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网络平台对供需双方的集中汇聚,以及“互联网+”“智能+”等的深入发展,创新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随着数字经济从量变到质变,各领域的新物种不断涌现,但关于新物种的很多问题和观点都没有形成定论。然而,数字经济越发展,将来出现的新物种越多,创新手段也会越丰富。通过网络平台对供需双方的集中汇聚,以及“互联网+”“智能+”等的深入发展,创新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日前,围绕“培育‘新物种’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等主题,国家信息中心主办了一场在线研讨会,邀请了京东集团、阿里集团等业内嘉宾参与研讨。
杜正平:从自身发展看互联网“新物种”、新生态
京东集团副总裁杜正平以京东自身发展为主线,阐述了关于互联网“新物种”、新生态的见解。京东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搭建起汇集海量消费者与商家的超级平台,为商家提供全周期生命生态化服务;并在发展中形成了包括京东商城、京东物流、供应链金融等在内的相互协同的超级设施。因此京东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还通过跨界融合,促进了整个行业乃至城市的生态完善。京东对于数字经济新生态的打造主要是体现在平台支撑、龙头带动、数据驱动、要素补齐、生态孵化等五大方向。他认为:“新物种”具备“软硬相结合、端云相协同、跨界混搭”三大特征;新生态则具有“去中心化、自组织、开放共享”的三大特点。
朱卫国:“新物种”的标准、产生背景及所需生长环境
阿里集团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卫国分享了关于“新物种”的标准、产生背景、所需要的生长环境等的看法。他认为,“新物种”应当是具有革命性和颠覆性的创新,既包括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包括对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体制的变革。未来“新物种”的产生将发生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跨界渗透之处。“新物种”的产生是“3M”要素作用下的结果,即以梦想(dream)为基础,发挥人的主观创造性(team),配套相关制度(steam)的激励。“新物种”的成长需要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一方面是企业内部鼓励自下而上创新的自由氛围,一方面是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建立包容性的制度空间。
郑治:从仿生学角度看“新物种”
航天云网北京航天云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需求组主席郑治从仿生学的角度对“新物种”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传统物种进入数字经济新生态,比如传统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一般会经历展示、连接、交互交易、固化关系四个阶段,与新生态中的其他企业建立新型链接,并反推企业内形成新组织模式,才真正演变成为“新物种”。“新物种”往往会诞生在两个生态交界的边缘处,例如数字世界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交界地带,不同行业平台在数字世界中的交界地带;新一代信息技术供应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成为造物者,对“新物种”起到重要赋能作用。“新物种”的成长一方面需要做好“选种育种”工作,例如推进數字经济试验区的建设、培育“小巨人”等;另一方面需要推动生态空间的对接,如推动央企和民企、企业与互联网平台的对接,从而推动“新物种”的涌现。
何华峰:视频时代“新物种”的特征、产生背景
快手副总裁、研究院院长何华峰从快手平台案例入手,分享了视频时代“新物种”的特征、产生背景。他认为,视频时代商业“新物种”主要呈现以下六个特征:商业回归到面对面的交流、主播和用户共创、销售半径无限扩大、社群效应、知根知底、视频扶贫。所有行业都因为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而有所改变,会进化出新的物种。社会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可以分成不同的阶段,各个行业由于其数字化水平的差异,被改变的先后顺序也不同,在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新物种”。中国商业“新物种”与西方国家的差异不在于工程师和技术,而在于市场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于基础环境更加完善,随着智能手机普及、4G流量资费降低、物流发达、移动支付的发展等,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消费者会对消费品质有更高的要求,迫使企业主动求变创新,催生“新物种”的诞生。
原若凡:新零售的诞生、实践及未来
盒马公共事务部总监原若凡以盒马鲜生为样本,阐述了新零售诞生的背景、创新实践、面临的困惑及对其未来发展的思考。他提出,盒马鲜生是在大数据等技术驱动作用下,将零售、餐饮、科技、物流“四合一”而形成的复合型创新业态,目的在于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送达的智能购物体验。盒马满足了居民在都市快节奏生活下对于消费多样性和便利性的消费需求,一方面着力于构建分层用户运营体系,针对于不同的商圈,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消费结构的群体,提供多元化的业态服务;另一方面深耕供应链,在保证商品竞争力的同时也促进成本结构的优化、运营效率的提升。他认为,未来的新零售核心是线上线下的一体化,通过线下品牌、商品、供应链的整合,支撑线下向线上的流量转换,并通过会员、库存、仓储等全链路的数字化运营,促进企业的提质增效,实现不同场景下多业态的并行发展。
吴声:“新物种”的“5B”特征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用“5个B”来总结“新物种”的特征,即相信(Believe)、弯曲(Bending)、打破(Breaking)、融合(Blend)和品牌(Brand)。“相信(Believe)”是指凡有人相信,必有人实现——想象力是激发创新的最大动力;“弯曲(Bending)”是指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要素的驱动下,许多原有介质发生改变。如盒马虽与传统商超便利表面形态相似,但内里机制已完全不同;“打破(Breaking)”是指原有商业形态发生重构,如传统百货在数字化改造后可以成为体验中心和直播基地;打破并不是为了破坏而破坏,而是为了“融合(Blend)”,即通过跨界混搭、不同生态位之间的耦合形成全新的创作和创造;“品牌(Brand)”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品牌,更多地代表了新的品类和新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具备可持续运营的有生命力的商业模型,曾经只是众多健身项目之一的瑜伽,经过不断的意义赋予,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来源:“共享经济思享汇”公众号)
