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访谈嘉宾: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小久保宪一
人物简介
小久保宪一,197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学部中文科。入职日立制作所国际事业本部。1984年开始在日立制作所北京事务所工作。1999年任日立亚洲公司第一集团总经理,后主要在日立电力部门任重要职位。2011年4月,出任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
“SOCIAL INNOVATION-IT’S OUR FUTURE”,这是日立集团在5月16日发布的“2015中期经营计划”最末的一句英文,直译过来的意思是“社会创新,你我的未来”。看似简单,却饱含了日立的新立意:当前,日立集团正快速步入全球发展的新阶段,在全球市场推进“社会创新事业”,而这既是为了世界的未来,也承载着日立集团的未来——下一个百年事业。
HITACHI,日立,曾经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家电品牌之一。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人,大约都还能忆起一家老小围坐在小小的日立电视机前看电视的幸福时刻。
对于这样的情结,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小久保宪一也有着真切的感触。在日立以电视机等家电为中国消费者所熟知的20世纪80年代,他正好被派来中国工作——那时还叫日立制作所北京事务所,而且一待就是六年。而他与中国的结缘,或许从他在大学开始学习中文的那一刻便开始了。
2011年,当小久保宪一再次到中国上任时,与彼时相比,北京变得更加繁华了。从日立(中国)总部位于发展大厦18层的会议室望出去,尽管是一个周三的上午,三环路依然车水马龙;当初的北京事务所已发展为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地区总部统筹规划日立在中国的战略发展方向,指挥着全国160余家日立旗下企业的运转。
这些年,日立似乎在远离中国普通消费者的视线。事实上,“HITACHI”的标志正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全方位进入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比如,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分钟直上95层的观光电梯是日立牌的;到重庆坐上的中国首条单轨列车,也是日立制造的。
理了理已十分整洁的西装、领带,小久保宪一向我们展示起这个企业在百年中所坚持坚信的理念以及面向未来正在努力的新事业。
活力,贡献社会
在跻身“百年老店”时,“总结经验”之外,企业内部更多谈论的话题是“改革创新”。在日立(中国)的前台,和几座奖杯摆在一起的是一本日文杂志,有关日立的报道摊开着。在记者能辨识的汉字中,“改革”被突出显示在文章的中间。而在日立最初的发祥地——茨城县日立市的小平浪平纪念馆,收藏有一幅他手书的汉字书法条幅:“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考察日立100来年的发展历史,会发现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前瞻性忧患意识,让日立总是能够审时度势,在历史变化的关键节点进行恰当的选择和舍弃,“这的确是件很艰难的事情”。在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时,已在日立工作34年的小久保宪一说,期间虽然面对过困难和挑战,但日立终究还是做到了。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立便成立了专门从事软件开发的工厂,几乎同步于半导体市场的崛起。在这一时期,日立除将公司主要资源倾注在计算机、半导体、VTR(磁带录像机)等电子领域外,还开始关注发电事业,实现了以重电机为主向重电、能源、电子并举的综合电子电气企业的转型。在信息产业革命浪潮中,日立又以大胆的事业改革,成为能够利用本企业的尖端技术及高品质产品提供从存储系统、网络系统、服务器到软件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领域的IT厂商之一。
“在这些转型的背后,其实一直贯穿着我们‘通过优秀的自主技术及产品开发贡献于社会’的企业理念。”小久保宪一说,这个理念其实在日立的起点便开始确立了——1910年,30多岁的小平浪平出于通过自己的力量制造出属于日本的机器的梦想,开创了日立。
实现企业理念与集团愿景,正是日立所考虑的CSR,“就是要实现事业发展与CSR融合。”小久保宪一简短地总结道。在集团的愿景中,日立提出,将在“日立创业的精神”指引下,发挥集团“知识与技术相结合”的相乘效应,解决地球社会所面临的基本课题,为实现富裕的生活和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着眼于“真正的全球化企业”,2010年度,日立制定了CSR中期计划“CSR5年路线图”。集团管理的强化以及业务、活动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与CSR的融合以及CSR向业务层面的浸透,与重要的利益相关人合作,发挥社会创新企业的领先优势,成为关键的路径。
无论是在小久保宪一的访谈里,还是日立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中,不断强调的是,只有融合经营战略与CSR,“Inspire the Next”(为新时代注入新的活力),与社会共享价值观,在全球拥有900多家公司、41%的销售额是在海外市场的日立才会真正实现“One Hitachi”的目标。融合,社会创新
5月16日,日立集团发布了新一期的中期经营计划,提出以“创新”、“全球”、“转型”为经营重点,以社会创新事业为核心,推动“成长的实现和日立的变革”。5月23日,配合着新一期中期经营计划,日立集团启动了以“社会创新,你我的未来”为主题的品牌宣传活动。
