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的内部审计,其是通过选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现行企业管控程序,以帮助其实现经营目标的一种客观、独立的咨询活动,据此定义不难发现企业可以通过提升内审的价值来强化内控施行水平及企业运营模式,所以本文就以内审为立足点,分析通过内审方式得以加强企业内控的关键点。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控
一、理论概述
(一)内部审计理论概述
内部审计,其实质是针对于企业组织内部的,客观且独立的一项监督与评价活动,它完全可以通过审查和评价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及实施内控的合法性、有效性等方式来督促企业运营目标的最终实现。
提及内审的独立性,目前在我国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内审人员在实际履职时免受威胁,二是审计机构自身存在的客观独立。既然内审能评价风控管理、改善企业治理流程,那么上述独立性的体现更是为其发挥实际效能起到关键性作用,除此之外,内审则更加侧重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并以经济活动为基础,逐步拓展到管理领域,故其审计标准、人员综合能力也是制约内审效力发挥的核心,只有内审实现全方位,多元化的快速发展,才能改善机构运作,继而帮助企业实现进一步地稳步发展。
(二)内部控制理论解析
企业内控随着其现行管理环境的不断优化而被特别重视,其能够实现以专业标准为基础,以防范监管为目的,通过过程管控与重点控制形成对企业管理流程及业务运作的规范管理的一种现代化服务理念,所以,内部控制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首选方式。
在企业中,资产的完整,信息的真实,目标的实现,决策的有效都可以引入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控制机制加以调控,进而上述各项的优化实现再一次对企业内控体系构建提出了质的要求。
(三)剖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内控在于实现企业的有效运营,而内审是对企业内控的监督与评价,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相互影响。内审是内控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协助企业领导层监督内控程序与政策实施的一种再控制,同时鉴于审计结果对内控提出建设性意见。而反之,内审也把内控划定为基本业务范畴,其要想对企业风控进行评估与监督也须从内控的风评做起,所以,二者互相影响。
2.相互补充。不健全的内控系统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影响内审工作的开展,同样,在企业处理各项业务时,内审通过对内控的监督、分析与评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企业内控失效的风险,所以,内审需以内控为根基,内控需由内审来保障,二者相互补充。
3.相互促进。内控可以借内审之势对其现存问题及缺陷及时纠正,从而促进企业内控不断完善,相反地,良好、规范地企业内控也对内审的发展起鞭策作用。只有内审不断的提升自身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内控的监督与评价,所以,二者联动协作,才能实现共同促进与发展。
二、企业内控制度的构建着力点
企业若想引入现代化的内部控制理念,首先应进行制约要素分析,才能实现专业化管控与有效监管的目的。
从目前来看,内控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企业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职位权限分配、企业文化以及内审力量等),内部控制活动(即指企业依据风评结果,采用相应举措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风险评估(企业可及时、系统地分析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并进行合理整合而做出应对策略),内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包括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两个方面),信息与沟通(企业不仅要准确而及时地收集内部信息,还要建立良好的外部有效沟通与交流)等五个关键点,企业只有以内部环境为内控基础,以控制活动为内控手段,以风险评估为前期预警,以内部监督为实施保障,并借以信息化、网络化的渠道进行内、外部信息交流,才能主抓内控制度建设的着力点。
三、企业发挥内审作用的强化举措
正是基于内审与内控的渊源分析,才发现单一构建内控不能全面地实现内控发展,还应强化内审,实现彼此促进。
1.转变观念,确立内审独立性。现代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来更好地实现生产经营,而健全的内控建设离不开内审的配合,所以,继续转变观念,加速实现高素质人才与内审机构的独立性,才能更加稳固企业内审的实际地位。
2.调整目标,创新内审新职能。社会在发展,内审在创新。现代内审目标应由传统意义上单纯针对凭证、报表等的真实、合法性审计逐步拓宽职能,向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强化经管模式,提高经济效益等方向转变。同时,其审计范围也应由查错防弊向监督服务等方向转变,以强调风险管控的切实有效性。
3.加强培训,实现人员高素质。企业内审机构人员应实现多元化,其中不仅要囊括懂财务的专业人才,还需要精通企业运营的综合人才。所以,全方面、科学性地引进人才,并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培训,才能既丰富了内审人员组成,又提高了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4.全面监督,强化考核时效性。将考核指标落实到内审环节中去,加强考核力度,并实现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与财务部等的全员参与,方可力图使内审工作更为标准与制度化。另外,对内审进行全面监督,给工作人员以适当的奖惩机制,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强化人员责任感观念。所以综上所述,只有抓住内审升级的关键举措,才能使企业内控建设得更好,同时使企业走得更远。
