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济南历山西畔,有处名园,叫舜耕山庄。欧阳中石先生每次下榻此处,必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堪称齐鲁书画、戏曲界的雅集。数年前,我策划《欧阳中石谈书》《欧阳中石说戏》,先生决定来此下榻时抽出一周时间说戏,“弄新的”,教我喜出望外。那天上午,先生兴致极高,回忆7岁开始的戏曲往事,绘声绘色,教我眼前至今飘着旧时戏园子里旋转飞落的热毛巾。只可惜,录音一上午,先生就变了卦,忙得“且听下回分解”了。这倒激起我翻检戏曲文献、赏鉴名伶幽韵的兴致来,可算是本书的一种缘起。
披阅日久,眼前浮现的著名人物和经典场景日多:道光、咸丰年间,京剧创始人之一余三胜机智救场,《四郎探母》一连唱出七十四个“我好比……” “天下第一丑”刘赶三当面戏刺慈禧太后,给光绪皇帝唱出座位;双顺和、元庆和走堂会,唱起对台戏,那叫精彩;张君秋、孟小冬快板对啃,比得上梅兰芳、孟小冬《游龙戏凤》;程长庚穆府被锁,汪笑侬唱戏丢官,“辫帅”张勋智激孙菊仙……中国戏曲史的精彩故事出人意表,都从尘封的历史中凸现眼前,令人惊叹。这样的故事,以名伶们台上、台下的艺术生涯为中心,涵容徽班进京以来二百年的戏曲史,反映社会、人生的诸多方面,涉及七行八作,皇帝、太后、总统、军阀、文人雅士、地痞大佬……济济一堂,妙趣横生,是近现代戏曲史的缩影,亦是近现代社会生活的侧影。
这样的书,闲是闲了点儿,趣味却浓郁得很;经过山东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杨存昌师兄悉心审订,戏曲文献的特质越发明朗。相信会有戏曲工作者,甚至理论研究者,与广大戏迷朋友喜欢;随着京剧进课堂活动在全国展开,也会在全国中小学校园里遇到知音。就出版而言,这是一个日渐温乎的领域,图书面世相对容易。
机缘凑巧——2010年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流连在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展位前,跟文物出版社的师弟许海意博士说:“即便同样的出版资源,不同的出版社策划思路大不相同——北大出版社往学术上拉,书名都怕不高深;三联社是往雅处拽,生怕失落了读者的境界和雅趣……”不成想,旁边正有三联的编辑卫纯君,彼此颇有眼缘,渐至发现他沉静外表下的慧心。于是,本书花开三联——真是一件荣幸的事儿。
无缘相见的是作者诸君!没有他们的授权,我心难安。于是,遍寻线索发信函,先后收到周桓先生、李滨声先生、翟鸿起先生、万伯翱先生、郑有慧女士、郦千明先生、王律先生、崔伟先生、袁世海先生后人袁菁女士和袁小海先生、张恨水先生之子张伍先生等作者或著作权所有人的授权书;天津的甄光俊先生和南京的曹济平先生长途致电,由衷长谈,给我许多鼓励;北京的郑怀义先生委托秘书来电,嘱我“踏踏实实用吧”,叫我感到莫大安慰。在此表示深深谢忱!尚有部分作者,缺乏线索,暂未联系得上,我将长期寻觅,在此先表谢意,并请致函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以便奉上薄酬。行路难,却“忽复乘舟梦日边”——在我,盼望的是遍访前辈,四海游学,传播这样有意思的文化。
其实,这书该请欧阳中石先生题个签儿。他是奚啸伯先生的入室弟子、书法名家,过去曾多次聆听教诲,书中也有一篇先生与奚啸伯先生的故事。可是,5月下旬陪山东电视台《新杏坛》节目组商珊女士和张荣波博士去拜访,见先生比两个月前瘦削许多,打吊瓶的针眼依稀可见,终于不忍开口——此书背后先生的鼓励,已为本书增色许多了。
