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维修与管理对于保证工业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机械加工设备维修与管理现状,然后具体探讨了设备维修与管理措施,以期为相关技术与维修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加工设备;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TH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284-01
在现代机械生产制造中,通过控制技术、数字技术及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制造产品的精度不断提高。在机械加工制造中,为有效改善产品加工质量、提升产品制造生产效率、降低设备损耗及原材料消耗,则必须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机械加工设备进行定期安全检修与维护。因此,加强有关机械加工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探讨,对于改善机械设备维修维护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机械加工设备维修与管理现状
(1)设备使用缺乏规范性,因工作人员在操作设备前,未有效掌握设备的操作规范及要领,或在设备操作过程中未按设备操作标准进行操作,使得机械加工设备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或带病运行状态,最终导致设备损坏及磨损程度增大,影响设备运行及使用;[1]
(2)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足,部分机械加工制造企业缺乏相应的设备安全维修管理制度,使得设备管理、运行及使用混乱,导致设备损坏速度加快;在大部分的机械制造加工企业中,工作人员对于设备的维护管理不重视,相关管理部门也缺乏设备保养意识,机械设备台账与技术资料档案建立难以开展;
(3)设备检修滞后,且存在大量浪费问题,当前大量企业在设备管理中仍未能有效实施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常处于事后维修状态,对于预防性保护维修缺乏相应的关注,导致部分设备老化及故障劣化现象无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与修理;部分维修人员在检修中贪图方便,将具有较大修复价值的部件废弃使用,或在未准确了解设备故障问题时便根据检修经验胡乱开展设备维修,最终造成维修资源大量浪费。
二、 机械加工设备维修与管理措施
1、加强机械设备预防性维护
(1)预防性维护的重点
预防性维护主要用于保持设备清洁、整齐、安全、润滑正常,从而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和延长修理间隔期限。具体措施有:防泄漏,设备维护人员应认真处理和防止设备滴、跑、漏、冒等故障问题;保持设备清洁,维护人员需严格执行不同设备的清洁SOP,确保设备有序、整齐、清洁;设备润滑管理,根据企业设备润滑保养计划与润滑油管理标准,维护人员需积极贯彻润滑的定量、定点、定期、定质管理政策,正确开展设备润滑处理,以降低设备运行的磨损及摩擦阻力,避免设备金属表面损伤及锈蚀问题,从而确保设备运行正常。[2]
(2) 日常维护与检查内容
日常维护内容包括:定期检修,依据检修计划定期进行停产检修,包含设备小修、中修及大修等;设备保养,依据计划开展设备清洁与易损件更换等;临时停工检修,在设备出现意外事故和故障时开展的针对性检修;运行维修,指进行的对设备运行影响程度较低或不影响设备工作的检修,如对设备信号指示灯更换;设备调整,对机械设备上的局部零部件开展细微调整,如机械传动的配合调整、电机传动皮带的张力调整等。
常检查内容包括:检查在设备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温升过快、振动、冒烟、气味与噪声异常、漏油等异常问题;检查设备是否能保证完成生产定额,是否能满足额定技术性能要求;检查设备是否存在降低设备寿命的隐患;检测设备是否符合产品生产质量标准;检查在设备运行及操作过程中是否可靠安全,传动机构、电气设备、机械零件等是否含有隐藏不安全因素。
2、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严格实行安全交底制度,保证各操作人员能全面了解设备运行条件、运行性能等内容,从而保障设备使用安全;严格实行“三定”制度,关键设备要开展定人、定机、定岗位制,各台设备的专业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考试与培训,在获取生产操作资格证后才能上岗工作;对于完成大修或新采购设备要执行规定的试运转试验,以避免部件早期磨损,提高设备使用年限;当采用多人轮岗制度时,对于多人操作的设备应做好交接班处理;在机械设备检修前应避免带病运行,若维修设备及条件不齐全,应避免强行拆修,以免影响设备修理质量;设备拆装过程中应按照固定检修程序与设备说明书进行,采用专用工具进行拆卸,且在拆装前后应将零部件排放整齐,避免日晒雨淋或磕碰。
