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R&D资源的投入力度,使得R&D活動投入产出都有了很大提升。目前我国R&D活动存在资源投入结构不合理、R&D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突出、R&D直接产出质量不高、科研成果未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R&D活动的持续发展,本文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 R&D活动 投入现状 产出现状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于今年7月10号发布“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第17,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从2016年首次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前25名,到2017年上升至第22位,再到2018年跻身20强,位次上升也标志着中国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但我国的综合创新能力与瑞士、瑞典等世界创新强国之间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继续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稳步提升综合创新能力仍是我国政府的核心工作之一。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R&D活动投入产出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我国R&D活动的投入现状分析
(一)R&D投入总量增长较快,投入结构不尽合理。我国加大了对R&D资源活动的投入,人员及经费投入分别由2005年的136.5万人年、2450亿元增加到2016年387.8万人年、15676.7亿元,年均增速分别高达15.34%、44.98%。在此期间,我国R&D经费支出的年均增速要显著高于GDP增速,显示出我国对创新活动的重视。
我国R&D资源投入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从执行部门来看,企业R&D 投入比重呈现稳定上升趋势,而研发机构、高等学校却均呈现不同幅度下降趋势。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2016年我国高等学校R&D资源投入比重低于10%,这与高等学校的科研能力是不相匹配的。
从活动类型来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R&D资源投入比重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而实验发展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实验发展R&D经费和人员投入比重最大,保持在60%以上,而基础研究的比重偏小,始终维持在5%至10%。基础研究是新发明创造的先导,基础研究资源投入比重过低将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
从资金来源来看,我国R&D 经费投入已由政府主导型转变为企业主导型,企业已经成为我国R&D资金的投入主体。我国企业资金投入比重偏高 (2016年为76.06%),而政府资金投入比重偏低 (为20.03%);其他资金投入比重相对偏低且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降至4.01%。由于R&D其他资金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社会部门,其他资金投入比重不断下降,说明金融机构和社会部门对R&D资金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
(二)R&D投入强度大幅提升,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与创新强型国家相比,得出我国R&D投入强度总体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有很大差距。本文主要选取瑞典、荷兰、丹麦、新加坡、德国、日本等国进行了对比,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5年达到2.231%,与日本(3.284%,2015)、美国 (3.263%,2015年)等国存在一定差距。
(三)技术获取和改造力度加大,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突出。R&D活动除了包括原始创新外,还包括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技术改造和技术获取经费支出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技术引进后,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来加大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真正实现将外部技术转化为内部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比值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即使在最高点仍远远低于日本等国。表明出大中型工业企业仍存在严重的“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
二、R&D活动的产出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直接产出总量较多,质量不高。我国专利申请受理量和授权量均呈现出强劲增长趋势。专利申请受理量至2016年增加到175.38万件。专利申请授权量至2016年增加到346.48万件。然而,技术含量相对最高发明专利授权量所占比重还是较低。与此同时,专利申请受理量显著高于专利申请授权量,并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呈现出一定的扩大趋势。由此可见,专利申请在数量上虽有所增长,但在质量上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发明专利申请成功率过低。
(二)间接产出增长强劲,科研与生产脱节。R&D活动加快企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商品化形成,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主要表现为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近年来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呈现出强劲增长趋势,至2016年增加到147336.36亿元。2016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8.59%。但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相对较低,且增长缓慢,表明我国R&D活动存在单纯地追求R&D的直接产出,造成科研与生产相脱节。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大R&D资金投入力度。我国要进一步加大R&D资金投入力度。要加大R&D资金投入,除了依靠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外,还必须要有全方位、多渠道的R&D投资局面。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调动各类企业、中介机构等投资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国家、企业、中介机构等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二)调整和优化R&D投入结构。我国R&D投入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政府R&D投入应向基础研究有所倾斜,优先发展基础研究,进而为科技创新提供雄厚的储备。此外,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高等学校R&D 经费投入比重较低,应加大高等学校R&D投入。
(三)开放之态融入全球创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全球范围的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唯有开放合作才能实现共创共赢。
【参考文献】
[1] 卢方元,靳丹丹.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03):149-157.
[2] 单伟,马文,高俊光.弹性视角下的R&D投入与产出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7,35(07):1004-1015+1111.
