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2006—2010年期间气象应急服务案例进行统计,总结了陕西省气象台在气象应急服务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剖析了气象应急服务的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以期为提高气象应急服务效率,科学防灾减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中图分类号:P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41-02
一、引言
近年来,气象应急服务已经成为气象部门积极应对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全力保障重大社会活动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手段,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随着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气象应急服务次数正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为此,通过对陕西气象台2006—2010年气象应急服务案例,从应急对象、时间、响应级别、服务措施、服务效果等方面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以期为今后科学防灾减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气象灾害与应急响应
气象灾害事件包括干旱、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雷电、冰雹、霜冻、冰冻、大雾、霾等,气象部门根据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发展态势,综合预评估分析确定预警级别。预警级别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按气象灾害程度和范围,应急响应分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四个响应等级,分别应对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级别气象灾害。按不同气象灾害种类及其响应级别,受影响的市、县(市、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进入同级应急响应状态。{1}
三、气象应急服务的分布
1.案例统计。应急案例资料为陕西省气象台2006年至2010年期间的21次应急案例中的23次气象应急服务响应事件(表1)。其中2008年1月10—31日的Ⅲ级、Ⅱ级应急响应、2010年8月18-24日的Ⅳ级、Ⅱ级应急响应分别为一次天气过程中的两次单独应急响应命令,故分别按照2次气象应急服务响应事件统计;2010年7月22—24日的Ⅳ级、Ⅱ级应急响应为一次应急响应命令的升级,故按照1次应急响应事件统计。
对以上23次应急响应事件,从应急启动的年份、月份、应急对象、应急响应级别四个方面进行综合统计,统计结果分别见图1、图2、图3、图4。
2.气象应急服务各特征分析。(1)应急时间特征。据统计,23次气象应急服务中,2006年2次,2007年3次,2008年4次;2009年3次,2010年11次;5—10月启动应急16次,占总应急次数的69.6%;7—8月启动应急10次,占到总应急次数的43%。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应急启动次数正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汛期(5—10月)是气象应急服务的关键时段,也是气象应急服务任务最繁重的时段。(2)应急对象特征。23次气象应急服务中,针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启动应急19次(其中暴雨9次,暴雪3次,寒潮4次,干旱3次),占总应急次数的82.6%。针对突发事件启动3次,针对重大活动启动应急1次。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重大灾害性天气是气象部门应急服务的最主要对象。(3)应急响应级别特征。23次应急服务中,Ⅱ级应急响应4次(含2010年7月由Ⅲ级升级为Ⅱ级的1次应急),占总应急次数的17%;Ⅲ级应急响应5次,占总应急次数的21%;Ⅳ级应急响应12次,占总应急次数的50%;紧急工作状态3次,占总应急次数的13%。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气象应急服务以Ⅱ—Ⅳ级应急响应为主,其中Ⅳ级应急最多。(4)应急服务组织领导特征。陕西省气象台的所有气象应急服务均是在陕西省气象局党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进行的,其中重大灾害性天气应急服务一般是成立以台长为组长、副台长为副组长、各科科长为成员的省台应急领导小组,下设预报预警组、实况监测组、预报预警服务组、业务保障组。突发公共事件气象应急保障一般是成立以台长为组长、副台长为副组长、各科科长为成员的省台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指挥小组、技术支持小组、现场服务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
四、应急响应措施和手段
1.针对政府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采取手机短信、传真、视频可视会商系统、当面汇报等4种形式,按照1小时、3小时不等的时间间隔,加密制作发布最新天气预报和实况气象信息。
2.针对重大社会活动和突发事件。主要采取直接选派气象专家前往活动现场和加密向指挥部制作发布《专题天气预报》两种形式,开展气象应急保障服务。
3.针对社会公众。主要采取气象专家加密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电台、电视台直播天气、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3种形式,加密发布最新气象信息。
五、气象应急服务取得的效果
1.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等各级决策部门领导每次均依据陕西省气象台发布的重大气象信息作出重要批示,安排部署防灾抗灾工作。其中,23次气象应急服务中,省长、副省长、省委书记等依据气象信息批示总次数达20余次。为紧急协调全省多部门联动赢得了宝贵时间,确保了全省防灾减灾工作各项任务得到高度重视和扎实落实。
2.促使有关部门积极联防联动。相关决策部门积极依据气象信息组织灾区防灾减灾工作,其中包括市政部门组织道路养护人员上路除冰雪和提前供暖、农业部门组织农户预防果业蔬菜冻害、物价部门部署稳定物价、通信部门保障信息畅通、交通部门加大警力疏导交通、铁路民航调整运输方案等。确保各部门在积极的联防联动中,将气象信息“消息树”和“发令枪”作用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重大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
