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的研究“接地气”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x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德育一向给人的感觉就是大、空泛,且一贯盛行的道德说教屡遭诟病,如何进行道德教育,需要教育者不仅从思想上重视,更要从方法上细细思量。
  公安县斗湖堤小学从实际出发,从小处着手,将叙事研究作为德育的切入口,让研究从“高堂”走向“庙宇”,让教师对研究不再畏难,让道德教育于无声处渗透学生心灵。
  让自己的研究“接地气”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还停留在“说起来重要、想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状态,如何解决这个“想法”“做法”两张皮的问题呢?现在笔者结合参加的荆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道德叙事的体验式德育在斗湖堤小学的实践》研究感悟,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研究微专题,解决大问题
  本课题所谓的道德叙事,就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故事”,研究的意图是培养学生“寻找自己的故事,设计自己的故事,践行自己的故事,提炼自己的故事”的能力和自我欣赏、自我接纳、自我提高的价值取向,整个研究的思路是行动研究,也是实证研究,更是案例研究。
  在该课题的顶层设计上,笔者引导教师们重视三个环节:一是发现小问题,例如,课题组将原本升旗仪式上沿用多年的“国旗下讲话”和“每周一星讲话”进行了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周一集会教育调整为“美德引领成长”的讲故事明道理教育,“每周一星讲话”调整为“我身边的感动”来挖掘身边的感人故事,稍作改变让人眼睛一亮,一件件看似不搭界的小事演绎成“讲自己的故事,做主人”小专题。二是解决小问题。通过“班级故事漂流本”,课题组衍生出“写处事的感受,品心得”这个微型专题,把一个个看似微小的问题当成一个个专题来研究,给自己一个研究期限,设定一个具体的研究目标。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教师或许可以通过相关的微课题研究来解决某个一直头疼的问题。三是整合真问题。课题组通过“师生、父母寄语”“班级小星星评选”“年度校园之星评选”“感动斗小十大故事人物评选”一系列活动,衍生新的微型专题——评自我的价值,促成长,让问题得到“顺藤摸瓜”式的解决。一系列活动中,三个微型专题看似独立,但绝非“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讲究的是小问题之间的整合,形成了“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在讲、写、评中感受成长乐趣”这个大专题,推动课题“滚雪球”式发展。
  二、动笔微记录,积累大经验
  教育教学中缺乏的往往不是问题,而是发现问题的眼睛,教师要学会把问题“说”出来、“记”下来,留住“问题”,学会记录,学会思考,就形成了大经验。
  下面是课题研究中的一个片段:
  课堂上,教师讲了谦让的道理,他问学生:“春游时,你带了两个苹果,而同学小明却什么水果也没带,这时,你该怎么办?”全班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让一只最大的苹果给小明。”教师笑了,认为这节课成功了。但是到了午饭时间,八个苹果堆放在桌上,每人一个,教师发现班上很多小朋友在拼命争抢大点的苹果,小一点或有点烂痕的苹果,大家都不肯要。
  这样的困惑很多教师经常会遇到,不当回事就让它溜走了。困惑的产生,常常是一瞬间,学会留住困惑,就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要留住困惑,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更要善于用自己的话,把困惑“说”出来、“记”下来。这样,“问题”就会源源而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日积月累,你就会感到自己的成长。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真正的教科研是“自己写,写自己”,有许多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财富不加整理,真是资源浪费。其实每一名学生就是一个个案,每一节课也是一个个案,每一名一线教师拥有丰富的案例资源,要好好整理,这样在做研究时就能信手拈来。
  三、开展微讨论,迸发大火花
  要让研究接地气,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就是把课题研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把“蹲下来和孩子对话”的研究精神引入课堂生活之中。课题组选择了一节语文课《司马光砸缸》,请观察以下案例:
  师:你觉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做法好吗?
  生1:大家都慌了,有的去找大人,有的哭起来,只有司马光的办法又快又好。
  生2:我觉得司马光的办法不好,砸了公园的缸,有可能把缸里的小朋友砸死。
  生3:对,小石头都会砸伤人,这么大的石头真的会把缸里的小朋友砸死。
  生4:缸片飞出来,还会把外面的小朋友砸死。
  师:这几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
  其实,该文主要赞扬司马光在关键时刻不慌不忙、急中生智、挺身救人的精神。而大智大勇的司马光却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学生批了个体无完肤,大部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严重偏离了课文的原意。学生们的讨论让听课的教师们大笑,更让他们陷入了深思。
  笔者及时抓住这个案例,组织课题组成员就“怎样把握课堂对话的火候”进行了现场诊治。我们没有请专家辅导,只给教师布置了三道讨论题:学生果真在参与讨论吗?教师参与讨论指导了吗?课堂讨论多多益善吗?从课堂观察的角度,教师们在小型讨论中,完成了三个“规定动作”,还延续出更多的相关 “自选动作”:譬如,如何避免用“满堂论”代替“满堂灌”?如何避免讨论中只“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有的学生搞“一言堂”,或者说不着边际的“题外话”的原因是什么?很多教师确实像蝴蝶般地穿梭在每个小组之间,看似很忙,是不是摆样子,装门面?有的教师不知所措地在讲台边等待,在想什么?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取悦听课教师,根本不考虑教学是否需要,一堂课总免不了几次搬出课堂讨论这一环节,课堂讨论成了上公开课必备的“行头”,成了花瓶,如何解决?有的讨论内容几乎是清一色的识记层次的“是什么”,这样的课堂讨论有必要吗?等等。
  看来有意义的小讨论不仅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类对话可能只涉及一些小话题,但有时可能迸发出大的思想火花。
  四、进行微反思,成就大作为
  课题组提倡的微反思大多是一种即时性反思和延迟反思,形式、地点灵活,不容易引起课题组所有教师的反感。相反,这种形式的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兴趣,并逐渐成为教师平时的一种工作习惯。我们发现,课题的微反思本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于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相关的微反思工作,自己的研究自己做主,自己的问题自己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具理性色彩。作为课题研究的小反思,应该是持续的、不间断的、系统的,它摆脱了零散片段反思的状态,将反思渗入平时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接地气的微科研、微教研、微行动的起点和视角可能都是微小的,但众多的“微”汇聚起来将会是“大”。借助这个课题,用四句话“自主研究非不可,因小而大敲门砖。自立立人促成长,自觉觉人会多赢”结束吧。
  (作者单位:公安县斗湖堤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断层构造对煤炭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根据伯方矿3207工作面顺槽掘进掘露情况表明,分别在运输顺槽503m、947m和1142m处遇到三个断层(其中1142m处为一逆断层,走向为190°,倾向为100°,倾角为80°,断距为3.5m)和回风顺槽的1360m处遇一大褶曲构造,该处顶板下沉坡度达30度,影响长度20m;严重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回采过断层期间,工作面采取特殊施工措施,利用五个
资源问题,是我国一直致力于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地域宽广,自然资源的人居分配率,原本就很低,再加之近些年来人们对于各种能源不合理的利用和开发,造成了我国能源数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机电设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机电设备采购工作变得日益复杂起来,由于机电设备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导致其招标采购工作存在诸多技术要求和难度。机电设备属于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涉及金额成本较大,如果不严密控制招标管理工作,必然会增大机电设备采购工作风险,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结合国内企业机电设备采购工作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