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理论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针对体育教学俱乐部实施方案及效果、体育教学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符合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和身心健康以及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经过实践检验,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体育教学俱乐部在教学组织与管理上形成了“三个自主、两个结合、一个打破”的体育教育新格局;体育教学俱乐部,实现了体育课、体育竞赛、课外体育锻炼的有机结合;体育教学俱乐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调查表明学生更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俱乐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体育教学俱乐部;体育;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K)7—3612(2007)01—0096-03
投稿日期:2006—06—18
作者简介:童建平(1958-),男,内蒙古集宁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在“健康第一”的指导下,确定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目标。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求高校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向着创新的、符合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和身心健康以及养成终身体育的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迈进。
为了更好地全面落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内蒙古师范大学在2003年8月开始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制,经过三个学期的运行,体育教学俱乐部充分发挥了体育课的功能和作用,更加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体质,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俱乐部健康发展,根据我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俱乐部持续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校本科2003级、2004级学生和共体部教师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本研究直接对体育教学俱乐部开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主要依据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理念,其中学生问卷主要从生理(Q1—Q3)、心理(Q4-Q7)、社会适应(Q8-Q18)三个层面进行了设计,教师问卷主要从教师对教学任务的理解、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践课教学的重点、以什么为内容组织教学、继续本专业的学习、教师角色的转换等方面进行了设计。问卷的Alpha系数为0.8664。内容效度经过5位教授进行了判断。专家对问卷确认率较高。2004年10月中旬正式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当面发放、当面回收的形式进行,即以教学班为单位利用上课前、上课后的时间,集中实施,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问卷。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18份,收回1018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60,有效率94.3%。对教学俱乐部的教师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100%。回收问卷经审核后建立编码系统,依据编码系统用Excel进行了数据的录入、管理,用SPSS软件进行了分析。为了便于分析和说明,以下问卷中的18个问题分别用Q1-Q18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表1)67.7%的学生喜欢体育教学俱乐部这种模式,而在喜欢此模式的学生中,女生比男生更喜欢,一年级比二年级更喜欢,自评能力越高者越喜欢。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对俱乐部教学不喜欢的因素中,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什么是体育教学俱乐部不理解;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选上自己喜欢的俱乐部而感到不喜欢这种模式;有一些学生认为应多开设一些俱乐部。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通过体育教学俱乐部促进了课内练习的次数、练习的时间增多了,有92.0%的学生表示同意及很同意。教师认为实践课教学重点是技术教学,有15.0%的教师认为是这样,调查显示通过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师已由主授者、管理者转变为组织者、辅导者、参与者,有90.0%的教师表示同意及很同意。可以看出,随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实践课教学以身体锻炼为主,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必然会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学习中来。
2.2学生对体育教学俱乐部(体育课)评价标准的态度
从上表中可知,有70.7%的男生和78.9%的女生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评价标准表示满意,女生比男生更满意;汉族(76.7%)、蒙族(75.9%)及其他民族(79.1%)学生对此模式评价标准的满意度没有明显差异;自评体育综合能力较高者、中等者、较差者体育教学俱乐部评价标准,表示满意的百分比分别为82.0%、77.0%、58.3%,由此可见,自评能力越高者对教学俱乐部的评价标准越满意。
通过对各单项体育教学俱乐部考核办法的调查,每个俱乐部都根据本俱乐部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的评价标准。以武术俱乐部为例:动作组合和套路技术及散打技术、战术占30%;身体素质和专项基本功占20%;理论作业或答卷占10%;上课出勤40%;参加武术裁判工作或表演、比赛等加分。套路考核集体打分,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裁判组。身体素质及基本功考试内容以抽签方式在四项中选两项,以教师评分为主,学生协助。专题作业占8分,课堂提问占2分。可以看出,武术俱乐部能够从动作组合、身体素质、理论作业、出勤、学生的互评、裁判及表演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2.3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从上表中可知,学生对具体教学目标Q2、Q9、Q11、013、04、Q18、010同意及很同意,百分比依次为81.1%,75.3%.71.0%.62.0%,72.7%,72.4%,70.9%,除Q13外,其余6项均超过了70.0%,基本上实现了教学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应加强学生体育卫生、保健方面知识的传授。因此,我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基本上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2.4体育教学俱乐部发展的优势
