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就是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剖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辩证关系,总结和探索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改革经验,这不仅是将文化自信传递给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还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与增强文化自信相互贯通,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增强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文化自信表现出的价值构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道德准则相互统一,二者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二者在性能方面的有机统一,即二者终极目标一致。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繁荣昌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另一方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多元化、信息全球化对我国高校学生存在冲击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局限于“传道、授业”。社会以及高校要以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内在格局与形态演化为基础来引导教育思考过程,培育大学生取精华、去糟粕的能力,教育大学生理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抖音”等互联网文化。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大学生准确把握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开拓文化自信培育发展路径,充分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关切意识。大学生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其精神面貌极大地推动社会对文化自信的感触和关注,也有助于加强社会群体的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与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相结合,是思政课教学凸显时代性、价值引领性的重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飘在天上的教条,而是脚踏实地的践行,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决“如何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等新生问题,在高校思想教育中为大学生树立文化担当,让大学生承担文化传承创新的重大历史责任。
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东方大国朝气蓬勃、气象万千,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更加自尊自强自信。文化自信已经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社会与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但是增强大学生对于文化自信方面的学习依然面临着挑战。
一是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现如今很多高水平的大学生犹如“井底之蛙”,不关注国家的各项路线、政策和方针,个人的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持续走低,个人的社会公民意识逐渐降低。他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能力、有信心去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不通晓中国故事,不领悟中国方案,不体会中国智慧,何来自信?
二是部分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盲目推崇。大学生群体对于新鲜事物喜闻乐见,但是由于缺少社交经验,社会履历不够丰富,价值观极易产生动摇,外来文化进军中国社会大思潮,给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美国电影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备受青睐和追捧,一方面与好莱坞的电影制作精良和全方位的宣传有着极大的关联,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生自身对外国电影的热爱有关。美国电影给大学生带来各种娱乐和刺激体验的同时,也导致其对美国社会的向往,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
三是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寡见少闻。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低俗文化的推波助澜,大学生逐渐淡漠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求,缺乏对时代先进文化的学习兴趣和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宣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号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选择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要问题,与西方文化所倡导的“个人英雄主义”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本质上是冲突的,这就导致大学生们迷失在多样化的文化环境中,做出非理性判断和选择。
然而,这并不是说要让大学生“闭关锁国”,外来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并不全是负面影响,要提高他们的认识和分析能力。要让大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增进对其它国家和世界的认识,学到深刻的历史教训以及重要的成功经验,将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鼓舞学生自主自发探究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进程,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产生灵魂共鸣。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有鲜明的政治观念。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首先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这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道路的优越性,才能由衷地感觉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改革开放40年,思政教育就是要立足政治大势,引领学生把握历史变革与时代趋势,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思政课堂形式活化,教育学生做自信的时代接班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摒弃传统的单方面灌溉式教育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教师为主导,将喜闻乐见、活泼生动的活动作为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载体,使得政治理论不再晦涩难懂、不再枯燥乏味,通过旁征博引、参观学习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感受校园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大氛围,要立足新时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历史为引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融入课堂。例如:中国茶艺、民族戏曲等,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历史淵源,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激发大学生文化自信。毛主席曾说过,读历史是智慧的事,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所以提倡以谦虚之心学习历史。这句话重在强调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知史才能爱党爱国,懂史才能自然而然地拥有深厚的文化自信。我们要以史为鉴,学会反思和重新认知我们的文化,了解自己文化在多元文化格局中的独特地位,有了文化反省,一个民族才能有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增强文化自信相互贯通,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增强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文化自信表现出的价值构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道德准则相互统一,二者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二者在性能方面的有机统一,即二者终极目标一致。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繁荣昌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另一方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多元化、信息全球化对我国高校学生存在冲击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局限于“传道、授业”。社会以及高校要以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内在格局与形态演化为基础来引导教育思考过程,培育大学生取精华、去糟粕的能力,教育大学生理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抖音”等互联网文化。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大学生准确把握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开拓文化自信培育发展路径,充分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关切意识。大学生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其精神面貌极大地推动社会对文化自信的感触和关注,也有助于加强社会群体的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与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相结合,是思政课教学凸显时代性、价值引领性的重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飘在天上的教条,而是脚踏实地的践行,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决“如何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等新生问题,在高校思想教育中为大学生树立文化担当,让大学生承担文化传承创新的重大历史责任。
新时代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
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东方大国朝气蓬勃、气象万千,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更加自尊自强自信。文化自信已经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社会与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但是增强大学生对于文化自信方面的学习依然面临着挑战。
一是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现如今很多高水平的大学生犹如“井底之蛙”,不关注国家的各项路线、政策和方针,个人的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持续走低,个人的社会公民意识逐渐降低。他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能力、有信心去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不通晓中国故事,不领悟中国方案,不体会中国智慧,何来自信?
二是部分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盲目推崇。大学生群体对于新鲜事物喜闻乐见,但是由于缺少社交经验,社会履历不够丰富,价值观极易产生动摇,外来文化进军中国社会大思潮,给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美国电影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备受青睐和追捧,一方面与好莱坞的电影制作精良和全方位的宣传有着极大的关联,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生自身对外国电影的热爱有关。美国电影给大学生带来各种娱乐和刺激体验的同时,也导致其对美国社会的向往,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
三是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寡见少闻。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低俗文化的推波助澜,大学生逐渐淡漠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求,缺乏对时代先进文化的学习兴趣和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宣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号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选择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要问题,与西方文化所倡导的“个人英雄主义”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本质上是冲突的,这就导致大学生们迷失在多样化的文化环境中,做出非理性判断和选择。
然而,这并不是说要让大学生“闭关锁国”,外来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并不全是负面影响,要提高他们的认识和分析能力。要让大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增进对其它国家和世界的认识,学到深刻的历史教训以及重要的成功经验,将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鼓舞学生自主自发探究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进程,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产生灵魂共鸣。
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有鲜明的政治观念。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首先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这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道路的优越性,才能由衷地感觉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改革开放40年,思政教育就是要立足政治大势,引领学生把握历史变革与时代趋势,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思政课堂形式活化,教育学生做自信的时代接班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摒弃传统的单方面灌溉式教育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教师为主导,将喜闻乐见、活泼生动的活动作为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载体,使得政治理论不再晦涩难懂、不再枯燥乏味,通过旁征博引、参观学习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感受校园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大氛围,要立足新时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历史为引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融入课堂。例如:中国茶艺、民族戏曲等,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历史淵源,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激发大学生文化自信。毛主席曾说过,读历史是智慧的事,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所以提倡以谦虚之心学习历史。这句话重在强调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知史才能爱党爱国,懂史才能自然而然地拥有深厚的文化自信。我们要以史为鉴,学会反思和重新认知我们的文化,了解自己文化在多元文化格局中的独特地位,有了文化反省,一个民族才能有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