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1.1主墩墩身施工工艺
该大桥主墩墩尺寸如下:
墩身采用搭设门式架施工。主墩材料的垂直运输采用塔吊进行。
1.2 墩柱施工支架搭设
直接在承台面上摆放工字钢,在其上搭设门式支架,翻模施工墩身。支架纵、横向按照规范要求用无缝钢管连结,施工节段以下部分的施工支架要和已浇砼节段连接。
模板3m高每节。主墩墩身浇注次数:
第一次:浇注墩柱下部6m高性能砼;(模板高度6m,二节3m+3m)
墩身模板采用6套,每个主墩两套,每个墩先做完右幅墩身再做左幅。墩身按开工顺序依次为9#墩,11#墩,10#墩。
1.3 钢筋制作与安装
墩身钢筋在钢筋棚中统一加工,钢筋笼在施工点绑扎成型。加工时应根据钢筋形状和设计长度分为多节成型,由汽车吊配合安装。在门式支架搭好后即可进行墩身钢筋焊接与绑扎。钢筋接长采用搭接焊或直螺纹,接长时,要按规范及图纸要求保证搭接长度,同时在同一断面的钢筋焊接接头不得大于50%。焊缝长度和焊缝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1.4 墩身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墩柱施工使用的模板主要采用承台钢模板。模板安装前要先在地面上涂上脱模剂并拼装成型,然后再整体吊到墩台处拼装,就位后用缆风绳固定并根据测量调整其平面位置及水平、垂直度。利用主墩处的塔吊提升模板,墩身。
1.5 墩身砼施工
采用漏斗及串管泵送砼的施工方法浇注砼,使砼在下落过程中不会产生离析。砼的振捣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应分层进行,每层砼厚度不宜超过30cm。
1.6 拆模养生
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后及时用麻片和草帘覆盖,洒水养护。拆模后,采用塑料薄膜把混凝土表面散露的部分全部严密地包裹覆盖起来,如果天气炎热使得薄膜内无凝结水,应及时补充水份,保证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由墩台顶接入水管定期养护;当温度低于5度时,表面喷涂养护剂,采取保温措施,禁止对混凝土洒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一般是17天,强度到达2.5MPa前,不允许人踩踏,搁置脚手架,模板等。拆模时,要严防模板,加固撑等撞击 表面。
二、工程中的主要质量问题点及控制措施
2.1 模板与支架
模板和支架经过结构设计,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要装拆方便。钢模板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加工,实行三级验收程序。支架材料以组合脚手架、贝雷片、工字钢为主,严格编制支架方案,详细计算支架的受力情况,并在施工组织方案中重点说明。
2.2 钢筋
采购钢筋必须要有出厂质量保证书,对使用的钢筋,严格按规定取样试验合格后方使用。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时,由该技术提供单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接头现场检验时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单向拉伸试验。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有焊工证。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应尽量做成双面焊缝,只有当不能做成双面焊缝时,才允许采用单面焊缝。钢筋绑扎完毕,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派钢筋工值班,以便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钢筋及预埋移位等问题。
2.3 混凝土
(1)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准确计算出混凝土的配合比,并申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使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配合比执行。
(2)派专人(试验人员)到搅拌站监督检查配合比执行情况以及原材料、坍落度、试件取样、称量衡器检查校准以及拌合时间是否相符。
(3)混凝土运抵现场后,必须经过坍落度试验,符合要求后才能浇筑,若坍落度损失过大,试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加入适量水泥浆,以确保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变,并要搅拌均匀后方可浇注。
(4)若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输送管接头要密封,保证不漏气,管道安装要顺直、并垫平,泵送混凝土之前要先拌制一定数量的水泥砂浆润滑管道。
(5)浇注混凝土前,全部模板和钢筋应清洗干净,不得有杂物,模板若有缝隙应填塞密实,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方能开始浇注,混凝土的浇注方法,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6)混凝土浇注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分层厚度,最大不超过30cm,同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最高不能超过2m,超过2m要使用串筒或流槽,以免混凝土产生离析。
(7)混凝土浇注作业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发生中断,其中断时间应小于前次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时间,超过中断时间,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并立即向监理工程师报告。
(8)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器的插入或拨出时的速度要慢,振捣点均匀,在振搗器不能达到的地方应辅以插铲式振捣,以免发生漏振现象。
(9)施工缝的处理,应按规定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在旧混凝土表面浇注新混凝土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清洗干净,用水湿润后,先浇一层水泥砂浆以确保新旧混凝土之间能结合良好。
三、墩身施工控制的几点看法
(1)施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须严格审核有关的施工准备,对承包人拟投入的人员、机械设备的组合,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要认真审查,必须以满足施工要求为主。
(2)必须严格控制钢筋的制作,按照图纸、规范下料,在半成品加工源头控制;要注重钢筋保护层的施工控制,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定位检查。
(3)注重模板的检查工作,特别是模板的拼缝,尽量杜绝出现模板错台、漏浆现象,从模板的施工控制上为砼的外观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4)提高整体垂直度的检查频率,加强垂直度的控制,鉴于高墩柱出现质量问题的难处理性,测量人员要全过程跟踪测量,经纬仪、全站仪要配套使用,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予以纠正;要对包括已完部分整体垂直度复核,避免出现/S0形。
(5)加强砼的施工工艺控制,原材料规格、品种、质地、成份比例、塌落度指标、虚铺厚度、振捣顺序、分段接茬的间歇时间等技术控制指标不得随意改变。
(6)施工安全是墩柱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拉缆风绳、塔吊等设备的检查工作,严把施工安全关,做到安全工作、预防为主。
