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这是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涉及人们切身利益最为重要和最现实的问题。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作者以崭新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性观点。
【关键词】突破口 和谐发展 英语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奠基工程,如何促进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和谐教育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如何推进城乡教育和谐,特别是就目前的具体科目而言,是否也应主动适应这一要求,有所作为?换言之,推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能否在目前的中小学科目中找到一个突破口?作为一名中学外语教师,我越来越感到应以英语教育为突破口,推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
(一)英语科目是中学阶段的主干课程,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随着世界交往的日益频繁和深入,英语“作为二十一世纪公民的一项基本技能”,其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英语作为中学阶段的主干课程之一,在英语教育和英语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近年来也一直处于教学改革的前沿。特别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下,缩小城乡教育反差,建立和谐教育愈来愈成为公民的广泛诉求。唯其如此,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近些年来一刻也没有停止。英语作为一门主干课程,较之其它主干课程时代感、应用性较为明显,在各门科目的发展改革中也首当其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从近些年来的《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发、英语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教材的更迭、教学方式的探讨、考试方式的改革的就能明显地反映出来。
(二)英语科目在当前城乡教育诸多科目中反差最为严重。
首先应该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客观条件的种种制约,目前城乡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差距。据笔者调查,目前城乡小学根据国家要求虽已普遍开设了英语课,但由于思想观念、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乡小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大差别。结果到了中学,由于小学英语基础不牢,给老师授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形成了农村中学“英语难教、学生难学”的“双难困境”,直接影响了英语教育的普及乃至教育的和谐。
(三)推进英语教育的突破对推进城乡教育整体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推进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和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在推进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人们已经普遍感到在各门科目中,英语教育的改革尽管已经付诸了很大的努力,但成效并不明显,城乡英语教育仍然存在很大反差,既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难点问题。英语教育的改革,关系着基础教育的改革;英语教育的和谐,关系着城乡教育的和谐。从一定意义上说,英语教育的成效不仅可以作为教育改革成效的标准,而且实现英语教育的突破关系着城乡教育的整体和谐。
二、问题与分析
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造成目前城乡英语教育严重反差的状况,主要是由于二者的发展不平衡所致,而求得二者平衡发展、促进共同和谐,个人认为,这里的主要问题不是要降低城市英语教育的发展,而是如何克服目前农村英语教育存在的不足,加快农村英语教育的发展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认为目前影响与制约农村英语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一) 师资队伍缺乏、力量薄弱,直接影响英语教学。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目前农村中小学普遍缺少英语教师,现在的英语教师大多数又为非英语专业半路出家。在对一些农村中学的调查中,笔者发现,这些半路出家的英语教师不仅对英语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掌握不够,有的甚至连发音、书写等基本功都不够扎实, 这种专业结构上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其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难以提高。
(二)教学设施短缺,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英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交际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实践机会,有利于英语的学习与运用。乡村学校由于其特有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因素等的制约,并不具备客观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城乡英语教学存在着一条天然的“鸿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加速英语发展,缩小与填平“鸿沟”的有力武器。然而,由于教育投资不足,学校硬件建设较差,乡村教育教学设施普遍落后,一些学校语音室都没有有效地建立与运用,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课程了,造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因此,以现代化手段推进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特别是加大信息化手段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普及与运用,任重道远。
(三)目标与实际相脱节,农村英语教育难与素质教育相“合拍”。
素质教育一直是近年来包括英语在内的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推进英语素质的重要举措,使用新编教材,采用新型教学方法,也为理论界与一些城市的英语教师们所大力推崇。然而,这些美好的愿望终究是美好的愿望,在农村学校并没有起到应有效果。
三、对策与思考
建立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同样推进城乡教育和谐也需要一个过程。它的成功,有赖于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社会各界的支持;亦有赖于广大英语教育者思想观念的转变,切实把英语教学的着眼点落到交际英语上来。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城乡英语教育和谐,我认为以下几点似应引起重视。
