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病原分离鉴定及动物回归实验,确定了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病原为鸭细小病毒。
关键词:鸭短喙;鸭细小病毒
2014年11月份以来,我国江苏、山东、安徽、江西、河北、河南等省份,商品肉鸭群发生了不明原因的以雏鸭发育迟缓,上下喙萎缩,舌头外伸、肿胀、向下弯曲为特征的疾病,养殖户俗称为“鸭长舌病”或“鸭大舌病”(如图1)。该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左右的肉鸭,发病率为5%~10%,患鸭后期瘫痪,不愿活动,部分患鸭因无法进食而死亡。大多数患鸭出栏体重较健康鸭降低20%~30%,严重者仅为正常体重的50%。患鸭在抓扑、屠宰过程中胫骨等易发生骨折。根据其临床表现,该病暂定名为“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目前,该病的发病区域不断扩大,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该病发生后,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袁万哲博士课题组组织团队成员开展相关研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初步确定该病为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将发病鸭脾脏经研磨、冻融并过滤除菌,通过尿囊腔接种于9日龄鸭胚与鸡胚,盲传5代后,收集尿囊液,提取DNA后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该病原可在鸭胚中可以增殖,感染鸭胚未见明显病变。收集尿囊液,通过提取核酸和PCR检测,成功利用一对鸭源细小病毒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目的大小条带,连接pMD18-T载体后转化DH5a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挑阳性克隆测序。结果显示,该目的片段大小为659bp,GenBank登录号为KU516831。该序列同源性与鹅细小病毒较高,达98%。表明,成功分离到一株鸭细小病毒,将该分离株命名为SD1。
收集第5代尿囊液,采用口服与肌肉注射方式分别接种10日龄北京四系与樱桃谷肉鸭,并设定对照组,隔离饲养,一直观察到攻毒后第28天感染组未出现死亡。从14d开始,攻毒组体重明显低于感染组,随机宰杀5只鸭,宰杀过程中发现感染组鸭子胫骨较脆,容易断裂。感染组鸭子心、肝、脾、肺、肾、胸腺、舌头中均有鸭细小病毒检出。从20d开始,部分樱桃谷肉鸭出现喙萎缩,舌头外伸等表现,28d宰杀部分感染组鸭子,均可从感染组鸭子体内检出鸭细小病毒。综上所述,通过病原分离鉴定及动物回归实验,确定了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病原为鸭细小病毒。该病1971年在法国首次报道,1997年在波兰的半番鸭中也有发生。2009年,Palya等对法国的半番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病例进行了病毒分离与鉴定,确定病原为鹅细小病毒的变异株。我国台湾地区1990年也曾有该病发生与流行的报道,大陆2014年以前未见该病大面积发生与流行的报道。目前,部分鸭场采用组织水苗与卵黄抗体预防具有一定效果。(编辑:赵晓松)
关键词:鸭短喙;鸭细小病毒
2014年11月份以来,我国江苏、山东、安徽、江西、河北、河南等省份,商品肉鸭群发生了不明原因的以雏鸭发育迟缓,上下喙萎缩,舌头外伸、肿胀、向下弯曲为特征的疾病,养殖户俗称为“鸭长舌病”或“鸭大舌病”(如图1)。该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左右的肉鸭,发病率为5%~10%,患鸭后期瘫痪,不愿活动,部分患鸭因无法进食而死亡。大多数患鸭出栏体重较健康鸭降低20%~30%,严重者仅为正常体重的50%。患鸭在抓扑、屠宰过程中胫骨等易发生骨折。根据其临床表现,该病暂定名为“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目前,该病的发病区域不断扩大,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该病发生后,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袁万哲博士课题组组织团队成员开展相关研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初步确定该病为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将发病鸭脾脏经研磨、冻融并过滤除菌,通过尿囊腔接种于9日龄鸭胚与鸡胚,盲传5代后,收集尿囊液,提取DNA后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该病原可在鸭胚中可以增殖,感染鸭胚未见明显病变。收集尿囊液,通过提取核酸和PCR检测,成功利用一对鸭源细小病毒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目的大小条带,连接pMD18-T载体后转化DH5a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挑阳性克隆测序。结果显示,该目的片段大小为659bp,GenBank登录号为KU516831。该序列同源性与鹅细小病毒较高,达98%。表明,成功分离到一株鸭细小病毒,将该分离株命名为SD1。
收集第5代尿囊液,采用口服与肌肉注射方式分别接种10日龄北京四系与樱桃谷肉鸭,并设定对照组,隔离饲养,一直观察到攻毒后第28天感染组未出现死亡。从14d开始,攻毒组体重明显低于感染组,随机宰杀5只鸭,宰杀过程中发现感染组鸭子胫骨较脆,容易断裂。感染组鸭子心、肝、脾、肺、肾、胸腺、舌头中均有鸭细小病毒检出。从20d开始,部分樱桃谷肉鸭出现喙萎缩,舌头外伸等表现,28d宰杀部分感染组鸭子,均可从感染组鸭子体内检出鸭细小病毒。综上所述,通过病原分离鉴定及动物回归实验,确定了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病原为鸭细小病毒。该病1971年在法国首次报道,1997年在波兰的半番鸭中也有发生。2009年,Palya等对法国的半番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病例进行了病毒分离与鉴定,确定病原为鹅细小病毒的变异株。我国台湾地区1990年也曾有该病发生与流行的报道,大陆2014年以前未见该病大面积发生与流行的报道。目前,部分鸭场采用组织水苗与卵黄抗体预防具有一定效果。(编辑:赵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