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治河工程作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治河工程工作做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人民的安居乐业。如今,复合式河堤广泛地应用于治河工程之中。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治河工作经验和理论研究,现简要谈谈复合式河堤在治河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复合式河堤,治河工程,应用,浅析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洪涝、干旱的情况经常出现,并且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与我国的蓄水设施遭到破坏有着密切关系。河道作为我国的重要的水利工程,一方面与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加强河道工程治理建设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
二.水文系列及计算方法问题
目前河道治理工程水文计算所采用的水文系列成果一般是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近20多年的系列成果没有计算进去;而近20多年的水文气象不太稳定,虽较整个水文系列来时段短,但对整个水文系列成果是否会产生一定影响,仍需通过多种方法验算来回答。浙江宁波地区出现多条河流整治二三十年,甚至长达40年,而目前防洪标准仍不达标,人们不禁对洪水的理论计算值产生怀疑。在笔者看来,洪水流量值的大小不仅与当地降雨强度有关,还与流域内地下水的饱和程度及当地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密切相关,而后两项因素对洪水流量的影响在水文计算中并没有反映进去。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洪水流量有可能减小,对河道断面、糙率的要求有可能降低,治河措施施展的余地可能会更大。
三.关于河道治理的设计思路
适当开发利用“植物生长砌块”、“火山岩植生材料”、“土工笼”等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新型材料,建设蜿蜒曲折的水流形态。改变几十年来惯用的治河几条大直线的做法,根据河势,制造丰富多变的河底线、河坡线,在有可能与河边绿地相结合的地方,可修建蜿蜒曲折的水路、水塘,创造较为丰富的水环境,改变原来呆板、单调的河道模式。
修建主槽与滩地相结合的断面形式。实践证明,由于水量不足,水质并没有彻底改善,往往达不到设计的水位,即使水位达到了,由于水体不流动,很快造成水质恶化,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且增加了很多管理人员,增加防洪调度的难度。因此,在河道治理中建议放弃建节制闸,改为修建多处小型石材跌水的做法,这样,既能在河道中形成深潭、浅滩等不同形态的变化,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也能利用跌水形成多级曝气,对净化水体大有好处。
开发采用植物护坡,可采用木桩与植物梢、棍相结合的护岸形式,或在坡面分层栽种柳条等当地土生植物,形成植物为主的护坡工法。采用草坪草和野生草种相结合的做法,草坪草对管理要求高,需水量大,适宜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场所栽种,野生草种生命力强,适宜各种不同的河边环境,可在普通河段采用。
四.有关河道整治工程的问题和所需要采取的具体实施
1.本地区河道整治工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河道护岸硬质化,河流污染严重,河流生态遭到破坏:河道护岸硬质化现象突出,造成径流减少。河流沿线工业区和商业区排污均为雨污合流管道,集雨面积内的雨水和服务片区内未被截排的污水均由管网排入河道,河流污染严重,水生动植物无法生存,致使河道流域自净能力丧失。
(二)河流走向基本呈直线,形态单一:河道裁弯取直,使天然河流主流、浅滩和急流相间的格局被改变。在横断面上,河床断面为矩形断面,在某种程度上往往会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影响,而且造成现状河道滨水景观缺乏。
(三)河道亲和力差:现状河道基本上为砼或浆砌块石矩形明渠或暗涵的形式,缺乏适用性;河面与河边道路有一定高度差,可亲水性较弱。河边缺乏活动场所和活动平台,人的参与性很弱。两侧绿地被占用现象严重,水源涵养林林相单一,部分河段植被虽丰富但种类单一,河岸植被群落缺乏。
2.针对本地区河道整治工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所需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防洪排涝:有关本地区的应用水利工程手段,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岸坡达标加固、阻水建筑物改造;截污治污,漏排口点式截污、上游总口截污、沿河线式截污。
