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让体育课堂焕发生命力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aog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祈晓健老师的《定点跳远》体育课,是我们这次远程培训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开始接触并观看课的视频,感觉这堂课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如果说“定点跳远”是田径类教材,那么我最初的想法就是“田径模块跳远单元”还可以这样上?带着这个问题,我对照着视频里的教学步骤与方法,开始了实录教案的编写。当我完成教案,才体会到祈晓健老师在《定点跳远》课上的匠心独运。正如祈晓健老师所说的,上田径课对学生来讲是枯燥的,累人的,无趣的;上跳远课离不开“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三种跳远模式;而“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也是跳远课上“逢跳必谈”的教学内容。《定点跳远》这节课,似乎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口,透出一种创新的气息。说起课的点评,的确是一门艺术。从哪些方面去评价一节课,行家们众说纷纭。不论哪种说法,都有它的道理。因为教师授课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实施教材内容,而是将相关知识整理加工后,条理有序、准确明了地传授给学生,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其形式也是不拘一格的。下面从六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定点跳远》课的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教学目标
  (1)《定点跳远》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具体、适宜。目标一是通过体操动作结束姿势与田径落地动作的整合教学,让学生掌握并理解什么是定点跳远。目标二是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练习条件:如远近、方向、高矮及单双脚,让学生练习定点跳远,把握落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目标三是学生能通过定点跳远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四个跳跃技术环节。
  (2)《定点跳远》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导向性。在实施过程中,目标体现在了每一教学环节中,而且多种教学手段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的一开始准备活动中,就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跳跃练习尽快地热身并接触重点内容,使得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了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教材处理
  本堂课老师准确把握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上一堂课学生通过学习蹲踞式跳远,初步了解了“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而《定点跳远》则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重点是落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难点是把体操动作和田径动作相结合;关键是通过练习,学生领悟了“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看似强调了落地要稳,把落地的准和稳作为“定点跳远”的强制要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实际上是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强化了四个技术环节的练习与运用,为后续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好。一开始的准备活动,围绕的是腿部运动,展开了一系列的跳跃活动:单跳、双跳、转体等。利用跳绳在地面上“跳、停、稳”,进行概念灌输。接着过渡到体操纵凳和横凳,再前进到利用跳高架来开展练习,步步推进,层层相扣。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目标的引领下,追求“跳、停、稳”的活动。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祈老师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下了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从一开始的课堂导入,准备活动,到基本部分的分层分组练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构思新颖。体育器材的布置与摆放,先是地面,再是具备一定高度的体操凳,然后是跳高架;先是直线助跑,然后过渡到斜线停稳;先是单人练习,然后要求学生双人配合。这些方法多样、手段新颖的教学活动,体现的是教师课堂上思维训练的设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体现的是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
  五、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祈晓健老师通过学案文件夹,让小组长朗读、集体听读的形式,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这样,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轮流通过各小组队员的课堂展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通过观察与讨论,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参与、交往等目标都能达成。
  通过双人练习的组织形式,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六、教学不足
  ①本课应该是体操课还是田径课的创新内容有待于探讨。②本次课的名称是否叫“助跑定点跳”更为贴切,个人觉得应该把“远”字去掉,因为跟“远”没有多大关系。③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分解分界不清,个人觉得重点应该是落地时的准、稳,难点是整个过程中对身体的平衡协调的控制。本次课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很疲劳。因此,教学氛围与情景的创设就显得比较重要。教师应该多一些联系生活实际,比如说过一个小河沟或是一个小的障碍等等。还有,在每一次变换练习方法时,应该明确告诉学生练习方法的原理、通过这个方法解决什么问题,强调学生对练习感觉的体会。④学生带着目的和要求去练习,相信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会有更大的提高。⑤还有就是安全问题,教师应该多一点强调和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⑥另外,有部分学生的服装不规范。作为一节示范课,这是很不应该的。⑦祁教师的一节课,没有使用一声哨音,这似乎也是缺乏自我保护的一个方面。
其他文献
童年,是每一个人“梦中的真”“真中的梦”;童年,饱含我们对世界最初的认识与新奇感、对生活的感情与沉淀。谁没有值得留恋、值得玩味、值得思索的童年?按理说,每个孩子笔下的童年都应该饱满有趣、异彩纷呈,可现实也许不尽如人意。学生平时的练笔中,虚情假意者居多,真情流露者偏少;老生常谈者居多,独特体验者偏少。  如何提炼有关“童年”的素材,写好“回忆童年”类作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现生活,并“真诚”作文。
摘 要: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应该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做好优秀中职生的学历提升工作;第二,做好中职生就业、社会人员培训工作;第三,做好中职生、社会人员创业工作。  关键词:合格人才;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城乡发展一体化;学历提升;就业创业  “在我国目前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进的重要阶段,要达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通、城乡协作和城乡融合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数学课堂如何渗透数学推理?教师要以第二学段为例阐述如何有效渗透数学推理,发展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推理;推导过程;动手操作;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4年级至6年级划分为第二学段,处于此学段的学生对数学
摘 要:成功演绎“卡门”这一角色是许多艺术家面对的一个难题,它牵涉到如何解读经典作品的问题。作为青年一代的歌唱者,有必要、也有责任对经典音乐作品进行重新解读,让众多鉴赏者感受到不同版本的“卡门”演绎,让观众了解到“卡门”这一角色赋予表演者的无限空间,提高学生音乐才能。  关键词:卡门;塞吉迪亚舞曲;音乐才能;人才培养  《塞吉迪亚舞曲》是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唱段。基于笔者对《塞吉迪亚舞曲》的演出实
摘 要:《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机械行业,无论是机械工程师还是一线的操作工人,都需要具备公差与技术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当前机械类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需要,对课程进行一系列研究与探讨,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因材施教;“做中学,做中教”;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  一、教学内容有所侧重,运
摘 要:外语教学要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观察、记忆、分析和想象等能力,同时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与人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学记》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会在英语学习中独立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以时间为主要维度,从基础阶段、提高阶
摘 要:中学作文 ,可以采用增设波澜,转换角度,个性观点等手法,让立意精彩,让平常材料焕发出不平常的光彩。   关键词:中学作文;立意;波澜;角度;观点   学生畏惧写作文,老师厌倦批作文,各种原因很多。而学生作文千人一面,陈旧平庸无个性,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求“新”,是关键的出路。可是中学生生活圈子狭窄,信息闭塞,视野不开阔,必然导致其选材单一、撞车。那么,如何才能给作文增添些光彩呢?一篇文
摘 要:“海安花鼓”有着悠久与辉煌的过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海安花鼓”却越来越远离当代学生的生活。文章就如何把“海安花鼓”引进校园提出了一些设想,如开发好地方校本课程、在音乐课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组建学校花鼓队以及搞好多种关于“海安花鼓”的竞赛活动等……   关键词:学生;海安花鼓;兴趣;渗透;音乐课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
摘 要:中学阶段是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然而现在中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社会生活的影响,家庭生活的影响,还有现代教育的评价方法,以及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导致很多的学生出现了学习困难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教师要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关键词:现状;原因;办法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知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悉心研究的课题与责无旁贷的
摘 要: 通过对特定区域的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与当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以定性研究的方式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有利于高职院校针对企业岗位对就职人员的技能与素质要求,通过改进自身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办学理念,培养毕业生的操作能力;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增强高职人才的就业能力,最终实现高职教育为企业及社会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需求;综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