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电饭煲采用“热传递”的加热方式,热量自内胆底部往上传递。与内胆接触的“按压圆”是发热的。近年流行的IH电饭煲采用“电磁感应”的加热方式,原理类似电磁炉,锅发热,但炉的表面不发热。
然而,一个带电路控制的传统电饭煲只要两三百元,一个入门IH电饭煲往往要价五六百元。它们的加热效果又会有怎样的差异呢?
带着这个疑问,《消费者报道》对市面热销的6款传统电饭煲和1款IH电饭煲进行了内胆传热性能测试,并针对米饭质感进行了主观试吃。
结果显示,九阳、松下的内胆侧壁温度上升速率较慢,内胆侧壁与底部的温差较大,传热表现相对一般。
内胆传热测试参照Q/CVC 0014-2016《优品电饭煲》进行。温度监测采用热电偶。
根据该标准描述,蒸煮容器(内胆)应具备良好的传热均匀性,受热后热量应能快速均匀传递到容器。也就是说,内胆侧壁温度上升速率值高、内胆侧壁与底部温差值小,代表了内胆传热性能好。
结合两组数据来看,格力和飞利浦表现较好,他们的内胆侧壁温度上升速率较快,内胆侧壁与底部温差较小。这代表了两款产品的内胆在底部受热时,传热状况較理想,放到真实的煮饭场景当中,对米饭能实现较均匀的加热。
表现不理想的是九阳和松下,他们的内胆温差超过了17℃,比单项排名第一的美的整整相差了5℃;而且内胆侧壁温度上升速率都在1.4以下,虽然高于标准的最低要求(≥0.9),但是以1分钟的加热过程来衡量的话,比单项排名第一的飞利浦温度上升“慢”了11℃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内胆传热性能与主观试吃的结果比较相符。这也间接表明,内胆传热性能对米饭的质感、口感有较大影响。
另外,大部分主推IH电饭煲的企业声称,得益于线圈的环绕设计,内胆里的加热会更加均匀,内胆壁与底部的温差会较小。但搭载IH加热技术的米家电饭煲并未在加热测试中位居前列。
考虑到内胆在长年累月的使用中会产生刮花磨损,本刊通过官方售后维修部获悉各款产品的内胆更换价(如上表)。结合性能排名来分析,格力、飞利浦的内胆较具性价比。
《消费者报道》在调查中发现,现行的电饭煲国家标准、轻工业标准中并未写入“主观试吃”的测试单项。
为此,本刊借鉴了GB/T 15682-2008《粮油检验 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该标准被广泛应用于评价不同米种的品质),将KOKO泰国香米(南方系大米)和金龙鱼盘锦大米(北方系大米)作为测试用米,对7款电饭煲蒸煮的米饭进行了主观试吃。
根据该标准附录B中的评分规则,米饭试吃的五个大项分别为气味(20分)、外观结构(20分)、适口性(30分)、滋味(25分)、冷饭质地(5分),总分为100分。
评分显示,苏泊尔和九阳蒸煮出来的米饭与排名靠前的5款差出一小截。根据试吃员反馈,苏泊尔的米饭口感偏软、欠缺弹性;而九阳则在蒸煮KOKO泰国香米的时候有极轻微的黄状“锅巴”出现。
另外,7款电饭煲的主观试吃排名大体与内胆传热性能排名一致。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潘思轶曾在《消费主张》中指出,日本电饭煲的开发主要是针对与越光米接近的米种。
而中国南北方的地域差异较大(包括气候、土壤等),米种也是有着差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因此,日本本土购入的电饭煲可能在中国“水土不服”,会出现不适应南方亚热带米种的状况。相反,中国品牌出于米种兼顾的考虑,会在电饭煲控制面板或连接APP上设计更多蒸煮方案。
总的来说,中国电饭煲产品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围绕着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在对待进口与国产上不应该抱着“只选贵的,不买对的”这种先入为主的态度。
然而,一个带电路控制的传统电饭煲只要两三百元,一个入门IH电饭煲往往要价五六百元。它们的加热效果又会有怎样的差异呢?
带着这个疑问,《消费者报道》对市面热销的6款传统电饭煲和1款IH电饭煲进行了内胆传热性能测试,并针对米饭质感进行了主观试吃。
结果显示,九阳、松下的内胆侧壁温度上升速率较慢,内胆侧壁与底部的温差较大,传热表现相对一般。
格力、飞利浦内胆传热性能较好
内胆传热测试参照Q/CVC 0014-2016《优品电饭煲》进行。温度监测采用热电偶。
根据该标准描述,蒸煮容器(内胆)应具备良好的传热均匀性,受热后热量应能快速均匀传递到容器。也就是说,内胆侧壁温度上升速率值高、内胆侧壁与底部温差值小,代表了内胆传热性能好。
结合两组数据来看,格力和飞利浦表现较好,他们的内胆侧壁温度上升速率较快,内胆侧壁与底部温差较小。这代表了两款产品的内胆在底部受热时,传热状况較理想,放到真实的煮饭场景当中,对米饭能实现较均匀的加热。
表现不理想的是九阳和松下,他们的内胆温差超过了17℃,比单项排名第一的美的整整相差了5℃;而且内胆侧壁温度上升速率都在1.4以下,虽然高于标准的最低要求(≥0.9),但是以1分钟的加热过程来衡量的话,比单项排名第一的飞利浦温度上升“慢”了11℃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内胆传热性能与主观试吃的结果比较相符。这也间接表明,内胆传热性能对米饭的质感、口感有较大影响。
另外,大部分主推IH电饭煲的企业声称,得益于线圈的环绕设计,内胆里的加热会更加均匀,内胆壁与底部的温差会较小。但搭载IH加热技术的米家电饭煲并未在加热测试中位居前列。
考虑到内胆在长年累月的使用中会产生刮花磨损,本刊通过官方售后维修部获悉各款产品的内胆更换价(如上表)。结合性能排名来分析,格力、飞利浦的内胆较具性价比。
主观试吃:苏泊尔煮出的米饭口感偏软、欠缺弹性
《消费者报道》在调查中发现,现行的电饭煲国家标准、轻工业标准中并未写入“主观试吃”的测试单项。
为此,本刊借鉴了GB/T 15682-2008《粮油检验 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该标准被广泛应用于评价不同米种的品质),将KOKO泰国香米(南方系大米)和金龙鱼盘锦大米(北方系大米)作为测试用米,对7款电饭煲蒸煮的米饭进行了主观试吃。
根据该标准附录B中的评分规则,米饭试吃的五个大项分别为气味(20分)、外观结构(20分)、适口性(30分)、滋味(25分)、冷饭质地(5分),总分为100分。
评分显示,苏泊尔和九阳蒸煮出来的米饭与排名靠前的5款差出一小截。根据试吃员反馈,苏泊尔的米饭口感偏软、欠缺弹性;而九阳则在蒸煮KOKO泰国香米的时候有极轻微的黄状“锅巴”出现。
另外,7款电饭煲的主观试吃排名大体与内胆传热性能排名一致。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潘思轶曾在《消费主张》中指出,日本电饭煲的开发主要是针对与越光米接近的米种。
而中国南北方的地域差异较大(包括气候、土壤等),米种也是有着差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因此,日本本土购入的电饭煲可能在中国“水土不服”,会出现不适应南方亚热带米种的状况。相反,中国品牌出于米种兼顾的考虑,会在电饭煲控制面板或连接APP上设计更多蒸煮方案。
总的来说,中国电饭煲产品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围绕着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在对待进口与国产上不应该抱着“只选贵的,不买对的”这种先入为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