行文至此,本已交稿。卫纯君编罢,用微博发来一行字:“苏老师:您真不想请欧阳先生题签?”我心头一震,沉吟片刻,相约携二校样拜访先生。先生持放大镜,逐行细观《小引》与《目录》,面带喜色,说放上图片;说作者万伯翱先生是万里委员长的长子,周桓先生是魏喜奎先生的爱人,孟小冬先生出自济南……然后,抬起头,和蔼地问:“需要我做什么?”于是,得获先生墨宝,本书锦上添花。
披阅日久,眼前浮现的著名人物和经典场景日多:道光、咸丰年间,京剧创始人之一余三胜机智救场,《四郎探母》一连唱出七十四个“我好比……” “天下第一丑”刘赶三当面戏刺慈禧太后,给光绪皇帝唱出座位;双顺和、元庆和走堂会,唱起对台戏,那叫精彩;张君秋、孟小冬快板对啃,比得上梅兰芳、孟小冬《游龙戏凤》;程长庚穆府被锁,汪笑侬唱戏丢官,“辫帅”张勋智激孙菊仙……中国戏曲史的精彩故事出人意表,都从尘封的历史中凸现眼前,令人惊叹。这样的故事,以名伶们台上、台下的艺术生涯为中心,涵容徽班进京以来二百年的戏曲史,反映社会、人生的诸多方面,涉及七行八作,皇帝、太后、总统、军阀、文人雅士、地痞大佬……济济一堂,妙趣横生,是近现代戏曲史的缩影,亦是近现代社会生活的侧影。
这样的书,闲是闲了点儿,趣味却浓郁得很;经过山东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杨存昌师兄悉心审订,戏曲文献的特质越发明朗。相信会有戏曲工作者,甚至理论研究者,与广大戏迷朋友喜欢;随着京剧进课堂活动在全国展开,也会在全国中小学校园里遇到知音。就出版而言,这是一个日渐温乎的领域,图书面世相对容易。
机缘凑巧——2010年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流连在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展位前,跟文物出版社的师弟许海意博士说:“即便同样的出版资源,不同的出版社策划思路大不相同——北大出版社往学术上拉,书名都怕不高深;三联社是往雅处拽,生怕失落了读者的境界和雅趣……”不成想,旁边正有三联的编辑卫纯君,彼此颇有眼缘,渐至发现他沉静外表下的慧心。于是,本书花开三联——真是一件荣幸的事儿。
无缘相见的是作者诸君!没有他们的授权,我心难安。于是,遍寻线索发信函,先后收到周桓先生、李滨声先生、翟鸿起先生、万伯翱先生、郑有慧女士、郦千明先生、王律先生、崔伟先生、袁世海先生后人袁菁女士和袁小海先生、张恨水先生之子张伍先生等作者或著作权所有人的授权书;天津的甄光俊先生和南京的曹济平先生长途致电,由衷长谈,给我许多鼓励;北京的郑怀义先生委托秘书来电,嘱我“踏踏实实用吧”,叫我感到莫大安慰。在此表示深深谢忱!尚有部分作者,缺乏线索,暂未联系得上,我将长期寻觅,在此先表谢意,并请致函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以便奉上薄酬。行路难,却“忽复乘舟梦日边”——在我,盼望的是遍访前辈,四海游学,传播这样有意思的文化。
其实,这书该请欧阳中石先生题个签儿。他是奚啸伯先生的入室弟子、书法名家,过去曾多次聆听教诲,书中也有一篇先生与奚啸伯先生的故事。可是,5月下旬陪山东电视台《新杏坛》节目组商珊女士和张荣波博士去拜访,见先生比两个月前瘦削许多,打吊瓶的针眼依稀可见,终于不忍开口——此书背后先生的鼓励,已为本书增色许多了。
行文至此,本已交稿。卫纯君编罢,用微博发来一行字:“苏老师:您真不想请欧阳先生题签?”我心头一震,沉吟片刻,相约携二校样拜访先生。先生持放大镜,逐行细观《小引》与《目录》,面带喜色,说放上图片;说作者万伯翱先生是万里委员长的长子,周桓先生是魏喜奎先生的爱人,孟小冬先生出自济南……然后,抬起头,和蔼地问:“需要我做什么?”于是,得获先生墨宝,本书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