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佛教寺庙,殿堂廊庑之中的那些炫丽奇异的壁画、雕塑,常常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除了如来、弥勒佛、西方三圣、文殊、普贤以外,大家最习见的恐怕就是各式各样、神态相异的罗汉了。
罗汉的来历
罗汉是阿罗汉的略称,根据梵语音译得来,有的佛经中也称阿卢汉、阿啰呵、啰呵。意译应供、杀贼、不生、无生、真人等,意思就是能够断除一切烦恼,不再受轮回之苦,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佛教分为小乘、大乘。简单地说,乘就是筏子的意思,佛法就是超度此岸之众生到觉悟之彼岸的筏子。小乘求自度,大乘则是自觉觉他,还要普度众生。修悟小乘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罗汉了。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迦叶、阿难、目连等都证得了罗汉果。
十八罗汉
对于一般人来说,最熟悉的罗汉是所谓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其实,佛教原来没有十八罗汉之说,较早说的是十六罗汉。据说这十六位罗汉受佛祖之命,永住世间,护持正法,济度众生。这一说法最早出自公元2世纪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庆友尊者所撰的《法住记》,里面记载了十六阿罗汉的名字和所住地区。他们是宾度罗跋罗惰阁、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阎、苏频陀、诺讵罗、跋陀罗、迦哩迦、伐阁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茶半托迦。这部佛典后来由著名的玄奘法师,也就是唐三藏,在唐高宗永徽五年译成汉文,十六罗汉说开始流行中土,受到信众尊奉。盛唐大诗人王维信佛,他就画过十六罗汉图,与他同时的画圣吴道子的弟子卢楞伽也画过。在十六罗汉说之前,中土较早是在西晋的时候接触到的四大罗汉说,即摩诃迦叶、君屠钵叹、宾头卢、罗云(罗喉罗)。
一直到晚唐之前,中土文籍中都很少有十八罗汉之说,佛教艺术作品中也少有相关作品。据说唐玄宗时的“塑圣”杨惠之塑有十八罗汉,现在苏州用直的保圣寺里还保留着其中的九尊。这也可以说是目前保存下来最早的十八罗汉塑像了。到了晚唐五代,多有画家以善画罗汉而闻名,其中以画十六罗汉者为多。这些画家经常被人加其姓于“罗汉”前,称为“某罗汉”。像五代前蜀画家张玄善画罗汉,被世人称为张罗汉。但其时画罗汉最出名的当属僧人贯休,世称禅月法师。这是一位诗书画兼通,又清奇倔怪的高僧。他画的罗汉笔法与众不同,其形象奇诡古怪,非人间所有,据说是得自梦中,因而其罗汉图也常被后世作为塑造罗汉像的范本。
有一种说法认为,最早的十八罗汉像即是贯休所绘。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一诗,对他所看到的“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一一作了赞颂;身处两宋之际的葛胜仲有《十八罗汉赞》诗,序里说他曾经让人拓禅月画大阿罗汉十八躯。不过,现在可以看到的贯休罗汉组图的摹本,一是在日本皇宫内厅的宋初临摹画,一是在杭州碑林中的摹刻的刻石,都是十六位。