四、通过内审强化企业内控的应用分析
内审对企业内控构建的应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分析:
(一)预算执行方面
内审可预先对预算系统进行功能设定,根据设定进行预算指标对比,并分析查找差异原因。在操作时应注意如下细节:企业内部的专项经费,企业经营的收支情况,企业内部的销售业务及产品的销售价格等,通过重点财务指标的内审来实现内控运作的有效,以便企业未来作出进一步的战略方针调整。
(二)财务管理方面
财务管制方面的内部审计是内审的攻坚点,其对财务日常核算,账务处理,规范性操作以及现金坐支,科目调整等异常流程都应密切关注,并及时提示且记录这些异常行为,找出所涉及的财务内控制度的短板与缺陷,进而实现企业内控的进步。
(三)财务分析方面
针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分析审计,可利用组合财务分析工具的方法,界定分析标准及违反标准时应作出的总结性论断,进而对每一条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现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重要性原则进行疑点重点监控,从而明确审计详查方向,控制经济指标,以形成财管分析、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三者的循环推动模式。
(四)风险评估方面
企业的风险来自方方面面,正确认识与评估风险,认真分析企业经济环境等影响因素,以降低错误和不合法行为的发生。良好的风评对企业至关重要,在风险管理中,内审职能可以尽情发挥:首先,内审能洞悉并发现企业经营的风险管理隐患;其次,内审可协助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再有,内审可进一步评价风险管理的充分性与有效性;最后,内审可持续参与风险管理,并进行组织与协调风控的具体工作。所以,内审在企业内控的上述关键方面发挥效用,才能得以帮助企业内控的再发展。
五、内审与内控协调发展的未来展望
新形势下,企业内审呈现出由合规型向管理型转变的总体趋势,以增加内审附加值,由此可见,内审职能的集中化管理不仅利于其内部资源的调动,也增加了内审独立性。
既然内审已成为企业内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切实从各方面能够支持与帮助企业的内控职能发挥,其工作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当下,企业应通过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考核等来增强内审的核心竞争力,以其带动企业内控的发展及顺应现代企业经管方面的全面述求。(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 章之旺,李宗彦.内部审计理论前沿[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12):124.
[2] 缪艳娟.企业内控规范实施机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会计研究,2010(11).
[3] 杨福兴.浅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相关防范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1(20)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控
一、理论概述
(一)内部审计理论概述
内部审计,其实质是针对于企业组织内部的,客观且独立的一项监督与评价活动,它完全可以通过审查和评价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及实施内控的合法性、有效性等方式来督促企业运营目标的最终实现。
提及内审的独立性,目前在我国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内审人员在实际履职时免受威胁,二是审计机构自身存在的客观独立。既然内审能评价风控管理、改善企业治理流程,那么上述独立性的体现更是为其发挥实际效能起到关键性作用,除此之外,内审则更加侧重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并以经济活动为基础,逐步拓展到管理领域,故其审计标准、人员综合能力也是制约内审效力发挥的核心,只有内审实现全方位,多元化的快速发展,才能改善机构运作,继而帮助企业实现进一步地稳步发展。
(二)内部控制理论解析
企业内控随着其现行管理环境的不断优化而被特别重视,其能够实现以专业标准为基础,以防范监管为目的,通过过程管控与重点控制形成对企业管理流程及业务运作的规范管理的一种现代化服务理念,所以,内部控制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首选方式。
在企业中,资产的完整,信息的真实,目标的实现,决策的有效都可以引入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控制机制加以调控,进而上述各项的优化实现再一次对企业内控体系构建提出了质的要求。
(三)剖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内控在于实现企业的有效运营,而内审是对企业内控的监督与评价,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相互影响。内审是内控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协助企业领导层监督内控程序与政策实施的一种再控制,同时鉴于审计结果对内控提出建设性意见。而反之,内审也把内控划定为基本业务范畴,其要想对企业风控进行评估与监督也须从内控的风评做起,所以,二者互相影响。
2.相互补充。不健全的内控系统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影响内审工作的开展,同样,在企业处理各项业务时,内审通过对内控的监督、分析与评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企业内控失效的风险,所以,内审需以内控为根基,内控需由内审来保障,二者相互补充。
3.相互促进。内控可以借内审之势对其现存问题及缺陷及时纠正,从而促进企业内控不断完善,相反地,良好、规范地企业内控也对内审的发展起鞭策作用。只有内审不断的提升自身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内控的监督与评价,所以,二者联动协作,才能实现共同促进与发展。
