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金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发生了比较明显的转变,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也变得更多,不再是以发展自身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更多的是需要积极参与到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活动中。本文在对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及商业银行当前面临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金融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普惠金融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在供给侧改革的条件下,对金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助力市場经济增长,充分发挥出银行金融机构在市场金融资源供给一侧的积极作用。
一、金融供给侧改革简析
对于金融供给侧改革来说,突出强调的是“侧”字,主要是指从侧方入手进行改革,也就是对供给进行优化变革,确保金融资源能够做到合理配置。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提出,符合中国当前实际发展情况,具有比较突出的中国特色,也是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比较糟糕经济局面切实有效的方式之一。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是建立在我国产能过剩背景下的,我国传统老工业,例如煤炭、钢铁等产业,普遍存在产能过盛问题,这样就导致“供给大于需求”,大量成品挤压,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但企业的成品库存量依旧逐渐增加,这样就导致行业长期处于经济负增长状态。另外,部分城市的商品房也存在比较明显的产能过剩,而为了实现“去库存化”,就必须要对产品的供需结构进行调整,降低市场产品的供给量,以缓解市场商品的饱和状态。这些企业在我国的金融链中,属于上游类型企业,占据着大量的金融资源,导致本就有限的金融资源无法做到合理配置,这样不仅会给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转带来较大难题,而且还会使金融领域的融资难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资金的一直在金融体系中得不到有效利用[1]。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对现有金融领域制度进行优化变革,并提升劳动力资源生产能力,助力知识型社会的建设。对于金融供给侧改革来说,主要是针对社会生产链的上游开展的改革和调整活动,通过一系列积极合理的手段,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鼓励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降低对国有企业、房地产业等产业金融支持的同时,给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农建设”等实体经济方面带来更多的优质金融资源。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
(一)整体发展速度和利润收益增速明显放缓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都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效益,这是我国金融行业特殊条件造成的。虽然,各个商业银行之间有着比较突出的竞争关系,但彼此依旧有着较为充裕的金融市场,各行各业对于金融资本的需求都不断提升,这样便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比较可观的发展前景。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规模迅速扩大,无论是员工规模,还是营业网点的数量都在逐年攀升。
然而,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逐渐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各个银行之间也不再是“相安无事”的和平发展。无论从经济市场发展角度,还是从金融领域角度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都受到了较大限制,基础运营成本变得更高,这样就会使银行的整体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比较大的阻碍,互联网金融机构不断增长,整体数量变得更多。更多的实体企业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加快融资效率,会采取更为方便的互联网融资模式,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在商业贷款中的领先地位。
另外,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是依靠利差,当存贷利差变得更小,实体经济在社会上更容易获得商业贷款的业务支持,对于向商业银行寻求商业贷款的依赖性也明显降低,商业银行的效益也变得更小,无论是资产利润率,还是资本利润率,整体发展形势都比较不乐观。虽然在个别节点有上涨趋势,但整体发展的抬头趋势并不明显,这对银行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金融风险系数明显增长
从整体上来看,商业银行之所以在金融市场中失去了原有稳固的竞争力,主要是金融体系已经与时代发展要求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商业银行的金融体系并不是不合理,而是发展策略出现了问题,长期在提升员工和营业网点数量的发展策略中打转,这样就导致商业银行一直靠着“饭碗过日子”,总是在吃老本,甚至为了追求业绩,向一些并不具备商业贷款还款能力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样便会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融资业务数量不断增长,进而使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下滑[2]。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数量正在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在受到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持续影响,会给一些原本与商业银行有大量金融服务的传统行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商业贷款数量会大幅度增加,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金融体系的牢固性和抗风险能力。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在创新上和数量上都与时代发展产生了比较明显的脱节现象。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企业对于融资需求量变得更大,但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上依旧存在比较明显的动力不足问题,现有的金融产品业务无法满足这类企业的基本融资需求。再加上央行的一系列降息操作,使得商业银行通过融资业务获得经营发展资金的道路变得更加崎岖,传统的金融体系和商业盈利模式势必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操作性也逐步降低。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一)推进差异化、针对性战略经营模式
从我国商业银行领域来看,各个银行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同质化现象,无论是在经营模式上,还是在金融产品上,整体都比较相似,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明显。这样就会使得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缺乏良性竞争,只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惠利政策来吸引客户,这种经营模式不仅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特征,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
为此,商业银行应当积极转变思路,要在理性、客观分析金融供给侧改革对自身带来影响的基础上,完成对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的创新,积极转变经营模式,使商业银行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完成对营销技术、营销理念和营销特色的创新,这样才能使商业银行更具行业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与效益共同增长的基本目标。对于商业银行如何推进差异化和针对性战略经营模式,各个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金融市场划分为多个板块,每个板块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并为每一类企业创造多种金融产品,这样不仅提升了金融业务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也最大限度增强了与客户之间的黏性,从而使商业银行自身更具行业竞争力。 (二)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建设发展,满足多类型客户的融资需求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与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传统行业等方面的企业有着比较好的金融合作关系。但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須要走出这一困局,要牢牢抓住中小微企业、实体企业、高新企业,面向科创板发展金融业务。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完善和调整。