中土把十六罗汉扩展成十八罗汉,可能是因为在寺庙之中,它们常常分为两排相对而列,世俗更倾向于接受九九相对的情形。这里面或者有中土对“九”这一数字的喜爱。同样,传统上,“十八”也是一个较为民众喜爱的数字,唐太宗时有十八学士,佛教在晋朝时就有庐山十八高贤之说。较早描绘十八罗汉形象的还有前面说的张玄。苏东坡也为他的画写下了著名的《十八大阿罗汉颂》。十八罗汉的说法在苏东坡的时代已经是十分流行了,十六罗汉说开始逐渐湮没。民间的信仰和相关艺术作品也围绕十八罗汉展开了。
关于新增加的两位罗汉,有多种说法。按照苏东坡为贯休画作的那首诗歌来看,第十七位是庆友尊者,第十八位是宾头卢尊者。庆友是《法住记》的作者,宾头卢其实就是宾度罗跋罗惰阁的简称,这应该算是误认了。所以后来南宋僧人志磐在他的佛教史著《佛祖统计》卷三十三中又提出第十七位应是迦叶尊者,第十八位应是君徒钵叹尊者,这其实是将更早的四大罗汉之说中的两位搬了过来。清代乾隆皇帝又御定第十七位是降龙罗汉即迦叶尊者,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自此,十八罗汉的组成基本上就照此了。另外,藏传佛教中,常在十六罗汉基础上加入达摩多罗居士与布袋和尚。
五百罗汉
五百罗汉之说,起源比十六罗汉说要早,在佛经中属于常见,传入中土的时间也更早。如西晋竺法护译《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说的就是迦叶与五百阿罗汉最初结集佛经。东晋时翻译的《舍利弗问经》中也说到,弗沙秘多罗王毁灭佛法后,有五百罗汉重兴佛教。梁代朱繇就画过五百罗汉图。但对五百罗汉的普遍信奉是在十六罗汉信仰盛行之后,可能多半还是受到了后者受欢迎的影响,有点爱屋及乌的情形。
关于五百罗汉的出身可谓众说纷纭:佛家有五百罗汉结集之说。说的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年,五百罗汉相聚,由迦叶为上首,将佛在世时口口相传的教法记录、整理下来,这是佛经的第一次结集。有的则认为他们就是迦腻色迦王第四次结集时的五百罗汉。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中说他们的前身是南海滨一枯树下的五百只蝙蝠。佛经中也有说到,佛前世为婆罗门因提耆利时,曾在盘头摩跋城教授五百童子,后者为五百罗汉前身。敦煌莫高窟285窟南壁有绘制于西魏大统四年至五年的壁画,画的是五百强盗被胜军王处酷刑,挖眼后扔弃在山林,佛祖亲临,施展法力,恢复其双眼。五百强盗皈依佛法,后修成正果,成为五百罗汉。
中土历史上较有名的关于五百罗汉的传说是在浙江天台山。据说东晋高僧竺昙猷居此山,曾经度过石桥,见到一位神僧,后者告诉他十年以后当复来。后世遂有石桥寺五百罗汉之说。至迟在唐代会昌年间,当地就建有五百罗汉殿。比这更早的还是在唐玄宗时期,前面提到的“塑圣”杨惠之在河南府广爱寺塑了五百罗汉像。从五代时期开始,五百罗汉信仰逐渐流行,各地寺庙纷纷兴建五百罗汉堂。像吴越君主钱锣就下旨在杭州净慈寺创建了五百罗汉堂。宋太宗也为天台山寿昌寺造了五百罗汉像。
其实在古代印度“五百”一词是虚指,用来形容数量很多,就像古汉语中的“三”、“九”一样。任何佛经中都没有一一罗列过五百罗汉的名字。但随着罗汉堂的兴建越来越多,后人逐渐附会出了这五百罗汉的名字。五百罗汉的具体名号,最早见于五代的《复斋碑录》,可惜已经失传。现在可以一窥究竟的最早材料是南宋绍兴四年高道素录的《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
现在大家见到的很多罗汉堂,一般供奉的就是五百罗汉,其场景可谓壮观。国内有著名的四大罗汉堂,分别在北京的碧云寺、苏州的西园寺、汉阳的归元寺、成都的宝光寺。比较有意思的是碧云寺罗汉堂中的第444尊罗汉破邪见尊者其实就是乾隆皇帝的像。民间熟悉的济公活佛据说是降龙罗汉转世,他的像经常被塑造成半边哭脸半边笑脸,西园寺罗汉堂里济公像就是这样。人们入罗汉堂,还有“数罗汉”的习俗。据说,从一尊自己愿意的罗汉开始,顺着数到自己当时的年龄,最后数到的罗汉的名号、姿态就可以昭示自己的福运。
