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上的图书馆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云冈,天空如盛夏的地中海。被打翻的夜空,有星斗落入石头。
  武周山横卧,令一片高原倾斜。五万尊佛像,如五万部书卷压皱时光。刹那成为千年,王公脱帽,饮食男女手捧竹简,短葛换了罗衣。
  古人们来来往往,刻满难懂的字迹。篆书森立微笑,汉隶苍茫远望,而马上的魏碑来去,如雕刀砍削纵横,剖开石头,找寻历史的真身。
  一把雕刀来自秣莵罗。肉身丰饶,等着大地来收割。
  天地肥厚,而生民激荡,有如武周川的水波。
  是谁由南而北,让印度森林的王与嘎仙洞的鲜卑相遇?《摩诃婆罗多》的众神在东方种植慈祥,《代歌》中的猎人手执骨箭,用迷失、动荡与理想,在石头上刻下:众生平等。
  一把雕刀来自犍陀罗。它带着地中海的咸味,顺路吆喝了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将神庙的廊柱编织成船筏吧,再带上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火焰,让它在石头上焚烧!
  船只经过港口,留下大师,带走思想。暮光经过黑暗,留下尘土,带走疑问。
  是的,必须有拓跋的闪电劈开时间之幕。是的,必须有一座城摆开阵脚,喝退群山和草原,仅用半句经文,便将整块大陆包容。
  南国与北漠,东亚与西亚,亚洲与欧洲,荷马与屈原,将注定在一把雕刀上相遇,在石頭上刻下:天下大同。
  一把雕刀来自轩辕。它经黄河长江之水淬炼,滴入干将的血;它在《诗经》中巡游,背负北冥的鲲鹏。
  儒家、道家、墨家,名士们由南而来,淌过生死之河,抛掉华夷之别。他们微笑着,叹息着,拿起雕刀,衣带上却留有青鼎的余温。
  请拉紧缰绳,莫让战马将熟睡的植物惊醒!请小心权杖,太重的权杖,会让山河失衡。
  帝国城池,已用剑气和战鼓打造,那么留更多的空白给粮食和诗歌吧。我有石头的天空,面朝蔚蓝,只种植思想和爱。



  柏拉图的山洞,苏格拉底的刁难,老聃的长须,嵇康的琴声,同时在武周山灵岩寺中苏醒。此刻,请面向东方,看这座雕刻在石头上的图书馆:它不仅是一个王朝的背影;它不仅是一个大陆、一个时代的回音。那些亚历山大遗落了的,那些那些被践踏过的,被冲刷过、焚烧过的焚烧过的,将在石头上获得永恒。
其他文献
白瓷 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白瓷是中国瓷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有“中国白”之称。  白瓷至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素雅的白瓷看上去没有艳丽的色彩和斑斓的花纹,但在朴实无华中展示出自然天成之美,很符合中国人的白色审美追求。  说到白瓷,很容易想到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的邢窑,这是中国最早的白瓷窑址之一。  邢窑创烧于北朝晚期,经过隋朝的飞速发展,唐时达到鼎盛,五代时衰落,是我国早期的白瓷生产中
期刊
郦道元著的《水经注》说“寇水东合温泉水,水出西北暄谷,其水温热若汤,能愈百疾,故世谓之温泉焉”,寇水便是唐河,唐河水流经恒山南麓浑源县汤头村,随后便进入灵丘境。汤头村属于集百般宠爱于一处的地方,地处恒山隆起带东端与唐河断裂带复合部,唐河流经汤头的下渗水遇有地下死火山地热成就了汤头温泉,在村东的河床上有泉眼,泉源处雾气缭绕,出水温度常年在60℃左右。早在北魏的時候,皇家在此建起了行宫——温泉宫,多位
期刊
近日,由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大同市灵丘县人民政府、大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大同市旅游集散中心有限公司、大同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等单位承办的“中国·大同首届乡村艺术节”在灵丘县独峪乡花塔村成功举办。我们在看到一场“田园乡村景色+浸入式艺术表演+线上直播”的乡村艺术节之时,更希望走进幕后,解读农文旅多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这篇大文章,如何谋篇布局?一次文化节庆拉动全域旅游的积极探索 