(一)首要的是转变思想观念
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建立和谐社会,推进城乡教育和谐本身就包含了转变陈旧观念的思想。需要指出,我们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讲转变观念,也已有很多年了,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农村中学的外语教学几乎是完全为初中和高中的升学考试而教学外语,观念并未真正转变,素质教育始终只能是农村中学可望而不可及的远景目标。
(二)最根本的是加大扶持,实施政策倾斜。
“政策原因是教育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这是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在日前结题时得出这样的结论。毋庸讳言,造成目前城乡教育巨大反差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教育改革的失策。应该承认,国家在教育改革及教育投入上是下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较大成绩的,但由于是一项改革与尝试,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就采取“把洗澡水和小孩一起倒掉”的做法,否定甚至放弃教育的改革,相反是要以更大的力度,采取更理性、可行与和谐的政策推进改革,制定相关教育政策,从资金和政策方面进行扶持与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反差,英语教育当然可以率先迈开步伐。
(三)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条“以城带乡、和谐发展”的路子。
目前为促进城乡教育和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一些地区教育部门规定了新分配到城市的教师到农村中学支教两年,组织农村教师到城区参加教研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政策有的还不够完善,有的还没有形成制度。
(四)关键是消除一些束缚农村英语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应该承认,发展农村教育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不是简单的“贫困”问题,解决方法也不能仅靠增加投资这一招。城市与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差别是客观的,不能理想化,也不是简单要搞的所谓的“平均主义”。我认为,关键的是正视城乡之间的现实差距,打破城乡之间业已存在一些教育“不平等”现象,依据农村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掘与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同时,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给予充分的考虑与必要的支持,如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进教学硬件设施,加大信息化教学的力度等。农村学校和一些部门,不能一味地“等、靠、要”,更不能一味地以城市的标准和模式来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进农村教育和谐,不仅需要外部的“拉力”,还需要内部的“动力”,“二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槊. 《启发式教学研究与实践》[M].北京: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1
[3]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关键词】突破口 和谐发展 英语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奠基工程,如何促进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和谐教育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如何推进城乡教育和谐,特别是就目前的具体科目而言,是否也应主动适应这一要求,有所作为?换言之,推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能否在目前的中小学科目中找到一个突破口?作为一名中学外语教师,我越来越感到应以英语教育为突破口,推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
(一)英语科目是中学阶段的主干课程,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随着世界交往的日益频繁和深入,英语“作为二十一世纪公民的一项基本技能”,其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英语作为中学阶段的主干课程之一,在英语教育和英语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近年来也一直处于教学改革的前沿。特别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下,缩小城乡教育反差,建立和谐教育愈来愈成为公民的广泛诉求。唯其如此,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近些年来一刻也没有停止。英语作为一门主干课程,较之其它主干课程时代感、应用性较为明显,在各门科目的发展改革中也首当其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从近些年来的《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发、英语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教材的更迭、教学方式的探讨、考试方式的改革的就能明显地反映出来。
(二)英语科目在当前城乡教育诸多科目中反差最为严重。
首先应该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客观条件的种种制约,目前城乡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差距。据笔者调查,目前城乡小学根据国家要求虽已普遍开设了英语课,但由于思想观念、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乡小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大差别。结果到了中学,由于小学英语基础不牢,给老师授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形成了农村中学“英语难教、学生难学”的“双难困境”,直接影响了英语教育的普及乃至教育的和谐。
(三)推进英语教育的突破对推进城乡教育整体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推进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和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在推进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人们已经普遍感到在各门科目中,英语教育的改革尽管已经付诸了很大的努力,但成效并不明显,城乡英语教育仍然存在很大反差,既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难点问题。英语教育的改革,关系着基础教育的改革;英语教育的和谐,关系着城乡教育的和谐。从一定意义上说,英语教育的成效不仅可以作为教育改革成效的标准,而且实现英语教育的突破关系着城乡教育的整体和谐。
