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邓石如篆书为取法对象,从创作内容,创作过程,章法形式上分析创作的作品。
关键词:邓石如篆书;篆书创作过程;篆书创作启示
我的创作取法清代邓石如的篆书《白氏草堂记》。邓石如在篆书领域是开宗立派的大家。结体取法李斯、李阳冰,掺以《石鼓文》之古意与汉隶金石碑版之变化。笔力沉实、细腰长脚、重心上移、上紧下松,体现出雄浑苍茫和势大力沉的效果。邓石如处于篆隶中兴的清代中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到朴学和金石碑版的影响,加上自身不受约束向往自由的性格特征,对篆书进行变法。打破了当时代王澍铁线篆一脉,扭转了以烧毫等方法力求线条匀一的写篆方法。注重线条的起收处和气韵连贯,书写更加自然婉转。形成了一种新的写篆方法,为篆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的审美被后世所尊崇。
对于创作内容的选择基于两个原则:第一,不选太生僻的内容。太生僻会拉开作品与欣赏着的距离,会让欣赏者望而却步反倒失了观赏效果。第二,字数要适中。内容太多很难保持统一,内容太少又会显得单调。综上所述,我将此次创作内容确定为《岳阳楼记》,去掉首段的记叙和尾段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单纯描写岳阳楼的景色。
接下来书写创作草稿,审定字法,避免错字,别字,繁简混淆。先在白纸上划好界格,用铅笔将创作的内容用篆书字体抄写一遍。在抄写的过程中,把每一个字的多种写法进行比对,选择最恰当常见的写法。篆书是文字史上的早期文字,字法不够成熟,写法多种多样。故篆书在书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众多书家最常用的字法;二是有通俗写法不选异体字;三是篆书字形有限,实在没有的选择通假字要谨慎。将文本抄完之后反复核对,找出错字和不确定的字,反复考证,确定正确篆法。
最初设计的章法是选用八尺整张的纸裁成四条屏书写全文,再用拼条纵向拼接。在一张等比例缩小的纸上先用铅笔书写小稿来试图表现基本的章法信息,再以这张稿子为基础,调整正文字法的变化,使字与字的关系协调,章法布局关系平衡,不会因为某些字画多少搭配不好显得突兀。细节调整的过程中,反复修改直到空间均匀,字形协调,章法完善为止。最后用较粗的签字笔复写小稿,完成小稿。
完成小稿之后,选择四分熟宣纸,并绘制好界格,用较浓的云头艳和汉笔坊的狼勾连续书写六个小时一气呵成。生纸浓墨更能表现出线条的苍茫厚重感,连续书写能保持状态的统一,字形结构的气韵连贯。第一稿完成之后字形偏散,疏密对比不够明显,不足以表现邓石如篆书的韵味,且章法混乱参差不齐。第二稿在划界格的时候,在单线的两边加了0.5厘米的辅助线,使在书写时上下左右留有余地,整体视觉效果较一稿更加统一。二稿创作的过程中,尽量将密的结构写的更密,拉开疏密对比,使作品更加丰富,效果可观。
正文完成后到落款环节,为保持作品的统一,直接用与正文大小相同的篆书落款。经过老师的指导,为加强作品的丰富性,后采用《张迁碑》结合《好大王碑》风格的小字隶书。落款位置定为比原文低的两行小隶书。小字隶书对线条质感,趣味性要求甚高。在书写的过程中,要表现出枯湿浓淡,大小错落,疏密崎侧的变化。至于为何采用小字隶书撰写落款,我认为此种隶书风格与邓石如篆书两者之间的笔意有很多的共同点。首先运笔都采用了篆籀笔法,以中锋为主其次线条都属于浑朴苍穆,筋骨凝练一路。写来酣畅淋漓,犹如江海涌进,气势磅礴,有一泻千里之势。
在创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众多问题,例如:繁简混用。我把《岳阳楼记》中“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中的“里”字写成了繁体。当表达数字或里程的时候用简体,其他情况用繁体,此处表示里程故不需要用繁体。除此之外,“薄”字的笔画较为繁杂,我犯了一个较为低级的错误,漏掉了其中的一笔,通过翻阅《说文解字》反复比对最终确定采用吴让之的写法。除以上单个字的问题外,初稿时在拼接形式上采用的是四条两色交叉的拼接方式,想以色差的方式增加作品的趣味性,但是随着初稿的完成,色差过于突兀。与其在形式上耗费心思,不如全身心地把精力投到章法的完美与字法严谨上,万物之始,大道至简。所以二稿我采用了统一的深仿古四条拼接,以最纯真的面貌呈现最原始的文字,正如傅山提出:“寧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二稿由于纸张颜色过深,再加之邓石如风格厚重紧密,整幅作品黑压压一片,气韵不通透,容易引起观赏者的视觉混乱。终稿换用浅色的纸张以突出线条的运行不息,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给观赏者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力。