期刊
身边芳草  近些年,去广灵不下于十几次,总以为对广灵还是了解的,广灵四面环山,县城在中间的大盆地里,站在山巅俯视那盆地,像神仙造就的一个巨大的盆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但不通火车、更不通飞机,交通不便,甚为闭塞,经济不发达,没有轻工业,更没有重工业。在我印象中也没有什么古迹可资作旅游。然而最近一次去广灵参观了几个景点,却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广灵的十大景点,个个都惊艳异常,比如水神堂,比如涧西村,再
期刊
终于,我像一棵树,无声地融进这片莽苍苍的绿海,完全和这里的热风、飞鸟以及杂草重叠在一起。历经沧海桑田,火山早已平庸,非但看不出不羁,甚至跟泥土、房子、植物、花朵一个样,平平常常,安安分分,简简单单,默默无语。  踏上云州大地,心像上了发条,只专注于地质的遗迹。金山、狼窝山、阁老山、马蹄山……无一不是神奇的造化。从高空俯瞰,它们像一群疾跑的动物,跑着跑着便把桑干河谷烘托的生机盎然,精彩纷呈。  阳光
期刊
作为首家省级运营中心,云台崖山西运营中心备受安化当地政府及八角茶厂的高度重视,安化县政府、厂家多次协助运营中心,在山西、内蒙、河北、北京、天津等地进行战略推广,伴随着京张、大西高铁的开通,云台崖以大同做为中心地,不断向周边扩散,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这一切源于一个茶人的情怀,他叫李国斌。  李国斌的日常生活很单调,唯独对茶情有独钟,从爱上茶那一刻起,他就不断地寻觅高品质的茶,然后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期刊
我喜欢观察普通人的生活,喜欢从他们的喜怒哀乐中体验他们的心境,想象他们的生活状态。这几年,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脸上那感恩、幸福、满足的笑容。  去年冬天,我见到了居住在养老中心,一辈子打光棍的五保户袁亮,他是定安營村人,不识字,傻愣愣的,胖乎乎的,71岁了,十分精神。他穿着厚厚的棉袄,敞着怀,我建议他扣好扣子,他笑嘻嘻地说:“都是发的新衣服,一点也不冷。”说起日常生活,他有些激动,嗓门非常大:“我咋
期刊
时光骎骎,逝者如斯。  转眼又是一年六一。  看孩子们兴高采烈,盛妆表演,心中无比艳羡。真想亦如这些稚子一般,也将每一天的日子,过得欢天喜地,锣鼓喧天。溫一颗童心,慢煮岁月,把那些无忧无虑的年华,熬成时光的汤,细品慢咂,悠长回味。  《小王子》里有一句话:所有成年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但很少有人能记得这一点了。  其实,不是不记得。  而是,即使记得了,又能怎样呢?  反正已经来不及了,反正已经回
期刊
亲爱的家:  一别多日,君可念我?  三月二十四日下午,我安顿好孩子,惜别了你,拉着行李箱踏上了说远不远却不知何时返程的旅途。回到了久别的校园,杏花满树,垂柳新绿,春意正浓。  第二天上午,学生也陆续归来,结束了漫长而不安的假期。教学依旧,人亦依旧,只是,校门从此紧锁,生活一改常态。我的两个教学班分成了四个,工作量增了一倍,日子万分充实,闲暇一刻难求。但是,眼前守着学生,心中感到了踏实。虽然假期一
期刊
李安民老先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同铜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西装笔挺,精神矍铄,声若洪钟,说起大同铜器的历史与发展,他思维敏捷,侃侃而谈,根本不敢相信他就是年近八旬的老人;说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和传承,他更是目标寥远,自信满满。听着李老的讲述,我们与他一同走进大同铜器的历史过往。曾经辉煌 无奈衰落  李老说,大同铜器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北魏时期就享有盛名。唐宋以来,大同铜器畅销全国。明清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