【责任编辑】刘婵
罗汉的来历
罗汉是阿罗汉的略称,根据梵语音译得来,有的佛经中也称阿卢汉、阿啰呵、啰呵。意译应供、杀贼、不生、无生、真人等,意思就是能够断除一切烦恼,不再受轮回之苦,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佛教分为小乘、大乘。简单地说,乘就是筏子的意思,佛法就是超度此岸之众生到觉悟之彼岸的筏子。小乘求自度,大乘则是自觉觉他,还要普度众生。修悟小乘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罗汉了。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迦叶、阿难、目连等都证得了罗汉果。
十八罗汉
对于一般人来说,最熟悉的罗汉是所谓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其实,佛教原来没有十八罗汉之说,较早说的是十六罗汉。据说这十六位罗汉受佛祖之命,永住世间,护持正法,济度众生。这一说法最早出自公元2世纪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庆友尊者所撰的《法住记》,里面记载了十六阿罗汉的名字和所住地区。他们是宾度罗跋罗惰阁、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阎、苏频陀、诺讵罗、跋陀罗、迦哩迦、伐阁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茶半托迦。这部佛典后来由著名的玄奘法师,也就是唐三藏,在唐高宗永徽五年译成汉文,十六罗汉说开始流行中土,受到信众尊奉。盛唐大诗人王维信佛,他就画过十六罗汉图,与他同时的画圣吴道子的弟子卢楞伽也画过。在十六罗汉说之前,中土较早是在西晋的时候接触到的四大罗汉说,即摩诃迦叶、君屠钵叹、宾头卢、罗云(罗喉罗)。
一直到晚唐之前,中土文籍中都很少有十八罗汉之说,佛教艺术作品中也少有相关作品。据说唐玄宗时的“塑圣”杨惠之塑有十八罗汉,现在苏州用直的保圣寺里还保留着其中的九尊。这也可以说是目前保存下来最早的十八罗汉塑像了。到了晚唐五代,多有画家以善画罗汉而闻名,其中以画十六罗汉者为多。这些画家经常被人加其姓于“罗汉”前,称为“某罗汉”。像五代前蜀画家张玄善画罗汉,被世人称为张罗汉。但其时画罗汉最出名的当属僧人贯休,世称禅月法师。这是一位诗书画兼通,又清奇倔怪的高僧。他画的罗汉笔法与众不同,其形象奇诡古怪,非人间所有,据说是得自梦中,因而其罗汉图也常被后世作为塑造罗汉像的范本。
有一种说法认为,最早的十八罗汉像即是贯休所绘。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一诗,对他所看到的“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一一作了赞颂;身处两宋之际的葛胜仲有《十八罗汉赞》诗,序里说他曾经让人拓禅月画大阿罗汉十八躯。不过,现在可以看到的贯休罗汉组图的摹本,一是在日本皇宫内厅的宋初临摹画,一是在杭州碑林中的摹刻的刻石,都是十六位。
中土把十六罗汉扩展成十八罗汉,可能是因为在寺庙之中,它们常常分为两排相对而列,世俗更倾向于接受九九相对的情形。这里面或者有中土对“九”这一数字的喜爱。同样,传统上,“十八”也是一个较为民众喜爱的数字,唐太宗时有十八学士,佛教在晋朝时就有庐山十八高贤之说。较早描绘十八罗汉形象的还有前面说的张玄。苏东坡也为他的画写下了著名的《十八大阿罗汉颂》。十八罗汉的说法在苏东坡的时代已经是十分流行了,十六罗汉说开始逐渐湮没。民间的信仰和相关艺术作品也围绕十八罗汉展开了。