2.4.1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过程的主动性通过参加俱乐部的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而且随着在活动过程中,年级的打破,学生的交往范围扩大、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改善和发展,有利的促进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4.2促进了学生互相交往,增进了友谊,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体育教学俱乐部常以教学、辅导、小型竞赛的形式开展活动,俱乐部的学生把运动场变成了交流技艺,增进友谊,展示体育风貌的活动场所。由于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开展,许多同学成为课外群体活动的关注群,他们不仅踊跃观看各种体育比赛和运动表演,而且经常交流体育信息,发布校园体育新闻等活动,起到了宣传鼓动作用,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2.4.3充分利用了场馆设施,拓展了体育活动的空间 近年来来,由于学生扩招等原因,仍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需要。体育俱乐部以它简便易行,形式多样,实施灵活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和活动场地,使学校的场馆从早到晚,从工作日到节假日,都有俱乐部在开展活动,充分提高了体育设施和器材的利用率。
2.4.4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传统的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去讲授各种不同类型、项目、内容的体育课,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也影响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发挥。通过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体育教师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专项)优势的特长,在学生中建立较好的形象,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课堂中教师运用正确的引导和启发等教学方法及手段,使体育俱乐部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2.4.5实现了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结构教学、辅导、群体竞赛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过程中,加大了学时,学时的加大主要用于组织本俱乐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和本俱乐部竞赛。
3 结论与建议
1)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符合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和身心健康以及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能够完成我国高校体育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经过实践检验,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2)我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教学组织与管理上形成了“三个自主、两个结合、一个打破”的体育教育新格局,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实现了体育课、体育竞赛、课外体育锻炼的有机结合。3)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理论滞后于实践。需要进一步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理论研究进行升华,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完善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运行机制与管理,建立完整的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理论研究,从体育教育的视角全面分析俱乐部的教学改革,以使体育教学俱乐部日臻完善。4)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和专业技能,掌握现代体育的前沿问题,为体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5)调查表明,女生比男生、一年级学生比二年级学生更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对此模式评价标准的满意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自评体育综合能力越高者对体育教学俱乐部更喜欢,对其评价标准也越满意。6)体育教学俱乐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方面相对薄弱,所以,应增加健康教育方面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能够自己处理一些比较简单的、常识性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俱乐部;体育;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K)7—3612(2007)01—0096-03
投稿日期:2006—06—18
作者简介:童建平(1958-),男,内蒙古集宁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在“健康第一”的指导下,确定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目标。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求高校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向着创新的、符合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和身心健康以及养成终身体育的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迈进。
为了更好地全面落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内蒙古师范大学在2003年8月开始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制,经过三个学期的运行,体育教学俱乐部充分发挥了体育课的功能和作用,更加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体质,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俱乐部健康发展,根据我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俱乐部持续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校本科2003级、2004级学生和共体部教师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本研究直接对体育教学俱乐部开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主要依据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理念,其中学生问卷主要从生理(Q1—Q3)、心理(Q4-Q7)、社会适应(Q8-Q18)三个层面进行了设计,教师问卷主要从教师对教学任务的理解、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践课教学的重点、以什么为内容组织教学、继续本专业的学习、教师角色的转换等方面进行了设计。问卷的Alpha系数为0.8664。内容效度经过5位教授进行了判断。专家对问卷确认率较高。2004年10月中旬正式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当面发放、当面回收的形式进行,即以教学班为单位利用上课前、上课后的时间,集中实施,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问卷。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18份,收回1018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60,有效率94.3%。对教学俱乐部的教师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100%。回收问卷经审核后建立编码系统,依据编码系统用Excel进行了数据的录入、管理,用SPSS软件进行了分析。为了便于分析和说明,以下问卷中的18个问题分别用Q1-Q18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表1)67.7%的学生喜欢体育教学俱乐部这种模式,而在喜欢此模式的学生中,女生比男生更喜欢,一年级比二年级更喜欢,自评能力越高者越喜欢。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对俱乐部教学不喜欢的因素中,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什么是体育教学俱乐部不理解;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选上自己喜欢的俱乐部而感到不喜欢这种模式;有一些学生认为应多开设一些俱乐部。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通过体育教学俱乐部促进了课内练习的次数、练习的时间增多了,有92.0%的学生表示同意及很同意。教师认为实践课教学重点是技术教学,有15.0%的教师认为是这样,调查显示通过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师已由主授者、管理者转变为组织者、辅导者、参与者,有90.0%的教师表示同意及很同意。可以看出,随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实践课教学以身体锻炼为主,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必然会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学习中来。
