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合理沟通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诊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合理沟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1至2年的复发率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和康复疗效量表评分上,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合理沟通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合理沟通 治疗效果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提升,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在精神卫生领域的问题也逐步凸显,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率逐步提升,情况严重会导致个人失去自理和生存能力,造成患者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临床上多采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干预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是也存在高复发率和病情不稳定的状态,因此,积极的开展多种辅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诊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为22岁至63岁,平均年龄为(29.4±3.1)岁;病程时长为4至27年,平均时长为(15.3±3.5)年;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下者为21例,高中12例,大学者7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为24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28.6±4.2)岁;病程时长为5至24年,平均时长为(13.6±2.7)年;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下者为23例,高中11例,大学者6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合理沟通治疗,具体合理沟通操作如下:
门诊诊疗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做沟通交流,每周或者每月定时进行1次沟通治疗。在沟通中需要确保沟通的细致化处理,让患者能够感受到被尊重,合理的安慰、理解与同情患者,避免患者因为沟通刺激而导致不良反应出现;不可以将患者视作患者的沟通语气或神态,保持自然的沟通状态,犹如朋友贴心交流,而不是医患关系的试探性交流模式;沟通中要保持端庄的举止行为,态度温和且真诚,谈话内容主要以安慰鼓励为主,避免对患者内心刺激性的试探与怀疑;沟通中要积极的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想法,做好认真耐心的倾听,同时要有效的依据患者的表达来启发和引导患者;谈话的具体形式可以灵活多变,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性格和习惯等采用针对性个人化的谈话氛围和方式的运用,让沟通更加贴合患者内心需要;对于情绪较为消极负面的患者,要积极的鼓励和热情的表达来引导患者回忆以往优秀事迹,提升其自信心和内心的愉悦感;对于精神衰退与反应迟缓者,应该细致的做沟通主题的强调,积极引导其按照主题内容做表达沟通;如果患者有幻觉与妄想,不要用讥讽或者荒谬的想法去反驳或者质问患者,或者有意的打断患者的表达,相关做法都会让患者表达受到回避与阻碍;沟通中要注意患者动作、表情与眼神的状态,注意非语言性交流方面的变化与作用;在沟通中,无论患者处于怎样的状态之下,医疗人员自身要保持专业敏感度和稳定情绪,避免受到患者不良状态的刺激[1-3]。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至2年期间的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和康复疗效量表评分,评分越高代表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治疗采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1至2年的复发率情况
如表1所示,在1至2年的复发率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和康复疗效量表评分情况
如表2所示,在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和康复疗效量表评分上,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幻觉、妄想和行为障碍,患者自我封锁在自己的世界中,缺乏与外界有效的沟通对接,因此通过合理的沟通可以有效的了解患者治疗状态与恢复情况,对于患者存在的疾病发作潜在因素做有效的探查,同时有效的针对患者精神认识误区做有效引导。但是该操作的难点在于医生并不是患者自己,无法全面洞察患者的思想全貌,甚至会有误判的情况出现。因此,要耐心细致的做沟通交流与观察,同时要避免陷入患者思维空间中,懂得深入其精神世界,同时又能有效抽身出做必要的引导与总结。此外,医疗人员会在沟通上常常出现以医生的质疑眼光与状态来对待患者,而敏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受到如此对待后对沟通会产生排斥感,因此,合理沟通中要把控好医疗身份角色的抽离,站在平等的交流氛围之下操作会更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建华,卢艳霞,赵波等.支持性心理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573,1579.
[2] 黄慧玉,马青松,奚丽华等.集体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观察[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2):182-183.
[3] 季锦毅,张毅蓉.音乐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影响的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3,26(1):19-23.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合理沟通 治疗效果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提升,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在精神卫生领域的问题也逐步凸显,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率逐步提升,情况严重会导致个人失去自理和生存能力,造成患者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临床上多采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干预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是也存在高复发率和病情不稳定的状态,因此,积极的开展多种辅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诊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为22岁至63岁,平均年龄为(29.4±3.1)岁;病程时长为4至27年,平均时长为(15.3±3.5)年;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下者为21例,高中12例,大学者7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为24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28.6±4.2)岁;病程时长为5至24年,平均时长为(13.6±2.7)年;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下者为23例,高中11例,大学者6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合理沟通治疗,具体合理沟通操作如下:
门诊诊疗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做沟通交流,每周或者每月定时进行1次沟通治疗。在沟通中需要确保沟通的细致化处理,让患者能够感受到被尊重,合理的安慰、理解与同情患者,避免患者因为沟通刺激而导致不良反应出现;不可以将患者视作患者的沟通语气或神态,保持自然的沟通状态,犹如朋友贴心交流,而不是医患关系的试探性交流模式;沟通中要保持端庄的举止行为,态度温和且真诚,谈话内容主要以安慰鼓励为主,避免对患者内心刺激性的试探与怀疑;沟通中要积极的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想法,做好认真耐心的倾听,同时要有效的依据患者的表达来启发和引导患者;谈话的具体形式可以灵活多变,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性格和习惯等采用针对性个人化的谈话氛围和方式的运用,让沟通更加贴合患者内心需要;对于情绪较为消极负面的患者,要积极的鼓励和热情的表达来引导患者回忆以往优秀事迹,提升其自信心和内心的愉悦感;对于精神衰退与反应迟缓者,应该细致的做沟通主题的强调,积极引导其按照主题内容做表达沟通;如果患者有幻觉与妄想,不要用讥讽或者荒谬的想法去反驳或者质问患者,或者有意的打断患者的表达,相关做法都会让患者表达受到回避与阻碍;沟通中要注意患者动作、表情与眼神的状态,注意非语言性交流方面的变化与作用;在沟通中,无论患者处于怎样的状态之下,医疗人员自身要保持专业敏感度和稳定情绪,避免受到患者不良状态的刺激[1-3]。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至2年期间的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和康复疗效量表评分,评分越高代表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治疗采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1至2年的复发率情况
如表1所示,在1至2年的复发率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和康复疗效量表评分情况
如表2所示,在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和康复疗效量表评分上,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幻觉、妄想和行为障碍,患者自我封锁在自己的世界中,缺乏与外界有效的沟通对接,因此通过合理的沟通可以有效的了解患者治疗状态与恢复情况,对于患者存在的疾病发作潜在因素做有效的探查,同时有效的针对患者精神认识误区做有效引导。但是该操作的难点在于医生并不是患者自己,无法全面洞察患者的思想全貌,甚至会有误判的情况出现。因此,要耐心细致的做沟通交流与观察,同时要避免陷入患者思维空间中,懂得深入其精神世界,同时又能有效抽身出做必要的引导与总结。此外,医疗人员会在沟通上常常出现以医生的质疑眼光与状态来对待患者,而敏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受到如此对待后对沟通会产生排斥感,因此,合理沟通中要把控好医疗身份角色的抽离,站在平等的交流氛围之下操作会更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建华,卢艳霞,赵波等.支持性心理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573,1579.
[2] 黄慧玉,马青松,奚丽华等.集体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观察[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2):182-183.
[3] 季锦毅,张毅蓉.音乐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影响的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3,26(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