一连串枪弹将越军士兵打得晕头转向。
徐泽贵打得兴起,200发枪弹转眼之间就打空了。就在这时,他跳出弹坑,像雄师扑羚羊一般,瞬间就冲进了越军的队列中,闪电似地夺过了一挺越军的56式轻机枪,周围的越军士兵完全惊呆了,如同木雕泥塑一般看着徐泽贵调转枪口向自己猛扫过去,十几个越军倒了下去,剩余的越军不敢反抗,向后溃退。趁着越军败退的时机,徐泽贵扛着缴获的机枪回到弹坑,取回自己的机枪,威风凛凛地回到了自己的战友身边。
不幸的是,在打退第6次越方冲锋时,一发越军的枪弹打中了英雄的头颅,徐泽贵牺牲时年仅25岁,中央军委在战后追授他“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编辑 曾振宇
中国于1950年代早期按照苏联提供的技术和设备开始仿制苏式武器,最初仿制DPM机枪而生产的53式7.62mm轻机枪在装备部队一段时间后被认为体积质量过大,隐蔽性差,携带不方便,于是开始仿制RPD轻视枪,于1956仿制成功,命名为1956年式7.62mm轻机枪(简称56式轻机枪),这是我国仿制的第二代制式机枪。
历经改进 性能提升
53式轻机枪仿制于苏联DPM轻机枪,配用7.62×54mm R步枪弹,是新中国仿制的第一代轻机枪。由于该枪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加之体积质量过大,时隔3年,我国又仿制成功配用7.62×39mm步枪弹的56式轻机枪。二者外观的明显区别是,53式轻机枪采用装于枪身上方的弹盘供弹,而56式轻机枪采用弹链盒供弹,便于移动中射击;另外,53式轻机枪没有安装护木,而56式轻机枪安装有护木,便于双手握持射击。初期生产的56式轻机枪的护木设有长方形凹槽,后期的型号中则取消了该凹槽。
56式轻机枪仿制成功后,历经改进。1961年,根据苏联资料对56式轻机枪做了细微的改进:减小了气体调节器1、2号气槽的宽度,增大了3号气槽的宽度,增加了导气箍结合管与活塞的配合长度,活塞上增设闭气沟及导突茎;机匣上的拉机柄导槽改成了T形突棱导板,并把拉机柄前移了30mm枪机框上增设了一个大滚轮,抛壳窗前下壁增加了一个30°的斜面;复进簧由一根改成了大小两根;弹链节后端增加了一个钩部。所有这些改进,提高了该枪的机构动作可靠性。
后来,针对部队反馈情况,对56式轻机枪做了进一步改进,于1963年设计并生产定型,这便是56-1式7.62mm轻机枪。其主要改进之处是:缩短脚架,火线高由原来的330mm降低为300mm,枪管与脚架的相对转角由32°增加到72°,脚架折叠状态由搭扣固定改为缺口定位,简化了操作动作;准星护翼改成护圈,避免夜间射击时误将准星护翼当成准星使用,照门宽度减小并加深,以利于瞄准;弹链由原来的2节50发不可散弹链改为4节25发不可散弹链,取消了环形末节;弹链盒内增加了弹性衬垫和衬圈,避免枪弹冲撞弹链盒壁产生声响,这一点在夜间战斗时至关重要;弹链盒托架由铆接固定式改为铰链折叠式,在不装弹链盒时可翻扣在机匣受弹机槽内,起到防尘的作用;改进了附品的放置方式。经过这些改进,大大提高了该枪的机动性和勤务使用的方便性。
结构剖析 细微显现
56式、56-1式轻机枪的自动原理、闭锁方式、结构组成完全相同,这里仅以56-1式轻机枪为例加以说明。
56-1式轻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闭锁片撑开式闭锁方式,开膛待击。全枪由枪管、机匣、枪机、枪机框、复进机、发射机、受弹机、瞄准装置、脚架及木托等几大部分组成。