随着数字经济从量变到质变,各领域的新物种不断涌现,但关于新物种的很多问题和观点都没有形成定论。然而,数字经济越发展,将来出现的新物种越多,创新手段也会越丰富。通过网络平台对供需双方的集中汇聚,以及“互联网+”“智能+”等的深入发展,创新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日前,围绕“培育‘新物种’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等主题,国家信息中心主办了一场在线研讨会,邀请了京东集团、阿里集团等业内嘉宾参与研讨。
杜正平:从自身发展看互联网“新物种”、新生态
京东集团副总裁杜正平以京东自身发展为主线,阐述了关于互联网“新物种”、新生态的见解。京东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搭建起汇集海量消费者与商家的超级平台,为商家提供全周期生命生态化服务;并在发展中形成了包括京东商城、京东物流、供应链金融等在内的相互协同的超级设施。因此京东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还通过跨界融合,促进了整个行业乃至城市的生态完善。京东对于数字经济新生态的打造主要是体现在平台支撑、龙头带动、数据驱动、要素补齐、生态孵化等五大方向。他认为:“新物种”具备“软硬相结合、端云相协同、跨界混搭”三大特征;新生态则具有“去中心化、自组织、开放共享”的三大特点。
朱卫国:“新物种”的标准、产生背景及所需生长环境
阿里集团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卫国分享了关于“新物种”的标准、产生背景、所需要的生长环境等的看法。他认为,“新物种”应当是具有革命性和颠覆性的创新,既包括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包括对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体制的变革。未来“新物种”的产生将发生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跨界渗透之处。“新物种”的产生是“3M”要素作用下的结果,即以梦想(dream)为基础,发挥人的主观创造性(team),配套相关制度(steam)的激励。“新物种”的成长需要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一方面是企业内部鼓励自下而上创新的自由氛围,一方面是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建立包容性的制度空间。
郑治:从仿生学角度看“新物种”
航天云网北京航天云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需求组主席郑治从仿生学的角度对“新物种”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传统物种进入数字经济新生态,比如传统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一般会经历展示、连接、交互交易、固化关系四个阶段,与新生态中的其他企业建立新型链接,并反推企业内形成新组织模式,才真正演变成为“新物种”。“新物种”往往会诞生在两个生态交界的边缘处,例如数字世界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交界地带,不同行业平台在数字世界中的交界地带;新一代信息技术供应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成为造物者,对“新物种”起到重要赋能作用。“新物种”的成长一方面需要做好“选种育种”工作,例如推进數字经济试验区的建设、培育“小巨人”等;另一方面需要推动生态空间的对接,如推动央企和民企、企业与互联网平台的对接,从而推动“新物种”的涌现。
何华峰:视频时代“新物种”的特征、产生背景
快手副总裁、研究院院长何华峰从快手平台案例入手,分享了视频时代“新物种”的特征、产生背景。他认为,视频时代商业“新物种”主要呈现以下六个特征:商业回归到面对面的交流、主播和用户共创、销售半径无限扩大、社群效应、知根知底、视频扶贫。所有行业都因为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而有所改变,会进化出新的物种。社会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可以分成不同的阶段,各个行业由于其数字化水平的差异,被改变的先后顺序也不同,在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新物种”。中国商业“新物种”与西方国家的差异不在于工程师和技术,而在于市场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于基础环境更加完善,随着智能手机普及、4G流量资费降低、物流发达、移动支付的发展等,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消费者会对消费品质有更高的要求,迫使企业主动求变创新,催生“新物种”的诞生。
原若凡:新零售的诞生、实践及未来
盒马公共事务部总监原若凡以盒马鲜生为样本,阐述了新零售诞生的背景、创新实践、面临的困惑及对其未来发展的思考。他提出,盒马鲜生是在大数据等技术驱动作用下,将零售、餐饮、科技、物流“四合一”而形成的复合型创新业态,目的在于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送达的智能购物体验。盒马满足了居民在都市快节奏生活下对于消费多样性和便利性的消费需求,一方面着力于构建分层用户运营体系,针对于不同的商圈,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消费结构的群体,提供多元化的业态服务;另一方面深耕供应链,在保证商品竞争力的同时也促进成本结构的优化、运营效率的提升。他认为,未来的新零售核心是线上线下的一体化,通过线下品牌、商品、供应链的整合,支撑线下向线上的流量转换,并通过会员、库存、仓储等全链路的数字化运营,促进企业的提质增效,实现不同场景下多业态的并行发展。
吴声:“新物种”的“5B”特征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用“5个B”来总结“新物种”的特征,即相信(Believe)、弯曲(Bending)、打破(Breaking)、融合(Blend)和品牌(Brand)。“相信(Believe)”是指凡有人相信,必有人实现——想象力是激发创新的最大动力;“弯曲(Bending)”是指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要素的驱动下,许多原有介质发生改变。如盒马虽与传统商超便利表面形态相似,但内里机制已完全不同;“打破(Breaking)”是指原有商业形态发生重构,如传统百货在数字化改造后可以成为体验中心和直播基地;打破并不是为了破坏而破坏,而是为了“融合(Blend)”,即通过跨界混搭、不同生态位之间的耦合形成全新的创作和创造;“品牌(Brand)”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品牌,更多地代表了新的品类和新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具备可持续运营的有生命力的商业模型,曾经只是众多健身项目之一的瑜伽,经过不断的意义赋予,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来源:“共享经济思享汇”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