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生新膏促进难愈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临床观察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gu0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活血生新膏对难愈性溃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用活血生新膏创面换药,对照组用生肌玉红膏创面换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6.7%(P>0.05)。愈后疤痕面积与原始创面面积比值,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上皮组织最早出现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提前16.8 h(P<0.05)。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3.28天(P<0.01)。
  结论:活血生新膏治疗外伤性难愈性溃疡疗效确切,而且无不良反应,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活血生新膏;皮肤溃疡;生肌玉红膏
  中图分类号:R275.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34-02
  
  严重外伤及刀口愈合缓慢而感染,常引起皮肤溃疡,由于溃疡部位较深,严重者溃烂可深及筋骨,时愈时溃,恶性循环,晚期有发生癌变的可能[1],即使愈合也容易形成疤痕。本科在继承古传医方的同时,自行研制了外用新药活血生新膏,经6年多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褥疮诊断标准[2]。
  1.1.2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在14~80岁之间;创面面积>2 cm和<12 cm者;创面切口1~2个者。
  1.1.3 排除标准 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患和精神病患者;肛门直肠炎症性疾病者;过敏体质者;孕妇及6个月内准备妊娠的妇女。
  1.2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2003年5月~2006年4月莱芜市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按照顺序均衡随机法[3]分为2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7.70±13.12)岁;平均病程(3.61±2.23)月;平均溃疡面积(6.50±2.31)cm2。对照组男4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53±12.91)岁;平均病程(3.46±1.62)月;平均溃疡面积(6.20±2.52)cm2。2组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药物来源 活血生新膏由藏红花、黄柏、白芷、紫草、当归、血竭、甘草组成,由本院制剂中心制备。生肌玉红膏:本院药房提供〔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1309〕。
  1.3.2 操作方法 观察组采用活血生新膏,对照组采用生肌玉红膏。用药前,常规清理创面,再视创面大小涂上薄薄的一层相应药膏后盖上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每天1次。15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3 观察指标 测量创面愈合后疤痕面积与原始创面面积的比值;新生上皮出现时间:观察自用药后新生上皮组织出现的最早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记录从应用生肌药物之日起到创面完全愈合所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Ax-G ±s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2]和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制定。治愈:疮面无渗出物,疤口紫暗色变红色,溃烂疮口愈合;好转:疮面渗出物减少,暗红色,疮面逐渐缩小,新肉生长;未愈:疮口未见明显改变。
  2.2 治疗结果
  2.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组治疗3个疗程后疗效见表1。
  2.2.2 2组愈后疤痕面积与原始创面面积比值的比较 见表2。
  2.2.3 2组上皮组织生长时间比较 用药后上皮组织最早出现时间,观察组平均为(70.2士32.8)h,对照组为(87.0士37.6)h。观察组出现上皮组织平均天数比对照组提前16.8 h(t=2.608,P<0.05)。
  2.2.4 2组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6.52±6.52)d,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9.80±5.36)d,观察组比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缩短3.28 d(t=3.010,P<0.01)。
  2.3 不良反应 换药1周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2组未发现检测指标有与药物相关的异常,观察组临床上也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3 典型病例
  张某,男,38岁,某矿工人。股骨头坏死术后刀口感染,经常规换药,庆大霉素外用治疗1个月,创面无好转,故来本院中医科就诊。症见:左侧腹股沟区有一面积为4.5×2.5 cm2创面,深约3.0 cm,创面肉芽组织老化、苍白、触之不易出血、有少量脓性分泌物。 经清创后外敷“活血生新膏”,再用无菌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同时,全身根据药敏培养加用抗生素控制感染,18 d后创面缩小,28 d后创面完全愈合。经3个月随访创面未复发。
  4 讨论
