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视民生新闻迅猛发展,其新颖的取材内容和播出形式,具有亲民性、互动性的优势和强烈的本土化特征,深受观众欢迎。面对新的形势,在民生新闻的评论工作中确立恰如其分的评论方式,探索更为宽广的民生新闻评论道路,对于深化舆论引导功能,解决受群众实际问题与困惑,更好地推动我国民生新闻评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特点;发展方向
电视民生新闻是新型的新闻传播现象,其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国家“以人文本”的方针政策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做好铺垫。有专家指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有助于人们对民生新闻的理解。”随着传媒市场的不断发展,政府工作的重点开始向民生倾斜。电视产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为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民生新闻是推进社会民主政治进程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文观念开始向着“人本” 回归。在市场和媒体的共同作用下,媒体新闻从高高在上的状态逐渐朝着关注百姓生活的方向转变。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
1.1 受众群体大体相同,深圳都市频道打造的民生类新闻节目《第一现场》在播出后,收视率不断攀升,一时间全国各城市掀起了民生新闻节目热的浪潮,如吉林电视台的《沸点民生》等民生类新闻节目,纷纷以关注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展开新闻报道,切实为老百姓服务。大多数的节目的播出时间都会在大部分人下班之后的晚间,导致几个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有可能是一个问题,在时间上冲突就会导致在内容上有所重叠,这样的情况在同一个省的电视台出现的几率会比较大,从而造成内容重叠的问题,观众能够得到的有效信息就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是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个弊端。
1.2 通过打造品牌来带动收视率
诸多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要的营销手段就是把节目打造成品牌,利用品牌栏目的效应提高整个电视台的关注度。许多节目都是花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对节目进行投资,使得节目办得越来越火,受众群的范围越来越广,收视率越来越高,逐渐成为电视节目中的拔尖节目。许多专家们也对于打造民生新闻节目品牌进行过研究。具有品牌效应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最大范围的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同时媒体的形象也就得到了攀升,逐渐具有了竞争力,得到企业投资,实现了效益增收。从中可以看出,具有品牌效应的电视民生新闻会大大的提升节目的收视率。
1.3 关心受众群体利益,满足其需求电视民生新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更多的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以满足最广泛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作为目的,以此来对大众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题材大都是取自老百姓的生活中,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点点滴滴为主要内容。在对于民生新闻的报道中,许多工作人员都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对于新闻进行报道,让百姓了解这些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例如,现今社会的就业和房价上涨问题,这些都切实关系到百姓的生活,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只有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才是最实际的问题,只有解决了百姓的问题,才是解决了最重要的问题。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
民生新闻背离新闻特性又回归新闻特性。民生新闻的取材内容不当,丧失了新闻的内涵。民生新闻对事件本质反映不到位,新闻工作者在素材选取时无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由于“娱乐化”思想的不断深入,人们经常看到作秀似的表演,会造成民生新闻偏离事物的本质,对人文情怀造成破坏,对民生新闻的传播造成不良影响。民生新闻过分追求时效性,新闻缺乏内涵。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是民生新闻的素材。新闻工作者在对这些小事进行报道时要明确报道的意义,要对事件的背景做详细的了解和分析,确保新闻的价值。对负面新闻情有独钟。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博得观众的眼球,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制造离奇、古怪、骇人听闻的新闻,让人们看到一个邪恶的、歪曲的世界。投诉热线形同虚设。百姓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部门之间将责任“抛绣球”,投诉热线很多情况下无法接通,解决不了百姓的实际困难。采访过于随意,对后期编辑工作不够重视。新闻采访工作者对采访对象不明确,镜头的取舍随意性过强,后期编辑工作不认真,从业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
3.1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新闻工作者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倡导“大民生” 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民生”与“小民生”的概念相对。“小民生”是从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小事出发,提供有效信息。“大民生”将目光集中在了视新闻节目也需要这样的改变。不只是利用留言等方式来进行互动,甚至可以采用新闻投稿,连线对话等方式增加节目的互动性内容。而且节目也不一定单纯停留在报道阶段,可以增加一些更加新颖更加轻松的电视新闻栏目,将不同的新闻通过不同层次的节目进行报道,这样既增加了新闻节目的可看性,又有针对性的面向特定的人群。
