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地质公园
(一)地质公园的概念
地质公园(Geopark)是自然公园的一种,是广大地学工作者在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经长期酝酿提出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世界地质公园定义为:地质公园是指具有明确的边界线,并且有足够大的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表面面积的地区。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能够代表某一地区的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址(不论其规模大小)或者拼合成一体的多个地质遗址所组成,它也许不只具有地质意义,还可能具有考古学、生态学、历史或文化价值。地质公园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地质公园分四级:县市级地质公园、省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
(二)地质公园的建设目的
根据UNESCO1999年4月“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议程,建立地质公园的主要目的有三项:一是保护地质遗迹及其环境;二是促进地球科学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开展;三是合理开发地质遗迹资源,促进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质公园的建立一方面实现了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另一方面凭借其优美的地质生态环境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及不可再生的稀世遗迹,通过合理的规划建设而形成的旅游区,成功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实现了地方环境、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二、社区及社区整合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是我们信任的一个基础机构,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基层组织。社区既是社会的最简单形式,又是一种自然状态,成员对本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意识,他们重感情、重传统,彼此之间全面了解。社区功能主要应有:管理功能、服务功能、保障功能、教育功能、安全稳定功能。
(二)社区整合
社区整合是指社区各要素之间彼此适应与调节,达到一种相互合作与依赖,相互协调和良性运行的过程和状态。社区整合主要表现为社区参与活动的增多、社区成员积极性的提高、社区归属感的增强等。
社区整合主要体现在:①文化的整合,指社区成员在价值观与信仰方面的一致;②规范的整合,指社区在行为标准上的一致;③沟通的整合,指社区人际沟通的畅通与人际关系的融洽;④功能的整合,指社区在功能上的分工合作与互相依赖的协调关系。这 4个标准不是绝对的,并非要求社区居民的行为标准、价值观、信仰等方面完全一致,只是基本的一致。
三、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的社区整合功能研究
(一)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促进地方社区整合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直接地推动了当地社区的发展和整合,在以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心的社区内,首先,推动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社区内包括道路、供电、供水、排水、绿化、环境保护、文化设施等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推动了这些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改善;第二,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加强了社区内旅游资源的整合,社区内新型农业经济生产得到了发展;第三,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快速地提升了旅游业及相关服务性行业在社区内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改变了以往的产业结构;第四,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当地居民的参与使其参与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分配中。
(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社区整合功能
1、以地质公园为中心的区域的整合
通过区划调整进行区域整合,形成新型的社区,合适的地区内部行政区划调整能够实现市场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加快地方经济增长。区域整合的核心思想是淡化政区界限,但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以地质公园为中心通过区划调整进行区域整合,促进不同政府组织机构之间形成互相制约的负责任的管理机制,根本问题是权力、义务与利益的重新划分,目的是通过区域整合,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对城乡建设实行有效管理,达到区域效率的最佳发挥和可持续发展。
2、社区文化的整合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制度规范、价值观念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任何文化都是具有民族特征的,民族性是一种文化区隔与另一种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判断不同文化整合性质的重要指标。文化整合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整合与同一民族内部的文化整合,以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心辐射的社区的文化整合既存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整合也存在同一民族内部的文化整合。
乡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流失和没落的危险。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推动社区内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的整合,使其独特的性质得意挖掘发展,成为旅游发展的一个亮点,一个品牌。