二、企业内控制度的构建着力点
企业若想引入现代化的内部控制理念,首先应进行制约要素分析,才能实现专业化管控与有效监管的目的。
从目前来看,内控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企业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职位权限分配、企业文化以及内审力量等),内部控制活动(即指企业依据风评结果,采用相应举措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风险评估(企业可及时、系统地分析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并进行合理整合而做出应对策略),内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包括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两个方面),信息与沟通(企业不仅要准确而及时地收集内部信息,还要建立良好的外部有效沟通与交流)等五个关键点,企业只有以内部环境为内控基础,以控制活动为内控手段,以风险评估为前期预警,以内部监督为实施保障,并借以信息化、网络化的渠道进行内、外部信息交流,才能主抓内控制度建设的着力点。
三、企业发挥内审作用的强化举措
正是基于内审与内控的渊源分析,才发现单一构建内控不能全面地实现内控发展,还应强化内审,实现彼此促进。
1.转变观念,确立内审独立性。现代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来更好地实现生产经营,而健全的内控建设离不开内审的配合,所以,继续转变观念,加速实现高素质人才与内审机构的独立性,才能更加稳固企业内审的实际地位。
2.调整目标,创新内审新职能。社会在发展,内审在创新。现代内审目标应由传统意义上单纯针对凭证、报表等的真实、合法性审计逐步拓宽职能,向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强化经管模式,提高经济效益等方向转变。同时,其审计范围也应由查错防弊向监督服务等方向转变,以强调风险管控的切实有效性。
3.加强培训,实现人员高素质。企业内审机构人员应实现多元化,其中不仅要囊括懂财务的专业人才,还需要精通企业运营的综合人才。所以,全方面、科学性地引进人才,并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培训,才能既丰富了内审人员组成,又提高了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4.全面监督,强化考核时效性。将考核指标落实到内审环节中去,加强考核力度,并实现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与财务部等的全员参与,方可力图使内审工作更为标准与制度化。另外,对内审进行全面监督,给工作人员以适当的奖惩机制,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强化人员责任感观念。所以综上所述,只有抓住内审升级的关键举措,才能使企业内控建设得更好,同时使企业走得更远。
四、通过内审强化企业内控的应用分析
内审对企业内控构建的应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分析:
(一)预算执行方面
内审可预先对预算系统进行功能设定,根据设定进行预算指标对比,并分析查找差异原因。在操作时应注意如下细节:企业内部的专项经费,企业经营的收支情况,企业内部的销售业务及产品的销售价格等,通过重点财务指标的内审来实现内控运作的有效,以便企业未来作出进一步的战略方针调整。
(二)财务管理方面
财务管制方面的内部审计是内审的攻坚点,其对财务日常核算,账务处理,规范性操作以及现金坐支,科目调整等异常流程都应密切关注,并及时提示且记录这些异常行为,找出所涉及的财务内控制度的短板与缺陷,进而实现企业内控的进步。
(三)财务分析方面
针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分析审计,可利用组合财务分析工具的方法,界定分析标准及违反标准时应作出的总结性论断,进而对每一条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现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重要性原则进行疑点重点监控,从而明确审计详查方向,控制经济指标,以形成财管分析、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三者的循环推动模式。
(四)风险评估方面
企业的风险来自方方面面,正确认识与评估风险,认真分析企业经济环境等影响因素,以降低错误和不合法行为的发生。良好的风评对企业至关重要,在风险管理中,内审职能可以尽情发挥:首先,内审能洞悉并发现企业经营的风险管理隐患;其次,内审可协助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再有,内审可进一步评价风险管理的充分性与有效性;最后,内审可持续参与风险管理,并进行组织与协调风控的具体工作。所以,内审在企业内控的上述关键方面发挥效用,才能得以帮助企业内控的再发展。
五、内审与内控协调发展的未来展望
新形势下,企业内审呈现出由合规型向管理型转变的总体趋势,以增加内审附加值,由此可见,内审职能的集中化管理不仅利于其内部资源的调动,也增加了内审独立性。
既然内审已成为企业内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切实从各方面能够支持与帮助企业的内控职能发挥,其工作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当下,企业应通过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考核等来增强内审的核心竞争力,以其带动企业内控的发展及顺应现代企业经管方面的全面述求。(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 章之旺,李宗彦.内部审计理论前沿[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12):124.
[2] 缪艳娟.企业内控规范实施机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会计研究,2010(11).
[3] 杨福兴.浅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相关防范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