3.2合作共赢
电视新闻节目不能只守着电视这一平台,也可以与新媒体进行合作。进行网络直播,电视新闻的重播等新闻播报方式。通过合作弥补新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层次不足,也可以将新媒体的新闻报道限制在现在的层次。电视新闻节目与新媒体走向合作是一种必然,新媒体因为其形式的问题无法进行正规的新闻报道,这就需要电视新闻节目进行补足,而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利用新媒体重新覆盖网民群体。
3.3重新定位
电视新闻节目需要重新适应环境,重新的定位。这种定位需要从记者、编辑、节目性质、栏目形式、针对群体、观众需要等多方面进行。电视新闻栏目需要摆正心态,兼容并蓄,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重新定位。抓稳高端,保证中端,渗透低端的策略,抓住本身的权威性报道,保证民生类报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再向娱乐性新闻、舆论性新闻渗透。
3.4加大投入
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需要电视台的支持,只有加大投入,电视新闻节目才有能力做出改变。设备更新、人员调配、栏目调整都需要资金来运作,所以加大投人是电视新闻节目改变的保证。
3.5直播新闻
直播新闻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来说是一剂良药,汶川地震时的全天候直播创造了一个神话,也是电视新闻栏目的一个重大的突破。直播新闻将改变电视新闻节目的传统形式,保证及时和真实。随着平台的融合,新闻直播的成本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可行性也有显著的增加。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电视新闻评论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以取材于身边人与身边事为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其内容离不开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其评论的主旨也必然和广大观众的需求息息相关,并以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民生新闻评论虽然有不少鲜活的有特色的成功个例,但总体而言还不是十分完善,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这就要求相关从业者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了解人们群众的心理需求,从实际出发,探索更为宽广的民生新闻评论道路,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民生新闻评论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凌.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的发展道路探析[J].东南传播,2012(5).
[2]谭洵.浅谈电视民生新闻评论中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J].新闻传播,2013(4).
[3]陈阳.民生新闻能否转型成为公共新闻[J].国际新闻界,2013(5).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特点;发展方向
电视民生新闻是新型的新闻传播现象,其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国家“以人文本”的方针政策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做好铺垫。有专家指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有助于人们对民生新闻的理解。”随着传媒市场的不断发展,政府工作的重点开始向民生倾斜。电视产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为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民生新闻是推进社会民主政治进程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文观念开始向着“人本” 回归。在市场和媒体的共同作用下,媒体新闻从高高在上的状态逐渐朝着关注百姓生活的方向转变。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
1.1 受众群体大体相同,深圳都市频道打造的民生类新闻节目《第一现场》在播出后,收视率不断攀升,一时间全国各城市掀起了民生新闻节目热的浪潮,如吉林电视台的《沸点民生》等民生类新闻节目,纷纷以关注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展开新闻报道,切实为老百姓服务。大多数的节目的播出时间都会在大部分人下班之后的晚间,导致几个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有可能是一个问题,在时间上冲突就会导致在内容上有所重叠,这样的情况在同一个省的电视台出现的几率会比较大,从而造成内容重叠的问题,观众能够得到的有效信息就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是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个弊端。
1.2 通过打造品牌来带动收视率
诸多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要的营销手段就是把节目打造成品牌,利用品牌栏目的效应提高整个电视台的关注度。许多节目都是花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对节目进行投资,使得节目办得越来越火,受众群的范围越来越广,收视率越来越高,逐渐成为电视节目中的拔尖节目。许多专家们也对于打造民生新闻节目品牌进行过研究。具有品牌效应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最大范围的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同时媒体的形象也就得到了攀升,逐渐具有了竞争力,得到企业投资,实现了效益增收。从中可以看出,具有品牌效应的电视民生新闻会大大的提升节目的收视率。