二、问题与分析
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造成目前城乡英语教育严重反差的状况,主要是由于二者的发展不平衡所致,而求得二者平衡发展、促进共同和谐,个人认为,这里的主要问题不是要降低城市英语教育的发展,而是如何克服目前农村英语教育存在的不足,加快农村英语教育的发展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认为目前影响与制约农村英语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一) 师资队伍缺乏、力量薄弱,直接影响英语教学。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目前农村中小学普遍缺少英语教师,现在的英语教师大多数又为非英语专业半路出家。在对一些农村中学的调查中,笔者发现,这些半路出家的英语教师不仅对英语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掌握不够,有的甚至连发音、书写等基本功都不够扎实, 这种专业结构上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其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难以提高。
(二)教学设施短缺,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英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交际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实践机会,有利于英语的学习与运用。乡村学校由于其特有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因素等的制约,并不具备客观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城乡英语教学存在着一条天然的“鸿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加速英语发展,缩小与填平“鸿沟”的有力武器。然而,由于教育投资不足,学校硬件建设较差,乡村教育教学设施普遍落后,一些学校语音室都没有有效地建立与运用,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课程了,造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因此,以现代化手段推进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特别是加大信息化手段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普及与运用,任重道远。
(三)目标与实际相脱节,农村英语教育难与素质教育相“合拍”。
素质教育一直是近年来包括英语在内的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推进英语素质的重要举措,使用新编教材,采用新型教学方法,也为理论界与一些城市的英语教师们所大力推崇。然而,这些美好的愿望终究是美好的愿望,在农村学校并没有起到应有效果。
三、对策与思考
建立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同样推进城乡教育和谐也需要一个过程。它的成功,有赖于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社会各界的支持;亦有赖于广大英语教育者思想观念的转变,切实把英语教学的着眼点落到交际英语上来。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城乡英语教育和谐,我认为以下几点似应引起重视。
(一)首要的是转变思想观念
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建立和谐社会,推进城乡教育和谐本身就包含了转变陈旧观念的思想。需要指出,我们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讲转变观念,也已有很多年了,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农村中学的外语教学几乎是完全为初中和高中的升学考试而教学外语,观念并未真正转变,素质教育始终只能是农村中学可望而不可及的远景目标。
(二)最根本的是加大扶持,实施政策倾斜。
“政策原因是教育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这是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在日前结题时得出这样的结论。毋庸讳言,造成目前城乡教育巨大反差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教育改革的失策。应该承认,国家在教育改革及教育投入上是下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较大成绩的,但由于是一项改革与尝试,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就采取“把洗澡水和小孩一起倒掉”的做法,否定甚至放弃教育的改革,相反是要以更大的力度,采取更理性、可行与和谐的政策推进改革,制定相关教育政策,从资金和政策方面进行扶持与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反差,英语教育当然可以率先迈开步伐。
(三)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条“以城带乡、和谐发展”的路子。
目前为促进城乡教育和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一些地区教育部门规定了新分配到城市的教师到农村中学支教两年,组织农村教师到城区参加教研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政策有的还不够完善,有的还没有形成制度。
(四)关键是消除一些束缚农村英语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应该承认,发展农村教育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不是简单的“贫困”问题,解决方法也不能仅靠增加投资这一招。城市与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差别是客观的,不能理想化,也不是简单要搞的所谓的“平均主义”。我认为,关键的是正视城乡之间的现实差距,打破城乡之间业已存在一些教育“不平等”现象,依据农村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掘与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同时,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给予充分的考虑与必要的支持,如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进教学硬件设施,加大信息化教学的力度等。农村学校和一些部门,不能一味地“等、靠、要”,更不能一味地以城市的标准和模式来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进农村教育和谐,不仅需要外部的“拉力”,还需要内部的“动力”,“二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槊. 《启发式教学研究与实践》[M].北京: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1
[3]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