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前,我突发脑梗。
现在,每次先生陪我去医院,大夫都会夸:“你恢复得真不错。”
这当然离不开先生的照顾,但最主要的是我持续不断自我觉察和内观,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病人的身体长期处在不适、难受、疼痛之中,会变得悲观、厌世、敏感、情绪无常,而家属自然要承受病人的这些负面情绪,时间久了,难免厌烦,做出嫌弃、遗弃之事。这也不能全怪家属没耐心、不善良,感情再好内心再善良,谁也不能长年累月的承受他人的负面情绪。
记得我脑梗出院的那段日子,整日浑身乏力、提不起食欲,有一天中午突然想吃先生公司附近餐馆的鸡排饭,这家餐馆没有开通外卖业务,于是先生顾不上吃饭,买了鸡排饭给我开车送了回来,可我一尝,觉得味道不对,就不肯吃了,又闹着要喝附近饮品店的鲜榨橙汁,先生又去买,回来说今天没有橙汁,所以买了西瓜汁,我一听大发脾气。
先生看我发脾气,很严肃地说:“知道你不舒服,我做的一切都是想让你好受些,可是如果你仗着自己生病,老这么闹腾,而不知道调整自己的心态,我告诉你,没人喜欢你,我也不喜欢你!”我一听这话,大哭,先生没理我,自己上班去了。
我在家里一边哭,一边觉察自己的内心感受。
我发现,虽然我在哭,但其实并不是真的伤心、害怕先生会不喜欢我,这要感谢先生的爱,给了我最大的安全感,我的哭有撒娇的成分,有委屈的成分,即:我怎么这么倒霉,大好的时间浪费在疾病上,而我有那么多想做的事!
再深入,我发现我的哭,最多的成分是焦虑,因为疾病我的能力没有提高反倒下降,而很多人在朝他们的梦想飞奔,我永远赶不上他们了。
最后,我发现我所有的负面情绪,悲观、消沉、愤怒、痛苦,最根本的来源是对自己的失望和不满,即:我的这一生,可能再也不会成为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了。
而这,和先生有什么关系呢?和他人有什么关系呢?自己的疾病自己负责,自己的命运自己买单,而不是迁怒、折腾他人,因为那样除了让自己和他人活得更不好之外,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义。
在这样的心态之下,一切都向好的方面转化,我的打字速度变快,说话时口齿变得利索,阅读的能力提高等。但是不得不承认,也还没有好到脑梗前的程度。这对我这样一个自我要求甚高的人,是一种折磨。
多少次的沮丧、焦虑、崩溃,自己面对、消化;多少次的哭泣,自己擦干眼淚。我再没有让他人哪怕是最亲近的人,为我的疾病负责,为我的命运买单。
即使终此一生,我没有达成梦想,但是我一直走在光明、向好向上的路上。这,也算得上是一个漂亮的人生吧!
(摘自《医药养生报》)
现在,每次先生陪我去医院,大夫都会夸:“你恢复得真不错。”
这当然离不开先生的照顾,但最主要的是我持续不断自我觉察和内观,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病人的身体长期处在不适、难受、疼痛之中,会变得悲观、厌世、敏感、情绪无常,而家属自然要承受病人的这些负面情绪,时间久了,难免厌烦,做出嫌弃、遗弃之事。这也不能全怪家属没耐心、不善良,感情再好内心再善良,谁也不能长年累月的承受他人的负面情绪。
记得我脑梗出院的那段日子,整日浑身乏力、提不起食欲,有一天中午突然想吃先生公司附近餐馆的鸡排饭,这家餐馆没有开通外卖业务,于是先生顾不上吃饭,买了鸡排饭给我开车送了回来,可我一尝,觉得味道不对,就不肯吃了,又闹着要喝附近饮品店的鲜榨橙汁,先生又去买,回来说今天没有橙汁,所以买了西瓜汁,我一听大发脾气。
先生看我发脾气,很严肃地说:“知道你不舒服,我做的一切都是想让你好受些,可是如果你仗着自己生病,老这么闹腾,而不知道调整自己的心态,我告诉你,没人喜欢你,我也不喜欢你!”我一听这话,大哭,先生没理我,自己上班去了。
我在家里一边哭,一边觉察自己的内心感受。
我发现,虽然我在哭,但其实并不是真的伤心、害怕先生会不喜欢我,这要感谢先生的爱,给了我最大的安全感,我的哭有撒娇的成分,有委屈的成分,即:我怎么这么倒霉,大好的时间浪费在疾病上,而我有那么多想做的事!
再深入,我发现我的哭,最多的成分是焦虑,因为疾病我的能力没有提高反倒下降,而很多人在朝他们的梦想飞奔,我永远赶不上他们了。
最后,我发现我所有的负面情绪,悲观、消沉、愤怒、痛苦,最根本的来源是对自己的失望和不满,即:我的这一生,可能再也不会成为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了。
而这,和先生有什么关系呢?和他人有什么关系呢?自己的疾病自己负责,自己的命运自己买单,而不是迁怒、折腾他人,因为那样除了让自己和他人活得更不好之外,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义。
在这样的心态之下,一切都向好的方面转化,我的打字速度变快,说话时口齿变得利索,阅读的能力提高等。但是不得不承认,也还没有好到脑梗前的程度。这对我这样一个自我要求甚高的人,是一种折磨。
多少次的沮丧、焦虑、崩溃,自己面对、消化;多少次的哭泣,自己擦干眼淚。我再没有让他人哪怕是最亲近的人,为我的疾病负责,为我的命运买单。
即使终此一生,我没有达成梦想,但是我一直走在光明、向好向上的路上。这,也算得上是一个漂亮的人生吧!
(摘自《医药养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