3、 开展机械设备点检管理
设备点检是指为保证设备的基本性能,采用简单工具及仪器按照计划设定的方法及周期,对设备固定部位开展有无异常的预防性细致检查过程。点检计划包括点检计划与点检标准的制定、依据点检标准与计划开展点检与修理、点检效果评析与审核、结果反馈与相应处理措施改进等环节。[3]
当前企业在设备点检时通常由固定点检人员到车间对设备各定点进行检查,检查结果需通过输入设备传输至点检记录表格,而记录表格再由设备管理单位审核留档,此种手工填报点检结果方式工作效率较低,且很容易出现失误及漏项。而借助于设备点检管理系统可有效促进设备点检工作效率,降低人工调表工作量,简化点检流程。通过系统的PDA手持巡检终端可自动对项目合格状况进行采集,且能自行拍照留证,点检结束后利用巡检终端的同步功能即可将检查结果传输数据库生成设备点检记录汇总报表。
4、 优化设备时使用与维修管理
为改善机械加工设备管理水平和效率、减少设备管理成本,应加大操作、保养与维修人员间的信息反馈能力,并将设备保养归入到机械预防性维修体系中;工程施工中,应纠正“重生产、轻维修”的管理理念,重点将预防性维修放在机械设备维修的首要地位,保证从总体上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可靠性与安全性;加强培养维修人员应急修理与抢修任务的能力,促进人员综合化技术发展,通过对人员及设备操作的优化管理来提升机械加工设备管理效果。
结束语:
设备维修与管理质量将直接关系着企业整体设备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相关技术与维修人员应加强有关机械加工设备维修管理研究,总结设备维修管理问题及重要技术管理对策,以逐步提高设备维修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顺周,关佳亮,郎洪.论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维修资料的管理[J].科技资讯. 2012,05(35):57-58
[2]马志辉.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 2012,06(10):61-62
[3]张光学.浅谈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和维修[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0,13(14):74-75
[关键词]机械加工设备;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TH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284-01
在现代机械生产制造中,通过控制技术、数字技术及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制造产品的精度不断提高。在机械加工制造中,为有效改善产品加工质量、提升产品制造生产效率、降低设备损耗及原材料消耗,则必须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机械加工设备进行定期安全检修与维护。因此,加强有关机械加工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探讨,对于改善机械设备维修维护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机械加工设备维修与管理现状
(1)设备使用缺乏规范性,因工作人员在操作设备前,未有效掌握设备的操作规范及要领,或在设备操作过程中未按设备操作标准进行操作,使得机械加工设备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或带病运行状态,最终导致设备损坏及磨损程度增大,影响设备运行及使用;[1]
(2)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足,部分机械加工制造企业缺乏相应的设备安全维修管理制度,使得设备管理、运行及使用混乱,导致设备损坏速度加快;在大部分的机械制造加工企业中,工作人员对于设备的维护管理不重视,相关管理部门也缺乏设备保养意识,机械设备台账与技术资料档案建立难以开展;
(3)设备检修滞后,且存在大量浪费问题,当前大量企业在设备管理中仍未能有效实施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常处于事后维修状态,对于预防性保护维修缺乏相应的关注,导致部分设备老化及故障劣化现象无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与修理;部分维修人员在检修中贪图方便,将具有较大修复价值的部件废弃使用,或在未准确了解设备故障问题时便根据检修经验胡乱开展设备维修,最终造成维修资源大量浪费。