如果用技术语言来阐释,日立所提出的社会创新事业旨在通过IT打造先进的社会基础设施。范围涵盖“产业·交通·城市开发系统”、“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系统”三大领域和三者的融合领域以及对上述领域提供支持的“材料·关键元件”业务。日立希望通过社会创新事业向社会提供高水平、更低碳、更智能的社会基础设施。
这也是日立为下一个百年所做的定义。
敢于做这样的重新界定,当然源自日立的底气。“日立是全球少有的、同时在IT和社会基础设施领域拥有雄厚实力的企业集团”。在小久保宪一看来,创新不一定都是从未听闻的高科技,“创新可以是让现在的产品变得更宜使用,或者更加合理地利用能源”。比如,在传统的煤炭火力发电领域,日立的送电端效率已经从原来的305左右提高到了42%,与传统发电厂相比,大约可以减少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社会创新事业”之所以称作“创新”而不是“发明”,是因为“创新”意味着更多的应用与实施,意味着“IT+社会基础设施”的融合。这是日立特别强调的一个理念。
为配合事业发展的新需求,今年5月,日立重新制定并发布了“日立集团愿景”——“日立,以创新开启解决之道,以优秀的团队和丰富的全球市场经验,为世界注入新的活力”。日立明确,将不再局限于“B to c”或“B to B”的商业模式,而要打造“B to S”(Business to Society)的事业形态。
在日立看来,智慧城市正是实现日立“社会创新事业”的最好落点:基于信息·通信系统的充分利用,构建能源、水处理、交通等社会基础设施的互联系统,在提升城市效率和舒适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负荷,减少综合性社会成本。而且市场的机遇也显而易见:发达国家自身已然达到了社会基础设施的革新和升级阶段,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更多来自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但其要求已越来越高。日立正努力扮好这一“城市服务商”的新角色。
比如正被热议的智能电网,日立设计的中央供电控制站,可从发电(不论是火力、水力、光伏,还是核电)到蓄电、再到送电一体控制,及时将设备运转信息与来自智能电表的数据联系起来,达到向需求方(工厂、办公大楼及住宅)送电,同时对地区能源进行管理,并可将多余电力零售回电网的综合目的。
在日本,日立已经开始试验和挖掘新的事业发展机会。日本是最先迈入老龄化的国家之一,日立正在进行针对性的开拓,通过IT技术建立起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医疗体系,即使医生不在身边,也可以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
做在中国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能听懂记者中文提问的小久保宪一,早已学会了“哪里哪里”的中式谦虚。而中国,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细算来,在日立34年的工作中有近四分之一的时间,他是在中国。
这种意义同样适用于日立集团。日立是第一家在中国“落户?的日本企业,从整体上来说,中国也是日立在海外最大、也最重要的市场。“日立中国市场销售额占到了全球销售额的约10%”。
为了对已经踏上“十二五”规划征程的中国社会做出更多贡献,日立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事业的本地化、强化集团协作效应,以期与中国社会共同取得更大成长。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扩大内需、城镇化、低碳、绿色经济、创新这些关键词,无一不跟我们的社会创新事业密切相关”,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中的机遇,小久保宪一有清晰的认识。
最具广泛代表性的还是智慧城市建设,它所带来的综合管理能力,将是未来城市中,无论资本密集型产业,或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各种行业都需要的。对于正积极寻求转型的中国来说,这甚至是一种渴望。
而日立也在“探索”一条将自身优势与区域需求相融合,并进一步为中国全国甚至其他国家的城市化建设提供具有普遍参考意义的、新的解决之道。通过与中国城市的合作,日立采用一种“自上而下”的路径,从政府立项人手全方位参与到中国城市化发展新思路的实践中。
2010年起,日立开始参与位于中国天津郊外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为该项目提供智能城市相关技术;此后,日立又相继与大连、广州、重庆携手,开展智能电网、水处理、物联网、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为从技术上对新的探索提供有力支持,2011年11月,日立(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签署了“节能环保合作”和“智能电网共同研究”的项目协议,在节能环保以及新能源时代的智能电网领域开展共同研究。
“CSR是与我们的业务融合在一起的,同时它也体现为社会贡献活动”。在日立,有一个“中国日立集团CSR品牌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日立制作所中国总代表以及在中国的主要日立集团公司负责人组成。小久保宪一即是其中的成员,“我们会结合中国的情况与各位委员讨论、决策战略性的CSR活动”。
为了解决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基本社会课题,从2012年度开始,日立集团提出了“教育”、“环保”、“社会公益”三大领域的中期课题。在中国,“日立环保教室”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社区开展电梯安全教育活动;让科尔沁沙漠变“绿”……“一切的行动,只因为日立希望成为‘The Most TrustedPartner in China’(在中国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小久保宪一说,这是日立的庄重承诺。