对于此次作品的打造,我有了新的认识,书法的创作不只是以必要的形式加技法性的书写,这样的创作缺乏情感的注入,而我在此幅创作中,不仅感受到岳阳楼美景之怡人,范仲淹描绘岳阳楼气魄之雄伟,更是领略了古人写景时呈现出的深厚文学修养。我觉得作为学书者,不仅要在技法空间上提升,而且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多写字,多读书,在书写与学习古典文学之间得到一种双重的艺术享受,真正的感受书法之美。
如何打造出一幅更加完美的书法作品,与如何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生异曲同工。书法作品前期的酝酿构思,就相当于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如何去完成这样一幅作品?将明确用什么书体创作,想以怎样的形式与技法承载文字比作人生中各种选择和选择之后如何塑造自己的人生。对于现在的我,处在学校与社会的分岔路口。就要明确以后的规划,考研究生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还是步入社会在社会中磨练自己,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选择之后,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以严谨的态度踏踏实实的去做,遇到困难想办法克服,越挫越勇,持之以恒。相信这个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个真正努力的人。或许只有这样,自己的书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人生也能更加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9年10月---高妍《邓石如篆书分格的形成与影响》
[2]《杨华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入展作品创作心得》
[3]傅山《傅山论书画》(作字示儿孙)三晋出版社,2015.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关键词:邓石如篆书;篆书创作过程;篆书创作启示
我的创作取法清代邓石如的篆书《白氏草堂记》。邓石如在篆书领域是开宗立派的大家。结体取法李斯、李阳冰,掺以《石鼓文》之古意与汉隶金石碑版之变化。笔力沉实、细腰长脚、重心上移、上紧下松,体现出雄浑苍茫和势大力沉的效果。邓石如处于篆隶中兴的清代中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到朴学和金石碑版的影响,加上自身不受约束向往自由的性格特征,对篆书进行变法。打破了当时代王澍铁线篆一脉,扭转了以烧毫等方法力求线条匀一的写篆方法。注重线条的起收处和气韵连贯,书写更加自然婉转。形成了一种新的写篆方法,为篆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的审美被后世所尊崇。
对于创作内容的选择基于两个原则:第一,不选太生僻的内容。太生僻会拉开作品与欣赏着的距离,会让欣赏者望而却步反倒失了观赏效果。第二,字数要适中。内容太多很难保持统一,内容太少又会显得单调。综上所述,我将此次创作内容确定为《岳阳楼记》,去掉首段的记叙和尾段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单纯描写岳阳楼的景色。
接下来书写创作草稿,审定字法,避免错字,别字,繁简混淆。先在白纸上划好界格,用铅笔将创作的内容用篆书字体抄写一遍。在抄写的过程中,把每一个字的多种写法进行比对,选择最恰当常见的写法。篆书是文字史上的早期文字,字法不够成熟,写法多种多样。故篆书在书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众多书家最常用的字法;二是有通俗写法不选异体字;三是篆书字形有限,实在没有的选择通假字要谨慎。将文本抄完之后反复核对,找出错字和不确定的字,反复考证,确定正确篆法。
最初设计的章法是选用八尺整张的纸裁成四条屏书写全文,再用拼条纵向拼接。在一张等比例缩小的纸上先用铅笔书写小稿来试图表现基本的章法信息,再以这张稿子为基础,调整正文字法的变化,使字与字的关系协调,章法布局关系平衡,不会因为某些字画多少搭配不好显得突兀。细节调整的过程中,反复修改直到空间均匀,字形协调,章法完善为止。最后用较粗的签字笔复写小稿,完成小稿。