3.得到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省台的所有重大气象信息均得到了各级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陕西主流媒体《华商报》、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次以头版头条的形式报道重大气象信息,确保了公众及时了解和预防重大灾害性天气,收到很好的效果。
4.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表扬。气象应急服务在防灾减灾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其中,荣获省委《抗洪救灾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1次;省委书记专门来函表扬1次;省长专门批示表扬1次,口头表扬2次;省防汛办电话表扬感谢多次;镇安黄金尾矿指挥部发来感谢信1次;《中国气象报》专题报道先进事迹2次;《中国气象文明动态》专题报道先进事迹2次;陕西省气象局机关党委下发文件“号召向省台党支部学习”1次。
六、经验与反思
1.成功经验。(1)预报预警信息超前准确发布,服务及时主动,有效引起了政府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全省提前组织抗洪抢险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是做好气象应急服务工作的关键。(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坚持坐镇业务一线靠前组织和指挥,以敏锐的、主动的服务意识,周密部署,形成全局上下一盘棋,是做好气象应急服务工作的前提。(3)区域联防、上下和多部门之间的密切联动,确保更好的发挥了气象信息“消息树”和“发令枪”的作用,是做好气象应急服务的重要保障。(4)提前或加密召开新闻发布会,积极借助社会新闻媒体的力量,加大了气象信息传播、宣传力度,确保了气象信息效益最大化。
2.分析与思考。(1)天气实况信息综合监测分析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在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之时,特别是冬季出现的降水积雪现象,仅仅依靠气象部门当前固定的观测记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政府领导和社会公众需要随时了解天气实况信息的要求。因此,加密对天气实况信息的监测,提高气象灾害监测时间密度和精度,增强实时气象资料及时有效的分析处理能力势在必行。同时要继续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争取在交通枢纽、重要高速公路等关键地段增加路面温度、积雪厚度、路面结冰等要素观测。(2)气象灾害延伸预报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气象部门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做到了准确及时,但对灾害性天气将会造成什么影响研究不深,提及较少,使得相关政府领导在做防灾减灾决策指示时无从下手,针对性不强。(3)“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化。雨雪冰冻天气、高温、雷电、大雾、寒潮等气象灾害对公众生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愈来愈显著,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深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出台省级气象灾害专项应急预案,构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多部门联动机制。
注释
{1}陕西省气象应急预案
(作者单位:1.陕西省气象台,2.陕西省气象信息中心 陕西西安 710014)
(责编:若佳)
中图分类号:P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41-02
一、引言
近年来,气象应急服务已经成为气象部门积极应对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全力保障重大社会活动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手段,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随着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气象应急服务次数正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为此,通过对陕西气象台2006—2010年气象应急服务案例,从应急对象、时间、响应级别、服务措施、服务效果等方面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以期为今后科学防灾减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气象灾害与应急响应
气象灾害事件包括干旱、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雷电、冰雹、霜冻、冰冻、大雾、霾等,气象部门根据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发展态势,综合预评估分析确定预警级别。预警级别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按气象灾害程度和范围,应急响应分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四个响应等级,分别应对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级别气象灾害。按不同气象灾害种类及其响应级别,受影响的市、县(市、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进入同级应急响应状态。{1}
三、气象应急服务的分布
1.案例统计。应急案例资料为陕西省气象台2006年至2010年期间的21次应急案例中的23次气象应急服务响应事件(表1)。其中2008年1月10—31日的Ⅲ级、Ⅱ级应急响应、2010年8月18-24日的Ⅳ级、Ⅱ级应急响应分别为一次天气过程中的两次单独应急响应命令,故分别按照2次气象应急服务响应事件统计;2010年7月22—24日的Ⅳ级、Ⅱ级应急响应为一次应急响应命令的升级,故按照1次应急响应事件统计。
对以上23次应急响应事件,从应急启动的年份、月份、应急对象、应急响应级别四个方面进行综合统计,统计结果分别见图1、图2、图3、图4。
