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q769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对Barrett食管(BE)的诊断价值。方法180例临床拟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先后接受FICE染色内镜、FICE放大内镜、乙酸染色内镜和乙酸染色放大内镜4种模式下的内镜检查,将4种模式下的BE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一致性采用Kappa值进行评价。结果病理确诊BE患者35例,检出率为19.4%(35/180)。FICE染色内镜诊断BE的符合率、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81.7%、82.1%、80.O%、51.9%、94.4%、0.52,乙酸染色内镜对应值分别为72.8%、73.2%、71.4%、39.1%、91.4%、0.34,FICE染色放大内镜对应值分别为97.8%、98.6%、94.3%、94.3%、98.6%、0.93,乙酸染色放大内镜对应值分别为85.6%、88.3%、74.3%、60.5%、93.4%、0.58。FICE染色内镜诊断BE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好于乙酸染色内镜(P〈0.05),FICE染色放大内镜诊断BE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好于乙酸染色放大内镜(P〈0.05)。结论FICE染色内镜诊断BE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联合放大内镜能显著提高BE的诊断率。

其他文献
疑难腹水患者常见的病因是结核和恶性肿瘤。临床工作中,部分腹水患者经常规检查、B超、CT甚至MRI等检查后病因仍不明确,部分患者可能未得到满意诊治,甚至可能因为长期的抗结核治疗造成肝功能受损或延误诊断。近年来腹腔镜的应用为疑难腹水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本文总结62例临床疑难腹水病例,行常规检查及腹腔镜检查后获得明确诊断的资料,报道如下。
目的利用猪食管-胃模型进行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实验,为临床开展POEM术积累经验并探讨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止血钳结扎离体猪的胃幽门出口,并将离体猪的食管口侧末端固定于带孔泡沫塑料,制成简易训练模型,然后以带透明帽内镜按如下步骤进行POEM术:(1)建立黏膜下隧道;(2)切断食管环形肌层;(3)封闭隧道口。经模型练习熟练掌握POEM技巧后,对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实施
大肠黏膜隆起性病变80%以上是腺瘤性或增生性息肉。大肠息肉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因其临床特点、癌变率及组织学类型与中青年人不同。在诊断老年人大肠息肉时需选取适当的内镜检查。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应用内镜分光比色技术(FICE)的放大内镜对老年人大肠黏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患者女,46岁,主因上腹痛1周,来我院门诊消化科就诊,查体:心率76次/min,m压110/80mm Hg(1mmHg=0.133kPa)。心电图正常。无特殊病史。电子胃镜检查前10min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ml,无不适表现,自主走进检查室。
患者女,60岁,便血2个月。外院结肠镜检查永直肠距肛门10cm可见一息肉样隆起,大小约0.6cm×0.6cm,息肉附近肠腔狭窄,结肠镜不能通过(同1)。
患者男,23岁,因上腹痛伴反酸、烧心2个月,发热2周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伴反酸、烧心、胸骨后不适,上述症状空腹时明显,进食后略有缓解,同时口腔出现白色分泌物,用苏打水漱口后好转。曾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示食管巨大溃疡,疑为食管癌,予雷贝拉唑、铝碳酸镁等治疗,症状缓解不满意。
肠梗阻患者留置肠梗阻导管,比普通胃管更能有效地吸引肠内容物,降低肠管内压力,减轻水肿,恢复肠道血运及肠管动力,从而达到非手术解决肠梗阻的目的。临床上放置肠梗阻导管的方法很多,我院自2009年起采用超细胃镜引导下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肠梗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研究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6~62岁,平均43岁,病程2-20年,平均8.4年。POEM的主要步骤包括:食管黏膜层切开;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胃镜直视下切开环形肌;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POEM术,手术时间45-1
超声内镜进入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在国内逐渐进入普及阶段,装备超声内镜设备的医院越来越多,诊断性和治疗性EUS的应用愈加普遍,多项EUS应用已接近国际水平,个别项目如内镜超声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文结合近3年我国发表的相关EUS文献就中国内镜超声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
反应性胃病又称化学性胃病,指化学性刺激物质引起胃黏膜的非特异性反应,包括胆汁胰十二指肠液反流、酒精、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及其他化学药物引起的具有相似病理改变的胃黏膜病变.由于我国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的胃炎占绝大多数,所以反应性胃病的诊断一直未受到重视,往往被混同于慢性浅表性炎.本研究收集了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我院内镜中心经病理确诊的反应性胃病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对其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