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给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挑战,研究发现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存在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为了实现教学中跨文化双向传输模式,笔者试图探索本土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0-0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3-0032-01
一、研究背景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近年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外交主要是圍绕”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进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目前我国文化外交战略的重点,是提升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基本手段。作为培养语言与文化交流能力的大学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应用能力的重要责任。”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无疑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四六级改革: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自2007年实施改革以来,翻译题型有了较大改变,由原来的汉译英句子翻译改革为现在的段落翻译,这不仅是在句子长度上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有了较大改变,由原来的单纯考察词组搭配改为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段落翻译,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由此不难看出,要想应对这类题型,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量的句型、短语,更重要的是要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跨文化交际目标: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双方的交流,而不是单当面向另一方面学习。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对本国传统文化介绍较少,这势必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是被动地提供交际对方所需的信息,而不能对等有效地进行交流,向外输出我国传统文化。
二、前期研究
检索知网外语类核心期刊发现,国内关于中文文化融入到外语课堂的研究较少,南京大学的从丛(2000)提出了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他指出我国外语界忽视了作为交际主题的另一方的文化背景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应当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贯穿到各层次英语教学中,成为我国各层次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担负的重要人物。随后许多学者就高校大学生是否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展开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张为民、朱红梅(2002)以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测试、访谈的方法对大学生翻译中国典型的食物、民俗、历史名胜古迹名称的能力以及英语课堂教学中中国文化所占成为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集美大学刘世文(2003)主要考察了集美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翻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汇、成语故事的能力。邓文英、敖凡(2005)通过分析四川省内10所高校英语专业的授课老师完成的调查问卷,就英语专业教师是否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現象、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中国文化课程的态度以及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可以发现,前期的研究多以测试学生翻译中国文化词汇的能力为主,忽略了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这恰恰应该同属于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其次,文化应该包括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而前期研究却涉猎不足。第三,英语课堂教学中是否包含中国文化一直时前期研究的重点,但课外学习或考试中中国文化所占的比例、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态度及对改进的期望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考查。
三、国内文化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中本土文化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英语课堂过分的强调英语文化的重要性,忽视中国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文化的缺失。很多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知识单纯的为了交流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往往更多的是单方面的获取英美文化的信息,被动地去表达一些信息,而不会去主动地把本国的优秀文化传递给对方。这种现象被一些学者称 ”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也暴露了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
2.英语文化的重视。翻开大学相关的英语课本,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英语文章及材料都是有关西方文化的。不仅如此,大学英语的各种考试、测试、听力材料无疑都是基于西方文化或背景的。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学习英语就只是学习西方的文化,他们渐渐地疏离了中国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3.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欠缺。其主要原因是英语教学中设计中国文化的内容很少,英语教材和课堂教学中涉及中国文化的成分极少,学生接触有关中国文化的机会微乎其微,结果造成了多数人无法用英语表达他们所熟知的中国文化。
四、大学英语课堂中本土文化融入的方法
要想从大学教学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方法:
1.中西文化对比法。教师带领学生在认识、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的同时,既要吸收英语文化的精华,又要领会中国文化在英语中的说法。可以通过课堂口头陈述或者是以作文的形式有目的地训练学生们用英语表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事物。
2.翻译训练法。具有民族特色概念的翻译是汉英互译的一大难点,有些因为在目标语中缺乏实物或者概念,甚至被称为是不可译的。但是,中外翻译界对此已经做出大量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在翻译上多投入一点时间,系统地讲授翻译技巧,让学生在遇见不知道英语说法的文化事物时,可以采取意译、音译加解释、模糊翻译等方法用英语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神韵和特色。
3.词汇拓展法。我们可以在讲解英语词汇时,紧跟中国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我们特有的文化现象进行解释。教师也可以搜集整理一些关于介绍中国社会、经济、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外文材料分发给学生在课外阅读,力求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累,提高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从从. “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 光明日报,2000.10.19.
[2] 邓文英,敖凡. 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4):58-61.
[3] 刘世文.对中国文化英语表发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29-32.
[4] 张为民,朱红梅.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学报,2002(增1):34-40.
