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足区域、依托系统、服务三农”的办学思路,践行“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宗旨,依托“四方联动”构筑双创组织保障机制,坚持协同创新打造产教融合双创平台,围绕“三业”理念创建“三三育人”双创模式,弘扬“浙商精神”践行“厚德崇商”双创文化,强化实践育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上新水平。2016年至今,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级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建设基地、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等。
一、依托“四方联动”构筑双创组织保障机制
“双轮驱动”构筑组织领导机制。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为“双组长”,分管就业创业工作及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多个部门负责人及系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校内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建构了由产业专家、高校学者、专业媒体等校外专家组成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前者全面负责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督查与考核,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业绩纳入学校各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后者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创新创业教育方案等顶层设计的制定中提供决策咨询,双方共同就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进行针对性地谋划。
“四方联动”构筑合作保障机制。依托学校“校、社、政、企”四方合作办学体制,与企业共建创业学院,形成“学校整体推进,系统依托、政府推手、企业参与三支撑,创业学院抓落实”的多方协同机制,通过多渠道筹措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费,制定出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提供设施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配套条件。学校每年投入近500万元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年度经费,专门制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规范扶持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修订《学院学籍管理细则》,明确弹性学制设计;制定《创业学院章程》,稳固校企长效合作;出台《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管理办法》,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
二、坚持协同创新打造产教融合双创平台
整合校内资源建立创业学院。学校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将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知识技能传授与创新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强化“实践创新、实操代教、实战创业”,构建功能集约、资源优化、开放充分、运行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整合学校原有“创富中心”“大学生创业园”“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等场地资源,形成了一个5300余平方米的创业学院教育教学专门场地,联合专业建设“浙茶众创空间”“信息蚂蚁工坊”“工商管理创业精英班”“国贸洋葱青年创业实践班”“人文新媒体创业”等多个创业实践中心。
加强校地合作共建科创平台。学校通过与政府、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产、教、学、研、创”五位一体,形成集人才培养、人才输出和资源反哺的闭环系统。如与杭州市钱塘区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大楼”“浙商电子商务创业园”,对接“大创小镇”整体规划,建设食品检测中心和省级县域农产品电商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技术技能积累高地;与杭州恒生聚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企业大数据中心,依托智能化记账报税软件为中小企业提供记账报税服务。通过实施“产教融合制度创新工程”“多元合作渠道建设工程”“校企合作互融工程”“校社合作特色工程”等项目,使双创教育的实践资源不断丰富,共有5个校内实训基地被立项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并建成14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6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学校被确定为第二批省级现代学徒试点单位。
发挥系统优势集聚农创资源。学校结合系统实际需求,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为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为农服务外延和内涵,深化“农民点菜、学院送餐”为农服务模式。学校被认定为中华供销总社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探索开展师生共服·共建·共创的“三共”社会服务试点,以及“三共”科技社会服务项目向创新竞赛项目转化的机制,成立“新供销·新零售·新农创”现代智慧培训服务中心,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实战资源。
三、围绕“三业”理念创建 “三三育人”双创模式
建立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学校坚持以“快乐学业、满意就业、努力创业”为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突出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创业意识渗透、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和创业实战强化,构建了“三阶段推进、三课堂联动”的“三三育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意识启蒙、开拓视野;第二层次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体验训练、培养能力;第三层次面向有成果和团队的学生:对接市场,创业实战,实现100%的学生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30%的学生参与过创新创业模拟,10%的学生有过创新创业实战经历。建立专创融合的“双创基础课程+专业模块课程+拓展选修课程”第一课堂;构建文化引领的“校园文化品牌+社团活动”“项目资助+導师结对”“创业培训+考证”“技能节+各类比赛”等第二课堂;搭建强化实战的“1+N”双创实践第三课堂。通过第一课堂理论教学、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第三课堂实战训练的联动把“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的要求落到实处。
建立赛创融合三创竞赛。通过各类双创竞赛吸引校内校外的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坚持强基础、抓竞赛、重孵化,不断深化“创新创业创富”三创竞赛品牌建设,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全面提升双创实践能力。学校每年举办的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讲座、论坛、活动竞赛覆盖学生3000余人。“十三五”期间,多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荣获国家级奖励34项,省级以上奖励596项;在浙江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农信杯”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挑战杯”创业竞赛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项80余项。2017年,学校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五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2016—2018年连续三年荣获“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最佳组织奖,2019年荣获“互联网+”省赛金奖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先进集体荣誉。
四、弘扬“浙商精神”践行“厚德崇商”双创文化
学校把“厚德崇商”校训精神作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营造了“弘扬浙商精神、践行厚德崇商”的双创文化氛围。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充分汲取“浙商文化”的丰富内涵,实现“以德育人、以商练人、以文化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人文氛围浓郁的物质环境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制度建设、环境营造、专业融合、创业实践、品德提升等多种途径,努力让校园成为“浙商文化”的聚集地、共振区、辐射源,使学生创业能力与专业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德能和谐发展,“浙商新人”人才辈出。
