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术在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技术在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脊柱骨科行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技术治疗的23例腰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资料。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2~23个月,采用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采用X线片、CT及MRI结果进行影像学评价。

结果

23例患者人均回植椎板数1~4个,平均2.2个。手术时间为(77.2±22.7) min,范围为67~146 min;术中出血量为(127.0±32.6) mL,范围为90~290 mL。所有患者肿瘤均切除完整,术后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补充电解质及切口局部加压处理后切口愈合。未出现脊髓损伤、硬膜外血肿、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升至(23.22±2.47)分,与术前[(11.85±1.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05,P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有限元仿真和标本实验结合的方式测定新研制的尺骨鹰嘴交锁髓内钉的力学性能,并探究新型交锁髓内钉(NIN)锥形锁定螺钉使用数量对其固定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Mimics19.0和SolidWorks2014建立尺骨鹰嘴横形骨折模型,分别采用克氏针张力带(KTB)和NIN修复;利用Ansys分析KTB、NIN的固定强度。用15例人体尺骨标本构造尺骨鹰嘴横形骨折模型,并用InstronE10000力学试验机分别对KTB、NIN使用1颗锥形锁定螺钉(NIN-1)和NIN使用3颗锥形锁定螺钉(NIN-3)修复尺
目的利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观察横向骨搬移过程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该技术在横向骨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横向骨搬移治疗的17例糖尿病足患者资料。选用超微血流成像模式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第1跖背动脉血管指数、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血流量和Wagner分级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手术同侧与对侧均探及新生血管。末次随访时新生侧支数量为7.0(3.5,9.0)支,与术前的1.0(0,1
目的探讨髓内外联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端移行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儿童骨病医院收治的49例桡骨远端干骺端移行部骨折患儿资料。男30例,女19例;左侧21例,右侧27例,双侧1例。手术选择使用弹性髓内钉或克氏针进行髓内固定,再使用另1枚克氏针固定骨折远、近两端双层皮质。记录并比较术后1、9个月腕关节活动度和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ASH),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9例骨折患儿手术时间平均为45.0min(39~51min)。术后获6~36
目的分析向后孟氏骨折的不典型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的向后孟氏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46.5岁;肘关节X线及CT影像学特征:上尺桡脱位不明显;在冠状突水平或临近冠状突水平尺骨骨折端前方可见三角形或四边形蝶形骨片;肱桡关节正常或桡骨头向前脱位,但桡骨头呈粉碎骨折、桡骨头前缘骨折或桡骨颈向后成角骨折。尺骨近端骨折采用鹰嘴解剖锁定钢板或辅助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克氏
桡骨远端与近排腕骨相关节,是腕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桡骨远端损伤常会造成腕关节功能活动度、腕力降低,腕关节外形的改变也会对追求美观的患者造成困扰。显微外科技术的精进、骨科金属材料器具和骨生物制品的更新迭代,为重建手术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使用自体骨移植重建桡骨远端是目前的主流手术方式,腓骨和髂骨为移植骨的主要选择,而假体修复、尺骨替代桡骨功能等修复方式也有报道。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文献报道的桡骨远端损伤后手术修复重建的主要形式,对比不同术式取得的临床效果,总结各术式的优点和缺陷,为治疗桡骨远端损伤提供借鉴。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BoNT/A)预防小鼠慢性偏头痛(CM)发作的疗效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24只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模型组(n=8)、BoNT/A预防组(n=8)。后2组小鼠均于第1、3、5、7、9天腹腔注射10mg/kg硝酸甘油(NTG)建立CM模型,BoNT/A预防组小鼠于首次注射NTG前1h先注射0.18U/100μLBoNT/A,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第1、3、5、7、9天采用vonFrey纤维丝测痛仪检测小鼠足底和口面部机械痛阈的基础值及NTG注射后
目的探究动脉内微导丝电凝治疗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问题。方法(1)取临床用于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微导丝SilverSpeed,以抗凝的新西兰大白兔离体动脉血液为介质进行体外电解产气实验,扫描电镜观察微导丝表面的血栓附着情况。(2)使用静脉袋移植法制作兔颈总动脉动脉瘤模型,将动脉瘤模型大白兔分为微导丝电凝治疗组(40只)和空白对照组(10只),采用SilverSpeed微导丝电凝模拟治疗(分别在6V、9V、12V、15V、18V电压下通电1min、3min、6min、9min、12min、15min)后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于南开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卒中中心救治的235例伴MHD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仅接受标准化二级预防治疗)、rt-PA小剂量组(85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剂量为0.6mg/kg)和rt-PA标准剂量组(80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剂量为0.9mg/kg),比较各组患者间有效性指标(治疗后
目的观察Neuroform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短期效果及并发症,初步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3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Neuroform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单支架28例,双支架5例。使用Raymond分级评估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术后3~6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同时行DSA复查以了解动脉瘤有无复发及载瘤动脉通畅情况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患儿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颅骨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中是否伴有脑组织高出骨窗平面1.5cm将患儿分为脑膨出组(28例)和无膨出组(32例),比较2组患儿颅骨缺损时间、缺损面积等临床资料。应用钛网或聚醚醚酮材料对患儿颅骨缺损进行修补,24例脑膨出组织中无神经纤维束分布的患儿同时行膨出组织切除术。所有患儿门诊随访3~10年,术后1年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