二、 机械加工设备维修与管理措施
1、加强机械设备预防性维护
(1)预防性维护的重点
预防性维护主要用于保持设备清洁、整齐、安全、润滑正常,从而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和延长修理间隔期限。具体措施有:防泄漏,设备维护人员应认真处理和防止设备滴、跑、漏、冒等故障问题;保持设备清洁,维护人员需严格执行不同设备的清洁SOP,确保设备有序、整齐、清洁;设备润滑管理,根据企业设备润滑保养计划与润滑油管理标准,维护人员需积极贯彻润滑的定量、定点、定期、定质管理政策,正确开展设备润滑处理,以降低设备运行的磨损及摩擦阻力,避免设备金属表面损伤及锈蚀问题,从而确保设备运行正常。[2]
(2) 日常维护与检查内容
日常维护内容包括:定期检修,依据检修计划定期进行停产检修,包含设备小修、中修及大修等;设备保养,依据计划开展设备清洁与易损件更换等;临时停工检修,在设备出现意外事故和故障时开展的针对性检修;运行维修,指进行的对设备运行影响程度较低或不影响设备工作的检修,如对设备信号指示灯更换;设备调整,对机械设备上的局部零部件开展细微调整,如机械传动的配合调整、电机传动皮带的张力调整等。
常检查内容包括:检查在设备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温升过快、振动、冒烟、气味与噪声异常、漏油等异常问题;检查设备是否能保证完成生产定额,是否能满足额定技术性能要求;检查设备是否存在降低设备寿命的隐患;检测设备是否符合产品生产质量标准;检查在设备运行及操作过程中是否可靠安全,传动机构、电气设备、机械零件等是否含有隐藏不安全因素。
2、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严格实行安全交底制度,保证各操作人员能全面了解设备运行条件、运行性能等内容,从而保障设备使用安全;严格实行“三定”制度,关键设备要开展定人、定机、定岗位制,各台设备的专业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考试与培训,在获取生产操作资格证后才能上岗工作;对于完成大修或新采购设备要执行规定的试运转试验,以避免部件早期磨损,提高设备使用年限;当采用多人轮岗制度时,对于多人操作的设备应做好交接班处理;在机械设备检修前应避免带病运行,若维修设备及条件不齐全,应避免强行拆修,以免影响设备修理质量;设备拆装过程中应按照固定检修程序与设备说明书进行,采用专用工具进行拆卸,且在拆装前后应将零部件排放整齐,避免日晒雨淋或磕碰。
3、 开展机械设备点检管理
设备点检是指为保证设备的基本性能,采用简单工具及仪器按照计划设定的方法及周期,对设备固定部位开展有无异常的预防性细致检查过程。点检计划包括点检计划与点检标准的制定、依据点检标准与计划开展点检与修理、点检效果评析与审核、结果反馈与相应处理措施改进等环节。[3]
当前企业在设备点检时通常由固定点检人员到车间对设备各定点进行检查,检查结果需通过输入设备传输至点检记录表格,而记录表格再由设备管理单位审核留档,此种手工填报点检结果方式工作效率较低,且很容易出现失误及漏项。而借助于设备点检管理系统可有效促进设备点检工作效率,降低人工调表工作量,简化点检流程。通过系统的PDA手持巡检终端可自动对项目合格状况进行采集,且能自行拍照留证,点检结束后利用巡检终端的同步功能即可将检查结果传输数据库生成设备点检记录汇总报表。
4、 优化设备时使用与维修管理
为改善机械加工设备管理水平和效率、减少设备管理成本,应加大操作、保养与维修人员间的信息反馈能力,并将设备保养归入到机械预防性维修体系中;工程施工中,应纠正“重生产、轻维修”的管理理念,重点将预防性维修放在机械设备维修的首要地位,保证从总体上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可靠性与安全性;加强培养维修人员应急修理与抢修任务的能力,促进人员综合化技术发展,通过对人员及设备操作的优化管理来提升机械加工设备管理效果。
结束语:
设备维修与管理质量将直接关系着企业整体设备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相关技术与维修人员应加强有关机械加工设备维修管理研究,总结设备维修管理问题及重要技术管理对策,以逐步提高设备维修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顺周,关佳亮,郎洪.论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维修资料的管理[J].科技资讯. 2012,05(35):57-58
[2]马志辉.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 2012,06(10):61-62
[3]张光学.浅谈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和维修[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0,13(1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