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及实证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Li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主导产业发展的一般原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构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六大指标体系,建立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PCA模型,并通过江苏省实际应用说明了其可行性。
  关键词:产业;主导产业;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0-0109-03
  
  1 指标体系的构建
  
  结合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区域的发展实际,提出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六大基准,即产业发展规模基准、产业经济效益基准、产业技术进步基准、产业比较优势基准、产业社会效益基准和产业发展潜力基准。根据六大基准,我们相应构建了六大指标体系。分别是:
  (1)产业发展规模指标体系。产业规模是衡量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既是某一产业现有发展水平的体现,也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一个产业是否属于主导产业,首先要看其是否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产业发展规模从绝对量看,可以用总产值、销售收入、总资产、利税总额、固定资产以及所有者权益等指标衡量。从相对量看,则可以用产值规模比重、销售收入比重、总资产比重、利税比重、固定资产比重以及所有者权益比重等指标来衡量。
  (2)产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产业经济效益是产业发展绩效的重要体现,既是某一产业近期经营绩效的客观反映,也是某一产业竞争力的现实反映。一个产业是否能作为主导产业,经济效益是否良好是其评定的重要指标。产业经济效益可以由若干相对指标来衡量,具体包括:全员劳动生产率、固定资产利税率、固定资产增加值率、总资产贡献率、产值利税率以及销售利润率等。
  (3)产业技术进步指标体系。在信息经济时代,具有较强技术进步水平是主导产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产业技术进步也是衡量产业生命力和成长素质的重要指标。在短期,它反映了技术因素对某一产业发展的贡献水平和某一产业发展的技术含量;在长期,它又体现了该产业通过技术变革和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以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大小来衡量产业技术进步水平。
  (4) 产业比较优势指标体系。产业比较优势是评价某一区域某一产业发展相对于其他区域相同产业发展的现有静态优势。产业比较优势这一基准使主导产业的选择跳出了一个区域的圈子,从更广的区域范围评价一个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内在优势,从而减少主导产业选择的趋同性,充分体现主导产业选择的区域特色。因此,产业比较优势是评定主导产业不可缺少的基准。产业比较优势可以由若干相对指标来衡量,具体包括:增加值区位商、总产值区位商、职工人数区位商以及市场占有率等。
  (5) 产业社会效益指标体系。产业社会效益是从社会贡献层面,尤其是从产业人力资源利用层面来评价产业的重要性。主导产业不但应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水平,还要能够充分的吸纳和利用区域的人力资源,增加就业,实现产业发展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的协调。因此,产业社会效益也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基准。产业社会效益可以由若干相对指标来衡量,具体包括就业比重、每百万总资产提供的就业机会、每百万总产值提供的就业机会以及每百万固定资产提供的就业机会等。
  (6)产业发展潜力指标体系。产业发展潜力体现了产业的发展壮大能力。某些产业在近期虽然没有较大的发展规模,但具有较快的增长速度和反映产业发展趋势的技术进步水平,处于产业发展周期的快速成长阶段,因此,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规模较大,产业带动能力较强的主导产业,甚至支柱产业。可见,产业发展潜力作为某一产业前景的描述,是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基准。产业发展潜力可以用若干相对指标来衡量,具体包括:产值增长速度、固定资产增长速度、利税增长速度以及销售收入增长速度等。具体指标体系及其解释详见表1。
  
  2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
  
  在六大基准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SPSS13.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得各指标的综合得分。
  其中,采用各行业发展规模的相对值作为产业发展规模指标的具体分析变量,求得各产业发展规模的最终评价得分情况;采用各行业发展潜力的相对值作为产业发展潜力指标的具体分析变量,求得各产业发展潜力的最终评价得分情况;采用各行业社会效益的相对值作为产业社会效益指标的具体分析变量,求得各产业社会效益的最终评价得分情况;采用各行业比较优势的相对值作为产业比较优势指标的具体分析变量,求得各产业比较优势的最终评价得分情况;对于技术进步,采用各行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作为具体分析变量,求得各产业近期技术进步情况;采用各行业经济效益的相对值作为产业经济效益指标的具体分析变量,求得各产业经济效益的最终评价得分情况。
  3 模型的应用及分析
  