专业旅游和会议旅游的发展,起着传播知识和交流科学技术的作用。从游客产生地分析,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产生的游客多,通过这样的交流,一方面目的地的传同文化可以得到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目的地地区可以获得先进文化注入,传统信息渠道得以拓展,经营管理理念可以得到更新,从而进一步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
3、社区功能的整合
社区功能有: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区的人群的社会生活事务;2、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护社区内弱势群体;4、教育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5、安全稳定功能:化解各種社会矛盾,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社区的管理具有几个特性:1、 社区管理具有地域性,社区是一个具有地域范围的地理空间,各个社区都有其特定的人口和文化背景;2、 社区管理具有群众性,群众性使社区服务区别于家庭服务、现代化的政府机构服务和经济组织的有偿服务;3、 社区管理具有服务性,社区居民既是社区服务的受助者,也是社区服务的提供者;4、 社区管理具有福利性、公益性,社区服务是一种社会福利事业,其出发点是维护社区内的弱势群体、优抚对象和大多数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社区服务是一项公益特色突出和社会效益优先的事业,其目的是增进社区的社会福利;5、 社区管理具有专业性,从社区工作的角度看,除了社区群体自助和互助式的服务之外,社区服务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专业化服务。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推进了以地质公园为中心辐射的社区管理过程中各个功能的整合,形成了由多元化、多样性的行为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格局,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共同的目标共同来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在整个社区管理过程中,所有参与主体由共同的目标凝结在一起,为了寻求对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不拘泥于形式,互通有无、交换资源、信息共享、协调互动,共同为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社区管理实现的进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社区自治的能力,还为参与主体提供了广泛交流的机会,从而增强了居民彼此间的认识与了解,使社区的凝聚力也得到提升。
4、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发展促进社区共同利益的发展,共同的利益又促使社区整合,提升了社区内居民的凝聚力。
旅游经济的发展使社区内基础设施不断改进,旅游资源及环境得到修正和完善,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旅游发展提高了社区居民的自豪感,因为他们的文化、自然资源和传统知识的独特性和价值得到外部肯定。旅游经济的发展或维持着当地社区的平衡,当个人和家庭为建设成功的企业共同工作时,社区的整合度被提高。社区的政治结构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所有群体成员的需要和利益,并提供就旅游发展相关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进行交流。
从社区发展的实践看,社区生活的物质设施、管理机制等地建立和发展与社区意识、社区感情的发育是同一过程,社区的整体意识、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力,都只能从社区成员通过自己的力量共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并共同享有整体利益的过程中产生,因此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推进社区旅游经济的发展,社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社区的整合。
四、案列:石林地质公园建设发展过程中社区整合功能研究
(一)石林地质公园的建设
石林世界自然遗产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省会昆明市78公里,是彩云之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集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为一体,是中外宾朋向往的旅游休闲胜地。
石林是大自然运动的杰作,是世界喀斯特(岩溶)地貌的精华。约3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泽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形成了现今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石林世界自然遗产范围广阔,景点众多,在3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八大景区:(大小)石林风景区、黑松岩(乃古石林)风景区、大叠水(飞龙瀑)风景区,长湖风景区、月湖风景区、芝云洞风景区、奇风洞风景区、仙女湖风景区。
1991年石林就向世界知名景区进军,申报世界地质遗产,期间经历了十年的努力过程,石林地质公园从2000年申报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到2002年石林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最终于2004年2月13日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表决而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后,石林管理局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指南的要求,在一、二、三级保护区的基础上,划出特级保护区,投入资金近2亿元,通过建设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环境资源卫星定位遥感监测保护系统,开展大规模环境整治、大面积退耕还林、开发民族文化旅游项目、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等措施,逐步恢复石林原生态,剥离景区服务功能,对石林旅游资源实行更加科学的保护管理和开发。
(二)石林近年来的区域整合
1998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将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2000年,石林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8个乡,鹿阜镇、石林镇、北大村乡、路美邑乡、西街口乡、维则乡、板桥乡、亩竹箐乡、圭山乡、大可乡。总人口22931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125人;少数民族人口78642人。