(二)生态修复:对河道内河上游建水库自流、外江上游河口建泵站倒灌,改善水循环,加快水体置换;通过分析河道生境,完善绿地系统,建立特色、安全、稳定的水环境,强化“山与水”、“城与湖”、“景与人”的生态文化意境,结合河道流经路径,合理布局种植设计,营造生境斑块,完善物种多样,使之成为自然之河、生态之河。
(三)景观美化:河道的两岸必须有绿色植物,并且搭配合理。两岸有适合不同水情的多种类共存的自然植物群落,注重保留原有野生植物,保持环境自然气息。同时,河道横向要有保持空气和水分流通、交换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尽量避免破坏水与土壤之间物质能量交换的条件,保留和创造人、水关系协调的亲水河岸,避免“三面光”河道。其目的是加强河道治理的环境美化效果。
五.设计对策
针对本地区河道的问题,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逐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
1.满足生态需水量,兼具防洪排涝功能:通过截排初雨治理面源污染以提高水质保证率,为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安全基础;远期在流域周边实现雨污分流后作为初雨截流系统治理面源污染。
2.河道疏浚及底泥置换:鉴于原有河道底质已遭受严重污染,除清淤外,应对部分河道底质进行无污染置换。底泥置换时应用生态混凝土,其缝隙还能为水中动物提供营造洞穴的条件,改善水中动物的生存环境,净化水质,同时避免河道硬底化。
3.生态河岸:在护岸设计时,设计形式多样,高低错落的亲水平台,建立配套设施,为人们提供休憩空间。
4.滨水植物带建设与恢复:选用植物使遵循生态多样性原则,选用适合本地生长环境树种形成复层的生态绿廊,注重植物季相变化。并对河岸栏杆进行设计改造,护坡增加生态石笼垂直绿化。可以增加河道旁的植被覆盖率,减少裸露面,同时乔灌草的结合,可以多层次的拦截降雨、降低雨水的击溅侵蚀、分散水流的冲刷力,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5.以本地区某河道整治工程进行举例说明:
(一)人工自然型河岸:鉴于河上游段已有居民区,左岸保留现状,挡墙立面做景观化处理。右岸在常水位高程处布置宽约2.8m的人行步道,人行步道以下分别为生态混凝土挡墙和素混凝土挡墙,再向右作1:2放坡后采取草皮护坡,并对布置景观节点。
(二)自然型河岸:种植植被,左岸现状挡墙仅作景观化处理,左、右岸在常水位以上1米高程处布置宽约2.4m的人行步道,人行步道以下分别为生态混凝土挡墙,生态混凝土砌块箱体内在填充碎石,常水位以下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常水位以上種植湿生植物;人行道以上再向右侧做1:2放坡后采取草皮护坡和小灌木,恢复河流缓冲带。
六.利用复合式河堤在治河工程中的应用的意义
目前,在浙江宁波地区的城市复合式河堤断面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运用,即在常年水位以下用现代材料砌筑直立式河堤,以节约用地并保证堤防强度,而在常年水位之上则保留斜坡式土堤并进行绿化,保持河堤及城市的生态性。如,传统上将洪水尽快排出市区的观念也在受到冲击。瑞士提出了“只要有可能,就要把水留住;除非有必要,绝不让水跑掉”的观念。我国一些专家最近还提出了“利好洪水效益”的全新观点,建议利用好洪水可有效补充地下水,冲刷河槽。积极绿化河堤及其保护区,努力改善城市河道的水质等也是促进城市河道生态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河道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河道景观,不仅大大改善了城市面貌,而且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许多城市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也有一些设计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或者没有更好地发挥作用。究其原因,设计水平不高,或者设计观念错误,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复合式河堤在治河工程中的应用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结束语
河道的治理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河道治理工作的意义重大。复合式河堤经过实践证明是科学可行的,因此在当前我国的河道治理工程中,可以大力推广应用复合式河堤。
参考文献:
[1]李海东,林杰,张金池等,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边坡水土保持中的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1):119-123.
[2]王薇,李传奇,景观生态学在河流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03.
[3]马艳梅.生态治河初探[J].东北水利水电,2009,27(7):62-63.
[4]田宏傽.浅谈生态治河技术[J].山西水利,2009,25(1):46-47.
[5]李东海.浅谈生态治河技术[J].太原科技,2005(5):64-65.