  3.1 模型的具体应用
  以2006年江苏省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出各指标值.利用SPSS13.0软件分析,得出江苏省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各指标的综合得分情况如下:
  (1)产业发展规模得分。产业发展规模排名前十名的行业分别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及普通机械制造业。
  (2)产业经济效益得分。产业经济效益排名前十名的行业分别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饮料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橡胶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及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
  (3)产业技术进步得分。产业技术进步排名前十名的行业分别是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家具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及造纸及纸制品业。
  (4)产业比较优势。产业比较优势排名前十名的行业分别是造纸及纸制品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普通机械制造业。
  (5)产业社会效益。产业社会效益排名前十名的行业分别是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橡胶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及金属制品业。
  (6)产业发展潜力。产业发展潜力排名前十名的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同时利用各指标体系的综合得分作为对应指标值,使用SPSS13.0分析,得到六大指标体系的综合排名,前十名如表2。
  3.2 江苏省主导产业选择综合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排序,依照一个简单的统计方法即在各指标中产业在前十名出现的频率把可供选择的产业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出现频率在4次以上,第二层次为出现3次,第三层次为出现2次,第四层次为出现1次根据以上统计标准划分,第一层次只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第二层次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第三层次有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第四层次有造纸业,石油炼焦业,农副食品机工业,橡胶工业和皮革皮毛加工业。由于第四层次的产业只是在个别指标上突出,所以暂排除在主导产业分析之外。
  以下具体分析上述三个层次中的各产业,挑选出适合江苏制造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在第一层次中,只有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而且所有各项指标均排名靠前,其中产业发展规模指标处于所有产业第1位,产业比较优势指标和产业发展潜力指标都排在第4位,说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拥有强劲的增长潜力和发展能力,因此,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主导产业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应该大力发展壮大。
  在第二层次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潜力大,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在国内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重点扶持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而且对传统加工工业的生产设备的改造和产业升级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应该作为主导产业大力扶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从工业化发展进程来看,是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的主导产业,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从江苏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潜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分别排第8位和第1位,不仅符合现代主导产业高增长、高创新的特点,而且也符合江苏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应该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和科技创新带能力,但由于出口能力较差,体现不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再加上金属冶炼行业的高能耗高污染特点与江苏省资源能源短缺的现实不相符合,因此不能作为主导产业来大力发展。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统称化学工业,江苏省的化学工业具有较高区位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2.37,化学纤维制造业为1.50,在全国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近年来,随着国际化学工业的跨国转移,江苏化学工业的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化学工业是江苏目前应该大力扶持的主导产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产业比较优势指标和产业社会效益指标分别排名第2位和第3位,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也只能作为当前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但产业规模较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不能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
  第三层次,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比较优势较强,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通用设备制造业近三年来产值平均增长率为11.45%,出现了较为强劲增长的势头,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平均增长率为6%,增长较慢。从劳动生产率上升率来看,分别增长498%和429%,上升率较快,只是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因此,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应该成为江苏大力扶持的主导产业。金属制品业具有较强的产业综合实力,但其科技创新能力很低,增长潜力不大,承担不起区域动态比较优势的角色,所以暂排除在主导产业之外。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较高的劳动生产年率上升率,但区位商较低,仅为0.85,所以不应该作为主导产业来选择。医药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之处是产业规模较小。但医药制造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质量健康生活的要求日益增强,医药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快速扩大,需求弹性将会提高,特别是该产业中的生物制药业,发展前景巨大,将成为推动医药制造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医药制造业应该作为江苏制造业的主导产业来大力发展。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全面考虑,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是江苏应该大力扶持与发展的主导产业。
  
  参考文献
  [1]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刘志彪,王国生,安同良.现代产业经济分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朱要武,朱玉能.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J].上海综合经济,2003,(11).
  [4]袁明鹏,刘国新.新经济增长点产业的选择模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中国的风景园林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在沉寂了一百年之后再度兴起。但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形式和手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环境的营造,传统园林如何继承和创新,以及如何创造
数控技术是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当中的具体应用,在机械加工的控制方面采用信息化技术、自动技术等,而非传统的人工操作。对于国家的工业基础而言,数控技术以及数控设备的先进程度
针对中原油田开发中后期套管承压能力越来越低的特点,研究开发出了低压可注入型稀溶液堵剂DYX-1。详细考察了体系pH值、主成分配比对DYX-1堵剂固化时间的影响,考察了堵剂的密
用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了盐酸表柔比星(EPI)与小牛胸腺DNA(ctDNA)、鲑鱼DNA(sDNA)、鲱鱼精DNA(hsDNA)和酵母RNA(yRNA)等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在pH 2.0左右的酸性介质中,表柔比
摘 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产权多元化的公司型现代商业银行,必须关注公司治理问题。首先浅释了公司治理在固有商业银行公司化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上市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
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COMPASS力场,分别在正则系综(NVT)和等温等压系综(NPT)下,模拟计算了著名常用高能炸药HMX(环四甲撑四硝胺)与著名钝感炸药TATB(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所构成的混
将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表面功能基化,引入引发转移终止剂(initiator-transfer-terminator agent,iniferter),以活性自由基聚合方式研究了球形树脂表面合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