2006年再次进行行政区划整合,之前石林彝族自治县辖1个街道、3镇、1个乡:鹿阜街道、长湖镇、西街口镇、圭山镇、大可乡。2006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辖7个镇、1个乡,鹿阜镇、石林镇、路美邑镇、板桥镇、长湖镇、西街口镇、圭山镇、大可乡。2009年,撤销石林县路美邑镇,其行政区域并入鹿阜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鹿阜镇管辖原鹿阜镇和路美邑镇的行政区域范围,鹿阜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2011年12月28日,鹿阜、石林、板桥三镇的行政机构正式撤销,由新成立的鹿阜街道办事处接管。石林县的行政区划调整为4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
(三)对石林地质公园本地居民和游客的问卷调查分析
关于国家地质公园社区整合功能的研究,本项目共设计了9个问题对石林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120份)(2011年8月),本问卷调查表的被调群体基本情况是:男性占15%,女性占85%。年龄段的分布情况是:15~20岁的占3%,21~30岁的占13%,31~40岁的占33%,41~50岁的占40%,51~60岁的占11%。文化层次的分布:小学及其以下占7%,初中占46%,高中占38%,中专占7.4%,大专占0.8%,大学本科占0.8%,硕士研究生占0%,被调群体居住地鹿阜镇20%,西街口镇46%,圭山镇15%,长湖镇12%,大可乡7%。
被调人员青壮年占绝大部分,受教育程度大部分是初高中(初等和中等),居住地是鹿阜镇、西街口镇、圭山镇、长湖镇、大可乡。如下表所示:
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被调群体中有46%的居民的住址搬迁过,搬迁以后有49%的居民认为生活有所改善,55%的搬遷居民认为社区生活更和谐文明,少数居民(15%)认为因世界地质公园的申请成功使当地的知名度提高,68%的居民认为旅游业的发展使当地的消费水平提高,54%的居民认为因为世界地质公园的申请成功适当地吸引了更多投资。当地居民有69%的人员所从事的职业与旅游业有关,有少数居民家庭成员从事旅游行业所获得收入占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
总体来看,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促使社区整合,社区内居民的共同利益得到提升,社区人员参与度提高,提升了社区内居民的凝聚力。
关于国家地质公园社区整合功能的研究,本项目共设计了8个问题对石林游客进行问卷调查(521份)(2011年8月),本问卷的被调群体基本情况是:男性占54%,女性占46%。年龄段的分布情况是:15~20岁的占13%,21~30岁的占44.1%,31~40岁的占29%,41~50岁的占13.3%,51~60岁的占0.6%。文化层次的分布:小学及其以下占6%,初中占44%,高中占17%,中专占9%,大专占5%,大学本科占9%,硕士研究生占4%,博士研究生占4.4%,博士以上1.6%。
被调人员青壮年占绝大部分,受教育程度大部分是初高中(初等和中等)。如下表所示:
通过调研结果显示,石林地质公园在申请了世界地质公园以后,提升了当地知名度,一部分游客对石林地质公园有了了解,游客觉得石林地质公园环境健康环保旅游形象突出,因为世界地质公园的申请成功提高了知名度,使当地的服务价格上涨,大部分游客认为石林居民社区环境宜人,能在风景区内接触到当地居民,游客大部分觉得石林当地旅游产品丰富(对于普通游客限于旅游购物这方面,涉及旅游纪念品、土特产等)。
总体来看,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促使旅游经济的发展,使外界进入社区的游客对当地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增强了社区的建设发展,促使社区管理过程中功能整合度提高。■
(一)地质公园的概念
地质公园(Geopark)是自然公园的一种,是广大地学工作者在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经长期酝酿提出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世界地质公园定义为:地质公园是指具有明确的边界线,并且有足够大的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表面面积的地区。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能够代表某一地区的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址(不论其规模大小)或者拼合成一体的多个地质遗址所组成,它也许不只具有地质意义,还可能具有考古学、生态学、历史或文化价值。地质公园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地质公园分四级:县市级地质公园、省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
(二)地质公园的建设目的
根据UNESCO1999年4月“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议程,建立地质公园的主要目的有三项:一是保护地质遗迹及其环境;二是促进地球科学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开展;三是合理开发地质遗迹资源,促进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质公园的建立一方面实现了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另一方面凭借其优美的地质生态环境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及不可再生的稀世遗迹,通过合理的规划建设而形成的旅游区,成功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实现了地方环境、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二、社区及社区整合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是我们信任的一个基础机构,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基层组织。社区既是社会的最简单形式,又是一种自然状态,成员对本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意识,他们重感情、重传统,彼此之间全面了解。社区功能主要应有:管理功能、服务功能、保障功能、教育功能、安全稳定功能。
(二)社区整合
社区整合是指社区各要素之间彼此适应与调节,达到一种相互合作与依赖,相互协调和良性运行的过程和状态。社区整合主要表现为社区参与活动的增多、社区成员积极性的提高、社区归属感的增强等。
社区整合主要体现在:①文化的整合,指社区成员在价值观与信仰方面的一致;②规范的整合,指社区在行为标准上的一致;③沟通的整合,指社区人际沟通的畅通与人际关系的融洽;④功能的整合,指社区在功能上的分工合作与互相依赖的协调关系。这 4个标准不是绝对的,并非要求社区居民的行为标准、价值观、信仰等方面完全一致,只是基本的一致。
三、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的社区整合功能研究
