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东方的美学被作为西方视角的比较而产生,边缘于主流美学。而在近年,东方美学里简约、自然的风格愈发受到欢迎。只是单独的艺术个体,难以支撑起一种美学的生发。不同于西方习惯的个体表达,东方人际哲学中,在古典时代就充满着三人行、多元包容的智慧。“君子和而不同”出自论语,讲述即便不同意见的人,也可以从中找到共性,凝聚力量。
29年,来自中国台湾的国际艺术品专家、家具设计师陈仁毅,来自日本的建筑设计师隈研吾,来自中国、生活在日本的艺术家王传峰,汇集各自的作品,共同出版了《和而不同》,有着几十年美学经验,都吸收了东西方艺术理念的三个人,通过什么汇聚到一起?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东方?回到“禅”“和而不同”之“和”的部分,来自于他们的共识:过去的一个世纪,其实是西方主导世界的发展,这种影响也延展到美学和艺术层面上,在新的时代之中,东方的位置变得越来越突出。在目前的东方美学中,每个人都只是一个点,如果以点发力,必定收效甚微,即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处于顶尖位置,如果依旧停留在各自熟悉的领域,则难以做出跨越性发展。
“如果要引导未来10年世界的东方新美学,就一定要回到禅宗的世界。”这是他们的共识。所谓由禅宗所生发的视觉体系,讨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这种美学的达成,除了体现于他们的创作中,还有日常的为人处事里。在创作中,是一种安静以及对关系的权衡;在日常中,则是让自己处于“忘我”境地。
事实上,所谓“禅”,更多是不可言说的。在这方面,视觉或许比文字更有感染力。“禅”,体现在王传峰笔下鱼群游动的线条里;在陈仁毅由中国书法的结构、气詢引申出的家具设计中;隈研吾的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处处皆“禅”。看到这样的建筑,就仿佛回到了自然,处于忘我的境界。隈研吾讲到“脱落身心”,只有忘掉自己,把自己扔掉,才能和別人好好相处。“如果你希望一个设计被所有人喜欢的话,首先就要把自己扔掉。”
三人行
王传峰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因为热爱绘画,到杭州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毕业后又因为机缘巧合来到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热爱艺术的年轻人都向往欧美,法国是第一选择,其次是德国,最后是美国。王传峰也尝试过来自西方的布面绘画,并专门游历日本和欧美的美术馆,对比过后,对于东方纸本的感情让他发现自己使用水墨更为自如。
初到日本时,他一边勤工俭学送报纸,一边筹备自己的第一个个展。他把个展信息卷入报纸中,投送出去。于是第一次个展,他在国內带去日本的作品全部售罄,还在展览现场遇到自己未来孩子的妈妈。虽然已经过去近30年,还有部分第一次个展的买家到现在依然支持他。
也因为他的个展展现出来的美学特质,有朋友介绍他认识了隈研吾。上世纪90年代初的隈研吾处于刚刚成立建筑事务所,还未受到广泛认可的阶段,第一个作品就遭遇挫败。王传峰却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东方美学的一种极致,受到启发,他对隈研吾说:“你的作品就是‘禅’。”在王传峰的影响下,隈研吾开始练习书法,学习东方纸本绘画,并对材质决定的东方之美有了新的认识:“在很多人看来,纸本绘画很脆弱。还有很多人认为水泥非常坚硬,但对于水泥而言,我认为木头足一種生命力很强的建筑材料,所以在某种层面上讲,纸本可能比油画的布面材料保存更久的时间。”
除了材质,绘画还反映了东西方人的不同性格。“东方人在纸上画画,落笔后,无法预知墨向哪个方向晕开,但就是这种‘无法控制’才显得尤其有趣;西方人在绘画中则要百分之百控制。”隈研吾讲道。
20年后,王传峰介绍隈研吾到杭州为自己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民艺博物馆。今天,隈研吾不仅在中国拥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在世界各地,他还有10多个建筑项目在同时进行,并且是20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东京新国立竞技场的设计者。
陈仁毅与王传峰则相识于一方明清砚台绝品。陈仁毅听闻王传峰收藏了一方上好的砚台,专程从中国飞到日本,结果王传峰只是拿出砚台让他看了一眼,并不打算卖掉。彼时的陈仁毅还在美国经营画廊,经常帮助英美的博物馆选购中国文物,长期旅行游历的经验,给他內心带来强烈的冲击:西方世界对东方的认识永远来自于文物,我们今天的艺术是什么?如何让西方世界通过艺术来认识今天的东方?
“很多人都说20年后的10年是东方人的世界,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东方文化美好的经验累积在过去,保存在博物馆的收藏里,但是这个时代的美好生活由谁去创造呢?”