1.3 关心受众群体利益,满足其需求电视民生新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更多的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以满足最广泛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作为目的,以此来对大众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题材大都是取自老百姓的生活中,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点点滴滴为主要内容。在对于民生新闻的报道中,许多工作人员都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对于新闻进行报道,让百姓了解这些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例如,现今社会的就业和房价上涨问题,这些都切实关系到百姓的生活,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只有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才是最实际的问题,只有解决了百姓的问题,才是解决了最重要的问题。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
民生新闻背离新闻特性又回归新闻特性。民生新闻的取材内容不当,丧失了新闻的内涵。民生新闻对事件本质反映不到位,新闻工作者在素材选取时无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由于“娱乐化”思想的不断深入,人们经常看到作秀似的表演,会造成民生新闻偏离事物的本质,对人文情怀造成破坏,对民生新闻的传播造成不良影响。民生新闻过分追求时效性,新闻缺乏内涵。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是民生新闻的素材。新闻工作者在对这些小事进行报道时要明确报道的意义,要对事件的背景做详细的了解和分析,确保新闻的价值。对负面新闻情有独钟。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博得观众的眼球,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制造离奇、古怪、骇人听闻的新闻,让人们看到一个邪恶的、歪曲的世界。投诉热线形同虚设。百姓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部门之间将责任“抛绣球”,投诉热线很多情况下无法接通,解决不了百姓的实际困难。采访过于随意,对后期编辑工作不够重视。新闻采访工作者对采访对象不明确,镜头的取舍随意性过强,后期编辑工作不认真,从业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
3.1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新闻工作者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倡导“大民生” 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民生”与“小民生”的概念相对。“小民生”是从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小事出发,提供有效信息。“大民生”将目光集中在了视新闻节目也需要这样的改变。不只是利用留言等方式来进行互动,甚至可以采用新闻投稿,连线对话等方式增加节目的互动性内容。而且节目也不一定单纯停留在报道阶段,可以增加一些更加新颖更加轻松的电视新闻栏目,将不同的新闻通过不同层次的节目进行报道,这样既增加了新闻节目的可看性,又有针对性的面向特定的人群。
3.2合作共赢
电视新闻节目不能只守着电视这一平台,也可以与新媒体进行合作。进行网络直播,电视新闻的重播等新闻播报方式。通过合作弥补新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层次不足,也可以将新媒体的新闻报道限制在现在的层次。电视新闻节目与新媒体走向合作是一种必然,新媒体因为其形式的问题无法进行正规的新闻报道,这就需要电视新闻节目进行补足,而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利用新媒体重新覆盖网民群体。
3.3重新定位
电视新闻节目需要重新适应环境,重新的定位。这种定位需要从记者、编辑、节目性质、栏目形式、针对群体、观众需要等多方面进行。电视新闻栏目需要摆正心态,兼容并蓄,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重新定位。抓稳高端,保证中端,渗透低端的策略,抓住本身的权威性报道,保证民生类报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再向娱乐性新闻、舆论性新闻渗透。
3.4加大投入
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需要电视台的支持,只有加大投入,电视新闻节目才有能力做出改变。设备更新、人员调配、栏目调整都需要资金来运作,所以加大投人是电视新闻节目改变的保证。
3.5直播新闻
直播新闻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来说是一剂良药,汶川地震时的全天候直播创造了一个神话,也是电视新闻栏目的一个重大的突破。直播新闻将改变电视新闻节目的传统形式,保证及时和真实。随着平台的融合,新闻直播的成本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可行性也有显著的增加。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电视新闻评论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以取材于身边人与身边事为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其内容离不开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其评论的主旨也必然和广大观众的需求息息相关,并以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民生新闻评论虽然有不少鲜活的有特色的成功个例,但总体而言还不是十分完善,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这就要求相关从业者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了解人们群众的心理需求,从实际出发,探索更为宽广的民生新闻评论道路,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民生新闻评论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凌.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的发展道路探析[J].东南传播,2012(5).
[2]谭洵.浅谈电视民生新闻评论中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J].新闻传播,2013(4).
[3]陈阳.民生新闻能否转型成为公共新闻[J].国际新闻界,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