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赋权式介入: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的实践进路

来源 :学习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的重要支撑,其不仅影响社会救助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更关系精准救助、高效救助和温暖救助目标的实现.以赋权理论为指导,在“模式构建-行动路径-优化逻辑”分析框架下,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功能定位,可以从“服务-价值-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建设-发展-整合”相结合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模式,进而探讨“生态-权能”二元框架下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行动路径.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实践进路中,需要从“制度-功能-效能”上进行效能优化,推动政社互补合作与救助工作的社会化、社会工作“扶智”功能的强化、服务机制的深化完善以及“为服务对象赋权”的操作化.
其他文献
举世瞩目的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冬残奥会将于2022年2月至3月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是我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又一次承办的国际性体育盛会,北京因此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座“双奥之城”.
期刊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农业部门产出,同时由于农业部门生产波动对经济中其他部门的溢出效应,气候变化会对宏观经济周期产生显著影响;技术进步可以部分抵消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衰退,降低农业部门土地支出的边际成本也会缓解由气候变化导致的宏观经济波动;气候变化也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福利成本,且呈现出快速的非线性递增模式.政策分析表明,对农业部门的非农中间品投入征收增值税会放大经济波动,而对农业部门实行补贴可以减缓经济的衰退效应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不断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让残疾人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有一些失智(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残疾人家庭供养矛盾比较突出,探究如何运用公证手段,解决失智残疾人权益保障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是公证的使命和责任.
期刊
金融科技发展在带来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扩张的同时,优化了银行风险承担结构,即提高了贷款类行为与投资类行为的占比,从而增强了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利于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最终降低了系统性风险.进一步从风险管理的各阶段考察发现,金融科技通过事前环节信息不对称的降低、事中环节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事后环节贷款损失的减少这三个渠道,对我国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产生影响.金融科技积极推动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最终实现实体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协同发展.
2021年,中国正式迎来“民法典时代”,这部法典施行至今,很多社会民众关心关注的焦点热点在到达法官案头之前先出现在了公证员面前.每一种需求的背后都蕴藏着社会民众对行业的期待,这也意味着,行业的发展可以通过积极回应民众生活的需求而孕育新机.
期刊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是市民参与各种类型体育活动的场所,是被“身体性话语”赋予内容和意义的公共空间.通过梳理国内外发展历史发现,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具有可达性、意象性、补偿性和互视性四个基本属性,其在参与我国现代社会秩序建构方面具有非凡的价值:首先,公正、友谊、竞争等思想观念在此空间重复推演,发展为中国民众精神世界共享的价值符号,承载了集体记忆,国人由此获得文化认同;其次,人们在此空间提升身体健康水平,以身体性话语的形式言说世事,为公众提供了舆论的渠道;再次,个体以身体活动的形式在此空间拓展了角色向度,自主性需要得
本文基于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07-2019年数据,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系统分析了企业杠杆率偏离行为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杠杆率偏离行为会显著增加股价崩盘风险发生的概率.企业杠杆率偏离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在企业财务困境较为严重、企业业绩下滑及股价波动率较高时更为显著,而在分析师追踪人数较多及盈余预测准确性较高的企业中二者关系得到有效的抑制.本研究揭示出企业杠杆率偏离行为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的新路径.因此,政府应当高度重视企业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引导企业合理利用信贷工具,防范系统性风险.
一、民法典背景下转继承法律适用问题rn转继承又称再继承、连续继承、第二次继承,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以后,遗产分割之前死亡,其应继承的遗产转由他的合法继承人来继承的制度.实际接受遗产的已死亡的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称为转继承人,已死亡的继承人称为被转继承人.A由于本位继承和转继承是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发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原《继承法》”)均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所以在公证办理过程中本位继承和转继承起始时间由被继承人或者被转继承人的死
期刊
近年来,地方政府主导的邻避项目决策正义性受到公众质疑.政府强调决策的经济、效率标准,而公众更关注自身诉求是否得到平等对待.为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邻避项目决策的正义性,促进社会正义共识的形成,必须突破传统的政府决策绩效评估方法,将正义性作为一个新的评估维度去审视地方政府决策.本文构建了能够反映公众诉求的地方政府邻避项目决策正义性评估体系,通过具体案例对该评估体系进行了实际运用,从分配、承认、参与维度提出了提升地方政府邻避项目决策正义性的路径.
一、主债权转让之于保证人效力新规rn关于主债权转让,原《担保法》第22条规定:“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696条对此进行调整细化,规定:\"债权人转让全部或者部分债权,未通知保证人的,该转让对保证人不发生效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