枪管及气体调节器
枪管前端设有螺纹,平时旋有枪口帽。擦拭时旋接上枪口套,以保护枪口;射击空包弹时可旋接空包弹助退器。枪管后端采用螺纹固定在机匣上,平时不能拆卸,即战斗时不能更换枪管。
枪管中部连接有导气箍,下方结合有活塞筒。活塞筒与导气箍之间留有间隙,以便排出多余的火药燃气。气体调节器为锥形,其上有3条宽度不同的气槽。1号气槽宽1.6mm;2号气槽宽2mm;3号气槽宽4mm。通常情况下使用2号气槽,在严寒环境中或枪内污垢较多时使用3号气槽,炎热条件下使用1号气槽。
枪机
枪机由机体、击针、抽壳钩及闭锁片组成。闭锁片下部的定型突笋与枪机框上的击铁、定型槽相配合完成开、闭锁动作。闭锁片分为左右两片,闭锁时两片闭锁片的后端被枪机框上的击铁挤入机匣两侧的闭锁卡槽内,使枪机闭锁弹膛。开锁时在枪机框上的定型槽作用下,两片闭锁片向内收拢,脱离机匣两侧的闭锁卡槽,而后,枪机框带动枪机后退。
枪机框
枪机框的作用是承受、传递火药燃气的冲量及复进簧的能量;带动枪机前后运动;与枪机配合完成开、闭锁动作,带动受弹机动作;打击击针,赋予击针击发枪弹的能量。其由枪机框体及活塞组成,枪机框体上设有击铁、导柱及小滚轮、大滚轮、待发卡槽、前突笋等零部件。
复进机
复进机安装在枪托内,其由大/小复进簧、复进簧导管、复进簧导杆及推杆组成。复进机的作用是储存枪机、枪机框的部分后坐能量,赋予枪机、枪机框向前复进及完成供弹、抓弹、闭锁所需的能量,同时赋予击铁撞击击针的能量。
由于苏联RPD轻机枪在冬季射击时复进动作可靠性差,因此我国仿制时将复进机改用大小两根复进簧,小复进簧主要在冬季气温低时加装使用,工作中,其与大复进簧共同作用。在大复进簧可以保证枪机动作正常时,小复进簧可取下不用;平常训练时小复进簧也可取下,以减小枪机向前撞击的力量。
发射机
发射机由击发阻铁、击发阻铁簧、保险机、保险簧、发射机座组成。
56-1式轻机枪采用开膛待击方式,无论枪机处于后方位置(待击状态)或是前方位置(击发状态),均可将保险机柄转至前方而实现保险。当该枪处于击发状态而保险机柄转至前方时,保险机上的限制突笋突出于发射机座,顶住机框体后端的限制缺口前壁,即使发生碰撞,枪机、枪机框也不能退过进弹口,不会造成意外击发,也避免了枪机、枪机框被击发阻铁楔住及损坏零件的现象。
当该枪处于待击状态,保险机柄转至前方时,因保险机轴弧形面位于上方,顶住击发阻铁,阻铁不能下降,故扣不动扳机,枪机框不能前移,不能击发。
受弹机
受弹机可将弹链上的枪弹逐次输送到预备进膛位置,由拨弹滑板、小拨弹臂、大拨弹臂、受弹机盖、受弹机框及受弹机座组成。
机构动作 转瞬轮回
56式、56-1式轻机枪均采用单程输弹、单程进弹方式。
装弹后,拉动拉机柄向后,使枪机、枪机框停在后方,枪械呈待击状态。第一发枪弹在预备进膛位置。打开保险后,手扣扳机,击发阻铁向下,解脱枪机框,复进簧伸张,枪机、枪机框向前运动,推弹突笋从弹链内将预备进膛位置的枪弹推进弹膛。在枪机框向前运动的同时,由于导柱的作用,使大拨弹臂带动小拨弹臂, 从而使拨弹滑板向左移动。此时,阻弹齿止住枪弹和弹链,拨弹滑板继续左移,拨弹齿从次一发枪弹上滑过,以准备拨弹。枪机快前进到位时,抽壳钩越过枪弹底缘,抓住枪弹。枪机前进到位时击铁撑开闭锁片,完成闭锁。闭锁后,击铁向前撞击击针,使枪弹发火。
发火后,火药燃气推动弹头向前,当弹头经过导气孔时,部分火药燃气通过导气孔进入导气箍,经气体调节器向后冲击活塞,使枪机框后退,枪机框迫使推杆后退,复进簧开始被压缩。枪机框单独后退一段距离后,其定型槽便将闭锁片向内收拢,然后枪机在连接槽前壁的带动下与枪机框一同向后退,完成开锁。
