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它介于文理之间,涉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所以,地理教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综合性强。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地理学科的教学难度较其他学科要大得多。那么,地理教学中如何把握这一特点,并把它运用到指导学生的学习之中呢?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从“地理教学中诗词嵌入的效果”、“物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数学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等七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 知识渗透 综合性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7-355
一、文学艺术嵌入地理教学的效果
地理虽然不是文学,但它可以走进文学,甚至有些著作既是地理著作,又是文学著作,如郦道元的《水经注》。因此在地理环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学的作用,让文学走进地理教学的课堂,利用文学的形象性、情感性进行教学。
在我国浩瀚的文学海洋里,有许许多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佳句,教学时,引用富有文学情趣的诗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例如,引用“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诗句,通过分析“初三”这一时间词和“似弓”这一比喻句,我们可以得出月相为峨眉月;引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纱窗”等诗词,从月出月没的时间入手,就可以分析出诗中正确的月相,分别为上弦月、满月、下弦月。这样,把文学与地理知识相结合,使地理知识形象化,既易于学生理解记忆,又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如引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的诗句,可以说明玉门关在非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可以讲解气温水份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产生垂直地带性差异的知识;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可以讲解冷锋和暖锋过境时天气的变化过程,加强学生对“冷锋过境时先刮较大的风,再出现降水(雨雪天气),暖锋过境时不刮较大的风,只强调降水”这个不同点的认识;引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坐看黑云街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等诗句,可以分析理解诗句中所描述的四种降雨类型: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引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以理解水能资源丰富的条件是:水量大且水位落差大,水流湍急。还可以进一步理解顺水而行省时省力,逆水则费时费力的知识。引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既说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走向,还可拓展地解释海陆间水循环的规律等等。
二、物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就有一个分支叫地球物理学。这一学名本身就含有地理的概念。物理学中要研究地球就必须研究地理,这是不可否定的。高中地理与物理渗透的内容较多,诸如天体系统、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中核聚变及轴核的裂变、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贯性离心力形成的地球形状、太阳辐射的波长及波长与物体温度的关系、水汽凝结的条件、地震波、地热能量的根本来源、噪声污染等等,都以物理学上的力学(如万有引力、机械波等)、电磁学、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学为基础。用物理学上的这些知识去理解高中地理中渗透的物理知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绕恒星公转过程中,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的知识,我们可以讲解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在近日点比在远日点时大,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公转角速度、线速度变小;而从远日点到近日点,角速度、线速度都在变大的地理知识。再如利用物理学中的右手定则、左手定则,可以理解“大气运动”中的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方向的知识。利用“作用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作用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的知识,可以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的地理知识。利用物理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讲解天体系统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形成的地理知识。
三、知识在地化学理教学中的应用
从表面看,化学与地理的联系似乎不大,但实际上,地理中有许多知识离不开化学。如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臭氧层变薄等知识,这些都与化学有较广泛的联系。而这一点,却常常被课本所忽视。例如: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中,石灰岩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的形成,高中地理只用“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解、冲刷作用形成的”这句比较简略的话来描述,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学生就一目了然。
应用化学中可逆反应原理,上述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在压力增大、温度降低时,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利用化学方程式讲解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措施也能起到加深记忆、降低理解难度的功效。还可利用化学中温度的高低与溶解度的多少理解“水温越高含氧量越少,水温越低含氧量越多”这一内容。结合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浓度概念进行分析比较,可以讲解海水的盐度的知识,效果显著。
总结
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因此作为一个地理教师必须具备这些相关的学科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地理教学之中。这样,地理教学才会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教学质量才会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年第1、5期。
[2]《地理教学》2004年第1、3期。
[3]王国梁著《世界政治地理》,海洋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
[4]潘玉君著《地理學基础》,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云南省丘北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地理教学 知识渗透 综合性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7-355
一、文学艺术嵌入地理教学的效果
地理虽然不是文学,但它可以走进文学,甚至有些著作既是地理著作,又是文学著作,如郦道元的《水经注》。因此在地理环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学的作用,让文学走进地理教学的课堂,利用文学的形象性、情感性进行教学。
在我国浩瀚的文学海洋里,有许许多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佳句,教学时,引用富有文学情趣的诗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例如,引用“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诗句,通过分析“初三”这一时间词和“似弓”这一比喻句,我们可以得出月相为峨眉月;引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纱窗”等诗词,从月出月没的时间入手,就可以分析出诗中正确的月相,分别为上弦月、满月、下弦月。这样,把文学与地理知识相结合,使地理知识形象化,既易于学生理解记忆,又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如引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的诗句,可以说明玉门关在非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可以讲解气温水份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产生垂直地带性差异的知识;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可以讲解冷锋和暖锋过境时天气的变化过程,加强学生对“冷锋过境时先刮较大的风,再出现降水(雨雪天气),暖锋过境时不刮较大的风,只强调降水”这个不同点的认识;引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坐看黑云街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等诗句,可以分析理解诗句中所描述的四种降雨类型: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引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以理解水能资源丰富的条件是:水量大且水位落差大,水流湍急。还可以进一步理解顺水而行省时省力,逆水则费时费力的知识。引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既说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走向,还可拓展地解释海陆间水循环的规律等等。
二、物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就有一个分支叫地球物理学。这一学名本身就含有地理的概念。物理学中要研究地球就必须研究地理,这是不可否定的。高中地理与物理渗透的内容较多,诸如天体系统、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中核聚变及轴核的裂变、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贯性离心力形成的地球形状、太阳辐射的波长及波长与物体温度的关系、水汽凝结的条件、地震波、地热能量的根本来源、噪声污染等等,都以物理学上的力学(如万有引力、机械波等)、电磁学、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学为基础。用物理学上的这些知识去理解高中地理中渗透的物理知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绕恒星公转过程中,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的知识,我们可以讲解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在近日点比在远日点时大,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公转角速度、线速度变小;而从远日点到近日点,角速度、线速度都在变大的地理知识。再如利用物理学中的右手定则、左手定则,可以理解“大气运动”中的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方向的知识。利用“作用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作用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的知识,可以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的地理知识。利用物理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讲解天体系统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形成的地理知识。
三、知识在地化学理教学中的应用
从表面看,化学与地理的联系似乎不大,但实际上,地理中有许多知识离不开化学。如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臭氧层变薄等知识,这些都与化学有较广泛的联系。而这一点,却常常被课本所忽视。例如: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中,石灰岩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的形成,高中地理只用“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解、冲刷作用形成的”这句比较简略的话来描述,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学生就一目了然。
应用化学中可逆反应原理,上述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在压力增大、温度降低时,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利用化学方程式讲解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措施也能起到加深记忆、降低理解难度的功效。还可利用化学中温度的高低与溶解度的多少理解“水温越高含氧量越少,水温越低含氧量越多”这一内容。结合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浓度概念进行分析比较,可以讲解海水的盐度的知识,效果显著。
总结
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因此作为一个地理教师必须具备这些相关的学科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地理教学之中。这样,地理教学才会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教学质量才会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年第1、5期。
[2]《地理教学》2004年第1、3期。
[3]王国梁著《世界政治地理》,海洋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
[4]潘玉君著《地理學基础》,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云南省丘北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