编辑/杜娟
人物简介
小久保宪一,197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学部中文科。入职日立制作所国际事业本部。1984年开始在日立制作所北京事务所工作。1999年任日立亚洲公司第一集团总经理,后主要在日立电力部门任重要职位。2011年4月,出任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
“SOCIAL INNOVATION-IT’S OUR FUTURE”,这是日立集团在5月16日发布的“2015中期经营计划”最末的一句英文,直译过来的意思是“社会创新,你我的未来”。看似简单,却饱含了日立的新立意:当前,日立集团正快速步入全球发展的新阶段,在全球市场推进“社会创新事业”,而这既是为了世界的未来,也承载着日立集团的未来——下一个百年事业。
HITACHI,日立,曾经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家电品牌之一。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人,大约都还能忆起一家老小围坐在小小的日立电视机前看电视的幸福时刻。
对于这样的情结,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小久保宪一也有着真切的感触。在日立以电视机等家电为中国消费者所熟知的20世纪80年代,他正好被派来中国工作——那时还叫日立制作所北京事务所,而且一待就是六年。而他与中国的结缘,或许从他在大学开始学习中文的那一刻便开始了。
2011年,当小久保宪一再次到中国上任时,与彼时相比,北京变得更加繁华了。从日立(中国)总部位于发展大厦18层的会议室望出去,尽管是一个周三的上午,三环路依然车水马龙;当初的北京事务所已发展为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地区总部统筹规划日立在中国的战略发展方向,指挥着全国160余家日立旗下企业的运转。
这些年,日立似乎在远离中国普通消费者的视线。事实上,“HITACHI”的标志正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全方位进入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比如,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分钟直上95层的观光电梯是日立牌的;到重庆坐上的中国首条单轨列车,也是日立制造的。
理了理已十分整洁的西装、领带,小久保宪一向我们展示起这个企业在百年中所坚持坚信的理念以及面向未来正在努力的新事业。
活力,贡献社会
在跻身“百年老店”时,“总结经验”之外,企业内部更多谈论的话题是“改革创新”。在日立(中国)的前台,和几座奖杯摆在一起的是一本日文杂志,有关日立的报道摊开着。在记者能辨识的汉字中,“改革”被突出显示在文章的中间。而在日立最初的发祥地——茨城县日立市的小平浪平纪念馆,收藏有一幅他手书的汉字书法条幅:“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考察日立100来年的发展历史,会发现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前瞻性忧患意识,让日立总是能够审时度势,在历史变化的关键节点进行恰当的选择和舍弃,“这的确是件很艰难的事情”。在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时,已在日立工作34年的小久保宪一说,期间虽然面对过困难和挑战,但日立终究还是做到了。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立便成立了专门从事软件开发的工厂,几乎同步于半导体市场的崛起。在这一时期,日立除将公司主要资源倾注在计算机、半导体、VTR(磁带录像机)等电子领域外,还开始关注发电事业,实现了以重电机为主向重电、能源、电子并举的综合电子电气企业的转型。在信息产业革命浪潮中,日立又以大胆的事业改革,成为能够利用本企业的尖端技术及高品质产品提供从存储系统、网络系统、服务器到软件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领域的IT厂商之一。
“在这些转型的背后,其实一直贯穿着我们‘通过优秀的自主技术及产品开发贡献于社会’的企业理念。”小久保宪一说,这个理念其实在日立的起点便开始确立了——1910年,30多岁的小平浪平出于通过自己的力量制造出属于日本的机器的梦想,开创了日立。
实现企业理念与集团愿景,正是日立所考虑的CSR,“就是要实现事业发展与CSR融合。”小久保宪一简短地总结道。在集团的愿景中,日立提出,将在“日立创业的精神”指引下,发挥集团“知识与技术相结合”的相乘效应,解决地球社会所面临的基本课题,为实现富裕的生活和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着眼于“真正的全球化企业”,2010年度,日立制定了CSR中期计划“CSR5年路线图”。集团管理的强化以及业务、活动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与CSR的融合以及CSR向业务层面的浸透,与重要的利益相关人合作,发挥社会创新企业的领先优势,成为关键的路径。
无论是在小久保宪一的访谈里,还是日立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中,不断强调的是,只有融合经营战略与CSR,“Inspire the Next”(为新时代注入新的活力),与社会共享价值观,在全球拥有900多家公司、41%的销售额是在海外市场的日立才会真正实现“One Hitachi”的目标。融合,社会创新
5月16日,日立集团发布了新一期的中期经营计划,提出以“创新”、“全球”、“转型”为经营重点,以社会创新事业为核心,推动“成长的实现和日立的变革”。5月23日,配合着新一期中期经营计划,日立集团启动了以“社会创新,你我的未来”为主题的品牌宣传活动。
如果用技术语言来阐释,日立所提出的社会创新事业旨在通过IT打造先进的社会基础设施。范围涵盖“产业·交通·城市开发系统”、“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系统”三大领域和三者的融合领域以及对上述领域提供支持的“材料·关键元件”业务。日立希望通过社会创新事业向社会提供高水平、更低碳、更智能的社会基础设施。
