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政治考试大纲中,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做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在试题上,则更侧重能力方面的立意,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变化更证明了这一点。在选择题上,组合型选择题的比重逐年提高,而且由规则型组合题向不规则型组合题转变,2009年的全国卷Ⅱ反映尤为明显。题型的变化不仅拓展了知识考查的覆盖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且能更好地贯彻考纲在能力考查方面的意图。面对试题的变化,要想提高解答选择题的准确性,获得理想的分数,考生在解答选择题时应注重“三看”。
一、看设问
一看设问是从政治学科的三大板块知识(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的哪个知识板块设问的,这是大前提、大方向。二看设问中有没有明确的主体。若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设问,看其主体是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还是企业、市场、财政、银行等等;若是从哲学常识的角度设问,先看是哲学的哪一块知识,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历史唯物主义,是物质和意识的联系、发展、矛盾,还是实践和认识,是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若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设问,看其主体是国家、国家职能、国家机构、政党,还是民族、宗教、国际关系等等。三看对主体有没有其他方面的限制。是对主体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哪个角度设问。或从其他方面限制,要看清其关键的、重要的限制语有哪些。只有分析清楚了设问,才能为我们正确作答奠定基础。
将看设问放在第一位,其原因还在于在阅读题干或材料时有的放矢、节约时间、提高作答的速度。
二、看题干和材料
结合设问,认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不同知识板块设问,解读材料或题干时找的关键词句就不同,最终选定的正确答案就不同。若从经济常识角度设问,先在材料中找出与经济常识相关的关键词句,结合设问中的主体及对主体的限制语,理解试题的考查意图或指向,联系课本知识,正确作答。值得注意的是,所给材料不论长短,都应认真阅读、分析。对其解读时,不能有畏难情绪,更不能对所给材料置之不理。
三、看选项
要提高作答的准确性,还必须关注所给的选项,并对选项进行细致的分析。一看所给选项有没有说法明显错误的。主要是指有没有和课本中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相违背或与当前的实际、我国的国情、国家的政策等明显不符的,若有,先将其排除。二看所给选项有没有表述不准确、不全面的。考生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要看其对选项是否认真阅读并分析,对所学知识掌握是否准确。三看选项与设问有无关系。若所给选项虽说法正确,但与设问无关,则不选。直接能从“材料”反映出明确的设问,对与材料无关的选项则不选。但是设问中没有明确的指向,则选项中说法正确的都应入选。要将所给选项与题干、设问很好地结合起来去分析。
这“三看”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作答时不能将其分割、对立,只有将其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用,提高解答政治选择题的准确性。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一、看设问
一看设问是从政治学科的三大板块知识(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的哪个知识板块设问的,这是大前提、大方向。二看设问中有没有明确的主体。若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设问,看其主体是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还是企业、市场、财政、银行等等;若是从哲学常识的角度设问,先看是哲学的哪一块知识,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历史唯物主义,是物质和意识的联系、发展、矛盾,还是实践和认识,是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若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设问,看其主体是国家、国家职能、国家机构、政党,还是民族、宗教、国际关系等等。三看对主体有没有其他方面的限制。是对主体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哪个角度设问。或从其他方面限制,要看清其关键的、重要的限制语有哪些。只有分析清楚了设问,才能为我们正确作答奠定基础。
将看设问放在第一位,其原因还在于在阅读题干或材料时有的放矢、节约时间、提高作答的速度。
二、看题干和材料
结合设问,认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不同知识板块设问,解读材料或题干时找的关键词句就不同,最终选定的正确答案就不同。若从经济常识角度设问,先在材料中找出与经济常识相关的关键词句,结合设问中的主体及对主体的限制语,理解试题的考查意图或指向,联系课本知识,正确作答。值得注意的是,所给材料不论长短,都应认真阅读、分析。对其解读时,不能有畏难情绪,更不能对所给材料置之不理。
三、看选项
要提高作答的准确性,还必须关注所给的选项,并对选项进行细致的分析。一看所给选项有没有说法明显错误的。主要是指有没有和课本中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相违背或与当前的实际、我国的国情、国家的政策等明显不符的,若有,先将其排除。二看所给选项有没有表述不准确、不全面的。考生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要看其对选项是否认真阅读并分析,对所学知识掌握是否准确。三看选项与设问有无关系。若所给选项虽说法正确,但与设问无关,则不选。直接能从“材料”反映出明确的设问,对与材料无关的选项则不选。但是设问中没有明确的指向,则选项中说法正确的都应入选。要将所给选项与题干、设问很好地结合起来去分析。
这“三看”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作答时不能将其分割、对立,只有将其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用,提高解答政治选择题的准确性。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