互联网金融是商业银行应当尽快涉足的领域,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大量出现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实体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金融业务选择性,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全面发展,给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带来了较大冲击。为此,商业银行必须要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角度入手,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业务,依托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客户展开全面的分析,寻找有价值、有潜力、有迫切金融业务需求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难度,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商业银行经济效益偏差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给普惠金融发展带来良好契机。商业银行必须要有“全面开展金融业务”的良好意识,不仅要面向大型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业务,还需要对一些中小微企业积极提供金融帮扶,彻底转变过去“只抓大、不要小”的错误发展思路。“普惠金融”不仅是实现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积极途径,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市场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措施。商业银行只有依托互联网金融,积极做好普惠金融,才能让银行扩大业务范围,使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保持较高的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3]。
(三)积极优化信贷结构,调整资金运用方向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大量的不良贷款,每年由此会浪费大量的金融资产,给资本市场建设,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发展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经济新常态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应当将信贷业务结构进行积极的优化处理,要牢牢把握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要求,对新兴产业、科技产业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大量的金融帮扶业务,缓解这些企业在金融领域中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使其资金数量更加充裕。这样不仅能够将更多的金融资金由传统行业的融资业务中抽离出来,对资金供给量不足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去库存化”、“去产能”等基本目标。
商业银行要想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发挥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助力中小微企业,以及新兴产业等具有时代性、可持续发展性行业发展,必须要利用好金融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做好普惠金融,加强金融风险的防控工作,推动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信贷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做好金融资金的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马玥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杠杆率研究综述[J].黑龙江金融,2020(03):18-20.
[2]王宜飞.商业银行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的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20(22):38-39.
[3]汪小松.金融供给侧改革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探析[J].经济师,2019(05):111-112+114.
湖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李 侃
关键词:金融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普惠金融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在供给侧改革的条件下,对金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助力市場经济增长,充分发挥出银行金融机构在市场金融资源供给一侧的积极作用。
一、金融供给侧改革简析
对于金融供给侧改革来说,突出强调的是“侧”字,主要是指从侧方入手进行改革,也就是对供给进行优化变革,确保金融资源能够做到合理配置。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提出,符合中国当前实际发展情况,具有比较突出的中国特色,也是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比较糟糕经济局面切实有效的方式之一。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是建立在我国产能过剩背景下的,我国传统老工业,例如煤炭、钢铁等产业,普遍存在产能过盛问题,这样就导致“供给大于需求”,大量成品挤压,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但企业的成品库存量依旧逐渐增加,这样就导致行业长期处于经济负增长状态。另外,部分城市的商品房也存在比较明显的产能过剩,而为了实现“去库存化”,就必须要对产品的供需结构进行调整,降低市场产品的供给量,以缓解市场商品的饱和状态。这些企业在我国的金融链中,属于上游类型企业,占据着大量的金融资源,导致本就有限的金融资源无法做到合理配置,这样不仅会给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转带来较大难题,而且还会使金融领域的融资难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资金的一直在金融体系中得不到有效利用[1]。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对现有金融领域制度进行优化变革,并提升劳动力资源生产能力,助力知识型社会的建设。对于金融供给侧改革来说,主要是针对社会生产链的上游开展的改革和调整活动,通过一系列积极合理的手段,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鼓励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降低对国有企业、房地产业等产业金融支持的同时,给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农建设”等实体经济方面带来更多的优质金融资源。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
(一)整体发展速度和利润收益增速明显放缓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都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效益,这是我国金融行业特殊条件造成的。虽然,各个商业银行之间有着比较突出的竞争关系,但彼此依旧有着较为充裕的金融市场,各行各业对于金融资本的需求都不断提升,这样便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比较可观的发展前景。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规模迅速扩大,无论是员工规模,还是营业网点的数量都在逐年攀升。
然而,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逐渐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各个银行之间也不再是“相安无事”的和平发展。无论从经济市场发展角度,还是从金融领域角度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都受到了较大限制,基础运营成本变得更高,这样就会使银行的整体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比较大的阻碍,互联网金融机构不断增长,整体数量变得更多。更多的实体企业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加快融资效率,会采取更为方便的互联网融资模式,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在商业贷款中的领先地位。
另外,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是依靠利差,当存贷利差变得更小,实体经济在社会上更容易获得商业贷款的业务支持,对于向商业银行寻求商业贷款的依赖性也明显降低,商业银行的效益也变得更小,无论是资产利润率,还是资本利润率,整体发展形势都比较不乐观。虽然在个别节点有上涨趋势,但整体发展的抬头趋势并不明显,这对银行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金融风险系数明显增长
