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 六十岁有一点像世纪末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原回来了,那个叫嚣“小说已死”的马原回来了。
  这是近两年大部分国内报纸和杂志关于马原重回文学界的导语。
  文学界之外的马原,在南糯山种地的马原,在当幼童父亲的马原,以及肺癌病人马原,均不是这些文章的重点。这些文章的重点,是二十年前那个说“小说已死”的马原和二十年后带着自己的长篇小说凯旋的马原之间的矛盾性。
  相对于回来了,本刊更倾向于称呼其“回归了”。马原回归了山林,回归了小说界,又即将回归到人类本初的叙述—给儿子马格写童话。这是一个多面向的马原,而非仅仅讲述那个跟文学挂钩的马原。
  成了“马渊明”
  “学陶渊明很容易的。”马原说。在南糯山住了N年的他不复当年的白皙,皮肤变黑了,身体变瘦了,精神头反而变好了—从外表来看,谁都不会相信他是肺癌病人。
  马原说,古往今来的文人都以陶渊明为楷模,但能做到的寥寥无几。“中国历史上没有两百个陶渊明,没有二十万个陶渊明,甚至没有第二个陶渊明。”
  独马原成了“马渊明”。
  他本来打算试一试的山居之行,现在已经“试”了五年有余。带着太太李小花,小儿子马格,在西双版纳盛产普洱茶的南糯山安了家。夏天 ,在中国大部分城市都被“烧烤”的时候,每天保持在舒舒服服的二十多度里,“我老婆一直喊冷,老说下山暖和暖和去”。
  马渊明家安在了半山腰冷清的乡村小学里,不是上山就是下山,“没有一条不上不下的路给你”。两条腿杆子一伸出来,上面满布着重重划痕。那是每天穿着短裤在草丛里穿行的痕迹。以前的衣服穿在现在的马原身上晃晃荡荡的,裤子也因为身体的消瘦显得极为肥大,像是当爸爸的拿了儿子马大湾的衣服偷穿。“我过去190斤,现在160斤,我已经回到了17岁的体重,又到了一生最瘦的时候。”
  马渊明的一天,是从一双解放军胶鞋开始的。他穿着这双“最便宜,最耐穿”的解放鞋,早上下山拿信件,下午跨进田垅劳作。最近,这双鞋的主人考虑着要把自己过去的“爱驹”宝马轿跑325换成一辆皮卡。“皮卡比SUV实际多了,我要在那生活,我总是把山下的生活必需品运到山上来,跑车上了山就是块废铁。”马原一边说,一边向记者描述他要买的水管,PVC材质,25块钱,三米长。描述完了,马原想了想又说:“你的生活彻底地从都市变成了乡下,这可不是闹着玩。”
  马渊明已经开始享受他的“归山原居”了。“我想可能一直都有一点跟时尚反着走的意思。原来没这么多想过,但是今年60岁了。60岁的时候有一点像世纪末,一般一个人正常寿数都能赶上世纪末。发现世纪末的时候大家愿意清点,看看这一个世纪里面哪些事情有意思,60岁也像一个人的世纪末一样。活了一甲子之后,稍微给一甲子做一个归纳,发现总是在做和人家背道而驰的事情。”
  写不出来的时候“变成开发商了”
  二十年前马原提出“小说已死”,有人说他“叫嚣”。也许是“小说已死”太有想象和解释的空间,大多数人都误会马原这一最著名观点的意思。就像当年萨特的“他人即地狱”也多被后人附会曲解一般。
  “我说的小说已死, 是因为媒介的变化。”马原指着桌上的几台手机,“你们现在一多半的阅读肯定是靠这个和电脑屏幕完成的。”
  他不喜欢被冠以“作家”的名号,认为现在“是个写字儿的都叫作家”。归来后的马原,更喜欢被称作概念外延更小一些的“小说家”。叙事,这种早在文字出现前就被人类所需要的命根子,在小说已死的“后小说时代”,依旧是让人放不下的命根子。这种依赖,不以时间推移来计算。
  马原说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小说界,是写不出来“被离开”的。“写不出来的时候海明威用猎枪把自己脑袋轰掉了。写不出来的时候茨威格开煤气。写不出来的三毛用袜子套在脖子上把自己勒死了,我跟他们的状况一模一样,写不出来,就是写不出来。你不知道为什么写不出来,就像现在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写得出来。”
  写不出来小说的马原被迫离开了安身立命的行当。所有的兴奋点、所有技能随着小说从马原生活的抽离一并弱化了。“还不到40岁,我怎么可以就此什么都不做?”