1.1主墩墩身施工工艺
该大桥主墩墩尺寸如下:
墩身采用搭设门式架施工。主墩材料的垂直运输采用塔吊进行。
1.2 墩柱施工支架搭设
直接在承台面上摆放工字钢,在其上搭设门式支架,翻模施工墩身。支架纵、横向按照规范要求用无缝钢管连结,施工节段以下部分的施工支架要和已浇砼节段连接。
模板3m高每节。主墩墩身浇注次数:
第一次:浇注墩柱下部6m高性能砼;(模板高度6m,二节3m+3m)
墩身模板采用6套,每个主墩两套,每个墩先做完右幅墩身再做左幅。墩身按开工顺序依次为9#墩,11#墩,10#墩。
1.3 钢筋制作与安装
墩身钢筋在钢筋棚中统一加工,钢筋笼在施工点绑扎成型。加工时应根据钢筋形状和设计长度分为多节成型,由汽车吊配合安装。在门式支架搭好后即可进行墩身钢筋焊接与绑扎。钢筋接长采用搭接焊或直螺纹,接长时,要按规范及图纸要求保证搭接长度,同时在同一断面的钢筋焊接接头不得大于50%。焊缝长度和焊缝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1.4 墩身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墩柱施工使用的模板主要采用承台钢模板。模板安装前要先在地面上涂上脱模剂并拼装成型,然后再整体吊到墩台处拼装,就位后用缆风绳固定并根据测量调整其平面位置及水平、垂直度。利用主墩处的塔吊提升模板,墩身。
1.5 墩身砼施工
采用漏斗及串管泵送砼的施工方法浇注砼,使砼在下落过程中不会产生离析。砼的振捣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应分层进行,每层砼厚度不宜超过30cm。
1.6 拆模养生
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后及时用麻片和草帘覆盖,洒水养护。拆模后,采用塑料薄膜把混凝土表面散露的部分全部严密地包裹覆盖起来,如果天气炎热使得薄膜内无凝结水,应及时补充水份,保证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由墩台顶接入水管定期养护;当温度低于5度时,表面喷涂养护剂,采取保温措施,禁止对混凝土洒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一般是17天,强度到达2.5MPa前,不允许人踩踏,搁置脚手架,模板等。拆模时,要严防模板,加固撑等撞击 表面。
二、工程中的主要质量问题点及控制措施
2.1 模板与支架
模板和支架经过结构设计,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要装拆方便。钢模板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加工,实行三级验收程序。支架材料以组合脚手架、贝雷片、工字钢为主,严格编制支架方案,详细计算支架的受力情况,并在施工组织方案中重点说明。
2.2 钢筋
采购钢筋必须要有出厂质量保证书,对使用的钢筋,严格按规定取样试验合格后方使用。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时,由该技术提供单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接头现场检验时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单向拉伸试验。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有焊工证。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应尽量做成双面焊缝,只有当不能做成双面焊缝时,才允许采用单面焊缝。钢筋绑扎完毕,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派钢筋工值班,以便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钢筋及预埋移位等问题。
2.3 混凝土
(1)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准确计算出混凝土的配合比,并申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使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配合比执行。
(2)派专人(试验人员)到搅拌站监督检查配合比执行情况以及原材料、坍落度、试件取样、称量衡器检查校准以及拌合时间是否相符。
(3)混凝土运抵现场后,必须经过坍落度试验,符合要求后才能浇筑,若坍落度损失过大,试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加入适量水泥浆,以确保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变,并要搅拌均匀后方可浇注。
(4)若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输送管接头要密封,保证不漏气,管道安装要顺直、并垫平,泵送混凝土之前要先拌制一定数量的水泥砂浆润滑管道。
(5)浇注混凝土前,全部模板和钢筋应清洗干净,不得有杂物,模板若有缝隙应填塞密实,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方能开始浇注,混凝土的浇注方法,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6)混凝土浇注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分层厚度,最大不超过30cm,同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最高不能超过2m,超过2m要使用串筒或流槽,以免混凝土产生离析。
(7)混凝土浇注作业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发生中断,其中断时间应小于前次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时间,超过中断时间,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并立即向监理工程师报告。
(8)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器的插入或拨出时的速度要慢,振捣点均匀,在振搗器不能达到的地方应辅以插铲式振捣,以免发生漏振现象。
(9)施工缝的处理,应按规定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在旧混凝土表面浇注新混凝土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清洗干净,用水湿润后,先浇一层水泥砂浆以确保新旧混凝土之间能结合良好。
三、墩身施工控制的几点看法
(1)施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须严格审核有关的施工准备,对承包人拟投入的人员、机械设备的组合,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要认真审查,必须以满足施工要求为主。
(2)必须严格控制钢筋的制作,按照图纸、规范下料,在半成品加工源头控制;要注重钢筋保护层的施工控制,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定位检查。
(3)注重模板的检查工作,特别是模板的拼缝,尽量杜绝出现模板错台、漏浆现象,从模板的施工控制上为砼的外观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4)提高整体垂直度的检查频率,加强垂直度的控制,鉴于高墩柱出现质量问题的难处理性,测量人员要全过程跟踪测量,经纬仪、全站仪要配套使用,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予以纠正;要对包括已完部分整体垂直度复核,避免出现/S0形。
(5)加强砼的施工工艺控制,原材料规格、品种、质地、成份比例、塌落度指标、虚铺厚度、振捣顺序、分段接茬的间歇时间等技术控制指标不得随意改变。
(6)施工安全是墩柱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拉缆风绳、塔吊等设备的检查工作,严把施工安全关,做到安全工作、预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