2.气象应急服务各特征分析。(1)应急时间特征。据统计,23次气象应急服务中,2006年2次,2007年3次,2008年4次;2009年3次,2010年11次;5—10月启动应急16次,占总应急次数的69.6%;7—8月启动应急10次,占到总应急次数的43%。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应急启动次数正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汛期(5—10月)是气象应急服务的关键时段,也是气象应急服务任务最繁重的时段。(2)应急对象特征。23次气象应急服务中,针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启动应急19次(其中暴雨9次,暴雪3次,寒潮4次,干旱3次),占总应急次数的82.6%。针对突发事件启动3次,针对重大活动启动应急1次。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重大灾害性天气是气象部门应急服务的最主要对象。(3)应急响应级别特征。23次应急服务中,Ⅱ级应急响应4次(含2010年7月由Ⅲ级升级为Ⅱ级的1次应急),占总应急次数的17%;Ⅲ级应急响应5次,占总应急次数的21%;Ⅳ级应急响应12次,占总应急次数的50%;紧急工作状态3次,占总应急次数的13%。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气象应急服务以Ⅱ—Ⅳ级应急响应为主,其中Ⅳ级应急最多。(4)应急服务组织领导特征。陕西省气象台的所有气象应急服务均是在陕西省气象局党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进行的,其中重大灾害性天气应急服务一般是成立以台长为组长、副台长为副组长、各科科长为成员的省台应急领导小组,下设预报预警组、实况监测组、预报预警服务组、业务保障组。突发公共事件气象应急保障一般是成立以台长为组长、副台长为副组长、各科科长为成员的省台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指挥小组、技术支持小组、现场服务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
四、应急响应措施和手段
1.针对政府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采取手机短信、传真、视频可视会商系统、当面汇报等4种形式,按照1小时、3小时不等的时间间隔,加密制作发布最新天气预报和实况气象信息。
2.针对重大社会活动和突发事件。主要采取直接选派气象专家前往活动现场和加密向指挥部制作发布《专题天气预报》两种形式,开展气象应急保障服务。
3.针对社会公众。主要采取气象专家加密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电台、电视台直播天气、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3种形式,加密发布最新气象信息。
五、气象应急服务取得的效果
1.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等各级决策部门领导每次均依据陕西省气象台发布的重大气象信息作出重要批示,安排部署防灾抗灾工作。其中,23次气象应急服务中,省长、副省长、省委书记等依据气象信息批示总次数达20余次。为紧急协调全省多部门联动赢得了宝贵时间,确保了全省防灾减灾工作各项任务得到高度重视和扎实落实。
2.促使有关部门积极联防联动。相关决策部门积极依据气象信息组织灾区防灾减灾工作,其中包括市政部门组织道路养护人员上路除冰雪和提前供暖、农业部门组织农户预防果业蔬菜冻害、物价部门部署稳定物价、通信部门保障信息畅通、交通部门加大警力疏导交通、铁路民航调整运输方案等。确保各部门在积极的联防联动中,将气象信息“消息树”和“发令枪”作用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重大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
3.得到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省台的所有重大气象信息均得到了各级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陕西主流媒体《华商报》、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次以头版头条的形式报道重大气象信息,确保了公众及时了解和预防重大灾害性天气,收到很好的效果。
4.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表扬。气象应急服务在防灾减灾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其中,荣获省委《抗洪救灾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1次;省委书记专门来函表扬1次;省长专门批示表扬1次,口头表扬2次;省防汛办电话表扬感谢多次;镇安黄金尾矿指挥部发来感谢信1次;《中国气象报》专题报道先进事迹2次;《中国气象文明动态》专题报道先进事迹2次;陕西省气象局机关党委下发文件“号召向省台党支部学习”1次。
六、经验与反思
1.成功经验。(1)预报预警信息超前准确发布,服务及时主动,有效引起了政府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全省提前组织抗洪抢险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是做好气象应急服务工作的关键。(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坚持坐镇业务一线靠前组织和指挥,以敏锐的、主动的服务意识,周密部署,形成全局上下一盘棋,是做好气象应急服务工作的前提。(3)区域联防、上下和多部门之间的密切联动,确保更好的发挥了气象信息“消息树”和“发令枪”的作用,是做好气象应急服务的重要保障。(4)提前或加密召开新闻发布会,积极借助社会新闻媒体的力量,加大了气象信息传播、宣传力度,确保了气象信息效益最大化。
2.分析与思考。(1)天气实况信息综合监测分析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在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之时,特别是冬季出现的降水积雪现象,仅仅依靠气象部门当前固定的观测记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政府领导和社会公众需要随时了解天气实况信息的要求。因此,加密对天气实况信息的监测,提高气象灾害监测时间密度和精度,增强实时气象资料及时有效的分析处理能力势在必行。同时要继续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争取在交通枢纽、重要高速公路等关键地段增加路面温度、积雪厚度、路面结冰等要素观测。(2)气象灾害延伸预报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气象部门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做到了准确及时,但对灾害性天气将会造成什么影响研究不深,提及较少,使得相关政府领导在做防灾减灾决策指示时无从下手,针对性不强。(3)“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化。雨雪冰冻天气、高温、雷电、大雾、寒潮等气象灾害对公众生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愈来愈显著,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深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出台省级气象灾害专项应急预案,构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多部门联动机制。
注释
{1}陕西省气象应急预案
(作者单位:1.陕西省气象台,2.陕西省气象信息中心 陕西西安 710014)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