  离开的这二十年,马原写过三个剧本,一个叫《爱的拒绝》,一个叫《谁能够喜怒哀乐自由》,一个叫《都有一颗红色的心》,“写剧本这是跟我原来行当很近的东西。”拍过一部纪录片《中国作家梦:马原和110位作家的对话》,带着算上自己总共两人的摄制组,两年走过两万多公里,采访了120余位文学家,两年光景剪辑成24集电视片,“被中央电视台拒绝了,在地方台播又收不回成本”,最终只好压了箱底。
  离开的二十年里,当年身无片瓦的马原还曾经涉足房地产业,在房地产公司做过顾问。他周末走遍各大楼盘看楼消遣,或者说,马原式的“对土地的热爱”,反倒让他看出这中间的门道来。朋友大龙因此强拉他进入自己的公司。“说实话不好拒绝,看在那么实在的薪水的面子上也不好拒绝。”马原笑着回忆那时拿人手短的过程,这之后,看在薪水和朋友面子上劳心劳力,从企划、拿地、概规、建筑设计一直到景观设计,一条龙包圆了。“一群专家们在我的领导下组成一个团队,我就变成开发商了。”
  回归后的马原依旧延续他口述的写作惯例,助手打字,词汇串成句子,句子串成段落,段落串成小说。二十年前只一部长篇,二十年后的回归,串出来三部。
  “只知马云,不知马原”
  生于1953的马原,当过农民、做过钳工、写过报道也编过版。60岁退休的地方,是站了13年的三尺讲台。
  “我在退休之前当了13年教师,我有这么三大本全本的讲稿集,我觉得没枉做一回马老师。”马老师拍了拍桌上的三册新书,花城出版社给马原出版的三卷本讲义,《细读经典》、《小说密码》、《电影密码》,“我关于叙事文学的前世今生都在这里面了。”马原用在南糯山磨出茧子的大手疼惜地摸了摸这套“凭着口碑走江湖”的丛书书皮,又添了一句:“套用葛优在《天下无贼》里的一句台词,我这套当年花去五六天备一堂90分钟课程的讲义,‘技术含量蛮高的!’”
  马老师对自己满意,对学生不满意。尤其对课堂上的本科生不满意。“要是满意我就是病了也会继续讲。”
  台上的马老师讲着自己多年来对文学的心得感触,台下的同济学生“玩手机、听音乐、看电脑”,整个班上听得最认真的反倒是那些慕名前来旁听的老读者。于是……
  马老师生气了,后果很严重。“我不能要求你们一定听我的课,但是你们不爱听我就不讲了。我不跟你们玩了。”
  “坏就坏在我们这个时代一切背后都是一个钱字。”马原回忆起本刊当年在建川博物馆的一次活动上,最边缘化的,反倒是他和陈丹青这些文艺界人士。“商界大佬的话语权比我们这些所谓公众人群话语权要大得多。”面对学生们现在只知道马云,不知道马原,把马云们当做精神教父的既成事实,马老师显得无力,“这时候你讲课有什么意思,你发现你尽心竭力的事情还不如他们饭后茶余,冯仑的书一定比我的书卖得多得多。”
  教不了别人的儿子,马原只好在小儿子马格的身上下功夫。他打算像郑渊洁一样,给小马格开个家塾,让教育回归最本真的自然。“我们山上还有其他朋友,有画家可以教画画,我可以教语文。有中科院的朋友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植物园里可以学植物,也可以学学昆虫。”
  他心心念念给马格写童话,把对大儿子疏于交流的内疚都在小儿子身上找补回来。“我希望马格以后是读着老爸的童话长大的。不是别人的童话,也不是喜羊羊。”
  他读了三十多遍《小王子》,十多遍《骑鹅旅行记》,近一年内,还将《霍比特人》反复读了三四遍。“我要造一片园林,我把这片园林自己起一个名叫‘湾格花原’,我要写一系列的童话。里面可能会有蜘蛛,有精灵。”“湾格花原”实际是马原一家人的缩写—大儿子马大“湾”、小儿子马“格”、太太李小“花”以及马“原”自己。
  他在山上见得最多的动物是蜘蛛,最感兴趣的动物也是蜘蛛。“生物扎堆,人也扎堆,蜘蛛本身不扎堆,在生物不扎堆的地方也能活。”马原说,“蜘蛛是所有昆虫里最耐得住寂寞的。”看了看一旁玩耍的马格,又说:“如果他要学昆虫,我希望他能学蜘蛛。”
其他文献
王景国的生活曾经很简单,用他的话说,是“简陋”。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他,美术出身,有些艺术家不拘小节的气质。几年前,他还披着长发,热衷于与圈内朋友高谈阔论,过的是“活了今天不知道明天”的潇洒日子。  “我常常工作累了就倒头睡觉,起来接着工作,完全没有常人的规律。”那时,他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放置在下河迷仓里,这个大空间几乎构成了他的全部天地。文艺青年所熟知的下河迷仓,是专演实验话剧的小剧场,其实
期刊