开锁后,抽壳钩从弹膛内抽出弹壳,并与抛壳挺共同作用,将弹壳抛出。枪机框后退时,导柱迫使大拨弹臂带动小拨弹臂,使拨弹滑板向右移动,将次一发枪弹拨向预备进膛位置。枪机框后退终止后,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向前,这样循环往复,形成连发,直至弹尽。
若中途放开扳机,击发阻铁在簧力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当枪机框后退到位再复进时,即被击发阻铁扣住形成待击状态。
英雄无畏 机枪助阵
以上描述了56式/56-1式轻机枪,在此,我们再为读者讲述一个特别的战例。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有一位英勇的战士,在他手里,56-1式轻机枪得到了最佳作战效能的发挥——他就是徐泽贵。徐泽贵是云南边防部队某部2连战士,56-1式轻机枪手,四川省云阳县人,1976年3月入伍。在训练中,徐泽贵苦练射击技术,在实弹射击训练中每每打出优秀成绩。
1979年2月23日上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代乃狙击战打响。代乃东南侧的无名高地将公路挤成了一个“V”字形的拐弯,这里是通向柑糖的必经之地。在徐泽贵所在的2连赶到之前,奉命支援柑糖被围越军的越军王牌部队316A师已经向驻守无名高地的我军6连连续发动了2次进攻,但都被打了回去。
拂晓时分,2连接管了阵地,并立刻开始抢修工事,准备对付越军更为疯狂的进攻。果然,天亮之后越军再次向无名高地发动了4次猛攻,越军向阵地倾泻了大量炮弹,浓密的茅草和灌木全部变成了飞灰,火药味、焦糊味和带有尘土的空气让人窒息,阵地四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坑。
中午,越军开始进行第5次进攻。其动用了2个加强连的兵力,采用轮番进攻交替跃进的战术,在60mm迫击炮和高射机枪的掩护下,从徐泽贵所在的2班正面攻上来。徐泽贵和战友们沉着应战,用56-1式轻机枪向越方猛烈射击。
突然,徐泽贵发现大约有2个排的越军从阵地右侧绕过友邻机枪的火力摸了上来,等到他调转枪口时,越方已经进入了他的射击死角。眼看着越军就要爬上阵地右侧的突出部,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徐泽贵向连指导员请求自己独身一八跃出战壕去消灭侧面的敌人。
徐泽贵疾驰几步跳进了一个弹坑,手刨脚蹬很快修成了一个射位,随即跪姿据枪射击,一连串枪弹将越军士兵打得晕头转向。
徐泽贵打得兴起,200发枪弹转眼之间就打空了。就在这时,他跳出弹坑,像雄师扑羚羊一般,瞬间就冲进了越军的队列中,闪电似地夺过了一挺越军的56式轻机枪,周围的越军士兵完全惊呆了,如同木雕泥塑一般看着徐泽贵调转枪口向自己猛扫过去,十几个越军倒了下去,剩余的越军不敢反抗,向后溃退。趁着越军败退的时机,徐泽贵扛着缴获的机枪回到弹坑,取回自己的机枪,威风凛凛地回到了自己的战友身边。
不幸的是,在打退第6次越方冲锋时,一发越军的枪弹打中了英雄的头颅,徐泽贵牺牲时年仅25岁,中央军委在战后追授他“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编辑 曾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