关于新增加的两位罗汉,有多种说法。按照苏东坡为贯休画作的那首诗歌来看,第十七位是庆友尊者,第十八位是宾头卢尊者。庆友是《法住记》的作者,宾头卢其实就是宾度罗跋罗惰阁的简称,这应该算是误认了。所以后来南宋僧人志磐在他的佛教史著《佛祖统计》卷三十三中又提出第十七位应是迦叶尊者,第十八位应是君徒钵叹尊者,这其实是将更早的四大罗汉之说中的两位搬了过来。清代乾隆皇帝又御定第十七位是降龙罗汉即迦叶尊者,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自此,十八罗汉的组成基本上就照此了。另外,藏传佛教中,常在十六罗汉基础上加入达摩多罗居士与布袋和尚。
五百罗汉
五百罗汉之说,起源比十六罗汉说要早,在佛经中属于常见,传入中土的时间也更早。如西晋竺法护译《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说的就是迦叶与五百阿罗汉最初结集佛经。东晋时翻译的《舍利弗问经》中也说到,弗沙秘多罗王毁灭佛法后,有五百罗汉重兴佛教。梁代朱繇就画过五百罗汉图。但对五百罗汉的普遍信奉是在十六罗汉信仰盛行之后,可能多半还是受到了后者受欢迎的影响,有点爱屋及乌的情形。
关于五百罗汉的出身可谓众说纷纭:佛家有五百罗汉结集之说。说的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年,五百罗汉相聚,由迦叶为上首,将佛在世时口口相传的教法记录、整理下来,这是佛经的第一次结集。有的则认为他们就是迦腻色迦王第四次结集时的五百罗汉。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中说他们的前身是南海滨一枯树下的五百只蝙蝠。佛经中也有说到,佛前世为婆罗门因提耆利时,曾在盘头摩跋城教授五百童子,后者为五百罗汉前身。敦煌莫高窟285窟南壁有绘制于西魏大统四年至五年的壁画,画的是五百强盗被胜军王处酷刑,挖眼后扔弃在山林,佛祖亲临,施展法力,恢复其双眼。五百强盗皈依佛法,后修成正果,成为五百罗汉。
中土历史上较有名的关于五百罗汉的传说是在浙江天台山。据说东晋高僧竺昙猷居此山,曾经度过石桥,见到一位神僧,后者告诉他十年以后当复来。后世遂有石桥寺五百罗汉之说。至迟在唐代会昌年间,当地就建有五百罗汉殿。比这更早的还是在唐玄宗时期,前面提到的“塑圣”杨惠之在河南府广爱寺塑了五百罗汉像。从五代时期开始,五百罗汉信仰逐渐流行,各地寺庙纷纷兴建五百罗汉堂。像吴越君主钱锣就下旨在杭州净慈寺创建了五百罗汉堂。宋太宗也为天台山寿昌寺造了五百罗汉像。
其实在古代印度“五百”一词是虚指,用来形容数量很多,就像古汉语中的“三”、“九”一样。任何佛经中都没有一一罗列过五百罗汉的名字。但随着罗汉堂的兴建越来越多,后人逐渐附会出了这五百罗汉的名字。五百罗汉的具体名号,最早见于五代的《复斋碑录》,可惜已经失传。现在可以一窥究竟的最早材料是南宋绍兴四年高道素录的《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
现在大家见到的很多罗汉堂,一般供奉的就是五百罗汉,其场景可谓壮观。国内有著名的四大罗汉堂,分别在北京的碧云寺、苏州的西园寺、汉阳的归元寺、成都的宝光寺。比较有意思的是碧云寺罗汉堂中的第444尊罗汉破邪见尊者其实就是乾隆皇帝的像。民间熟悉的济公活佛据说是降龙罗汉转世,他的像经常被塑造成半边哭脸半边笑脸,西园寺罗汉堂里济公像就是这样。人们入罗汉堂,还有“数罗汉”的习俗。据说,从一尊自己愿意的罗汉开始,顺着数到自己当时的年龄,最后数到的罗汉的名号、姿态就可以昭示自己的福运。
【责任编辑】刘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