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有秘密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q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画有秘密。
  在儿童发展的早期,涂涂画画是他们寻求肌肉运动带来的快感、表达所知所想、宣泄情绪情感的重要方式,在他们的涂画痕迹中时常隐含着其在动作、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特征。
  儿童画在造型上常常呈现出对称、垂直、避免重叠以及象征符号、一物多用等特点;在构图上常常采用地平线、多视点、展开式等方式,并不分大小等;在用色上常常使用亮色并赋予色彩情感意义;在构思上常常无拘无束、天马行空……这些既反映了他们让人叹为观止的原始的艺术天分,也反映了他们独特的绘画能力发展的轨迹。如果顺应儿童的发展,寻求合适的策略、路径帮助他们表达,将有机会让你感叹儿童无与伦比的美术天分,其中隐藏的秘密也会让你改变对早期儿童绘画意义的诠释。
  在儿童绘画中畅游,你将有可能走近儿童,走进他们的心灵。下面我结合早期儿童绘画的几个小秘密来作具体的解析。
  一、曼陀罗与太阳
  在没有成人的干预下,早期儿童都会画些什么或用怎样的符号来展开属于他们的绘画世界呢?
  一般来说,在具备涂鸦条件的环境下,儿童早在7、8个月时就有可能发生涂鸦行为。儿童早期绘画发展需经历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三个阶段,他们的绘画能力伴随着动作与认知的发展、经验的积累而逐步提高,绘画的有意性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明确与稳定。如果从早期儿童绘画创作的表达视角来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藏着若干属于他们的秘密。
  早在4岁之前,儿童绘画的基本符号是非常简单的,大致只包括线、圆以及圆与线的组合体。在西方的早期儿童绘画研究中,把圆和线的组合体称为曼陀罗,它用来指所有包括圈形主题符号的再现,有时也指那种其中结合着直线的圆圈样式,它是一种符号的集合体。曼陀罗(mandalas)在梵语中是“魔圈”的意思。早期儿童所表现的曼陀罗以圆形、方形与正或斜十字形构成居多,其次是椭圆、矩形与正斜两种或两种以上十字形构成的集合体,此外,圆与单线或多线的组合及同心圆在早期儿童绘画中也经常出现。可以说,曼陀罗是早期儿童绘画造型的基本组合材料或工具。2岁左右的儿童渐渐能使用直线或曲线了,也逐步开始出现中空的曼陀罗,在儿童绘画研究中习惯称之为“太阳”。“太阳”的出现意味着儿童绘画符号开始出现分化。曼陀罗与“太阳”是很多早期儿童所喜爱的图形,经常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如“太阳”变成人的头、眼、手。让人惊讶的是,这类符号是在儿童自然发展的进程中由于涂鸦需要自发出现的,而非成人授予。从这个意义上解释,我们就不难领会“儿童拥有绘画的冲动与天然能力”的观点了。
  到了3、4岁,儿童开始运用点、线、圆以及三者的组合,绘画造型开始有一定的目的性。以人为例,儿童早期的“人”比较“简略”,用圆表现脑袋,用线条表现身体或四肢(见图1、2),好似在圆圆的脑袋上长了细细的尾巴,于是人们将他们画的“人”称为蝌蚪人。
  早期儿童习惯用圆等表现人的整个身体,圆形的象征意义比较宽泛。因为在他们的知觉中,人体各部分没有分化。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由“太阳”为代表的绘画符号的象征意义会逐渐变得狭窄与明确,各种线与形就会具有特定的含义。他们画人的各个部分一般是有倾向的,所用符号往往是有象征意义的,画出的人可以有四个手指,也可以有五个、六个甚至更多。
  二、对称、透明画、避免重叠
  对称、透明画与避免重叠是早期儿童在二维空间表达事物关系的典型方式。
