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业无性繁殖作为我国现代林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技术之一,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运用到林业各个领域中,不仅产量高,基因稳定,更在成本上起到一定的节约作用。但无形繁殖也同时存在很多弊端,我们要结合林业无性繁殖的特点讨论如何将这种繁殖模式更好地运用到林业生产中,并将其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为我国林业生产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林业无性繁殖;无性系林业;遗传改良;林木复壮
一、林木无性繁殖方法及特点
嫁接和扦插是林业无性繁殖中最常见、传统的方法。许多林农都想选择用这两种模式进行林木繁殖,但这种方法也不是百分百绝对有效,而单株嫁接、高成本等一些弊端也严重影响着嫁接,因此并不是所有地区的林木都适合嫁接法。嫁接法适用于对树龄较小的树木繁殖。而相对于嫁接法来说扦插法就比较亲和,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学,成本低且成活率高,适用于大规模繁殖,但这种方法受到母树树龄的限制。现代林业无性繁殖主要是利用细胞再生的特性对组织和林木器官进行培养繁殖,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繁殖率,因此这种生产模式受到全国林农的重视和首肯。而利用组织培养法发明人工种子有可能会成为我国林业无性繁殖中最受关注的重要领域课题。
林业无性繁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在保证母体基因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繁殖,并且由同一母体繁殖的所有的个体基因表达完全一样,使林木形状一致并保持稳定。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无性繁殖在现代长期以来被林农广泛使用。这种方法能够使林木的开花期和结果期提前,并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和防虫性,并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利用改良林木的方法加快林木生长速度,使基因加速形成,创造新林木品种。
虽然林业无性繁殖能够高效地繁殖林木产业,但由于其自身对单基因有兼容性的特性,许多但基因型的植物病毒也会随着林木繁殖而被大肆传播,并极易受到严重的病虫危害,例如我国许多杨树受到天牛攻击以及一些巨尾桉树感染青枯病等,都会影响到无性系林业的发展。
二、林木无性繁殖的应用
1.无性繁殖在无性系林业中的应用
无性系林业是以近代的遗传育种学为理论基础,在选种的基础上利用最符合经营目的的一些植株做原株,通过科学方法的大量增殖,生产无性系造林苗木,科学地在林地配置这些无性系,达到集约经营目的的一种人工林经营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无性系选育、无性系与立地的匹配、无性系造林方式和经营措施等系列技术。与传统的林业相比较,无性系林业不再以不能确切认识其基因型的混合体为营林材料,也不是单系利用,而是以对其遗传性有较好认识的无性系分生林为对象在生态学基础上的科学经营。在无性系造林时,应选用较多数量的经过遗传测定确认的(按严格的育种程序)所产生的优良无性系或优良家系的营养繁殖材料进行造林以取得最大的增益和适应性和抗逆能力,减低自然灾害的危险。
无性系选育法是利用家系单株林木或林木与人工杂交林木进行繁育而产生出的新型组合,从中选出优良林木个体后再进行繁殖,通过大规模繁殖培育生成无性系林木,并按照设定的育种标准和要求,对培育出的无性系林木进行坚定,通过评估、对比选出优良的无性系林木,并进行推广和种植。无性系培育相对于有性系培育来讲有许多不同之处,而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繁殖方式。虽然有性系繁殖对基因重组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原来的基因会由于特定基因的产生而消失。而无性系培育法不会造成这种现象,并且能够将无性系培育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因此受到林农和研究人员们的高度关注。
3.无性繁殖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无性繁殖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无性繁殖用于搜集、保存遗传资源,将分散在各地的各种基因型搜集起来,保存在搜集圃或基因库中。这种手段是防止基因变化和损失的最可靠方式。试验材料的遗传评价,通过无性系测定,评价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估算环境遗传相关,及幼年和成年相关等方面的遗传信息;加快繁殖周期以促进育种和遗传测定,无性系育种程序从选择、测定到推广应用于生产的时间比实生种子育种程序缩短很多,无性系测定不必等到开花结实,使整个改良程序要比实生繁殖缩短1/2~1/3的时间;为营建无性系种子园提供繁殖手段;采用无性繁殖能保持优树的优良品质,提高遗传品质,同时能促进早开花、早结实,尽快提供良种;无性繁殖在遗传工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无性繁殖为遗传工程提供细胞系,并繁殖转基因改良植株。
3.无性繁殖在林木复壮(幼)研究中的应用
