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人以为我到了海外,一定会远走高飞了。我一心向往北京,而且慢慢走上为祖国效力的路子,和别人的想法绝不相同”
1950年,曹聚仁离开妻儿,只身去香港定居。从此以后,他在一封封家书中诉说他愿为祖国统一效力的赤子之心。
1969年12月4日,曹聚仁在给曹雷的信中写道:
十九年前,我应不应该到海外来闯天下呢?在当时,你妈真有千个万个不情愿,但,这一家的担子谁来挑呢?我不能说一句空口漂亮话,说大家一齐挨苦就是了。我咬下牙关,决定到海外来做事,找钱养家,闷声不响,自己多吃点苦。那时,你们年轻,是不懂这番道理的。别人以为我到了海外,一定会远走高飞了。我一心向往北京,而且慢慢走上为祖国效力的路子,和别人的想法绝不相同。我的文章,在海外造成了权威地位,这便是我生存下来的基本条件。社会革命,乃是我们年轻(时)的理想,我为祖国效命,也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虽违背了对你妈的‘永不离别’的诺言,但处在这么伟大的时代,我能天真地开自己的玩笑(吗)?到了今天,你们也该明白我十九年前的决志南来,并不是走错了棋了吧?
20世纪70年代,曹聚仁已身染沉疴,但仍在家书中多次提到要去北京:
时势在剧变,也许我们(指曹聚仁夫妇)和你可以在北京见面;那回,你到北京,就在床上迁游了几日(指曹雷1958年去北京时病了一场),实在扫兴得很。这回如同游,一定到居庸关去,如何?(1970年11月9日致曹雷)
世局变化很大,有的事,可能一夜之间成熟;我们希望在北京住家。这当然是梦想,也许不是梦想。(1970年11月27日)
我自己呢,短期间,能否回北京去走一走,还未可知。不过,我今年争取一回回国的机会,那是一定的。(1971年4月3日下午致曹雷)
国际局面变化很大,我这个‘灯台守’(波兰作家显克维支小说《灯塔看守人》中的主人公),只能痴汉等婆娘似的,等他们送媚眼来,只不知何日好事能成双耳。(1971年7月28日致曹雷)
雷女,闲儿:我实在没有工夫生病,偏偏要生拖長的病,真是急不得、哭不得、笑不得。我已经无法在尼克松到北京之前回北京了。(1972年1月31日致曹雷)
我在海外是“哨兵”工作,不问一切,就这么守下去。至于命这那就难说得很……今后几个月中世界史可能有大变动。我叫你妈不要多想,一切等我回到北京再说,她们(指曹雷的母亲和外婆)可能住到庐山去的。老实说,我是决定“尽人意以听天命”的。你们也不必多想。(1972年2月5日致曹雷)
曹聚仁逝世后,其遗札数百封为其胞弟曹艺珍藏,从中随处可见他为两岸和平统一付出的努力。
(责编/李希萌 责校/张超、陈小婷 来源/《女儿忆“国共密使”曹聚仁》,曹雷/文,《世纪》1998年第4期;《总是缺席的父亲,却始终指引着我的轨迹丨曹雷忆父亲曹聚仁》,佚名/文,《作家文摘》2021年10月13日等)
1950年,曹聚仁离开妻儿,只身去香港定居。从此以后,他在一封封家书中诉说他愿为祖国统一效力的赤子之心。
1969年12月4日,曹聚仁在给曹雷的信中写道:
十九年前,我应不应该到海外来闯天下呢?在当时,你妈真有千个万个不情愿,但,这一家的担子谁来挑呢?我不能说一句空口漂亮话,说大家一齐挨苦就是了。我咬下牙关,决定到海外来做事,找钱养家,闷声不响,自己多吃点苦。那时,你们年轻,是不懂这番道理的。别人以为我到了海外,一定会远走高飞了。我一心向往北京,而且慢慢走上为祖国效力的路子,和别人的想法绝不相同。我的文章,在海外造成了权威地位,这便是我生存下来的基本条件。社会革命,乃是我们年轻(时)的理想,我为祖国效命,也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虽违背了对你妈的‘永不离别’的诺言,但处在这么伟大的时代,我能天真地开自己的玩笑(吗)?到了今天,你们也该明白我十九年前的决志南来,并不是走错了棋了吧?
20世纪70年代,曹聚仁已身染沉疴,但仍在家书中多次提到要去北京:
时势在剧变,也许我们(指曹聚仁夫妇)和你可以在北京见面;那回,你到北京,就在床上迁游了几日(指曹雷1958年去北京时病了一场),实在扫兴得很。这回如同游,一定到居庸关去,如何?(1970年11月9日致曹雷)
世局变化很大,有的事,可能一夜之间成熟;我们希望在北京住家。这当然是梦想,也许不是梦想。(1970年11月27日)
我自己呢,短期间,能否回北京去走一走,还未可知。不过,我今年争取一回回国的机会,那是一定的。(1971年4月3日下午致曹雷)
国际局面变化很大,我这个‘灯台守’(波兰作家显克维支小说《灯塔看守人》中的主人公),只能痴汉等婆娘似的,等他们送媚眼来,只不知何日好事能成双耳。(1971年7月28日致曹雷)
雷女,闲儿:我实在没有工夫生病,偏偏要生拖長的病,真是急不得、哭不得、笑不得。我已经无法在尼克松到北京之前回北京了。(1972年1月31日致曹雷)
我在海外是“哨兵”工作,不问一切,就这么守下去。至于命这那就难说得很……今后几个月中世界史可能有大变动。我叫你妈不要多想,一切等我回到北京再说,她们(指曹雷的母亲和外婆)可能住到庐山去的。老实说,我是决定“尽人意以听天命”的。你们也不必多想。(1972年2月5日致曹雷)
曹聚仁逝世后,其遗札数百封为其胞弟曹艺珍藏,从中随处可见他为两岸和平统一付出的努力。
(责编/李希萌 责校/张超、陈小婷 来源/《女儿忆“国共密使”曹聚仁》,曹雷/文,《世纪》1998年第4期;《总是缺席的父亲,却始终指引着我的轨迹丨曹雷忆父亲曹聚仁》,佚名/文,《作家文摘》2021年10月13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