从整体上来看,商业银行之所以在金融市场中失去了原有稳固的竞争力,主要是金融体系已经与时代发展要求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商业银行的金融体系并不是不合理,而是发展策略出现了问题,长期在提升员工和营业网点数量的发展策略中打转,这样就导致商业银行一直靠着“饭碗过日子”,总是在吃老本,甚至为了追求业绩,向一些并不具备商业贷款还款能力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样便会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融资业务数量不断增长,进而使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下滑[2]。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数量正在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在受到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持续影响,会给一些原本与商业银行有大量金融服务的传统行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商业贷款数量会大幅度增加,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金融体系的牢固性和抗风险能力。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在创新上和数量上都与时代发展产生了比较明显的脱节现象。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企业对于融资需求量变得更大,但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上依旧存在比较明显的动力不足问题,现有的金融产品业务无法满足这类企业的基本融资需求。再加上央行的一系列降息操作,使得商业银行通过融资业务获得经营发展资金的道路变得更加崎岖,传统的金融体系和商业盈利模式势必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操作性也逐步降低。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一)推进差异化、针对性战略经营模式
从我国商业银行领域来看,各个银行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同质化现象,无论是在经营模式上,还是在金融产品上,整体都比较相似,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明显。这样就会使得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缺乏良性竞争,只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惠利政策来吸引客户,这种经营模式不仅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特征,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
为此,商业银行应当积极转变思路,要在理性、客观分析金融供给侧改革对自身带来影响的基础上,完成对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的创新,积极转变经营模式,使商业银行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完成对营销技术、营销理念和营销特色的创新,这样才能使商业银行更具行业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与效益共同增长的基本目标。对于商业银行如何推进差异化和针对性战略经营模式,各个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金融市场划分为多个板块,每个板块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并为每一类企业创造多种金融产品,这样不仅提升了金融业务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也最大限度增强了与客户之间的黏性,从而使商业银行自身更具行业竞争力。 (二)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建设发展,满足多类型客户的融资需求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与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传统行业等方面的企业有着比较好的金融合作关系。但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須要走出这一困局,要牢牢抓住中小微企业、实体企业、高新企业,面向科创板发展金融业务。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完善和调整。
互联网金融是商业银行应当尽快涉足的领域,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大量出现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实体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金融业务选择性,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全面发展,给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带来了较大冲击。为此,商业银行必须要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角度入手,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业务,依托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客户展开全面的分析,寻找有价值、有潜力、有迫切金融业务需求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难度,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商业银行经济效益偏差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给普惠金融发展带来良好契机。商业银行必须要有“全面开展金融业务”的良好意识,不仅要面向大型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业务,还需要对一些中小微企业积极提供金融帮扶,彻底转变过去“只抓大、不要小”的错误发展思路。“普惠金融”不仅是实现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积极途径,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市场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措施。商业银行只有依托互联网金融,积极做好普惠金融,才能让银行扩大业务范围,使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保持较高的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3]。
(三)积极优化信贷结构,调整资金运用方向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大量的不良贷款,每年由此会浪费大量的金融资产,给资本市场建设,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发展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经济新常态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应当将信贷业务结构进行积极的优化处理,要牢牢把握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要求,对新兴产业、科技产业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大量的金融帮扶业务,缓解这些企业在金融领域中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使其资金数量更加充裕。这样不仅能够将更多的金融资金由传统行业的融资业务中抽离出来,对资金供给量不足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去库存化”、“去产能”等基本目标。
商业银行要想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发挥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助力中小微企业,以及新兴产业等具有时代性、可持续发展性行业发展,必须要利用好金融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做好普惠金融,加强金融风险的防控工作,推动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信贷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做好金融资金的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马玥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杠杆率研究综述[J].黑龙江金融,2020(03):18-20.
[2]王宜飞.商业银行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的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20(22):38-39.
[3]汪小松.金融供给侧改革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探析[J].经济师,2019(05):111-112+114.
湖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李 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