无论哪一种无性繁殖方法,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难题,繁殖材料的成熟作用即生理衰老(老化效应)。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树的年龄,即年龄越大衰老越严重,如生根能力随年龄增大而递减,生理成熟的组织比生理幼态的组织发根率低,发根期长,根量少,组织培养分化能力弱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足以表现无性繁殖的优势,对无性繁殖的应用,遗传的评定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降低乃至彻底消除这种老化效应,是一个重要课题。大多数学者认为植株组织的幼态性,取决于组织离根系的距离,树木的幼态区域保留着前幼年性较强的细胞。因此,生产上常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进行复壮;诱导树干基部萌生条或根萌条来扦插繁殖;重复修剪;连续扦插;幼砧幼穗连续嫁接;组织培养继代培养;激素处理结合组织培养等。系列复幼技术的开发更进一步促进了无性繁殖技术的广泛应用。
4.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利用营养繁殖中的嫁接法,可以进行高接换种,树冠更新,改变同种雌雄异株的性别,如银杏为雌雄异株,可通过嫁接使雄株改成雌株而结果。在同株上还可组装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用不同的接穗,嫁接在同一株树上,使其开出不同颜色、形状的花或结出不同的果实,从而提高观赏和美化效果。利用砧木和接穗相互作用的特性,可增强树木的各种抵抗力和适应性。同时还可使树木乔化或矮化,改变树型。无性繁殖还可作为贮藏种质资源的手段之一,对稀有或濒危树种或种群进行异地保护。
无性繁殖优良材料经测定并形成无性系品种应用于生产,开展无性系林业的人工林经营体系的确具有诱人的前景。但是对于无性繁殖材料可能应用的规模和范围应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应避免过分夸大无性系林业的优势。随着生物界对生物多样性理论认识的提高,普遍认为,保持林分的遗传多样性,或具有宽广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对人工林因遗传基础缩小而增加风险的担心,应予以重视。无性系林业中的利与弊、增益与风险问题,目前仍然是热点问题。这在理论和实际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发展无性系林业必须与遗传学、生理学、森林培育学、生态学及病理学等相关学科密切结合。
参考文献:
[1] 焦富顺.树木无性繁殖个体内成熟效应浅析[J].林业实用技术,2005(04).
[2] 谭健晖,王以红,陈学政,蔡玲,朱高浦.桉树无性繁殖衰退过程中的生理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03).
[3] 红木的无性繁殖[J].湖北林業科技,2004(03).
[4] 孟永庆.新西兰辐射松的无性繁殖[J].世界林业研究,1993(04).
关键词:林业无性繁殖;无性系林业;遗传改良;林木复壮
一、林木无性繁殖方法及特点
嫁接和扦插是林业无性繁殖中最常见、传统的方法。许多林农都想选择用这两种模式进行林木繁殖,但这种方法也不是百分百绝对有效,而单株嫁接、高成本等一些弊端也严重影响着嫁接,因此并不是所有地区的林木都适合嫁接法。嫁接法适用于对树龄较小的树木繁殖。而相对于嫁接法来说扦插法就比较亲和,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学,成本低且成活率高,适用于大规模繁殖,但这种方法受到母树树龄的限制。现代林业无性繁殖主要是利用细胞再生的特性对组织和林木器官进行培养繁殖,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繁殖率,因此这种生产模式受到全国林农的重视和首肯。而利用组织培养法发明人工种子有可能会成为我国林业无性繁殖中最受关注的重要领域课题。
林业无性繁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在保证母体基因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繁殖,并且由同一母体繁殖的所有的个体基因表达完全一样,使林木形状一致并保持稳定。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无性繁殖在现代长期以来被林农广泛使用。这种方法能够使林木的开花期和结果期提前,并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和防虫性,并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利用改良林木的方法加快林木生长速度,使基因加速形成,创造新林木品种。
虽然林业无性繁殖能够高效地繁殖林木产业,但由于其自身对单基因有兼容性的特性,许多但基因型的植物病毒也会随着林木繁殖而被大肆传播,并极易受到严重的病虫危害,例如我国许多杨树受到天牛攻击以及一些巨尾桉树感染青枯病等,都会影响到无性系林业的发展。
二、林木无性繁殖的应用
1.无性繁殖在无性系林业中的应用
无性系林业是以近代的遗传育种学为理论基础,在选种的基础上利用最符合经营目的的一些植株做原株,通过科学方法的大量增殖,生产无性系造林苗木,科学地在林地配置这些无性系,达到集约经营目的的一种人工林经营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无性系选育、无性系与立地的匹配、无性系造林方式和经营措施等系列技术。与传统的林业相比较,无性系林业不再以不能确切认识其基因型的混合体为营林材料,也不是单系利用,而是以对其遗传性有较好认识的无性系分生林为对象在生态学基础上的科学经营。在无性系造林时,应选用较多数量的经过遗传测定确认的(按严格的育种程序)所产生的优良无性系或优良家系的营养繁殖材料进行造林以取得最大的增益和适应性和抗逆能力,减低自然灾害的危险。