这也是日立为下一个百年所做的定义。
敢于做这样的重新界定,当然源自日立的底气。“日立是全球少有的、同时在IT和社会基础设施领域拥有雄厚实力的企业集团”。在小久保宪一看来,创新不一定都是从未听闻的高科技,“创新可以是让现在的产品变得更宜使用,或者更加合理地利用能源”。比如,在传统的煤炭火力发电领域,日立的送电端效率已经从原来的305左右提高到了42%,与传统发电厂相比,大约可以减少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社会创新事业”之所以称作“创新”而不是“发明”,是因为“创新”意味着更多的应用与实施,意味着“IT+社会基础设施”的融合。这是日立特别强调的一个理念。
为配合事业发展的新需求,今年5月,日立重新制定并发布了“日立集团愿景”——“日立,以创新开启解决之道,以优秀的团队和丰富的全球市场经验,为世界注入新的活力”。日立明确,将不再局限于“B to c”或“B to B”的商业模式,而要打造“B to S”(Business to Society)的事业形态。
在日立看来,智慧城市正是实现日立“社会创新事业”的最好落点:基于信息·通信系统的充分利用,构建能源、水处理、交通等社会基础设施的互联系统,在提升城市效率和舒适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负荷,减少综合性社会成本。而且市场的机遇也显而易见:发达国家自身已然达到了社会基础设施的革新和升级阶段,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更多来自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但其要求已越来越高。日立正努力扮好这一“城市服务商”的新角色。
比如正被热议的智能电网,日立设计的中央供电控制站,可从发电(不论是火力、水力、光伏,还是核电)到蓄电、再到送电一体控制,及时将设备运转信息与来自智能电表的数据联系起来,达到向需求方(工厂、办公大楼及住宅)送电,同时对地区能源进行管理,并可将多余电力零售回电网的综合目的。
在日本,日立已经开始试验和挖掘新的事业发展机会。日本是最先迈入老龄化的国家之一,日立正在进行针对性的开拓,通过IT技术建立起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医疗体系,即使医生不在身边,也可以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
做在中国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能听懂记者中文提问的小久保宪一,早已学会了“哪里哪里”的中式谦虚。而中国,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细算来,在日立34年的工作中有近四分之一的时间,他是在中国。
这种意义同样适用于日立集团。日立是第一家在中国“落户?的日本企业,从整体上来说,中国也是日立在海外最大、也最重要的市场。“日立中国市场销售额占到了全球销售额的约10%”。
为了对已经踏上“十二五”规划征程的中国社会做出更多贡献,日立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事业的本地化、强化集团协作效应,以期与中国社会共同取得更大成长。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扩大内需、城镇化、低碳、绿色经济、创新这些关键词,无一不跟我们的社会创新事业密切相关”,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中的机遇,小久保宪一有清晰的认识。
最具广泛代表性的还是智慧城市建设,它所带来的综合管理能力,将是未来城市中,无论资本密集型产业,或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各种行业都需要的。对于正积极寻求转型的中国来说,这甚至是一种渴望。
而日立也在“探索”一条将自身优势与区域需求相融合,并进一步为中国全国甚至其他国家的城市化建设提供具有普遍参考意义的、新的解决之道。通过与中国城市的合作,日立采用一种“自上而下”的路径,从政府立项人手全方位参与到中国城市化发展新思路的实践中。
2010年起,日立开始参与位于中国天津郊外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为该项目提供智能城市相关技术;此后,日立又相继与大连、广州、重庆携手,开展智能电网、水处理、物联网、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为从技术上对新的探索提供有力支持,2011年11月,日立(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签署了“节能环保合作”和“智能电网共同研究”的项目协议,在节能环保以及新能源时代的智能电网领域开展共同研究。
“CSR是与我们的业务融合在一起的,同时它也体现为社会贡献活动”。在日立,有一个“中国日立集团CSR品牌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日立制作所中国总代表以及在中国的主要日立集团公司负责人组成。小久保宪一即是其中的成员,“我们会结合中国的情况与各位委员讨论、决策战略性的CSR活动”。
为了解决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基本社会课题,从2012年度开始,日立集团提出了“教育”、“环保”、“社会公益”三大领域的中期课题。在中国,“日立环保教室”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社区开展电梯安全教育活动;让科尔沁沙漠变“绿”……“一切的行动,只因为日立希望成为‘The Most TrustedPartner in China’(在中国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小久保宪一说,这是日立的庄重承诺。
编辑/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