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蒲公英饮联合14d序贯疗法治疗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

来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f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一味蒲公英饮联合14d序贯疗法治疗H.pylori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60例H.pylori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一味蒲公英饮联合14 d序贯疗法组(A组)、14d序贯疗法组(B组)、10d序贯疗法组(C组)、标准三联疗法组(D组),每组40例.A组和B组予14 d序贯疗法,其中A组同时予一味蒲公英40 g煎剂口服,C组予10 d序贯疗法,D组予标准三联疗法,疗程均为14 d.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疗效、H.pylori根除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依存性和H.pylori复发率.结果 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C组和D组,B组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依存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味蒲公英饮联合14 d序贯疗法更适合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5-氮胞苷能否诱导脐带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方法 取无污染的足月剖宫产健康胎儿脐带,采用胶原酶胰酶消化法分离脐带干细胞.取克隆化生长的4~6代脐带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和骨、脂肪细胞诱导鉴定后,采用5 μmol/L 5-氮胞苷作用24 h,对细胞进行诱导,连续观察5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RT-PCR分析肌钙蛋白T基因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心肌特异性肌球蛋白、肌动蛋白α-acti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且呈年轻化的趋势.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发现一些人体内特定基因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
VAC在乳腺癌、乳腺脓肿等乳腺疾病术后运用日益广泛,但封闭式负压引流需在手术切口旁增加一个引流管口,对外观影响较大,达不到美容效果[1],VAC的运用是否与患者的年龄及全身
小儿慢性腹痛临床常见,常因常规检查阴性而不能予以合理的诊断和治疗,近年通过检测胆囊排泄分数(GEF)发现部分患儿为胆道运动功能障碍(biliary dyskinesia,BD),提示BD是小儿慢性腹痛的病因之一。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是Clarkson等[1]于1960年首次提出,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大量血管内液体及小分子蛋白等迅速渗漏到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常见先天畸形,该病在亚太地区高发,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8 000~1/15 000.其发病原因和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尽管有病毒感染学说、免疫损伤学说、遗传病因学说和发育不良学说,但均不能全面彻底的阐述BA的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
20世纪90年代,Starzl等[1]观察到微嵌合现象,提出微嵌合体(microchimerism,MC)概念及"双向移植排斥"理论,新近研究发现,微嵌合体不仅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R)有关,而且可能是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根源。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blue rubber bleb nevus syndrome,BRBNS)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多处血管畸形综合征,病变主要发生在皮肤、软组织和胃肠道,直径一般1~2cm,呈蓝色或紫色,数目从几个到数百个不等。
目的 探讨挂线引流法在治疗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43例采用切开挂线引流法进行治疗,对
医学论文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材料收集与整理是撰写高质量论文的重要条件,但论文材料来源于科学的课题设计和恰当的实验方法,所以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合理性才是完成高质量论文的基础,本文仅涉及材料收集与整理的技术性问题,有关课题的选取与实施将另外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