陈仁毅在24年开始创立家具品牌“春在”,家具的设计来自中国传统书法,传统东方的通透、曲线被他保留放大,赋予家具中成为生活日常。也是差不多在那个时间,王传峰将隈研吾介绍到中国做建筑。在那个年代,中国主流的居住环境还是欧洲的宫廷装饰主义,从建筑到家具、日用品,繁复的花纹代表着中国新贵们对西方审美的靠拢。由于3个人的共识,王传峰建议打破3个人的地域差,而强调彼此的东方属性,让东方新的“文艺复兴”影响到全世界。他也从孔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中找到了他们合作的共同题目“和而不同”,这是属于中国哲学中人的本质,与“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如出一辙。此时,“和”是事物多样性的统一,也是属于东方的某一支美学共性。
29年,来自中国台湾的国际艺术品专家、家具设计师陈仁毅,来自日本的建筑设计师隈研吾,来自中国、生活在日本的艺术家王传峰,汇集各自的作品,共同出版了《和而不同》,有着几十年美学经验,都吸收了东西方艺术理念的三个人,通过什么汇聚到一起?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东方?回到“禅”“和而不同”之“和”的部分,来自于他们的共识:过去的一个世纪,其实是西方主导世界的发展,这种影响也延展到美学和艺术层面上,在新的时代之中,东方的位置变得越来越突出。在目前的东方美学中,每个人都只是一个点,如果以点发力,必定收效甚微,即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处于顶尖位置,如果依旧停留在各自熟悉的领域,则难以做出跨越性发展。
“如果要引导未来10年世界的东方新美学,就一定要回到禅宗的世界。”这是他们的共识。所谓由禅宗所生发的视觉体系,讨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这种美学的达成,除了体现于他们的创作中,还有日常的为人处事里。在创作中,是一种安静以及对关系的权衡;在日常中,则是让自己处于“忘我”境地。
事实上,所谓“禅”,更多是不可言说的。在这方面,视觉或许比文字更有感染力。“禅”,体现在王传峰笔下鱼群游动的线条里;在陈仁毅由中国书法的结构、气詢引申出的家具设计中;隈研吾的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处处皆“禅”。看到这样的建筑,就仿佛回到了自然,处于忘我的境界。隈研吾讲到“脱落身心”,只有忘掉自己,把自己扔掉,才能和別人好好相处。“如果你希望一个设计被所有人喜欢的话,首先就要把自己扔掉。”
三人行
王传峰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因为热爱绘画,到杭州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毕业后又因为机缘巧合来到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热爱艺术的年轻人都向往欧美,法国是第一选择,其次是德国,最后是美国。王传峰也尝试过来自西方的布面绘画,并专门游历日本和欧美的美术馆,对比过后,对于东方纸本的感情让他发现自己使用水墨更为自如。
初到日本时,他一边勤工俭学送报纸,一边筹备自己的第一个个展。他把个展信息卷入报纸中,投送出去。于是第一次个展,他在国內带去日本的作品全部售罄,还在展览现场遇到自己未来孩子的妈妈。虽然已经过去近30年,还有部分第一次个展的买家到现在依然支持他。
也因为他的个展展现出来的美学特质,有朋友介绍他认识了隈研吾。上世纪90年代初的隈研吾处于刚刚成立建筑事务所,还未受到广泛认可的阶段,第一个作品就遭遇挫败。王传峰却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东方美学的一种极致,受到启发,他对隈研吾说:“你的作品就是‘禅’。”在王传峰的影响下,隈研吾开始练习书法,学习东方纸本绘画,并对材质决定的东方之美有了新的认识:“在很多人看来,纸本绘画很脆弱。还有很多人认为水泥非常坚硬,但对于水泥而言,我认为木头足一種生命力很强的建筑材料,所以在某种层面上讲,纸本可能比油画的布面材料保存更久的时间。”
除了材质,绘画还反映了东西方人的不同性格。“东方人在纸上画画,落笔后,无法预知墨向哪个方向晕开,但就是这种‘无法控制’才显得尤其有趣;西方人在绘画中则要百分之百控制。”隈研吾讲道。
20年后,王传峰介绍隈研吾到杭州为自己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民艺博物馆。今天,隈研吾不仅在中国拥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在世界各地,他还有10多个建筑项目在同时进行,并且是20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东京新国立竞技场的设计者。
陈仁毅与王传峰则相识于一方明清砚台绝品。陈仁毅听闻王传峰收藏了一方上好的砚台,专程从中国飞到日本,结果王传峰只是拿出砚台让他看了一眼,并不打算卖掉。彼时的陈仁毅还在美国经营画廊,经常帮助英美的博物馆选购中国文物,长期旅行游历的经验,给他內心带来强烈的冲击:西方世界对东方的认识永远来自于文物,我们今天的艺术是什么?如何让西方世界通过艺术来认识今天的东方?
“很多人都说20年后的10年是东方人的世界,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东方文化美好的经验累积在过去,保存在博物馆的收藏里,但是这个时代的美好生活由谁去创造呢?”
陈仁毅在24年开始创立家具品牌“春在”,家具的设计来自中国传统书法,传统东方的通透、曲线被他保留放大,赋予家具中成为生活日常。也是差不多在那个时间,王传峰将隈研吾介绍到中国做建筑。在那个年代,中国主流的居住环境还是欧洲的宫廷装饰主义,从建筑到家具、日用品,繁复的花纹代表着中国新贵们对西方审美的靠拢。由于3个人的共识,王传峰建议打破3个人的地域差,而强调彼此的东方属性,让东方新的“文艺复兴”影响到全世界。他也从孔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中找到了他们合作的共同题目“和而不同”,这是属于中国哲学中人的本质,与“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如出一辙。此时,“和”是事物多样性的统一,也是属于东方的某一支美学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