作者简介:郭苗苗,湖北武汉,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 G40-0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3-0032-01
一、研究背景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近年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外交主要是圍绕”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进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目前我国文化外交战略的重点,是提升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基本手段。作为培养语言与文化交流能力的大学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应用能力的重要责任。”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无疑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四六级改革: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自2007年实施改革以来,翻译题型有了较大改变,由原来的汉译英句子翻译改革为现在的段落翻译,这不仅是在句子长度上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有了较大改变,由原来的单纯考察词组搭配改为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段落翻译,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由此不难看出,要想应对这类题型,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量的句型、短语,更重要的是要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跨文化交际目标: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双方的交流,而不是单当面向另一方面学习。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对本国传统文化介绍较少,这势必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是被动地提供交际对方所需的信息,而不能对等有效地进行交流,向外输出我国传统文化。
二、前期研究
检索知网外语类核心期刊发现,国内关于中文文化融入到外语课堂的研究较少,南京大学的从丛(2000)提出了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他指出我国外语界忽视了作为交际主题的另一方的文化背景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应当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贯穿到各层次英语教学中,成为我国各层次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担负的重要人物。随后许多学者就高校大学生是否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展开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张为民、朱红梅(2002)以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测试、访谈的方法对大学生翻译中国典型的食物、民俗、历史名胜古迹名称的能力以及英语课堂教学中中国文化所占成为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集美大学刘世文(2003)主要考察了集美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翻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汇、成语故事的能力。邓文英、敖凡(2005)通过分析四川省内10所高校英语专业的授课老师完成的调查问卷,就英语专业教师是否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現象、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中国文化课程的态度以及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可以发现,前期的研究多以测试学生翻译中国文化词汇的能力为主,忽略了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这恰恰应该同属于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其次,文化应该包括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而前期研究却涉猎不足。第三,英语课堂教学中是否包含中国文化一直时前期研究的重点,但课外学习或考试中中国文化所占的比例、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态度及对改进的期望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考查。
三、国内文化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中本土文化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英语课堂过分的强调英语文化的重要性,忽视中国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文化的缺失。很多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知识单纯的为了交流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往往更多的是单方面的获取英美文化的信息,被动地去表达一些信息,而不会去主动地把本国的优秀文化传递给对方。这种现象被一些学者称 ”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也暴露了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
2.英语文化的重视。翻开大学相关的英语课本,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英语文章及材料都是有关西方文化的。不仅如此,大学英语的各种考试、测试、听力材料无疑都是基于西方文化或背景的。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学习英语就只是学习西方的文化,他们渐渐地疏离了中国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3.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欠缺。其主要原因是英语教学中设计中国文化的内容很少,英语教材和课堂教学中涉及中国文化的成分极少,学生接触有关中国文化的机会微乎其微,结果造成了多数人无法用英语表达他们所熟知的中国文化。
四、大学英语课堂中本土文化融入的方法
要想从大学教学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方法:
1.中西文化对比法。教师带领学生在认识、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的同时,既要吸收英语文化的精华,又要领会中国文化在英语中的说法。可以通过课堂口头陈述或者是以作文的形式有目的地训练学生们用英语表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事物。
2.翻译训练法。具有民族特色概念的翻译是汉英互译的一大难点,有些因为在目标语中缺乏实物或者概念,甚至被称为是不可译的。但是,中外翻译界对此已经做出大量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在翻译上多投入一点时间,系统地讲授翻译技巧,让学生在遇见不知道英语说法的文化事物时,可以采取意译、音译加解释、模糊翻译等方法用英语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神韵和特色。
3.词汇拓展法。我们可以在讲解英语词汇时,紧跟中国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我们特有的文化现象进行解释。教师也可以搜集整理一些关于介绍中国社会、经济、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外文材料分发给学生在课外阅读,力求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累,提高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从从. “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 光明日报,2000.10.19.
[2] 邓文英,敖凡. 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4):58-61.
[3] 刘世文.对中国文化英语表发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29-32.
[4] 张为民,朱红梅.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学报,2002(增1):34-40.
作者简介:郭苗苗,湖北武汉,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