2.2学生对体育教学俱乐部(体育课)评价标准的态度
从上表中可知,有70.7%的男生和78.9%的女生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评价标准表示满意,女生比男生更满意;汉族(76.7%)、蒙族(75.9%)及其他民族(79.1%)学生对此模式评价标准的满意度没有明显差异;自评体育综合能力较高者、中等者、较差者体育教学俱乐部评价标准,表示满意的百分比分别为82.0%、77.0%、58.3%,由此可见,自评能力越高者对教学俱乐部的评价标准越满意。
通过对各单项体育教学俱乐部考核办法的调查,每个俱乐部都根据本俱乐部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的评价标准。以武术俱乐部为例:动作组合和套路技术及散打技术、战术占30%;身体素质和专项基本功占20%;理论作业或答卷占10%;上课出勤40%;参加武术裁判工作或表演、比赛等加分。套路考核集体打分,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裁判组。身体素质及基本功考试内容以抽签方式在四项中选两项,以教师评分为主,学生协助。专题作业占8分,课堂提问占2分。可以看出,武术俱乐部能够从动作组合、身体素质、理论作业、出勤、学生的互评、裁判及表演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2.3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从上表中可知,学生对具体教学目标Q2、Q9、Q11、013、04、Q18、010同意及很同意,百分比依次为81.1%,75.3%.71.0%.62.0%,72.7%,72.4%,70.9%,除Q13外,其余6项均超过了70.0%,基本上实现了教学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应加强学生体育卫生、保健方面知识的传授。因此,我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基本上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2.4体育教学俱乐部发展的优势
2.4.1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过程的主动性通过参加俱乐部的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而且随着在活动过程中,年级的打破,学生的交往范围扩大、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改善和发展,有利的促进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4.2促进了学生互相交往,增进了友谊,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体育教学俱乐部常以教学、辅导、小型竞赛的形式开展活动,俱乐部的学生把运动场变成了交流技艺,增进友谊,展示体育风貌的活动场所。由于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开展,许多同学成为课外群体活动的关注群,他们不仅踊跃观看各种体育比赛和运动表演,而且经常交流体育信息,发布校园体育新闻等活动,起到了宣传鼓动作用,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2.4.3充分利用了场馆设施,拓展了体育活动的空间 近年来来,由于学生扩招等原因,仍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需要。体育俱乐部以它简便易行,形式多样,实施灵活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和活动场地,使学校的场馆从早到晚,从工作日到节假日,都有俱乐部在开展活动,充分提高了体育设施和器材的利用率。
2.4.4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传统的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去讲授各种不同类型、项目、内容的体育课,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也影响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发挥。通过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体育教师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专项)优势的特长,在学生中建立较好的形象,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课堂中教师运用正确的引导和启发等教学方法及手段,使体育俱乐部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2.4.5实现了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结构教学、辅导、群体竞赛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过程中,加大了学时,学时的加大主要用于组织本俱乐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和本俱乐部竞赛。
3 结论与建议
1)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符合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和身心健康以及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能够完成我国高校体育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经过实践检验,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2)我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教学组织与管理上形成了“三个自主、两个结合、一个打破”的体育教育新格局,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实现了体育课、体育竞赛、课外体育锻炼的有机结合。3)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理论滞后于实践。需要进一步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理论研究进行升华,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完善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运行机制与管理,建立完整的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理论研究,从体育教育的视角全面分析俱乐部的教学改革,以使体育教学俱乐部日臻完善。4)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和专业技能,掌握现代体育的前沿问题,为体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5)调查表明,女生比男生、一年级学生比二年级学生更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对此模式评价标准的满意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自评体育综合能力越高者对体育教学俱乐部更喜欢,对其评价标准也越满意。6)体育教学俱乐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方面相对薄弱,所以,应增加健康教育方面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能够自己处理一些比较简单的、常识性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