(姚华儿,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一、依托“四方联动”构筑双创组织保障机制
“双轮驱动”构筑组织领导机制。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为“双组长”,分管就业创业工作及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多个部门负责人及系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校内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建构了由产业专家、高校学者、专业媒体等校外专家组成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前者全面负责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督查与考核,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业绩纳入学校各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后者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创新创业教育方案等顶层设计的制定中提供决策咨询,双方共同就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进行针对性地谋划。
“四方联动”构筑合作保障机制。依托学校“校、社、政、企”四方合作办学体制,与企业共建创业学院,形成“学校整体推进,系统依托、政府推手、企业参与三支撑,创业学院抓落实”的多方协同机制,通过多渠道筹措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费,制定出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提供设施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配套条件。学校每年投入近500万元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年度经费,专门制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规范扶持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修订《学院学籍管理细则》,明确弹性学制设计;制定《创业学院章程》,稳固校企长效合作;出台《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管理办法》,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
二、坚持协同创新打造产教融合双创平台
整合校内资源建立创业学院。学校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将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知识技能传授与创新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强化“实践创新、实操代教、实战创业”,构建功能集约、资源优化、开放充分、运行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整合学校原有“创富中心”“大学生创业园”“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等场地资源,形成了一个5300余平方米的创业学院教育教学专门场地,联合专业建设“浙茶众创空间”“信息蚂蚁工坊”“工商管理创业精英班”“国贸洋葱青年创业实践班”“人文新媒体创业”等多个创业实践中心。
加强校地合作共建科创平台。学校通过与政府、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产、教、学、研、创”五位一体,形成集人才培养、人才输出和资源反哺的闭环系统。如与杭州市钱塘区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大楼”“浙商电子商务创业园”,对接“大创小镇”整体规划,建设食品检测中心和省级县域农产品电商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技术技能积累高地;与杭州恒生聚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企业大数据中心,依托智能化记账报税软件为中小企业提供记账报税服务。通过实施“产教融合制度创新工程”“多元合作渠道建设工程”“校企合作互融工程”“校社合作特色工程”等项目,使双创教育的实践资源不断丰富,共有5个校内实训基地被立项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并建成14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6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学校被确定为第二批省级现代学徒试点单位。
发挥系统优势集聚农创资源。学校结合系统实际需求,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为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为农服务外延和内涵,深化“农民点菜、学院送餐”为农服务模式。学校被认定为中华供销总社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探索开展师生共服·共建·共创的“三共”社会服务试点,以及“三共”科技社会服务项目向创新竞赛项目转化的机制,成立“新供销·新零售·新农创”现代智慧培训服务中心,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实战资源。
三、围绕“三业”理念创建 “三三育人”双创模式
建立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学校坚持以“快乐学业、满意就业、努力创业”为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突出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创业意识渗透、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和创业实战强化,构建了“三阶段推进、三课堂联动”的“三三育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意识启蒙、开拓视野;第二层次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体验训练、培养能力;第三层次面向有成果和团队的学生:对接市场,创业实战,实现100%的学生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30%的学生参与过创新创业模拟,10%的学生有过创新创业实战经历。建立专创融合的“双创基础课程+专业模块课程+拓展选修课程”第一课堂;构建文化引领的“校园文化品牌+社团活动”“项目资助+導师结对”“创业培训+考证”“技能节+各类比赛”等第二课堂;搭建强化实战的“1+N”双创实践第三课堂。通过第一课堂理论教学、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第三课堂实战训练的联动把“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的要求落到实处。
建立赛创融合三创竞赛。通过各类双创竞赛吸引校内校外的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坚持强基础、抓竞赛、重孵化,不断深化“创新创业创富”三创竞赛品牌建设,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全面提升双创实践能力。学校每年举办的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讲座、论坛、活动竞赛覆盖学生3000余人。“十三五”期间,多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荣获国家级奖励34项,省级以上奖励596项;在浙江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农信杯”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挑战杯”创业竞赛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项80余项。2017年,学校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五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2016—2018年连续三年荣获“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最佳组织奖,2019年荣获“互联网+”省赛金奖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先进集体荣誉。
四、弘扬“浙商精神”践行“厚德崇商”双创文化
学校把“厚德崇商”校训精神作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营造了“弘扬浙商精神、践行厚德崇商”的双创文化氛围。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充分汲取“浙商文化”的丰富内涵,实现“以德育人、以商练人、以文化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人文氛围浓郁的物质环境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制度建设、环境营造、专业融合、创业实践、品德提升等多种途径,努力让校园成为“浙商文化”的聚集地、共振区、辐射源,使学生创业能力与专业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德能和谐发展,“浙商新人”人才辈出。
(姚华儿,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