(一)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促进地方社区整合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直接地推动了当地社区的发展和整合,在以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心的社区内,首先,推动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社区内包括道路、供电、供水、排水、绿化、环境保护、文化设施等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推动了这些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改善;第二,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加强了社区内旅游资源的整合,社区内新型农业经济生产得到了发展;第三,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快速地提升了旅游业及相关服务性行业在社区内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改变了以往的产业结构;第四,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当地居民的参与使其参与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分配中。
(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社区整合功能
1、以地质公园为中心的区域的整合
通过区划调整进行区域整合,形成新型的社区,合适的地区内部行政区划调整能够实现市场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加快地方经济增长。区域整合的核心思想是淡化政区界限,但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以地质公园为中心通过区划调整进行区域整合,促进不同政府组织机构之间形成互相制约的负责任的管理机制,根本问题是权力、义务与利益的重新划分,目的是通过区域整合,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对城乡建设实行有效管理,达到区域效率的最佳发挥和可持续发展。
2、社区文化的整合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制度规范、价值观念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任何文化都是具有民族特征的,民族性是一种文化区隔与另一种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判断不同文化整合性质的重要指标。文化整合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整合与同一民族内部的文化整合,以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心辐射的社区的文化整合既存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整合也存在同一民族内部的文化整合。
乡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流失和没落的危险。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推动社区内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的整合,使其独特的性质得意挖掘发展,成为旅游发展的一个亮点,一个品牌。
专业旅游和会议旅游的发展,起着传播知识和交流科学技术的作用。从游客产生地分析,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产生的游客多,通过这样的交流,一方面目的地的传同文化可以得到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目的地地区可以获得先进文化注入,传统信息渠道得以拓展,经营管理理念可以得到更新,从而进一步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
3、社区功能的整合
社区功能有: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区的人群的社会生活事务;2、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护社区内弱势群体;4、教育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5、安全稳定功能:化解各種社会矛盾,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社区的管理具有几个特性:1、 社区管理具有地域性,社区是一个具有地域范围的地理空间,各个社区都有其特定的人口和文化背景;2、 社区管理具有群众性,群众性使社区服务区别于家庭服务、现代化的政府机构服务和经济组织的有偿服务;3、 社区管理具有服务性,社区居民既是社区服务的受助者,也是社区服务的提供者;4、 社区管理具有福利性、公益性,社区服务是一种社会福利事业,其出发点是维护社区内的弱势群体、优抚对象和大多数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社区服务是一项公益特色突出和社会效益优先的事业,其目的是增进社区的社会福利;5、 社区管理具有专业性,从社区工作的角度看,除了社区群体自助和互助式的服务之外,社区服务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专业化服务。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推进了以地质公园为中心辐射的社区管理过程中各个功能的整合,形成了由多元化、多样性的行为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格局,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共同的目标共同来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在整个社区管理过程中,所有参与主体由共同的目标凝结在一起,为了寻求对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不拘泥于形式,互通有无、交换资源、信息共享、协调互动,共同为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社区管理实现的进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社区自治的能力,还为参与主体提供了广泛交流的机会,从而增强了居民彼此间的认识与了解,使社区的凝聚力也得到提升。
4、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发展促进社区共同利益的发展,共同的利益又促使社区整合,提升了社区内居民的凝聚力。
旅游经济的发展使社区内基础设施不断改进,旅游资源及环境得到修正和完善,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旅游发展提高了社区居民的自豪感,因为他们的文化、自然资源和传统知识的独特性和价值得到外部肯定。旅游经济的发展或维持着当地社区的平衡,当个人和家庭为建设成功的企业共同工作时,社区的整合度被提高。社区的政治结构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所有群体成员的需要和利益,并提供就旅游发展相关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进行交流。