[6] 薛彦东,杨培岭,王成志.现代生态河道整治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06)
【关键词】复合式河堤,治河工程,应用,浅析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洪涝、干旱的情况经常出现,并且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与我国的蓄水设施遭到破坏有着密切关系。河道作为我国的重要的水利工程,一方面与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加强河道工程治理建设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
二.水文系列及计算方法问题
目前河道治理工程水文计算所采用的水文系列成果一般是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近20多年的系列成果没有计算进去;而近20多年的水文气象不太稳定,虽较整个水文系列来时段短,但对整个水文系列成果是否会产生一定影响,仍需通过多种方法验算来回答。浙江宁波地区出现多条河流整治二三十年,甚至长达40年,而目前防洪标准仍不达标,人们不禁对洪水的理论计算值产生怀疑。在笔者看来,洪水流量值的大小不仅与当地降雨强度有关,还与流域内地下水的饱和程度及当地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密切相关,而后两项因素对洪水流量的影响在水文计算中并没有反映进去。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洪水流量有可能减小,对河道断面、糙率的要求有可能降低,治河措施施展的余地可能会更大。
三.关于河道治理的设计思路
适当开发利用“植物生长砌块”、“火山岩植生材料”、“土工笼”等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新型材料,建设蜿蜒曲折的水流形态。改变几十年来惯用的治河几条大直线的做法,根据河势,制造丰富多变的河底线、河坡线,在有可能与河边绿地相结合的地方,可修建蜿蜒曲折的水路、水塘,创造较为丰富的水环境,改变原来呆板、单调的河道模式。
修建主槽与滩地相结合的断面形式。实践证明,由于水量不足,水质并没有彻底改善,往往达不到设计的水位,即使水位达到了,由于水体不流动,很快造成水质恶化,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且增加了很多管理人员,增加防洪调度的难度。因此,在河道治理中建议放弃建节制闸,改为修建多处小型石材跌水的做法,这样,既能在河道中形成深潭、浅滩等不同形态的变化,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也能利用跌水形成多级曝气,对净化水体大有好处。
开发采用植物护坡,可采用木桩与植物梢、棍相结合的护岸形式,或在坡面分层栽种柳条等当地土生植物,形成植物为主的护坡工法。采用草坪草和野生草种相结合的做法,草坪草对管理要求高,需水量大,适宜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场所栽种,野生草种生命力强,适宜各种不同的河边环境,可在普通河段采用。
四.有关河道整治工程的问题和所需要采取的具体实施
1.本地区河道整治工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河道护岸硬质化,河流污染严重,河流生态遭到破坏:河道护岸硬质化现象突出,造成径流减少。河流沿线工业区和商业区排污均为雨污合流管道,集雨面积内的雨水和服务片区内未被截排的污水均由管网排入河道,河流污染严重,水生动植物无法生存,致使河道流域自净能力丧失。
(二)河流走向基本呈直线,形态单一:河道裁弯取直,使天然河流主流、浅滩和急流相间的格局被改变。在横断面上,河床断面为矩形断面,在某种程度上往往会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影响,而且造成现状河道滨水景观缺乏。
(三)河道亲和力差:现状河道基本上为砼或浆砌块石矩形明渠或暗涵的形式,缺乏适用性;河面与河边道路有一定高度差,可亲水性较弱。河边缺乏活动场所和活动平台,人的参与性很弱。两侧绿地被占用现象严重,水源涵养林林相单一,部分河段植被虽丰富但种类单一,河岸植被群落缺乏。
2.针对本地区河道整治工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所需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防洪排涝:有关本地区的应用水利工程手段,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岸坡达标加固、阻水建筑物改造;截污治污,漏排口点式截污、上游总口截污、沿河线式截污。
(二)生态修复:对河道内河上游建水库自流、外江上游河口建泵站倒灌,改善水循环,加快水体置换;通过分析河道生境,完善绿地系统,建立特色、安全、稳定的水环境,强化“山与水”、“城与湖”、“景与人”的生态文化意境,结合河道流经路径,合理布局种植设计,营造生境斑块,完善物种多样,使之成为自然之河、生态之河。