日本导演宫崎骏极其讨厌眼下流行的智能产品。在接受吉卜力工作室免费杂志《热风》的采访时, 他尖刻地把苹果用户称为“自渎者”。他说,那些人在地铁里用微妙手势触碰iPad的模样,像公开手淫一般令人嫌恶。  在一个电子消费品网站上,有人骂宫崎骏老糊涂了,“你忘了自己的名声从哪儿来的吗?还不是电影、电视、DVD。”后面立刻有人跟帖,毫不留情地反唇相讥:“真是俗人!人家生在造飞机的家族,自己是东京大学政经系毕
期刊
从今年开始,对国际钟表展感兴趣的国人多了一个选择,也许不必千里迢迢地远赴日内瓦,又或者精力充沛的钟表玩家们可以选择1月份出现在日内瓦,9月份出现在香港。如同巴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asel)一样,国际高级钟表展(Salon International de la Haute Horlogerie, SIHH)也选择了香港作为开展目的地。这是首次出现在亚洲的,名为“钟表与奇迹”(Watches
期刊
章衣萍 媒体工作者,喜欢到处走走,9年前爱上了潜水后深深中毒,一直毫不吝啬地把大把银子扔进大海。(左图为锤头鲨)  从中国地区去Galapagos,在地球仪上看,我几乎是走了一个对角线。48小时马不停蹄的转机,30小时的实际飞行时间刷新了我的旅行纪录,挑战着我的生理极限,不过,这只是开始。  若干年前,我从一部纪录片中获知了地球上还有这样一处神奇的所在,便在我的“遗愿清单”中加上了这一项。今天,当
期刊
对于两大巨星来说,观澜湖世界第一挑战赛,都显得意义非凡。这不仅是泰格·伍兹今年唯一一次在中国的比赛,也是他第一次来到海口观澜湖。罗里·麦克罗伊被视为继泰格·伍兹之后的新领军者,两代球王“单挑”一战,谁能称雄?  在海口观澜湖黑石球场,麦克罗伊打出低于标准杆6杆的67杆,战胜打出68杆的伍兹,成为王中王。虽然以一杆只差输掉了比赛,但伍兹心情依旧很不错:“今天很棒,真是非凡的一天。我和小麦都打得很愉快
期刊
王启富 曾与冯仑、王功权、刘军、易小迪和潘石屹同被誉为“万通六君子”,现任富鼎和基金总裁。  1989年的春节,身在海南的王启富没有回大连老家;靠一辆笨重的28单车,他把海南骑了一个圈。从海口启程,一千多公里的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背包,一把匕首,沿着海南的东海岸骑行,再从中线返回。到达海南的最南端、三亚的亚龙湾时,下榻的宾馆里的服务员听说他是从海口骑车过来的,“感觉好像从纽约来的一样”,朝里屋大叫
期刊
“这些都是老师最新的再肖像系列,准备参加年底澳门的展览还有明年法国展的。”  说话的是岳敏君负责对内事务的助手,小伙子二十出头,计划着还要在这里继续待下去,因为“感觉老师身上还有很多能学的”。  这些准备参展的作品们,整齐地排在工作室的墙边。画面上的人物是切到近景的胸上肖像,脸上像是皲裂,爬满了一条条的黑色纹路,连带着原本有些安迪·沃霍尔的色调都新奇了起来。  “这一幅画的是老师的女儿,这一幅是老
期刊
一代巨星与一个商圈  有一群文化人,他们感念邓丽君;有一群生意人,他们痴迷邓丽君。一个场子,一个舞台,锦衣霓裳,浓妆艳抹,歌罢酒后,纵情泪奔。台上,他们把剧作泰斗的剧本演绎得美妙绝伦;台下,他们把自己的事业做得水起风生。这是一个磁场,有名,有利,有情,有义,它的磁力,源自它的魂。  “这个活动本来只有四十个人的,结果周总打了个电话还是在微信里面说了一下,变成80人了,做饭做得人累死了。”端着一盆排
期刊
一年前,周志兴受邀参加腾讯传媒组织的总编沙龙活动,一行人等去了一趟泰国,他们浮光掠影般在泰国三个城市小住、开会、游玩。清迈,是他们选择的城市之一,邓丽君辞世前,与法国男友在这里的湄宾酒店住了一年。“斯人已去,此地尚留绕梁余音?”周志兴一行人等特地住进了湄宾酒店,“这是邓丽君香消玉殒的地方”。那天的会议,他还特地将会场选在了邓丽君当年住的房间。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年以后,沙叶新的邓丽君剧本能够在
期刊
是什么左右了我们的公共审美?这让我想到丹尼尔先生设计的纽约新世贸中心。丹尼尔先生设计出来一个月后,我跑到纽约试图参与新世贸的重建,花了11年时间,我们将在一号楼建成一个两万平米的中国中心,明年年底开幕。我今天从这个故事说起,通过中国和美国两个故事分享“是什么左右了我们的公共审美”。  9·11后,丹尼尔设计了新世贸中心,在美国的情绪里有两件事:一件是丹尼尔先生完成的作品,叫记忆和重生。这个重生有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