从社区发展的实践看,社区生活的物质设施、管理机制等地建立和发展与社区意识、社区感情的发育是同一过程,社区的整体意识、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力,都只能从社区成员通过自己的力量共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并共同享有整体利益的过程中产生,因此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推进社区旅游经济的发展,社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社区的整合。
四、案列:石林地质公园建设发展过程中社区整合功能研究
(一)石林地质公园的建设
石林世界自然遗产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省会昆明市78公里,是彩云之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集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为一体,是中外宾朋向往的旅游休闲胜地。
石林是大自然运动的杰作,是世界喀斯特(岩溶)地貌的精华。约3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泽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形成了现今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石林世界自然遗产范围广阔,景点众多,在3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八大景区:(大小)石林风景区、黑松岩(乃古石林)风景区、大叠水(飞龙瀑)风景区,长湖风景区、月湖风景区、芝云洞风景区、奇风洞风景区、仙女湖风景区。
1991年石林就向世界知名景区进军,申报世界地质遗产,期间经历了十年的努力过程,石林地质公园从2000年申报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到2002年石林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最终于2004年2月13日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表决而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后,石林管理局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指南的要求,在一、二、三级保护区的基础上,划出特级保护区,投入资金近2亿元,通过建设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环境资源卫星定位遥感监测保护系统,开展大规模环境整治、大面积退耕还林、开发民族文化旅游项目、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等措施,逐步恢复石林原生态,剥离景区服务功能,对石林旅游资源实行更加科学的保护管理和开发。
(二)石林近年来的区域整合
1998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将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2000年,石林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8个乡,鹿阜镇、石林镇、北大村乡、路美邑乡、西街口乡、维则乡、板桥乡、亩竹箐乡、圭山乡、大可乡。总人口22931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125人;少数民族人口78642人。
2006年再次进行行政区划整合,之前石林彝族自治县辖1个街道、3镇、1个乡:鹿阜街道、长湖镇、西街口镇、圭山镇、大可乡。2006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辖7个镇、1个乡,鹿阜镇、石林镇、路美邑镇、板桥镇、长湖镇、西街口镇、圭山镇、大可乡。2009年,撤销石林县路美邑镇,其行政区域并入鹿阜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鹿阜镇管辖原鹿阜镇和路美邑镇的行政区域范围,鹿阜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2011年12月28日,鹿阜、石林、板桥三镇的行政机构正式撤销,由新成立的鹿阜街道办事处接管。石林县的行政区划调整为4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
(三)对石林地质公园本地居民和游客的问卷调查分析
关于国家地质公园社区整合功能的研究,本项目共设计了9个问题对石林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120份)(2011年8月),本问卷调查表的被调群体基本情况是:男性占15%,女性占85%。年龄段的分布情况是:15~20岁的占3%,21~30岁的占13%,31~40岁的占33%,41~50岁的占40%,51~60岁的占11%。文化层次的分布:小学及其以下占7%,初中占46%,高中占38%,中专占7.4%,大专占0.8%,大学本科占0.8%,硕士研究生占0%,被调群体居住地鹿阜镇20%,西街口镇46%,圭山镇15%,长湖镇12%,大可乡7%。
被调人员青壮年占绝大部分,受教育程度大部分是初高中(初等和中等),居住地是鹿阜镇、西街口镇、圭山镇、长湖镇、大可乡。如下表所示:
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被调群体中有46%的居民的住址搬迁过,搬迁以后有49%的居民认为生活有所改善,55%的搬遷居民认为社区生活更和谐文明,少数居民(15%)认为因世界地质公园的申请成功使当地的知名度提高,68%的居民认为旅游业的发展使当地的消费水平提高,54%的居民认为因为世界地质公园的申请成功适当地吸引了更多投资。当地居民有69%的人员所从事的职业与旅游业有关,有少数居民家庭成员从事旅游行业所获得收入占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
总体来看,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促使社区整合,社区内居民的共同利益得到提升,社区人员参与度提高,提升了社区内居民的凝聚力。
关于国家地质公园社区整合功能的研究,本项目共设计了8个问题对石林游客进行问卷调查(521份)(2011年8月),本问卷的被调群体基本情况是:男性占54%,女性占46%。年龄段的分布情况是:15~20岁的占13%,21~30岁的占44.1%,31~40岁的占29%,41~50岁的占13.3%,51~60岁的占0.6%。文化层次的分布:小学及其以下占6%,初中占44%,高中占17%,中专占9%,大专占5%,大学本科占9%,硕士研究生占4%,博士研究生占4.4%,博士以上1.6%。
被调人员青壮年占绝大部分,受教育程度大部分是初高中(初等和中等)。如下表所示:
通过调研结果显示,石林地质公园在申请了世界地质公园以后,提升了当地知名度,一部分游客对石林地质公园有了了解,游客觉得石林地质公园环境健康环保旅游形象突出,因为世界地质公园的申请成功提高了知名度,使当地的服务价格上涨,大部分游客认为石林居民社区环境宜人,能在风景区内接触到当地居民,游客大部分觉得石林当地旅游产品丰富(对于普通游客限于旅游购物这方面,涉及旅游纪念品、土特产等)。
总体来看,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促使旅游经济的发展,使外界进入社区的游客对当地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增强了社区的建设发展,促使社区管理过程中功能整合度提高。■