(三)景观美化:河道的两岸必须有绿色植物,并且搭配合理。两岸有适合不同水情的多种类共存的自然植物群落,注重保留原有野生植物,保持环境自然气息。同时,河道横向要有保持空气和水分流通、交换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尽量避免破坏水与土壤之间物质能量交换的条件,保留和创造人、水关系协调的亲水河岸,避免“三面光”河道。其目的是加强河道治理的环境美化效果。
五.设计对策
针对本地区河道的问题,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逐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
1.满足生态需水量,兼具防洪排涝功能:通过截排初雨治理面源污染以提高水质保证率,为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安全基础;远期在流域周边实现雨污分流后作为初雨截流系统治理面源污染。
2.河道疏浚及底泥置换:鉴于原有河道底质已遭受严重污染,除清淤外,应对部分河道底质进行无污染置换。底泥置换时应用生态混凝土,其缝隙还能为水中动物提供营造洞穴的条件,改善水中动物的生存环境,净化水质,同时避免河道硬底化。
3.生态河岸:在护岸设计时,设计形式多样,高低错落的亲水平台,建立配套设施,为人们提供休憩空间。
4.滨水植物带建设与恢复:选用植物使遵循生态多样性原则,选用适合本地生长环境树种形成复层的生态绿廊,注重植物季相变化。并对河岸栏杆进行设计改造,护坡增加生态石笼垂直绿化。可以增加河道旁的植被覆盖率,减少裸露面,同时乔灌草的结合,可以多层次的拦截降雨、降低雨水的击溅侵蚀、分散水流的冲刷力,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5.以本地区某河道整治工程进行举例说明:
(一)人工自然型河岸:鉴于河上游段已有居民区,左岸保留现状,挡墙立面做景观化处理。右岸在常水位高程处布置宽约2.8m的人行步道,人行步道以下分别为生态混凝土挡墙和素混凝土挡墙,再向右作1:2放坡后采取草皮护坡,并对布置景观节点。
(二)自然型河岸:种植植被,左岸现状挡墙仅作景观化处理,左、右岸在常水位以上1米高程处布置宽约2.4m的人行步道,人行步道以下分别为生态混凝土挡墙,生态混凝土砌块箱体内在填充碎石,常水位以下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常水位以上種植湿生植物;人行道以上再向右侧做1:2放坡后采取草皮护坡和小灌木,恢复河流缓冲带。
六.利用复合式河堤在治河工程中的应用的意义
目前,在浙江宁波地区的城市复合式河堤断面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运用,即在常年水位以下用现代材料砌筑直立式河堤,以节约用地并保证堤防强度,而在常年水位之上则保留斜坡式土堤并进行绿化,保持河堤及城市的生态性。如,传统上将洪水尽快排出市区的观念也在受到冲击。瑞士提出了“只要有可能,就要把水留住;除非有必要,绝不让水跑掉”的观念。我国一些专家最近还提出了“利好洪水效益”的全新观点,建议利用好洪水可有效补充地下水,冲刷河槽。积极绿化河堤及其保护区,努力改善城市河道的水质等也是促进城市河道生态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河道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河道景观,不仅大大改善了城市面貌,而且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许多城市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也有一些设计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或者没有更好地发挥作用。究其原因,设计水平不高,或者设计观念错误,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复合式河堤在治河工程中的应用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结束语
河道的治理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河道治理工作的意义重大。复合式河堤经过实践证明是科学可行的,因此在当前我国的河道治理工程中,可以大力推广应用复合式河堤。
参考文献:
[1]李海东,林杰,张金池等,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边坡水土保持中的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1):119-123.
[2]王薇,李传奇,景观生态学在河流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03.
[3]马艳梅.生态治河初探[J].东北水利水电,2009,27(7):62-63.
[4]田宏傽.浅谈生态治河技术[J].山西水利,2009,25(1):46-47.
[5]李东海.浅谈生态治河技术[J].太原科技,2005(5):64-65.
[6] 薛彦东,杨培岭,王成志.现代生态河道整治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