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美术本真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_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术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不断的改革美术教学。然而在课改过程中,一些教师并没有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曲解和滥用了新课标中的核心理念。反观一下身边的美术教育,美术课堂华而不实的现象也确实存在,公开课上得热热闹闹,精美的FLASH动画、生动逼真的视频、煽情的文学语言,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充斥着美术课堂,使美术教学越来越虚化,渐渐远离了美术的本体性。我们应该还美术教学和教育以本真,在教学中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美术材料的运用与尝试
  以《面具》一课为例,面具是一种半立体的艺术,要通过材料媒介来制作面具的造型。而一些教师的课堂中,学生在电子白板上的关于面具的游戏,只是对各种脸型和五官进行了拼凑。学生在脱离了各种制作材料之后,用画笔在纸上设计出面具的造型,从最终的作业效果来说这只能算得上是设计草图,并没有体现出面具的立体性、材料性及实用性。而在另一些教师的课堂中,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会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综合材料,根据实际需要来制作完整的面具。学生在创作时能自如地使用材料进行组合创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材料制作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思考解决材料形态、色彩、质感等要素组合搭配之后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二、巧用多媒体,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如《面具》一课中,有些教师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将各种五官组合成一个面具形象,表面看课堂氛围很活跃,也运用了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实际收获多少?这种教师事前制作好的五官造型,学生在课上只是进行简单的拼凑,而任何一种拼凑可能也会得到同样的效果。但是如何设计面具及五官,如何进行大胆的变形与创新,这些老师在课前都代替学生做完了。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没有太多的实效性,只是哗众取宠的工具而已。可见,滥用多媒体可能导致丧失美术的特性,從而影响美术课程的价值实现。而教师生动的示范能够弥补多媒体的局限性,教师个性化的示范,既做到了“言传”又做到了“身教”,以自身扎实的基本功折服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可以更直接的掌握基本的技巧和创造的方法。为了避免教师示范导致学生盲目模仿,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出实际有效的示范过程,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引导。其结果同样可以在掌握技法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的完整性
  如《面具》一课中,有些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将教的过程浓缩在40分钟里完成了,但是除去讲课、展示、评价的时间外,学生真正动手实践的时间不足20分钟,刚刚画出了面具的基本形就下课了。等到一个星期后的美术课学习的又是新的内容……这样学生的作业始终停留在起稿阶段,永远只是个半成品。学生不懂如何去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这就是我们现在大部分美术教学的缩影。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学失去了连贯性和完整性,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对于学生来说课堂的作业只是普通的练习,下课后就可以当作垃圾一样扔掉,而不会视之为美术作品珍藏起来。
  美术教学并不是讲完就算是完成了教学。真正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完整的教与学,从教师的引导示范到学生选材制作面具基本形,再到添加装饰细节完成面具玩偶造型,到最后学生戴上自己的面具表演话剧才算是完成。这样的美术教学才是完整的教学。学生在完整的教学中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学生的创作不再是苍白无力的凭空想象,而是生动、循序渐进的完整创作。
  四、淡化美术的功利性
  在平时教学中,急功近利常常左右着我们思想。教师们可能更注重学生的技法和画面的表现,却很少真正的鼓励学生真情的表达。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恰恰是美术创作中最难能可贵的。但是由于各种功利的驱使,一些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正在蔓延。有些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大成果,由教师确定学生的创作主题、创造思路。学生们在精彩纷呈的生活图画面前,创作活动变得有些无所适从。其实,指导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当学生在绘画时,不要过多的干涉他们,而要因势利导,多启发,多鼓励,加深他们对自己作品的理解与情感的表达。美术教育规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有意义无功利目的的美术活动的正常开展,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才能真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切实提高审美能力。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湖北南隅,隽水河畔,峻岭逶迤,诸山崇聚。崇阳,安静地躺伏在这块盆地里,生养着淳朴的子民,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仔猪腹泻是典型的多因素疾病,主要发生于1-3月龄。仔猪腹泻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每年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仔猪抵抗力差,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极易引起病毒和细菌感染引
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相切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关系,在各种级别的考题中,也常常出现切线的身影,而且圆锥曲线本身就是其切线族的“包络”,但课本对切线的描述却十分吝啬,因此笔者从定义、作法、性质等方面对圆锥曲线的切线进行了一些探究,现把探究的结果整理成文,望同行们指正.  一、圆锥曲线切线的定义  设P(x0,y0)是圆锥曲线C上一定点,P(xn,yn)是该曲线的动点,当点Pn趋近于点P时,割线P
变化是一种教学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变化教态,变化师生交流的方式,变化信息传输的渠道、教学媒体及变化教学辅助材料、课堂内容结构等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每个教师独特的教态与教学风格的主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变化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多种变化往往是同时出现的。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变化分为教学语言、传输媒体、师生互动三大类型
班主任面对班集体中不同的学生个体,除了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来达到教育目的外,还要善于把握最佳的教育契机来开展班级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及时抓准教育的契机呢?  一、随机性教育契机的把握  这类教育契机的出现是不规则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敏锐地去识别,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这种教育契机的特点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敏锐的“眼”,善于发现;要有迅急的“手”,善于捕捉;
跟随素质教育的步伐,小学品德也应遵循素质教育为思想指导,指导其教学。在思品课堂上,课文的内容和教师的有效讲授是道德内化的一个载体。而情感体验才是学生道德内化的主要原因。  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评价感受。情感体验过程与道德认识过程有效“合成”构成道德内化。这种体验经常与学生的道德观念相联系。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经掌握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特征主要取决于该特定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因素及特定生产方式,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四者之间,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唯有教师的正确把握,唯有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细致、广阔、深入的对话,才能在教学中正确、深入、有创意地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把握文本的精髓,体悟文本之味。笔者认为,文本解读当奏好三部曲。  〓〓一、知人论世,得作者之用心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作家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新的理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项新的进程,这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切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
〓〓阅读是读者将书面材料提供的信息与脑中已有知识整合构建意义的一个过程,是一种再创造,是极富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来说,老师是读者,学生也是读者,老师和学生都是通过文本去探寻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老师与学生的阅历不同,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对文本的理解也不同;不同的学生由于个性的差异,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差异。同时,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灌输、不能用贴标签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