  创伤和手术后刀口不愈合所致的疮疡在外科常见。在14~64岁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9.2%,女性为6.6%[4],运用中医药愈创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外治法更易于操作、疗效直接等特点被广为运用。中医对慢性疮疡发病机制的认识,归纳为湿热留恋,瘀血凝滞经络。在外伤性疮疡的整个病理过程中,气滞血瘀是关键所在:一则阻碍气血运行;二则影响新血生成;创面缺乏营养无以修复。因此,治疗当从祛瘀着手。笔者治疗的疮疡以外伤及手术刀口所致的疮疡为多,在组方思路上突出慢性疮疡与“瘀”的关系,认为慢性疮疡病变日久,有气血不足新肉难生的一面,同时瘀血不祛,血运不畅,溃疡面血供不足,新肉不生是创面难愈的根本原因,又夹腐肉、毒不尽,阻碍了新肉生长。故本组方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兼顾脱腐拔毒、养血生肌、燥湿敛疮。方中藏红花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能作用于皮肤深层,对深层疮疡有较好疗效,当归补血活血、散瘀行滞、调经止痛,2药使经络瘀血疏通,新血补给,营养充足,促进疮面修复为君药,血竭散瘀定痛、祛腐生肌、止血敛疮,协助君药散瘀祛腐、敛疮止痛为臣药;白芷辛温解表、祛风毒、散郁火、破宿血、化败排脓,紫草凉血解毒、祛腐消肿,黄柏清热燥湿、卸火解毒为佐药;甘草缓解诸药之药性为使药。全方具有活血化瘀、脱腐拔毒、养血生肌、燥湿敛疮之功效。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增强调节代谢,增强吞噬细胞功能,促进离经之血的吸收,促进炎症、疤痕等后遗症增生纤维软化和吸收,促进被破坏组织的修复及重建正常生理功能[5~7]。这对慢性疮疡的病理核心——微循环功能障碍从结构到功能修复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东臣,咎慧敏,丁红敏.创伤及烧伤后慢性溃疡恶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9,(2):39.
  [2]戴慎.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
  [3]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
  [4]V.Ruckley.The Epidemiology of Chronic Venous Ulcer:Some Unanswered Questions[J].Phlebology,2000,15(3):106~109.
  [5]王晓菲,金鸣.红花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1):51~53.
  [6]付小兵,王德文.创伤修复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17.
  [7]蔡景龙,张宗学.现代瘢痕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8.
  (收稿日期:2011-02-07)
其他文献
2011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转型”成为了继“绿色环保”之后人们津津乐道的一大热点词汇,并被众多企业视为全年的重点发展主题,以“服务”为特色的中国标签印刷企业来说也不
根据联合国近期发布的数据,2014年全球生产总值增速预计为3.0%,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预计为7.5%。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未来的经济增速将保持在7%-8%的"中速增
2011年7月5-7日,卫生部在京举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政策与管理班。《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关于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巳启
共用注射器是使艾滋病病毒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主要原因。在吸毒人群中大多都曾经有过皮肤发炎、脓肿和溃疡,有近一半的人血管硬化或找不到血管。笔者于2010年10月接诊1例经静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口服依那普利;治疗组1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怀石熄风胶囊。结果:治
目的:探讨银杏叶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5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并给以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下肢振动感觉变化。结果:2组研究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
美国保罗&#183;泰勒现代舞团访华演出;2007碧昂丝上海演唱会;费玉清2007演唱会;吉顿&#183;克莱默的中国巡演北京站;话剧《仲夏夜之梦》.
缺氧是高原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机体缺氧可导致以功能失代偿和靶器官受损为主的高原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悸、胸闷、气短、紫绀、乏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外周水肿和尿少等症状。现代医学根据临床症状将高原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分为:肺动脉高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红细胞增多、免疫损伤等6大类。高原病防治药物主要有钙通道拮抗剂、脱水剂、前列环素抑制剂、内皮素受体
2010年被称为“后危机时代”。但在2010年12月15~17日举行的2010中国国际标签技术展览会上,众多供应商和标签印刷企业所进发出的激情却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标签行业所焕发出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