[3] 张金胜,尚海涛,师萍.我国政府R&D投入及优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04):26-31.
【关键词】 R&D活动 投入现状 产出现状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于今年7月10号发布“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第17,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从2016年首次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前25名,到2017年上升至第22位,再到2018年跻身20强,位次上升也标志着中国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但我国的综合创新能力与瑞士、瑞典等世界创新强国之间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继续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稳步提升综合创新能力仍是我国政府的核心工作之一。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R&D活动投入产出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我国R&D活动的投入现状分析
(一)R&D投入总量增长较快,投入结构不尽合理。我国加大了对R&D资源活动的投入,人员及经费投入分别由2005年的136.5万人年、2450亿元增加到2016年387.8万人年、15676.7亿元,年均增速分别高达15.34%、44.98%。在此期间,我国R&D经费支出的年均增速要显著高于GDP增速,显示出我国对创新活动的重视。
我国R&D资源投入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从执行部门来看,企业R&D 投入比重呈现稳定上升趋势,而研发机构、高等学校却均呈现不同幅度下降趋势。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2016年我国高等学校R&D资源投入比重低于10%,这与高等学校的科研能力是不相匹配的。
从活动类型来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R&D资源投入比重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而实验发展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实验发展R&D经费和人员投入比重最大,保持在60%以上,而基础研究的比重偏小,始终维持在5%至10%。基础研究是新发明创造的先导,基础研究资源投入比重过低将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
从资金来源来看,我国R&D 经费投入已由政府主导型转变为企业主导型,企业已经成为我国R&D资金的投入主体。我国企业资金投入比重偏高 (2016年为76.06%),而政府资金投入比重偏低 (为20.03%);其他资金投入比重相对偏低且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降至4.01%。由于R&D其他资金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社会部门,其他资金投入比重不断下降,说明金融机构和社会部门对R&D资金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
(二)R&D投入强度大幅提升,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与创新强型国家相比,得出我国R&D投入强度总体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有很大差距。本文主要选取瑞典、荷兰、丹麦、新加坡、德国、日本等国进行了对比,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5年达到2.231%,与日本(3.284%,2015)、美国 (3.263%,2015年)等国存在一定差距。
(三)技术获取和改造力度加大,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突出。R&D活动除了包括原始创新外,还包括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技术改造和技术获取经费支出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技术引进后,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来加大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真正实现将外部技术转化为内部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比值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即使在最高点仍远远低于日本等国。表明出大中型工业企业仍存在严重的“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
二、R&D活动的产出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直接产出总量较多,质量不高。我国专利申请受理量和授权量均呈现出强劲增长趋势。专利申请受理量至2016年增加到175.38万件。专利申请授权量至2016年增加到346.48万件。然而,技术含量相对最高发明专利授权量所占比重还是较低。与此同时,专利申请受理量显著高于专利申请授权量,并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呈现出一定的扩大趋势。由此可见,专利申请在数量上虽有所增长,但在质量上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发明专利申请成功率过低。
(二)间接产出增长强劲,科研与生产脱节。R&D活动加快企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商品化形成,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主要表现为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近年来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呈现出强劲增长趋势,至2016年增加到147336.36亿元。2016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8.59%。但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相对较低,且增长缓慢,表明我国R&D活动存在单纯地追求R&D的直接产出,造成科研与生产相脱节。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大R&D资金投入力度。我国要进一步加大R&D资金投入力度。要加大R&D资金投入,除了依靠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外,还必须要有全方位、多渠道的R&D投资局面。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调动各类企业、中介机构等投资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国家、企业、中介机构等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二)调整和优化R&D投入结构。我国R&D投入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政府R&D投入应向基础研究有所倾斜,优先发展基础研究,进而为科技创新提供雄厚的储备。此外,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高等学校R&D 经费投入比重较低,应加大高等学校R&D投入。
(三)开放之态融入全球创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全球范围的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唯有开放合作才能实现共创共赢。
【参考文献】
[1] 卢方元,靳丹丹.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03):149-157.
[2] 单伟,马文,高俊光.弹性视角下的R&D投入与产出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7,35(07):1004-1015+1111.
[3] 张金胜,尚海涛,师萍.我国政府R&D投入及优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04):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