无性系选育法是利用家系单株林木或林木与人工杂交林木进行繁育而产生出的新型组合,从中选出优良林木个体后再进行繁殖,通过大规模繁殖培育生成无性系林木,并按照设定的育种标准和要求,对培育出的无性系林木进行坚定,通过评估、对比选出优良的无性系林木,并进行推广和种植。无性系培育相对于有性系培育来讲有许多不同之处,而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繁殖方式。虽然有性系繁殖对基因重组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原来的基因会由于特定基因的产生而消失。而无性系培育法不会造成这种现象,并且能够将无性系培育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因此受到林农和研究人员们的高度关注。
3.无性繁殖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无性繁殖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无性繁殖用于搜集、保存遗传资源,将分散在各地的各种基因型搜集起来,保存在搜集圃或基因库中。这种手段是防止基因变化和损失的最可靠方式。试验材料的遗传评价,通过无性系测定,评价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估算环境遗传相关,及幼年和成年相关等方面的遗传信息;加快繁殖周期以促进育种和遗传测定,无性系育种程序从选择、测定到推广应用于生产的时间比实生种子育种程序缩短很多,无性系测定不必等到开花结实,使整个改良程序要比实生繁殖缩短1/2~1/3的时间;为营建无性系种子园提供繁殖手段;采用无性繁殖能保持优树的优良品质,提高遗传品质,同时能促进早开花、早结实,尽快提供良种;无性繁殖在遗传工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无性繁殖为遗传工程提供细胞系,并繁殖转基因改良植株。
3.无性繁殖在林木复壮(幼)研究中的应用
无论哪一种无性繁殖方法,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难题,繁殖材料的成熟作用即生理衰老(老化效应)。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树的年龄,即年龄越大衰老越严重,如生根能力随年龄增大而递减,生理成熟的组织比生理幼态的组织发根率低,发根期长,根量少,组织培养分化能力弱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足以表现无性繁殖的优势,对无性繁殖的应用,遗传的评定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降低乃至彻底消除这种老化效应,是一个重要课题。大多数学者认为植株组织的幼态性,取决于组织离根系的距离,树木的幼态区域保留着前幼年性较强的细胞。因此,生产上常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进行复壮;诱导树干基部萌生条或根萌条来扦插繁殖;重复修剪;连续扦插;幼砧幼穗连续嫁接;组织培养继代培养;激素处理结合组织培养等。系列复幼技术的开发更进一步促进了无性繁殖技术的广泛应用。
4.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利用营养繁殖中的嫁接法,可以进行高接换种,树冠更新,改变同种雌雄异株的性别,如银杏为雌雄异株,可通过嫁接使雄株改成雌株而结果。在同株上还可组装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用不同的接穗,嫁接在同一株树上,使其开出不同颜色、形状的花或结出不同的果实,从而提高观赏和美化效果。利用砧木和接穗相互作用的特性,可增强树木的各种抵抗力和适应性。同时还可使树木乔化或矮化,改变树型。无性繁殖还可作为贮藏种质资源的手段之一,对稀有或濒危树种或种群进行异地保护。
无性繁殖优良材料经测定并形成无性系品种应用于生产,开展无性系林业的人工林经营体系的确具有诱人的前景。但是对于无性繁殖材料可能应用的规模和范围应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应避免过分夸大无性系林业的优势。随着生物界对生物多样性理论认识的提高,普遍认为,保持林分的遗传多样性,或具有宽广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对人工林因遗传基础缩小而增加风险的担心,应予以重视。无性系林业中的利与弊、增益与风险问题,目前仍然是热点问题。这在理论和实际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发展无性系林业必须与遗传学、生理学、森林培育学、生态学及病理学等相关学科密切结合。
参考文献:
[1] 焦富顺.树木无性繁殖个体内成熟效应浅析[J].林业实用技术,2005(04).
[2] 谭健晖,王以红,陈学政,蔡玲,朱高浦.桉树无性繁殖衰退过程中的生理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03).
[3] 红木的无性繁殖[J].湖北林業科技,2004(03).
[4] 孟永庆.新西兰辐射松的无性繁殖[J].世界林业研究,19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