完成小稿之后,选择四分熟宣纸,并绘制好界格,用较浓的云头艳和汉笔坊的狼勾连续书写六个小时一气呵成。生纸浓墨更能表现出线条的苍茫厚重感,连续书写能保持状态的统一,字形结构的气韵连贯。第一稿完成之后字形偏散,疏密对比不够明显,不足以表现邓石如篆书的韵味,且章法混乱参差不齐。第二稿在划界格的时候,在单线的两边加了0.5厘米的辅助线,使在书写时上下左右留有余地,整体视觉效果较一稿更加统一。二稿创作的过程中,尽量将密的结构写的更密,拉开疏密对比,使作品更加丰富,效果可观。
正文完成后到落款环节,为保持作品的统一,直接用与正文大小相同的篆书落款。经过老师的指导,为加强作品的丰富性,后采用《张迁碑》结合《好大王碑》风格的小字隶书。落款位置定为比原文低的两行小隶书。小字隶书对线条质感,趣味性要求甚高。在书写的过程中,要表现出枯湿浓淡,大小错落,疏密崎侧的变化。至于为何采用小字隶书撰写落款,我认为此种隶书风格与邓石如篆书两者之间的笔意有很多的共同点。首先运笔都采用了篆籀笔法,以中锋为主其次线条都属于浑朴苍穆,筋骨凝练一路。写来酣畅淋漓,犹如江海涌进,气势磅礴,有一泻千里之势。
在创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众多问题,例如:繁简混用。我把《岳阳楼记》中“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中的“里”字写成了繁体。当表达数字或里程的时候用简体,其他情况用繁体,此处表示里程故不需要用繁体。除此之外,“薄”字的笔画较为繁杂,我犯了一个较为低级的错误,漏掉了其中的一笔,通过翻阅《说文解字》反复比对最终确定采用吴让之的写法。除以上单个字的问题外,初稿时在拼接形式上采用的是四条两色交叉的拼接方式,想以色差的方式增加作品的趣味性,但是随着初稿的完成,色差过于突兀。与其在形式上耗费心思,不如全身心地把精力投到章法的完美与字法严谨上,万物之始,大道至简。所以二稿我采用了统一的深仿古四条拼接,以最纯真的面貌呈现最原始的文字,正如傅山提出:“寧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二稿由于纸张颜色过深,再加之邓石如风格厚重紧密,整幅作品黑压压一片,气韵不通透,容易引起观赏者的视觉混乱。终稿换用浅色的纸张以突出线条的运行不息,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给观赏者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力。
对于此次作品的打造,我有了新的认识,书法的创作不只是以必要的形式加技法性的书写,这样的创作缺乏情感的注入,而我在此幅创作中,不仅感受到岳阳楼美景之怡人,范仲淹描绘岳阳楼气魄之雄伟,更是领略了古人写景时呈现出的深厚文学修养。我觉得作为学书者,不仅要在技法空间上提升,而且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多写字,多读书,在书写与学习古典文学之间得到一种双重的艺术享受,真正的感受书法之美。
如何打造出一幅更加完美的书法作品,与如何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生异曲同工。书法作品前期的酝酿构思,就相当于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如何去完成这样一幅作品?将明确用什么书体创作,想以怎样的形式与技法承载文字比作人生中各种选择和选择之后如何塑造自己的人生。对于现在的我,处在学校与社会的分岔路口。就要明确以后的规划,考研究生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还是步入社会在社会中磨练自己,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选择之后,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以严谨的态度踏踏实实的去做,遇到困难想办法克服,越挫越勇,持之以恒。相信这个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个真正努力的人。或许只有这样,自己的书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人生也能更加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9年10月---高妍《邓石如篆书分格的形成与影响》
[2]《杨华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入展作品创作心得》
[3]傅山《傅山论书画》(作字示儿孙)三晋出版社,2015.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