  在早期儿童绘画表达中,对称是体现得非常充分的造型规则。他们在表现人物、花草、飞禽等时总是稚拙而执着地运用对称。如鸟的翅膀总是上下或左右对称,植物的叶子总是匀称地左一片、右一片,很少会交叉排列。既然如此,我们的绘画引导就应给予孩子的“对称表达”以“对称”的概念,并拓展他们已有的表达方式。
  “表达要看得见”是儿童在早期绘画时的又一准则。他们对于空间知觉的理解是先掌握上、下,然后掌握前、后,最后掌握左、右,他们在画面上把握空间方位也遵循这样的顺序。5~6岁的儿童很多时候都以透明画的方式来表达他们所认知的前后关系,这其实是他们内心焦虑、空间认知水平与表达需要产生冲突的结果。比如画穿衣服的人,他们会先画身体,后画衣服,衣服是透明的。画一个孕妇,他们会很认真地把肚子里的宝宝画出来,很多时候还会给宝宝穿上衣服、裤子、鞋子等(见图3)。很多儿童美术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画是画其所知而非所见”。
  还有,早期儿童画草、树、头发以及在一个大空间里表达各种物象时,都会有意无意地避免交叉、遮挡的出现。以头发为例,男的头发基本是短线,按一定的间隔排列在头部的轮廓线上;女的头发一般为长发,而且基本都是从头顶某个点出发,或左或右地描绘(见图4、5)。由于他们遵守避免重叠的绘画规则,所以人物的头发一般就会显得比较少。画人的头、头发、耳朵、手臂、腿等各部位时也基本都占独立空间,很少遮挡与重叠。这种避免重叠的特征可以解释为他们对事物关系的认识与处理方式比较缺乏,而且体现了他们对“表达要看得见”准则的遵守。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儿童大约到7、8岁时对事物之间外部空间或内在联系的认识渐渐深入,在绘画时开始出现使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发生联系的情况。但能用重叠手法熟练表现事物关系,一般儿童要到8、9岁进入写实期以后。
  三、动态表现
  早期儿童绘画表现人的特点与跑步的动态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刚开始,他们常以直立方式表现行走或跑步的人。一般5~6岁儿童表现的侧身人动态与正面人动态较为相似,只是将下肢分开些。以后,除了变化人物的下肢位置外,他们开始用改变人的上肢位置的方式表示人的行走或跑步。有时,衣服飘动、汗水流淌(见图6)也被年龄稍大的儿童运用,但较少见到。除了行走、跑步等动态表现以外,早期儿童在表现坐、捡东西等动态时,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其绘画表现能力发展过程与认知发展水平。比如,在表现坐的动态时,他们有时会只画一个站着的人,然后在人的后面画一张凳子;有时会“省略”双脚,把人放在凳子上,而人与凳子则不相连接。在表现捡东西的动态时,他们有时将东西画在人的手中,有时增加人手的长度,使之能捡起地上的东西。在画拟人化的动物画时也会出现随意加长“手脚”的现象。但不管是表现坐的动态还是表现捡东西的动态,其轴线一般都是垂直于地面的。
  早期儿童画人多为正面动态,较少画侧面动态,但画动物以侧面动态为多。相对于正面人而言,侧身人比较难以表现,在早期儿童的侧面人表现中有时会出现正面人与侧面人特征同时存在的现象。如“羽毛球比赛”(见图7)中,小作者用正面人代替侧面人,而“植树”(见图8)中的两个小女孩则是典型的“假侧面人”,即头是侧面的、身体是正面的。儿童在表现侧面人方面的差异体现了他们在动态表现上的循序渐进的自主发展,这是儿童非常珍贵的学习体验。
  上述几个方面只是早期儿童画中隐藏的众多秘密的一小部分,读懂他们的作品很难,但如果我们能从他们的认知、情感、动作、思维等方面去感悟画中的秘密,就有可能摒弃“画得像不像”“颜色多不多”等技能学习至上的早期儿童艺术教育观。绘画是早期儿童发现世界、表现对世界的认识的最好方式,理解、欣赏、倾听与适宜的支持,有利于促进儿童探索周围世界,发展创造、表达、探究、审美等方面的能力。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